Saturday, November 11, 2006

四代重歼:美遏制中国战略出现重大失误

四代重歼:美遏制中国战略出现重大失误
——剖析美国遏制中国战略的方向性错误

如果说日本是我们的敌人,那么美国就是我们的对手。这个对手的身份是当今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对于这个国家战略的认识也有助于我国加强对于自身方向的把握。事实上,当今美国政策的主旋律是维持其全球独霸地位。这一政策的一大重要战略方针就是遏制中国。

美国遏制中国的方针是在布什政府时期开始强化的。在克林顿政府时期,美国对于中国的遏制是属于全球性的,即无针对性的防范性措施。两个不同总统任期内,对于中国的解读是不一样的。

在克林顿政府时期,中国并没有被当成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对手来对待。在大多数时间内,克林顿政府仍然倾向于把中国当成一个干扰美国地区影响力实现的区域大国。当时的美国,所关心的是其在东亚地区的利益能否得到有效保障。苏联解体之后执政的克林顿政府在政策上存在着一定的模糊。苏联的解体来得是那样快,以至于美国在这方面的准备并不充分。

苏联的解体,给美国带来的是全球范围内的最大行动自由。美国失去了明确的战略目标与对手。没有任何的经验可以借鉴。从来没有任何一个国家获得过美国这样的独一无二的仲裁身份。美国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又想做什么。美国在克林顿任期之内展开了对伊拉克的多次行动,“沙漠之狐”行动是其中最为著名的。“沙漠之狐”行动是以联合国特委会主席巴特勒关于伊拉克不配合联合国武器核查的报告为理由的。这一行动,实际上是一次战略目标非常模糊的行动。美国这一行动是直接绕开联合国的,可以说是付出了很大亲和力和道义优势作为代价的。然而,这样一次打击就只是为了证明联合国不能限制住美国的行动自由又或者影响美国国会表决弹劾总统案的结果?美国是充分展现了自己无可比拟的力量。如果说在1991年,伊拉克还能和美国接上手,那1998年的“沙漠之狐”对伊拉克来说就是一场摸不着对手的较量。可是,美国并没有让世界领会到他想用这种独一无二的力量做什么。

作为独强者,美国处于繁荣期。从政府目标上来看,美国政府应该希望最大程度地延长美国的繁荣期。任何事物都不能逃脱产生(生存)→发展→繁荣→衰退→消亡的历史进程。从积极的角度上来看,政府所能够做到的也是延长繁荣期。在总体的繁荣期里,国家作为一个力量实体又会经历繁荣→衰退→发展→繁荣的循环过程。美国所产生的迷茫在于他还没有清楚自己想要什么又应该以何种直接有效的行动去获得他想要的东西。

冷战,一个非常明确的结果就是前苏联解体了,美国成为当今世界独一无二的超级大国。因此,可以认为,美国的冷战政策成功了。美国当然力图将这种成功而美国又有经验的政策延续。然而,恰恰是在克林顿政府时期,特别是中前期,美国都把中国当成是一种朦胧的地区威胁。美国一直在亚洲和欧洲重心问题上摇摆,也就是对于中国以及俄罗斯的前景没有进行最后的定义。这也是其战略模糊的一个重要因素。

银河号事件是对中国的侮辱。可是美国对此并没有太深刻的感觉,仍然在台海危机期间派出双航母战斗群来威慑我国。到了99年,在我驻南斯拉夫大使馆遭到轰炸之后,美国第一次感到了巨大的压力。这在冷战后是从来没有过的。而2001年的撞机事件真正让美国开始感到了紧张。或许中国的确没有过分强硬的表态。然而,中国力量的快速成长这一事件本身对于美国来说就已经是巨大的压力了。

美国越来越感觉到,自己再这样朦胧下去,冷战胜利所带来的资本就将被消耗光了。恰巧在这个时候,共和党出了一个小布什,而他,又恰好成为了美国总统。小布什身上是有压力的。一方面,他有一个曾经是总统的父亲,因而不可避免地被拿来做比较。另一方面,就在其任期前十多年,美国的总统是罗纳德.里根。里根经常被认为是美国在二十世纪最优秀的总统。对比其父亲,里根显然是个更高的目标。布什也把里根当成自己努力的方向。其在政策上有向里根的强硬风格靠拢的趋势。

里根的确是美国总统里面比较现了苏联实力体系有崩溃的趋势,从而确定了对苏强硬这一指导方针。面临着激烈的军事对抗,苏联试图挽救自身实力体系崩溃的行动自然有很大的阻碍。苏联经济的一个结构性问题就是重工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例过高。想要解决这个问题就必然加强在国民生活资料生产领域内的投入。然而,里根的强硬政策让苏联不得不继续维持高昂的军事投入,从而使本来就完全扭曲了的苏联经济得不到一丝喘息的机会。

在冷战持续了几十年之后,单方面缓和对抗对于苏联无疑意味着意识形态的崩溃。苏联政府单方面的削减军备几乎等于向苏联国民宣告其几十年的竞争是失败的。在美国日趋强硬,而苏联的改革又不得不进行的时候,戈尔巴乔夫等苏联领导人长期在两难中徘徊。可是苏联的经济形势已经不允许苏联领导人这种无作为的现象继续下去。历史走到了八十年代中期后,苏联的解体乃是历史的必然。无论戈尔巴乔夫以何种方式应对美国的强硬政策,苏联最终都难以逃脱解体的命运。掩盖了几十年的民族矛盾早已经日益凸显。加盟共和国的民族主义情绪只需要一根导火线就能引爆俄国人恶性扩张所埋下的定时炸弹。苏联最大的矛盾在于实力的巨大差距与对抗的无法后退。实力对比很明显要求俄国人后退了。后退又是万丈深渊。这两个矛盾已经不可调和。后来,事实证明了这一点。戈尔巴乔夫默认两德统一的这一举动就直接导致了东欧剧变苏联解体这一历史进程的加速。

当布什把里根作为自己努力方向的时候,冷战思维不可避免地成为了布什的一个重要理论基础。冷战需要明确的对手。虽然暂时世界上并没有一个国家或者国家集团能够和美国抗衡,但是这却不能影响美国人寻找对手。美国对世界的控制力决定了美国说谁是对手谁就是美国的对手。中国非常荣幸地成为了美国的下一个对手。在美国人确定亚洲作为其战略的重心的时候,其想法毫无疑问地展现出来了。这是一个明确的信号,宣告着中美两国的竞争将会加剧。世界也受到了这种影响,一份份的国际评论都诉说着所谓的“世界上最重要的双边关系”。这一词汇原本是用在苏联和美国身上的。一个非常清晰的问题是,只有世界上的头号国家和二号国家之间的双边关系才有资格被称为世界上最重要的双边关系。笔者并不敢夸口说中国的实力就是世界第二,可是世界已经以这样的眼光来看待中国却是不争的事实。

布什的想法当然是好的。他的目的很明确,他认为美国的力量不能被任何国家赶上以至于超越。因此,中国这样一个对手显然是美国意图实现全球霸权的最大威胁。可是,布什的政策是否具备现实意义的基础呢?

冷战开始是有其历史背景的。苏联,总怀有相当的不安全感。这种不安全感又是模糊的。这一点,从苏联成立开始就是如此。即便列宁这样一位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导师也在这一问题上犯过错误。这一问题延续到了斯大林以至于苏联后来的多位领导人。他们都相信这样一点,那就是资本主义国家想通过战争消灭苏联。特别是在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这种想法显得尤其奇怪。从后来历史发展的脉络来看,至少大多数资本主义国家在二三十年代是没有要消灭苏联的倾向的。倒是真正有消灭苏联倾向的德国反而和苏联打得火热。就在苏德战争爆发前的24小时中,竟然还有多列运载物资的火车从苏联开往德国。

苏联这种模糊的不安全感使得苏联以自己的国力极限加强军事力量的建设。二战德国对于苏联的侵略又让苏联领导人进一步确信了这一种不安全感的正确性。苏联对外表现出来的强大武力就是在苏联领导人的这种不安全感中造就的。只有苏联领导人自己清楚,他们的国家机器被他们在超负荷运转。在外界看来,只能认为苏联是意图以战争传播意识形态。为了应对整个资本主义阵营,苏联几乎毫无疑问地必须投入所有可能的资源在军事建设上。因为他的假想对手实在是太强大了。俄国的工业基础在欧洲并不是特别雄厚。连列宁自己也认为,革命首先在俄国实现的条件并不是很成熟。以当时的工业基础来看,德国的确是生产力最发达的国家。而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竞争某种程度上又要求社会主义的经济水平大大高于资本主义。从列宁的角度来看,无论是武装输出革命还是经济竞争,当然是一个发达的工业国更有优势。

然而,当革命首先从俄国开始之后,那种不切实际的过分的受威胁感就更是极端不利于苏联的发展。压倒众多的资本主义国家谈何容易。也许中国人的印象更多停留在了俄国人让拿破仑失败和苏联人让希特勒失败的问题上。可是我们应当看到,把敌人“放进来”的战略实际上是不得已而为之。大片土地沦丧,无疑会对社会经济结构造成严重的破坏。俄国那么大的国家规模,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只能说明一点,俄国也仅仅是一个虚弱的巨人。克里米亚战争和日俄战争的结果就证实了俄国的中小规模战争能力是有限的,无法发挥国家的潜力资源和幅员优势。

就是这样一个虚弱的巨人,想要成长为一个有力量的巨人,正规途径当然是非常困难的。于是苏联人选择了一个类似药物注射的方法。苏联这样做的必要性先不探讨,可以肯定的是这是透支的做法。苏联的最终覆亡与这种透支有着极为密切的因果关系。

透支之后的前苏联真正成为了一个暂时性的巨人。他所希望的能够战胜所有对手的努力已经有了初步成效。庞大的苏联陆军虽然不说能够把资本主义国家全部横扫了,但是西欧地区看来是岌岌可危了。当苏联可以抗衡资本主义阵营的时候,先不提美国,至少西欧任何一国在苏联面前都不堪一击。他们为了生存,必然以一切办法抗衡苏联。一方面,他们抱成一团,另一方面,他们引入美国的力量。

二十世纪上半叶,人类经历了两次空前的浩劫。第一次世界大战和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都是两大集团军事竞争的结果。失败的一方实质上也就是军事竞争失败的一方。一战二战都是两大军事集团在不断加强军备之后必然发动的战争。双方在当时的机制下甚至不能在一些细微的问题上达成妥协。联盟内的任何国家的任何妥协都可能被视为对联盟的背叛。这种情况下,没有力量可以平衡权力,双方不可避免地向战争越走越近。事实上,德国人也犯了和苏联一样的错误。德国的总参谋部以同时和主要邻国开战为假想制订军事发展规划和军事计划。邻国对此必然感到恐惧,只能联合起来抗衡德国的力量。

在二战正式开战之前,英法对德国的绥靖主义政策吃了大苦头。因此,当苏联以社会主义的意识形态在东欧地区再次组成一个稳固的阵营的时候,西欧国家无疑把历史联系到现实,自然地产生了与其纵容,不如错杀的心态。这种心态被美国所利用。英国也为了保持自己世界第三大国的地位,由丘吉尔首先发表了著名的铁幕演说。铁幕演说的最直接效益就是让英美加强了对欧洲大陆国家的控制力。

苏联在军事竞赛中的不遗余力,更让西欧国家认定这是苏联试图以刺刀下的革命来传播意识形态的证据。从而,任何一方都不愿意退缩,形成了一种“走向毁灭”的机制。不同于两次大战,双方力量差距太大,导致最后毁灭的是苏联。而第三次世界大战直到苏联解体也没有真正打起来。

当时苏联几乎就是共产主义的代名词。苏联的军备政策带来的是意识形态上的恐惧。资本主义把整个社会主义阵营当成社会主义战车的组成部分。事实上也有恰恰类似于这种看法。从而才在欧洲地区带来了前所未有的一致性。如果没有西欧主要国家的全面一边倒,苏联未必会在军备竞赛中输得那么容易。

苏联的失败让西欧松了一口气。世界也看到了国家强大的意义绝对不仅仅是军事力量的强大。只有健康、稳定的经济才能支撑军事力量的持续正常发展。因此,军事力量发展的实质是为经济利益护航的。当军事建设超越经济利益的范畴的时候,就是政策失调了。从长远角度看,如果没有特别现实的军事威胁的话,国家盲目将资金投入到军事建设上是不明智的。包括美国,在其上世纪九十年代的历史中也是缩减军事开支。需要指出的是,美国的军事力量是作为美国实现其全球权力的最用要手段存在。军费的削减也可以从一个侧面说明美国在那一个阶段政策的迷茫,以至于对于军事力量的需求有所减少。

中国并没有走苏联的老路。虽然从1989年至今的18年间,我国除了2003年的9.6%以外一直保持着军费两位数的增长,但是我国的军费在国家预算和国民经济中的比例仍然维持在相对较低的比例上。联系到我国在上个世纪的欠债,更能够说明我国国防开支的合理性。美国和日本出于各自的目的不断宣扬中国威胁论,曾经一段时间这种基调在中国的周边地区也甚嚣尘上。然而,随着了解的深入,除了少数极端反华势力控制的国家,大多数国家已经认识到了中国对于世界的积极作用。

冷战给世界交流所带来的巨大影响以及给美国带来的行动自由世界看在眼里。全世界已经开始认识到了,美国需要制衡。经过调整的欧洲、走向复兴的俄罗斯、大步向前的印度都明白这样一个道理,那就是枪打出头鸟。他们主观上并不会想帮助中国,可为了自己的利益,他们都不会非常热情地跟随美国围堵中国。行动则至多停留于象征性阶段。由于缺少足够的盟友配合,与冷战期间围堵苏联不一样,这次美国只能自己做绝对主力。

美国带有如此强烈的愿望来遏制中国是由美国的战略目标决定的。在与苏联的冷战结束之后,美国日益发现这种行动自由非常惬意。布什的雄心壮志被激发了,他意图让美国长期保持这种单向的行动自由。如果说克林顿时代,美国仅仅是在展示其撇开联合国的能力,那么在布什时代,藐视联合国就成为美国新帝国主义倾向的最大特征。世界由于美国而失去了协调与平衡。单独区域内,几乎没有力量能够阻止美国的意图。特别是在主要区域性强国的影响范围之外,美国恣意妄为。甚至连主要区域性强国的安全边界,也被美国强力地进行蚕食。哪怕俄罗斯拥有着毁灭世界的能力,也照样丢失了重要的利益集团成员。美国的渗透影响到了世界的主要力量体。

中国与美国的差距现在有多大,世界都能够看到。无论从经济、军事、政治领域看,中美之间的差距都是巨大的。即便中国能够持续地高速发展,短期内中国也不可能成为一个与美国势均力敌的势力。中国的首要任务仍然是发展自身的经济。面对着如此之大差距的中国,美国尚且不放过。这让世界上其他主要实力体心寒。试想,中国被美国遏制下去了,下一个会是谁能。到了那个时候,这些主要实力体都会比今天的中国具有更大的威胁性。

无疑,整个世界都认识到了美国的独霸目的。独霸需要什么呢?准备同时压制其他主要势力。这是一个多么讽刺的目标。美国,又一次准备去战胜其所有主要竞争对手了。任何一个威胁到美国权威的国家,哪怕仅仅是地区权威,都成为了美国的假想敌。美国也开始具有那种朦胧的受威胁的感觉了。当然,从政策本身来说,美国只是需要获得行动自由,他并不是要消灭谁。因此,各个国家所感觉到的紧迫性也不似应对苏联军事扩张那般敏感。各主要实力体根据现实威胁达成默契,那就是不参与遏制中国,倡导世界多极化。

非常遗憾,由于中国巨大的人口规模以及发展趋势,当之无愧地成为了那只出头鸟。虽然欧洲经济很发达,但欧洲统一之路还很漫长;虽然俄罗斯已经走上了复兴道路,然而其毕竟受伤太深;虽然印度发展日益迅速,但至多也就是初露第二个中国的端倪。美国明白,他不能同时遏制全世界,饭必须一口一口吃。经过甄别,美国选择了走上复兴道路的中国。假设中国是个几百万人口的小国,那么无论中国想怎样复兴恐怕美国都不放在眼里。偏偏中国是个13亿人口的大国,任何一个微小的数字乘以13亿都会成为一个大数字。因此,中国的复兴在美国的眼里是最不能容忍的。世界主要实力体认识到了美国独霸的目的,却还心存侥幸。毕竟,中国与他们不同,中国是个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国家。他们正用理由说服自己不要对美国采取主动的行动。

任何国家都有自己的利益,毕竟默契仅仅存在于利益之中。在不确定的因素面前,让各国采取强力的手段来共同推进多极化的到来也不现实。那么,中国会成为赵国么?当然不会!当今世界不是战国时代。战国时代的远交近攻在新的时代已经被相当程度地淡化了,特别是在主要大国的斗争中,这种变化尤其明显。也就是说,各个国家在美国力量面前都能够感觉到威胁。现代地缘政治学也更为发达,在这一问题上过分短视的现象应当不至于再次出现了。这就是中国赖以利用的条件。

美国对于中国的遏制无非战争遏制和非战争遏制两条路可走。由于美国的目标定位于全球独霸,因此美国的时间是有限的。美国并不能满足于稍稍减缓中国力量的增长。这个目标实际上他早已经达到了。美国必须让中国从高速发展的状态彻底刹车,这样他才有精力去对付其他区域的新兴挑战势力。

在和中国这场遏制与反遏制的斗争中,美国的现实政治特点也决定了弱点的存在。实力政治讲求保全而不是共同毁灭。因而,美国是不愿意与中国消耗实力的。同时,美国又不能与中国进行时间上的消耗。这两个弱点决定了美国对中国遏制的追求就是以较小的代价在较短的时间内实现目标。中国的目标是自身的崛起,并没有遏制美国的目标。目的的不对称使中国具有通过不对称的手段和美国玩太极推手的可能性。

苏联在冷战期间的一个最大特点就是在空间上贪得无厌,完全不顾自身力量的承受能力。这种贪得无厌又说明了苏联在时间上的急躁。中国体现出来的是一种全然不同的心态。和平崛起理论的提出是对于自身力量发展趋势的充分自信。这是对于美国遏制力量在战略上的藐视。同时,对于美国的力量我国将会给予战术上的充分重视。首先心态上要摆正。在认识到中美之间力量的差距的基础上,做好自身的建设。同时在战略空间的扩张上要做到以我为主,对于自身的军事、经济和政治力量要有充分的认识。追求极易被撕碎的安全边界对于当前我国的力量也是不切实际的。

也许刺猬战略并不怎么光荣,但的确是相当实用的。除非你一口把整个刺猬吞下去,否则你还真拿刺猬没办法。可是一口吞下一只刺猬,就不知道会有什么样的后续效果产生了。也许最初,美国人对于中国还会试探两下,但如果长期得不到进展,美国能够在时间上继续与中国消耗吗?其他世界主要势力的发展美国能否控制呢?中国最终发展被延缓,美国在全球范围内霸权崩溃,是美国所难以接受的利益交换,其代价之大几乎不能列入考虑的范畴。刺猬战术恰恰是对美国最弱势的节点的决定性打击。而且这一战术时间拖得越长,美国所面临的局面就更为被动。

德国当年就是个生动的例子。施利芬计划是要先消灭西方的敌人再将目光转向东方。可是最终德国人没有做到这一点。法国本来也是准备进攻的。可是很明显,如果进攻持续更长的时间就将导致法国的速败。法国及时稳定了战线,开始学习做刺猬。这个刺猬当得德国人没有办法。速胜成为了遥远的奢望。时间的日益流逝,也让德国能够摆在谈判桌上的筹码越来越少。毕竟,刺猬在必要的时候是能咬人的。

时间的推移将让美国维持独霸局面的客观环境日益恶化。崩盘的机会倒是会日益增加。在与苏联的冷战结束之后,如果美国能够坚持其均势战略,是有希望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保持自身世界警察地位的。美国选择的则是世界政府。追求世界政府失败了可不意味着还能很轻松地维持自己世界警察的地位。前苏联在与美国的竞争中的原则性错误所导致的崩盘就让其几十年内恢复不了元气。

坐视欧洲、俄国和印度扩大和稳定自身的利益集团对于美国是个极大的威胁。美国能够达到迅速遏制中国的目的当然损失比较小,还可以迅速把本应该监视中国的力量用去进行反攻,拿回丢掉的势力范围。然而,就怕这仅仅是一相情愿的想法。德国也在一战中成功迫使俄国退出战争。可是当他的枪口再次指向西面的时候,力量对比已经发生了不可逆转的变化了。且不说美国所期待的中国发展急刹车能否出现,即便真的出现,如果时间太晚,对美国来说也是不可弥补的损失。各国构架的利益集团一旦稳定就很难撼动了。这种动态的变化是美国所很难取舍的。等到美国发现趋势不对,一切都不能重来。美国在中国身上所花费的时间进行的战略布局和资源消耗都不可能因为美国的退缩而返还。美国维持其世界警察地位的资本也会大大减少。

美国遏制战略胜利的条件是什么呢?如果美国不愿意去吞一只刺猬,那就要刺猬自己把自己身上的刺拔掉?中国会这样做吗?至少现在还没有看到中国这样做的趋势。中国一直在以温和的态度应对国际关系。美国对于中国亲和力的攻击已经显得越来越没有市场。特别值得注意的是,中国并没有因为美国的军事围堵而盲目地试图在军事力量方面与美国进行对抗。中国,一直注重努力地利用目标不对称这一客观条件。正如当年毛泽东时代,甚至确定了在必要的时刻把敌人放进来的人民战争方针。这都是基于目的不对称下的不对称军事战略。刺猬的刺长得更坚硬也不意味着刺猬一定不能再缩成一团。中国的核战略即体现了这种内敛的思维。简单来说就是备而不用。

正如即便中国不想与美国争夺全球霸权美国也不能放任一个有能力动摇美国全球霸权的国家出现。美国对于中国军事力量的增长不可能没有反应。在其全球独霸的目的之下,要实现对于中国的遏制,必然只能增加在中国方向的投入。这种投入显然会让美国的全球战略力量链被绷得更紧,加速其他战略方向形势恶化的速度。

拿和平崛起与遏制中国政策进行一个对比,我们不难发现其中的问题。中国和平崛起的理论是基于对美国利益的考量。也就是说,中国的举措是根据美国的利益进行的推断。反而是美国,在遏制中国问题上并没有充分考虑到中国的利益。作为一个出现了门罗主义的国家,美国应该对于自身的崛起有充分的认识。然而,仅仅百年之后,美国人就忘记了自己的经验。美国基于一种主观的意向所确定的战略行动最终将让自己感到无所适从。这是一种把命运交到别人手上的消极手法。可是,美国政府的某些决策者却仅仅凭印象认为有遏制中国的可能性,未免显得太草率了。

和美国的崛起一样,某些历史进程的发生是客观规律造就的。笔者不敢否认人的主观能动性在历史中的作用。不过需要指出的是,对于一些重大历史进程的强行阻挡是一种螳臂当车的行为,是必然要付出巨大代价的。虽然德国失败了,但试图遏制德国的英国同样也衰落了。且不论谁的战略对了谁又错了,总之德国终究还是取得其在战争中没有能够取得的东西了。大英帝国,却从高高的王座上跌落。美国,对这一段历史应该去进行更为深刻的认识。

美国的最大地缘政治优势就在于其已经成为了一个真正的岛国,比日本更为纯正的岛国。日本不得不面对与中国必然的地缘政治冲突,英国也有欧陆强国牵制,美国却不存在这样一种牵制。美国的力量具有更大的灵活性。两次世界大战,美国就都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待价而估,从而期望获得最大利益。即便是二战对美国发动偷袭的日本也没有指望战胜美国,只是期望迫使美国和谈。美国通过巩固美洲利益集团,就可以和世界上已经存在过的大国以及大国集团较量。世界上从来没有一个强国有如此优越的地缘政治位置。在可预见的未来,美洲地区唯一可以在国家规模上与美国相抗衡的国家就是巴西。可是巴西的整体实力与美国的差距之大至少暂时还不用考虑这种威胁。几乎没有任何一个国家能够从本质上威胁到美国的最核心利益。

在与苏联的冷战期间,美国能够压倒整个欧洲地区的北约盟国并不只是力量差异造成的。美国具有更大的利益纵深,以至于他相对于欧洲地区的北约盟国而言是进可攻退可守。防卫苏联对于欧洲地区的北约盟国而言就是国家生存的基础,对美国来说,却仅仅相当于重大利益。美国完全可以在必要的时候退会欧洲地区等待事态的变化。欧洲地区的北约国家不得不向美国进行大量的妥协,以利益诱惑美国将更多的力量投入到欧洲方向。

远离风暴中心是美国实力体系的一个强点。对比美国,其他主要实力体在这个方面都处于巨大劣势之下。美国自己是否意识到了这一点,笔者并不清楚。可是笔者很清楚的是,美国在试图遏制一个暂时并不强大的中国的时候并没有注意到对于自身系统强点的保护。其直接将力量部署在中国战略方向就等于将自己的拳头打了出去。为了维持这种战略态势得以延续,美国还将不得不在拳头上消耗掉更多的力量。进去容易出去难,以后为了让战略线不崩溃,美国想退出也只能循序渐进。对于其他方向的形势变化,美国的掌控和反应能力都会大大下降。美国对于世界多极化的阻碍显得过于主观化了,以至于对于世界实力流的走势有所懈怠。

在这个战略机遇期中,实际上也是考验美国的时候。他本来应该巩固自己的后院同时进行新一轮战略布局,为新一个历史时期的警察任务做好准备。可是美国却在从东欧到西亚再到中亚的这条战略线上进行全面的扩张,以至于让整个世界都意识到了美国的目标不仅仅是霸权,而且是独一无二的霸权力量。这一举动直接导致了世界多极化理论的确认。各主要大国都感觉到自己的利益受到了严重威胁。这一影响最显著的体现就是大西洋联盟的裂痕日益扩大。

假使美国能忍,能退,能等,美国的这种力量优势将发挥更为关键的作用。趋狼吞虎才是美国所最应该扮演的角色。美国不是觉得中国威胁最大吗?那他就更不应该直接以自身的力量来和中国消耗了。或许日本会被牺牲掉,但至少中俄联盟不会这般出现。中国的利益集团必然会涉及到一些俄罗斯的传统势力范围。可是在与美国的共同矛盾之下,中俄却可以在中亚这个关键的战略位置实现合作,共同排挤美国在该地区的势力。

中国有13亿人口,可中国也有日本、印度、俄罗斯这样的邻国。美国人不自信了。他玩垮了一个人口规模与自己相似苏联,却没有自信能够在长期的国际竞争中遏制中国的影响力。这才选择了一种在他看起来有可能速胜的方案。如果仅仅人口就能够决定国家地位,那么也轮不到英国来敲开中国的国门,更轮不到美国在世界耀武扬威。

试问,如果没有美国这样一个巨大的威胁存在。那么中国和印度,中国和俄罗斯之间的关系会有怎样的转变?各个国家都看到了,美国对于他最接近的挑战者是采取全面封杀的态度,因此各个主要势力并不热心于这个位置。可是如果美国收敛一些呢?是否那些有野心的恶狼们会做出不一样的判断。美国把自己与世界各主要势力之间的矛盾上升为其获得利益的主要矛盾之后,中国承担这种压力他们也乐意,当然不希望中国再来找自己。中国和美国互相牵制,才给了他们更为广阔的生存空间。

美国不应该恐惧世界多极化,极多也有利于美国发挥其地缘政治优势。因为极越多意味着平衡越稳固。这也意味着美国的力量加入可以给已形成的平衡以更为微妙的影响。通过海洋,美国可以分而制之。英国的光荣孤立政策给大英帝国带来了多少年的优势地位。当英国“被迫”放弃这一政策之后不久,大英帝国就失去了其独一无二的地位。大英帝国的地理位置决定了统一的德国想在欧陆获得更大的优势地位就不得不削弱英国的海权,否则法国和俄国都将以英国态度的不确定性而获得更大的政治利益。没有英国放弃光荣孤立的政策未必两大集团会形成当时的那种格局。

英国人是因为德国挑战其海权优势而不得不直接加入竞争。事实证明,德国的战略是错误的。英国人是在德国错误战略之下的受害者。可是,中国还没有这种战略性错误出现的时候,美国就已经主动来遏制中国了。这只能说明,美国的战略根本就是错误的。他没有把中美之间的竞争代入到世界范围来看待。这对于一个意图长久延续自身强盛的国家来说是一个不可弥补的错误。

任何事物都有生命周期,美国也一样。美国的国家目标应该是尽力延长自身的强盛,并通过实力积累,让自己能够在坠入低谷之后更快速地爬出来。延长繁荣期而不是拔苗助长地拔高繁荣程度才是最有意义的。世界的利益终究是有限的,美国的消化速度更有限。透支自身的力量所要付出的代价是结构性的损伤,获得的额外利益则是相当有限的。正如苏联扩张到一定程度之后,他的继续扩张就不再加强反而削弱自身的实力一样。物极必反。相信美国采取均势政策会让他的霸权延续更长的时间。反而是美国独霸目的下对中国的遏制将推动世界多极化的到来。如果美国能早日醒悟,还有退招。一旦其它区域的局势恶化到不能不退的时候,丢的恐怕就未必仅仅是独霸地位了。

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一位奥地利外交官说过,中国需要和美国碰撞,碰撞只会让他强壮地更快。当年笔者一方面感觉这是世界承认了中国的力量,另外一方面也觉得这人是站着说话不腰痛。可是今天,笔者对这一表态有不同的解读了。塞翁失马,焉知非福。直接遏制中国的美国如果不及早抽身很可能出现战略线的崩溃。等于说,中国是利用了各国共同的利益突破了美国对于中国的遏制。这就比之中国单独突破美国与其他主要势力的联盟来得简单得多。均势政治的大师级人物亨利.基辛格博士就对美国现行的放弃均势战略的做法十分不满。然而,布什仍然希望为“丰功伟绩”奠定基础,完成他宿命般的“历史使命”。

多极化趋势本不可阻挡,美国执意行此不可行之事,也仅是徒劳地推动多极化时代的早日到来。错误目的指引下不可能产生正确的手段。中国人同样也面临着崛起时代确立务实目标的问题。或许最终达到理想中的辉煌需要几个世代的努力。在坚定国家崛起信念的同时,不断自我审视才能在复兴的道路上走得更加顺利。

Labels:


Comments: Post a Comment

<< Home

This page is powered by Blogger. Isn't you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