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esday, January 31, 2006

不到长城非好汉---也谈朱令中毒案

自从“天涯”于去年11底登出网友skyoneline贴出的《天妒红颜:十年前的清华女生被毒事件》以来,朱令铊中毒一案再次被曝光和聚焦,网络寻凶呼声迭起。早些时候,“天涯”发表声明,为正义而呐喊(大意如此,可惜当时没有拷下原文,现在找不到了---原因见下)。正为这一举动叫好呢,谁料该网站不久(1月19日)突然宣布:为有利于事件的顺利解决,有关“朱令铊中毒事件”话题暂停讨论。还没从惊诧之中醒过来,又发现连“天涯”网也上不去了(被封了?)。现在再试,虽可进其主页,但担心有关朱令的内容,有朝一日又被停封。
怎不叫人仰天长啸!

都说不平则鸣。其实,朱令一案已经不只是平不平的问题,而是突破了做人的底线,叫人无法再沉默。

在读本文之前,想说明几点

1)本文并没有什么新的推理和新的发现。因为网上已有许多精彩的帖子,所以本文主要是想将这些分析和评论加以综合,归类和简化,以方便读者在短时间内集中阅读。

2)因为是综合与归类,所以当引用文章时,将尽量指出该文作者和来源,以方便有兴趣的读者进一步勘对和深究。

3)如果有些分析和推理跟一些网友的一样或类似,而又没有指明出处,敬请网友原谅。

下面开始正文

本文谈三大问题(主要谈第一个问题,兼谈后两个问题)。评论时尽量保持客观,力争做到让事实来说话。这三大问题是: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

第一个问题为揭穿凶手而从三个方面展开:1)各方都认可的事实;2)有待进一步核实的事情;3)通过事实及事实下的合理推理而指出元凶。第二个问题为投毒的动机分析。第三个问题讨论如何将凶手绳之以法和如何进一步帮助朱令。

(一) 是什么---与嫌疑人有关的事实和推理

1)各方都认可的事实

F1)朱令两次(94年11月~12月,95年2月~3月)被人投毒(重金属铊中毒);

F2)孙维出生于高干家庭,是朱令的同班同学,室友,曾同为清华民乐队队员;

F3)清华大学证明,孙维是当时清华唯一能合法接触到铊的大学生;

F4)孙维在97年毕业时,曾被清华扣发毕业证书3个月;

F5)孙维97年4月被北京公安局审问8小时,并被要求作为犯罪嫌疑人签名;

F6)自此以后至今年初,不见孙维及其家人坚持要求为其恢复名誉;

F7)自此以后,不见警方就朱令一案给朱令家人和普通百姓一个公开的答复;

F8)朱令中学同学贝志城等在95年4月通过互联网向世界各地专家们求助;

F9)05年11月30日,“skyoneline”发表《天妒红颜…》;

F10)05年12月30日,“孙维声明”发表《…驳斥朱令铊中毒案…》;

F11)06年1月13日,“孙维声明”发表《…为“窃听器”错误…道歉》。

2)有待进一步核实的事情

L1)朱令寝室的朱令日用品失窃案一事;

L2)警方从孙维的箱子里搜出了一个彻底洗干净的朱令的咖啡杯一事;

L3)清华谣传朱令父亲走私铊而导致朱令中毒,后查明谣言起源于孙维一事;

L4)孙维祖父向最高领导人求情放人和北京市公安局长的麻袋说一事;

L5)北京公安局十四处李树森与南方人物周刊记者的电话会谈一事。

L6)朱令学会弹中阮和孙维退出民乐团的时间关系一事;

L7)孙维是朱令的演出替补一事。

3)事实及事实下的合理推理

既然朱令是被人投毒,围绕着前面1)所列举的事实,人们不禁要问3个问题:

第一,为什么清华要,而且也敢扣发孙维的毕业证书3个月?为什么警方要,也敢审问孙维8小时,并要求她作为犯罪嫌疑人签名(见F4与F5)?为什么?

要知道,孙家的地位是多么显赫。正如有的网友所言,要见孙家的人(如孙越崎),别说小小的公安处,就是公安部长或清华校长本人,也要先电话预约才有可能登门拜访。没有绝对充分的理由,他们敢在太岁头上动刀?这可不是闹着玩的。弄得不好,落个诬陷的名声不说,连乌纱帽都有可能要丢。但是他们做了,这说明他们一定有确凿的证据,加上该案性质实在太恶劣,不得不做。正因为如此,公安局长的麻袋说还是有可信度的(但这只是佐证,说与没说与投毒本身无关紧要)。

第二,如果孙维真是被冤枉的,为什么不见孙维及其家人要求警方白纸黑字,还其清白?

任何一个人出于本能,对自己的荣誉都会极力维护,何况是在中国,更何况是象孙维这样的有着很高的知名度,为共和国做过特殊贡献的家庭。古今中外,黎民百姓为蒙受不白之冤都要上访到最高执行机构(如清朝“杨乃武与小白菜”一案),为什么孙和孙家在“投毒嫌疑人”一事上,长期保持沉默呢(这可不是“顺手牵羊,拿了同学的钢笔”,或是“偷书不算偷”之类的污名,而是卑鄙又歹毒的杀人嫌疑。)?答案只有两种:1)不屑于和诬陷者理论,任其所为而自己保持沉默。这种可能性为零。为什么?因为这里涉及的核心问题不是诬陷者,而是被诬陷人自己。可以不进一步追究诬陷者的责任,但一定会拼死还自己的清白。谁能顶着“投毒杀人嫌疑”的恶名一辈子?否则,今后如何面对列祖列宗,又如何做人?2)出于某种原因,和警方心照不宣,沉默下来。毕竟人家没有进一步追查。贼喊捉贼,那是喊给不知情的人听的。捉贼人已经放你一马了,如果还继续逼知情人捉贼,岂不是既将他的军,又将自己的军?除非可以找一替罪羊---只是可惜得很,合乎条件的羊几乎为零(见下面的分析)。

第三,退一万步讲,就算清华和警方冤枉了好人,就算孙维和家人是“宰相肚里好撑船”,那么,警方为什么不对“投毒一案”追查到底,而是不了了之?

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让我们先分析两个相关的问题:1)“投毒案”本身并不复杂;2)“投毒案”的确性质恶劣。

关于第一个问题,稍有智商的人(暂且让广大网民当回弱智者吧)都看得出来,要找出投毒者本人,对于警方来说是不太困难的。这是因为:

1.1)毒源特殊---所用的不是象老鼠药或者是“敌敌畏”之类的常见毒品,而是鲜为人知,而又毒性极强的重金属铊。大家不妨做个调查,看看有多少人知道铊。别说知道,就是听说过的人都应该不多(以笔者为例,在校多年,甚至连认都不认得铊字,刚开始还以为这个字读“砣”---惭愧)。清楚铊的特性的,必是专业人员。有网友指出,全北京能合法使用铊的,也就大约200多人。因此,毒源的特点,将刑侦的范围锁定在一个狭小的对象内(所以说“羊”不好找啊)。

1.2) 两次投毒---一般来说,在确定是投毒案后,警方的侦破范围就开始缩小了。而两次投毒,尤其是第二次(朱令大部分时间呆在寝室,男生又难以进入女生宿舍),侦破对象则进一步缩小了(所以,具有高智商的“羊”,还是“母羊”,何处寻啊)。

1.3)辅以佐证的事情L1,L2和L3(请注意,这三条仅为辅佐,因为不论他们是否为真,并不影响“警方为什么不对投毒一案追查到底”的回答,但对警方的侦破起着重要的作用,所以多说几句)。“失窃一事”我个人认为是真的,因为《新民周刊》,贝志城都指出过此事,而孙维及其支持者最开始都没有否认过此事。所以, “窃案”一出,凶手已呼之欲出了,而“从孙维的箱子里搜出朱令的咖啡杯一事”(如果是真的话),则凶手已原形毕露了。有了L1与L2,L3真与不真已无关紧要了。

至于第二个问题,不用多说。使用非常隐蔽的巨毒品,两次投毒,而且第二次施以致死剂量,导致优秀的女大学生双目几乎全部失明,从此痴呆,终生瘫痪。还有手段比这更卑劣,结果比这更悲惨的吗?

面对案情相对简单,而性质又如此恶劣的案件,警方竟然十一年未能破案?果真如此,投毒人也未免太小瞧公安的办案能力了(北京大学后来不也出过一起学生铊投毒案吗?却被迅速破案,除了凶手自首这一原因外,也和警方的全力侦破有关吧。当然,也许还和双方的家境有关---这次正好相反,投毒人出生于普通家庭,而受害人是东北某高校校长的孩子)。而公安又怎能给中央一个交待,给百姓一个答复?中央又岂有不勒令限期破案之理?之所以这些都没有出现,是因为答案只有一个:此案已破(或基本已破),但出于某种原因,未明说而已。正因为这样,才有北京公安局十四处李树森答记者“…已有一定结论…不宜发表意见…只有照办”一说(可信度很高。但坦率地讲,虽然理解李的说法,听后还是出离愤怒)。

上述的三个问题,有一个成立的可能性就很小,三个同时成立的概率本应几乎为零,现在居然发生了,只能说明简单的案情后面,有难以抗拒的因素在起作用。孙维爷爷向最高领导人求情放人的事虽然难以查对了,但是“孙维声明”说 “我爷爷1995年12月9日已经已经去世…而且我一天也没有被关过,根本谈不上放出来”则是偷换概念了。这里的“放”是指放人吗?那“放他一马”也就是放马了。这里的“放”不是捉放曹,而是“不要再追究”之意也(还望孙维在此事上,“放”了我)。

如果说所问的三个问题,反映了广大网民对孙维的高度怀疑(关于孙维是最大的嫌疑犯,许多网友,象“蓝天心情”,“网事如作”,作过细致而令人信服的分析),那么,05年12月30日“孙维声明”发表的《…驳斥朱令铊中毒案…》一帖,则进一步证实了孙维是最主要的投毒嫌疑犯。为什么呢?因为若不是嫌疑人,则无必要撒谎,则会自然地流露出对朱令的同情和对凶手的痛恨。孙维的声明,看起来天衣无缝,滴水不漏,可遗憾得很,恰恰在这两点上被网友们点中了穴道。这里,以三位网友(子路其,网事如作,和不安的咖啡)的分析最为切中要害。下面简述之。

子路其先生(不愧是学语言的高手)从措辞,句式,句义和整体布局等方面层层分析了“孙文”,令人信服地证实了“孙文”的特点---刻意而又冰冷。一点不假。细读“孙文”,不难发现有意的回避,暗示,和冷得浸骨的行文。“一死一残”,这样的文字,虽然精确,但给人的感觉就象是电影《沉默的羔羊》里那位医生说的话,而不是三载同窗的好朋友所言。可惜啊,在符合文字逻辑的语句里,缺少了情感逻辑,这是最大的不合逻辑。真是聪明反被聪明误。不安的咖啡先生(好名字)则从一般人不易察觉的小地方---计算机全角半角字符混和使用程度(真是高手,这大概连孙维自己也没想到吧)入手,一点一滴,令人叹服地证明了“孙文”是集体智慧的结晶。

也许,刻意,冰冷,加上集体智慧的结晶,还不足以证明“孙文”在撒谎,那么,网事如作先生则准确地指出“孙文”在撒谎。因为在回贝志城的e-mail中,统计表明30%的电邮涉及铊中毒,在诊断意见的邮件里,更有高达 79.9%的比例。而“孙文”已经声明她帮助翻译了邮件,怎么不见孙维提及一个“铊”字?这只有两种可能:1)她根本没有翻译邮件(朱令的另一个同学薛钢的声明间接证明了这一点);2)她翻译了邮件,但却有意不翻译“铊”这个核心字。不管是哪种情况,都说明孙维心里有鬼。

要是上面的分析仍然不能证明“孙文”在撒谎,那么,让我们再看一个更不起眼,却是致命的点穴。这里,我们应该再次感谢不安的咖啡先生(他谑称是在“考古”,真是佩服)给了大家一个铁的事实。“孙文”声明她家里的一对咖啡杯(98年春送给她母亲的礼物)是窃听器(02年发现),并附上了照片。叫人大跌眼镜的是(这也是孙维万万没想到的吧),不安的咖啡先生发现了---照片右边杯子上的广告语---“好的开始”。请注意,是“好的开始”而不是雀巢沿用了几十年的“味道好极了”。雀巢咖啡“好的开始”的形象推广是05年5月才开始的,试问98年或者02年前何来的这个推广?真是荒唐可笑之至。另外,该照片是05年12月30日上传的,但经过EXIF分析,已证明该照片是05年12月18日16:25:44使用佳能PowerShot S400拍的。由于此照片是为了配合“孙文”中第七部分内容的,因此,从照片的拍摄日期可以证明出“孙文”是05年12月18日之前就写了,但直到12月 30日才发出此帖。这又一次印证了“孙文”的发布是深思熟虑过了的(以上摘自不安的咖啡先生所写原文)。这篇经过百般雕饰,被孙维的支持者百般叫好的声明,不想被不安的咖啡先生轻轻一点,就判了死刑。真是“百密一疏”(这也才赶忙有了孙维的第二次声明---《…为“窃听器”错误…道歉》,可惜已是无事于补了)。

真是苍天有眼。凶手虽然暂时没有得到法律的惩罚,却已经被广大网友提前缺席审判了。

Monday, January 30, 2006

22项男女差异大公开

自从伊甸园里有了亚当夏娃,两性之间就充满了无数的好奇。情感心理专家王裕如女士,针对3000例个案分析,在多次讲座中讨论证实,得出男女差异的22个表征。


王女士近期在一次培训中,首次公开这一“男女差异分析”研究成果。


1
女性:越聪明越脆弱

男性:越聪明越大胆

2
女性:因为得到而焦虑——怕失去

男性:因为没有得到而焦虑——重视身体的征服

3
女性:越年轻越有价值(生物寿命长,有效生命短)

男性:越成熟越有魅力(绝对寿命短,有效生命长)

4
女性:事业上成功,情感上倚赖

男性:事业上成功,意志独立

5
女性:女性容易极端,冲动,偏激

男性:男性注重综合利益

6
女性:成功的女性对男性怀有谦意

男性:成功的男性在女性面前感觉特好

7
女性:由崇拜而发(偶像发情)

男性:因喜欢,因被依赖而发

8
女性:因绝望杀自己(直接自杀)

男性:绝望时杀别人而灭自己(侵犯性,间接自杀)

9
女性:经常扮演弱者——以弱致胜

男性:以强者自居——外强中干

10
女性:女人以倾诉来消除焦虑

男性:以独处减缓紧张

11
女性:天生有缺陷而渴求爱情圆满

男性:有把柄而具有攻击性性格特点

12
女性:对感情专情,要全部投入才能获得

男性:因付出简便而喜新厌旧

13
女性:做得更好引人注目

男性:因酷而使人不敢掉以轻心

14
女性:在乎他人的评价

男性:重视自己的感觉

15
女性:由情而发,因爱而献身

男性:由性生情,因快乐而喜欢

16
女性:厚积薄发——缺一口气

男性:爆发力强——最后的冲刺

17
女性:不愿同性当上司

男性:不愿异性当上司

18
女性:原则性、精神性强

男性:随机性、生物性强

19
女性:更多想怎样让他人接受自己

男性:习惯思考怎样征服他人

20
女性:更习惯揣摩自己

男性:更容易忖度别人

21
女性:接受挑战

男性:挑战别人

22
女性:跟着感觉走

男性:跟着利益走

傻男人往往不懂坏女人的心:女人不坏男人不爱

一个女人如果对一个男人产生了特别的情感,那么她在刚开始的时候,喜欢的可能是男人的智慧、风度、体贴和关爱。日子久了,自然而然地,女人觉得离不开这个男人。这时候,她既要霸占男人的思想,也要拥有男人的身体。只有这样,她才会感到自己真正得到了男人生命的全部。以后的日子里,她对男人付出的,也将是自己最纯真、最真挚的感情。
当女人得到男人的全部以后,随着时间的移动,开始的那种神秘、新奇的感觉,逐渐被熟悉取代,不久就会觉得身心被男人缠得很累,想找个清静的地方休息一会儿。但是,这是不可能,因为,男人的爱情才刚刚开始。男人在收到并自己也付出真情之后,总是希望身边这个从天上掉下来的花妹妹能够留在身边,和自己性情交融,只到永远。

然而,事情的发展往往错位。女人需要男人一天24小时给她浪漫,而男人能给的,却少得可怜。他只知道整天黏着她,弄得自己的世界里除了他之外,连个聊天的朋友都没有了。看着自己本来独立广阔的空间,被男人挤占的越来越小,于是,女人开始重新多角度审视眼前这个男人。她发现自己先前花很多心思得到的东西即俗气又无知。早知今日,何必当初?这时候,女人最想做的,是尽快结束这种枯燥乏味的情缘。而男人呢,此刻正天真的设想如何让这段感情天长地久。

想飞的女人,永远不会被已经失去兴趣的男人捆住翅膀。男人缠得越紧,她越想尽快逃跑。她会很好地利用自身的优势,不会让人生恋爱的好时光错过,也不会让自己的青春被已经不爱的男人浪费掉,更不会因为甩掉个把男人而后悔自责。女人之所以聪明,就是能够及时更换用旧的情人,而不管男人对她如何痴迷,如何爱她死去活来。

笨男人永远也不会明白自己到底哪地方做错了,使得女人只愿意把温柔延伸到皮肤上,却把折磨渗透到骨髓里。事实上,你用不着非得弄明白什么,也用不着低三下四、一把眼泪一盆口水地乞求她留下。她要走,根本不是因为你有什么过错,她的本性而已。你不是骂她是水性扬花的女人、是见异思迁的女人、是朝三暮四的女人吗?算你骂对了,她就是一个集三大恶习于一身的坏女人。这种女人的典型行为,是莫名其妙的爱上你,然后又莫名其妙的甩掉你。

有些傻男人因为不懂坏女人的心,所以,当自己被引诱以后又被抛弃,就会陷入到绝望的泥潭里,一时间,很难跳出来。这也不能全怪男人傻,坏女人绝大多数脸蛋亮丽,身材妖艳,神情勾魂摄魄,这是她与生俱来的坏的资本。男人因一时被她的外表吸引,一见倾心,最后,心甘情愿地跌入坏女人撒下的情网里,不能自拔。

遇上坏女人,男人常常会报怨命运的不公,自己是一个忠诚的好男人,为什么偏偏碰上一个不忠诚的坏女人?女人不坏,男人不爱,明知道爱上她不会有好结果,但还是身不由己一往情深地对待她。情场失意的男人,还会做出一些幼稚可笑的举动来。比如,企图用钱用物或用情来挽留爱情,结果适得其反。他不明白,在物欲里长大的女人即不缺钱也不缺情,更不会在意男人的眼泪。即使男人威胁要割腕上吊,她也不会再把不爱的男人放在心上。

总有人说,感情世界,受伤害的往往是女人,其实那些都是傻女人。聪明的女人绝对不会让自己受伤。因为她知道,爱情只有分散投资,取胜的把握才会更多更大。她会像坏男人一样,在稠密的树林里招蜂引蝶,挑三捡四。当有了新目标,她会遗弃旧情人,追逐新恋情。这样做,对于痴情的男人来说,是最残忍不过的事。但对于坏女人来说,是很随意的事,因为,她永远不会为一棵树而放弃整个森林。

游戏感情,是坏女人的本性。聪明的坏女人用大脑猎取男人;笨女人用脸蛋;愚蠢女人用下半身。不管撞上枪口的是什么样的男人,想要坏女人对他忠诚一辈子,那简直是痴心妄想。所以,那些被无故遗弃的男人,根本没必要为不忠诚的女人酒入愁肠,更不必长久地缅怀她的好,难忘她的坏。记住,痴情是男人的大敌,那些让人生死相许的感情千万别全信,因为,它只针对忠诚专一的女人而言。

爱,是好东西,每个人都渴望多一些,再多一些。但是,这变幻莫测、浮躁不安的时代,让红尘中的好男人、坏男人,好女人、坏女人都局促难安,这不是哪一个人的错。谁都希望自己一生能够拥有如鲜花般美伦美幻、如钻石般恒久闪烁的爱情。然而,总有一些像背叛、离弃、伤害等老掉牙的故事,在一些人身上一演再演,而且,世世代代,都有人乐此不疲、义无反顾地投身到俗不可耐的剧情里面去。

Sunday, January 22, 2006

朱令案:真正的凶手已经一目了然

纷繁芜杂的事实和谣言背后,真正的凶手其实已经一目了然:请耐心读完这篇长文。
多年之后朱令案一定会写入互联网的历史,在11年的跨度上,互联网至少两次在这个案子中起到转折性的关键作用:

1、1995年朱令同学把朱令症状发上互联网,向全世界求救。这使得这一个只关系到几个人的小范围事件转变为全国甚至全球关注的大事。如果没有网络在其中所起到的作用,朱令很可能莫名其妙病死协和医院;或者不会引起大范围的关注和讨论,每年全国各种各样谋杀中毒诬陷包庇多的不计其数,朱令案也许就此就消逝 在公众的视线中。凶手本来希望借助神秘的铊盐,神不知鬼不觉的除去朱令,让她死得不明不白;可惜事与凶手愿违----互联网的介入却让此事一下子被置于在全世 界的关注焦点上。

2、2006年初朱令案在间隔11年后再一次在互联网上引发大讨论。显示出大家并没有因为时间的消逝而忘记这笔葫芦案,也显示出互联网所代表的公众的声音和正义的力量在维护社会公平上的强大作用。11年虽不算沧海桑田,但对于当事人来说,也是相当长的人生岁月了。如果没有互联网进一步的讨论,在被公众第一次关注11年之后,也许也会慢慢的被人们淡忘;从而真凶的目标终于实现:把水搅混,然后施展“拖”字诀,最终让此事不了了之。可惜,互联网又一次让凶手的 计划落空----拖了11年后,区区几篇帖子就再一次重新召集了公众的注意力。

互联网正在而且将要彻底改变我们的生活,如果没有网络,可以想见朱令案不会掀起对真相和公平的全民追问。互联网在大多数情况下代表了大众的声音和正义的立场,是真正代表着时代趋势的正确舆论导向。任何对网络的封杀围堵,都是绝天下之口,对背后的真凶等少数人有利----朱令案也顺便雄辩的证明了这一网络时代的真理。

案情的细节先不做讨论(详见下面的部分),网上的讨论已经浩如烟海,对各种情节、证据和猜测都众说纷纭,真相和事实都被搅和在一起,假做真时真亦假,现在仅凭互联网讨论,也顶多引起公众的再一次关注,进而可能找出公认的最大嫌疑人----不能最终对此案盖棺定论。然而最值得我们关注和思考的是,为什么在这样一个国家,一个全国关注的恶性谋杀案,公安机关可以11年不作出最后结论?因为众所周知的原因,公安部门已经“奉命”停止了对此案的调查----真是天大的笑话和丑闻:这样一个全国上下普遍关注的大案,所谓的“人民”公安居然可以抗住10多亿人的口水压力,抗住全国上下对真相和正义的质问,对此案停止调查!尤其 是在此案的扑朔迷离引起全国大讨论的时候,在众多网民都在热烈讨论案情经过和事实真相的时候,拿着纳税人的钱,正应该义不容辞的调查此案的公安部门却可以安然的置身事外装作不知!下次如果有在戴警徽的人在你面前板着面孔拿那一套所谓“公民义务、人民公安为人民和国家赋予的神圣职权”出来招摇撞骗的时候,大 伙大可以站出来拿这个案例出去问问他!

这个怪异现象本身也非常容易引起人们联想----谁能够有如此实力,能够让庞大强悍的国家安全机构停止运转?!中国的公安,只要铁了心要把某个案子查出来,那不管这个案子有多复杂,总会有水落石出的一天----问题只在于动用多高级别的手段,花多少经费和时间。如果实在找不到真凶,照他们在佘祥林等案中的表现看,也至少会找个替罪羊,神不知鬼不觉的搪塞上级和公众的破案压力。

可见,此案归根到底,其症结不在于到底谁能接触铊,谁和朱令有仇,嫌疑人孙维人品如何,朱令班级内人际关系如何……这些所有的都是细枝末节的问题,网友讨论几年也不会有定论!问题的关键在于,为什么神通广大公安机关在面对一个(极有可能是学生而不是专业杀手)的嫌犯的时候,竟然10余年束手无策----是不 能,不愿,还是不敢?网友争论吵破了天,当事人也一一出场发文自辩----但是,真正应该查案子的主,公安部门,有发过言么?!掌握强悍的国家机器,肩负“神 圣职权”的安全部门都不动,大家吵来吵去会有结果么?!----所以,大家不要浪费时间了吧。也许,把讨论的焦点转到公安局,或许可以逼出一些真正权威的、有 价值的东西来……

事实复杂纷纭,真相和谣言都是满天飞。但是至少,最近贝志城和孙维分别发表的声明都应该是本人三思之后负责任的发言。那么本人将只从这两篇声明出发,来论证作者对凶手的猜测。----事实上,从这两篇声明看,凶手是谁,已经没有多大悬疑了----只不过我们需要等权威部门最后证实而已。

首先值得注意的是,攻辩双方各自陈述了一些事实,并不是每个点都被双方提到,并且用来支持自己论点的。我们可以看到,攻方贝志城提到了很多值得注意的可靠证据,孙维的声明中都没有涉及。为什么这些最能给孙维带来嫌疑的证据,孙维本人在沉默十年之后公开发文,却明显的在试图回避?如果能把这些疑点说清楚的话,那无疑能最大程度的洗清自己的嫌疑,那么孙维为什么不干脆说清楚?!下面两点列举贝志城提到的,而孙维在声明中回避的重大疑点;

1、朱令喝水用的杯子被警察在孙维的箱子找出来。----如果如孙维所说,自己完全清白,而且和朱令“关系不错”,那么为什么要藏匿这个至关重要的物证(铊盐是从朱令的饮食中进入身体的,那么喝水的杯子上是否能够找到残留物质?)孙维在声明中为什么不公开说明?

2、清华一度有传言,说朱令的父亲走私铊盐,朱令不小心沾染,所以中毒。后来警方证实此谣言的制造者是孙维。如果孙同学无辜,而且据她称“和朱令关系没有 什么不好”,那么为什么要制造这种居心叵测的谣言?如果孙维是清白的,为什么要以这种方式主动的卷入此案,制造混乱,为潜在的嫌疑人开脱?如此明显的嫌疑,孙维在自己长篇大论的自辩声明中为什么不予以澄清?

我们再看孙维的自辩,其中有不少破绽可抓:(黑体字是原文引自孙维的声明)

3、 去年网上甚至指名道姓 地说我是凶手,我当时很想站出来解释,但又考虑毕竟案子没破,朱令如何中毒仍然是个迷。想象的空间是无限的,如果有人认定我是凶手,任何解释都会激发出新的怀疑,引来更激烈的讨论和更多的谣言,这是被冤屈者的共同悲哀!于是我决定继续沉默。一些了解情况的朋友气愤地想帮我反驳时,我和家人都劝阻了。

这是在混淆视听:排除嫌疑的最有效方式就是公开的站出来为自己辩解。真理越辩越明,大家都不是傻子,双方把话都说清楚,谁是谁不是,是一目了然的事情。孙维却反过来说沉默是为了排除自己的嫌疑---- 这是明显没有逻辑的。反过来让大家觉得孙维的十年沉默非常,非常可疑----如果自己的清白可以说得清楚,为什么不早说,要等背了10年黑锅后,大家再一次热烈的关注此事的时候,孙维被周围很多人询问的时候,才不得已站出来辩解?清者自清,如果你问心无愧,就应该能够无所畏惧的在任何时候面对事实真相,为自己公开辩解!

4、关于所谓孙维的爷爷向高层领导求情的传说,孙维辩解:

网上盛传我爷爷去世前最高领导去探望,爷爷“拉着最高领导的手”请求“放了我的孙女”。而“公安局长大发雷霆,说放他妈什么放,打死了装麻袋里放出来”,云云。如此绘声绘色,好象作者就在现场。如此恶毒而居心叵测的编造令人发指。

事实是,公安机关第一次也是唯一的一次讯问我是在1997年4月2日。而我爷爷1995年12月9日已经去世,如果这位“作家”所说属实,岂不是阴阳两界真能对话了?!而且我一天也没有被关过,根本谈不上“放出来”。

97年4月2日那天,公安问到我的家庭成员,我只说了父、母、哥哥,再问其他人时,我只说爷爷奶奶已经去世,连名字都没提。

爷爷是我最敬爱的人,他一生爱国、敬业、正直、廉洁,最痛恨腐败。生前多次留下遗言:遗体做医学解剖,捐献有用的组织和器官,其余作肥料,绿化祖国,丧事简办,把自己的积蓄全部捐献。他的骨灰撒在树下,没做任何标记,积蓄全部捐献给家乡的学校。对于这样一位已经去世的老人,在他身上编造这样的虚假故事是十分可耻的!

孙维的爷爷是前民革副主席孙越崎,1995年12月去世----此事既然已经被牵扯到,不放拿到台面上来说个清楚,遮遮掩掩的反而不好。关于对这一点的质疑,引用一个网友的论证:

“在这里,孙维并没有对这一事件进行详尽的解释,她只是用两句话巧妙地打了一个时间差,让读者自己读出自己的意思就OK了,这与之前的知无不言、言无不尽简直判若两人。为什么会这样?为什么孙维不明确地说明爷爷从来没有介入过这件事。

我可以理解为,即使以后有了类似于求情之类的铁证,孙维仍然可以处于进可攻、退可守的位置游刃有余,因为当初她就没有说得很明确,这与通篇文章的严谨文风极为吻合。之后,再细读,问题就更加出来了,众所周知,朱令中毒时间发生在94年底,95年4月份被确诊为铊中毒,95年5月份公安立案侦查,这段时间,朱令的同学朋友被大量排查,而这时,通过各种细节及朱令的指证(朱当时尚未痴呆),孙维做为最大嫌疑人已经浮出水面,朱令家人、贝志诚以及公安对孙维的怀疑是从这个时候就开始的,而绝不是两年后的97年2月。请注意时间,从95年5月到95年12月,孙的爷爷仍然健在,这段时间是足以发生很多事情的。然而,在这里,孙维又采用了选择性失忆,她只提到97年的第一次被讯问----立案之后在孙维身上发生了什么呢?她只是用只言片语来代过,孙维在这里将自己说成了一个在案发两年时间里根本没有被怀疑的人,这与贝志诚及很多渠道得来的消息不符,贝很明确地说过,警方在立案几个月后就已将孙维列为重大嫌疑对象,并且数次对其进行讯问。所以说,两方面必定有一个人在撒谎,究竟是谁在撒谎,其实只要翻阅当年的案宗,不难查出正确的答案。”

如果孙维在95年年中已被警方列为重点怀疑对象,那么为什么1995年年底才逝世的孙维爷爷不可能替自己孙女求情?

孙维在辩解中声称自己在1997年才被公安询问(说得好像1997年之前孙维没有被怀疑过一样,事实上1995年她就已经是重大嫌疑人了!),所以1995年逝世的爷爷不可能替自己求情,这是明显的在混淆事实。

所谓“放出来”的问题。孙维这里显然使用了一词多义再一次试图混淆视听:爷爷求领导“放了”孙维,“放”字的解释可以是“从公安局放出来”,也可能,而且更可能是“放过,不在追究”的意思;公安局长怒斥“打死了装麻袋放出来”的“放”,的确是“从公安局放出来”的意思,但是,大家要想到,作为公安局长,面对一个重点嫌疑人,是随时都可以“抓进去” 的,所以公安局长在孙维尚未被关押的时候声称不可能“放”人,是完全符合逻辑的----因为他随时都可以抓你,易如反掌!

孙维同时提到自己的爷爷是正直、廉洁的好官员,罗列爷爷逝世后对遗体、骨灰和遗产的处理方式等等;以此证明自己的爷爷不可能徇私枉法。但是,大家稍微动动脑子就知道,中国的高官在逝世后几乎都是按上例处理遗体和遗产的,这是惯例,不能仅以此就证明自己的爷爷就有多么大公无私!事实上,高官为自己后代求情要求“网开一面”的案例在中国政坛可谓层出不穷,稍微了解内情的人都应该能认识到这不是什么新鲜事----孙维本人当然应该更清楚。所以她利用这种明显不严密的逻辑来试图为自己家人开脱,明显更有混淆视听误导大众的嫌疑!----更何况,孙家的高层背景不止这一个,还有一个被大家忽略的任政协副主席的孙孚凌呢?!

所以,孙维关于“高层求情”方面的自我辩解是完全站不住脚的。

5、关于公安的态度。

前面已经说了,公安在此案中的态度暧昧,这个已经为大家公认。但是孙维在辩词中多次以“公安撤销了对我的嫌疑”、“公安部门认为没有必要对我测慌”等为论据证明自己的清白。这个案子中涉及到的公安部门是靠不住的,不让这个案子不会讨论了11年还没有结果!真是笑话!----这个道理大家都明白,当事人孙维怎么会不明白?!那么孙维同学为什么还一而再再而三的以公安的公开态度来证明自己的清白?这又是严重的涉嫌误导公众混淆视听。孙维同学在沉默了10余年之后,突然发表精心撰写的辩词公开为自己辩解,但是其间却随处可见这种低级的愚弄大众的逻辑----孙维,你以为你和朱令在北大清华的同学,都是一群傻瓜么?

大家看,这个案子其实是很清楚的,不是么?!

附:

网友反驳孙维的帖子

孙维声明发出后,得到一些人的声援,但更多的还是网民的质疑。以下仅选两篇:

反驳1:

看完孙维的声明,我先是怀疑自己原先认为孙维是凶手的判断是网上的误导,可经过仔细的分析与推理,反而更进一步加深了对孙的怀疑.

第一点:咖啡杯事件的失语。

从 这篇声明中可以看出,孙维是一个思维逻辑非常严密的人,从这篇文章中,我没有看到太多情绪的大起大伏,不太像出自一个沉冤十载、受尽冤屈的人的手笔,因为这篇文章的理性太强了,太无懈可击了,它几乎没有漏洞,但正是因为如此,反而暴露出了一个最大的漏洞。孙维的反击共分为十二点,其中针对怀疑她的凶手的证据的反击有两点,一是孙维是清华惟一能接触到铊源的学生,一是关于民乐团的竞争问题,对于这两点,孙维的反击都极为详尽和彻底,几乎无懈可击,可是,这么多年来,关于认定她的凶手的证据绝不止这两条,还有被广泛引用的关于咖啡杯的问题,即孙维曾多次煮咖啡给朱令喝,并且曾将朱令的咖啡杯清洗后藏在自己的箱子里,这个证据也多次被贝志诚提起,相信也是朱令父母的心头大恨。为什么,这样重要的一个证据孙维会选择性失明了,在这篇长篇大论中,它一个字未被提及,是孙维忘记了吗?这是不可能的,因为十年来,想必孙维也无数次辗转难眠地清理过这一事件,任何一个再小的细节都不可能被漏掉,更何况是这样一个天大的证据,而且这篇文章是孙维十年来第一次为自己公开辩护,逻辑之严密、用词之谨慎、思维之完善几乎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为何会忘记对这一重大事件进行解释和辩解?没有理由可以解释,我只能说,孙维是故意避开这一事件的,因为她不能像对民乐团和接触铊源事件一样,进行天衣无缝的解释,所以她只有选择故意逃避。也许有人会说,也许是因为咖啡杯事件是子虚乌有的。很好,假如根本就没有咖啡杯这么回事的话,孙维更应该光明正大地告诉大家,从来就没有见过,也没听过咖啡杯这回事(而且,为其辩护的舍友还间接承认了确有咖啡杯这样一回事),可惜得很,她也没有说。惟一的解释就是,咖啡杯事件确实存在,而且她无法自圆其说,所以她选择在咖啡杯事件上失语。

第二点:关于孙维爷爷的求情事件

很奇怪,当我第一次看到孙维声明的文章,仔细看了前半部分对孙维的怀疑已越来越小的前提下,在读到孙维关于爷爷的这段论证却陡然使我有一种莫名的不舒服感觉,总觉得孙维有意在这个问题上轻轻带过,她有意在隐瞒着什么。后来,我想明白了。为什么,为什么孙维在前面关于铊盐的接触人群和民乐团竞争等方面进行着洋洋洒洒的千言解释,可为何到了这个广泛被网友质疑的问题上却突然变成了惜字如金。这是什么原因?在这里我贴出孙维的原话:网上盛传我爷爷去世前最高领导去探望,爷爷“拉着最高领导的手”请求“放了我的孙女”。而 “公安局长大发雷霆,说放他妈什么放,打死了装麻袋里放出来”,云云。如此绘声绘色,好象作者就在现场。如此恶毒而居心叵测的编造令人发指。

事实是公安机关第一次也是唯一的一次讯问我是在1997年4月2日。而我爷爷1995年12月9日已经去世,如果这位“作家”所说属实,岂不是阴阳两界真能对话了?!而且我一天也没有被关过,根本谈不上“放出来”。

在这里,孙维并没有对这一事件进行详尽的解释,她只是用两句话巧妙地打了一个时间差,让读者自己读出自己的意思就OK了,这与之前的知无不言、言无不尽简直判若两人。为什么会这样?为什么孙维不明确地说明爷爷从来没有介入过这件事。

我 可以理解为,即使以后有了类似于求情之类的铁证,孙维仍然可以处于进可攻、退可守的位置游刃有余,因为当初她就没有说得很明确,这与通篇文章的严谨文风极为吻合。之后,再细读,问题就更加出来了,众所周知,朱令中毒时间发生在94年底,95年4月份被确诊为铊中毒,95年5月份公安立案侦查,这段时间,朱 令的同学朋友被大量排查,而这时,通过各种细节及朱令的指证(朱当时尚未痴呆),孙维做为最大嫌疑人已经浮出水面,朱令家人、贝志诚以及公安对孙维的怀疑是从这个时候就开始的,而绝不是两年后的97年2月。请注意时间,从95年5月到95年12月,孙的爷爷仍然健在,这段时间是足以发生很多事情的。一起震 惊中外的著名学府毒杀案发生后,最混乱发生事件最多的一定是在它被立案之后的这段时间,而不可能是案发两年之后,两年的时间,除了受害人家属,我相信,在很多人脑海中,再恶劣的事件都足以淡忘。然而,在这里,孙维又采用了选择性失忆,她只提到97年的第一次被讯问,立案之后在孙维身上发生了什么呢?她只是用只言片语来代过,原话这样说“随后学校保卫处和派出所开始了解情况,我和同宿舍、班里、系里以及文艺社团的很多人都被问询过,都是一些了解基本情况的问题,之后两年公安再没找过我。”孙维在这里将自己说成了一个在案发两年时间里根本没有被怀疑的人,这与贝志诚及很多渠道得来的消息不符,贝很明确地说过,警方在立案几个月后就已将孙维列为重大嫌疑对象,并且数次对其进行讯问。所以说,两方面必定有一个人在撒谎,究竟是谁在撒谎,其实只要翻阅当年的案宗,不 难查出正确的答案。如果孙维在95年已属重点怀疑对象,那么关于爷爷去世时间的说法已不攻自破。

虽然疑问仍有很多,但是由于整个事件得到的有效信息实在有限,更多的来自于贝志诚的说法,朱令同学的说法,网上流传的信息,如果完全采信,必定引来众多质疑,只有孙维为自己进行辩解的贴子,是可以完全采信的,由于这篇贴子充满了理性与严谨,我相信是几易其稿的作品,能看出的问题着实不多。而且通过这篇贴子,我看到的是一个理性、要强、自尊、甚至有些冷酷的孙维,通篇细读下来,这两个疑点是最无法解释的。其实,我明白,如果朱令的案子涉及了一定的政治色彩,那它注定是不可能被翻案或重查的,这是中国的政治特色,诚然,我不可能有比朱令父母和贝志诚更多的证据或者说是线索,但是,种种迹象表明,这起凶案的始作蛹者的最大指向仍然是──孙维。

反驳2:

他们以为北京市公安局的那帮人都是吃干饭的?当真不知道谁是凶手?可以说,当了多年警察的人,都是人精里面的人精。象这种环境背景简单,对手都是学生的案件,在他们眼里都是小菜。通过交叉拷问,心理战术,突击审问,疲劳战术,决不可能放过凶手。看看普渡杀人案警方的处理就知道了。孙维的同学以为犯罪嫌疑人是那么好当的?没有大量的外围突破,重大的犯罪嫌疑,警察会随随便便发出犯罪嫌疑人的传讯?你们也太小瞧人民民主专政的力量了。

可是为什么警方仅仅讯问了八个小时就放人了?难道通过八个小时就能排除犯罪嫌疑?随随便便就发了犯罪嫌疑人通知书仅仅为了讯问八个小时就放人?为什么要家里人领走而不是直接放出来?很明显警方的目的就是要说明,我们没有对孙维采取非常规的刑侦手段,现在完好无损的把你们的女儿交还给你们。恐怕当时还有签字什么的。这就反证了孙维家在当时肯定施加了大量的压力。就算是没有办法证明孙维是凶手,在没有新的线索,新的嫌疑人之前,孙维仍然是唯一犯罪嫌疑人。象这种杀人未遂的重大刑事案件,最后能让唯一一个犯罪嫌疑人顺利出国,如果是一般家庭,让他们来试试看。首先护照这一关北京市公安局出入境管理处根本就不会批。

许多人不相信孙维家的高干背景。依我看来,孙维家最坚硬的盾牌不是她爷爷,而是孙孚凌。

许 多人不知道政协副主席的背景。中国有所谓“四副”,即政协,人大,国家,总理的四种副职享有同等待遇。更何况孙家还有两个“四副”,孙孚凌又是政协里面排 名很靠前的副主席,相当于执行委员。这也解释了为什么公安直到97年孙维的爷爷去世以后仍然不敢把她怎样。对这样的家庭,别说是北京市公安局当时的局长张 良基,就是北京市的政法委书记要想进孙维家的门,也只能提前和秘书预约,进门称“登门拜访”。可以想象,公安局预审科的人恐怕连给人家提鞋都不配。可以想 象,这边孙维被当作犯罪嫌疑人签名传讯,那边有人就可以直接通过中央政治局的常委直接给北京市公安局打电话要求放人。在这种情况下,北京市的小警察怎么可能对抗的了我们党中央的“肝胆相照,患难与共”的亲密战友?

所以,孙维拿那个窃听器说事,我觉得根本不可能。一般的刑事警察哪敢对党和国家的领导人一家窃听?这可能吗?如果窃听泄漏了国家机密,谁负的起这个责任?而警察对孙维说得没有必要,是指这个案子已经被封,没有必要动用测谎窃听等手段了。

再其次,倘若孙维真是冤枉的,这么多年来背着这个黑锅,就算是换作平常人家,能答应吗?

看 看那么多上访村的流民,想想可能吗?更何况现在竟然有人跳出来指着孙维的鼻子说你就是凶手,可是孙维竟然躲在国外不疼不痒的发一个于事无补,越描越黑的声明,换做你,你干吗?再者说了,如果孙维那么无辜,北京市公安何必封案?何不一查到底,洗清孙维的冤情,这样一来凸现自己神勇,二来对受害者,孙维有个交代,三来向上级表现自己的能力?

可是北京的公安竟然放着这么有好处的事情不做,而是封案,为什么?而且是一封就是十年不准动,直至如今。

中国的这种重大刑事案件如果得不到解决,大多有政治力量的干预。与这个案子类似的还有杨沫的儿子老鬼指控歌唱家刘秉义杀害他的姐姐(当年江青给在拘留所里面的刘秉义送去了一件军大衣,刘就被释放出来了),青海的赵晓民案等。

最 可笑的是到现在清华的团支书还在粉饰团结友爱的班级气氛。大家都知道大学里面丢了个钱包都会被大家疑神疑鬼,而且很快就会被查出来。可是他们班出了投毒杀人案,每个人都是嫌疑犯,大家都跟没事人似的,可能吗?就算当时不知道是有人投毒,可是后来知道了,而投毒者未伏法,大家还是和以前一样团结友爱?别逗 了!

孙维的申明里面还有一个逻辑缺陷就是,孙维的哥哥证明了清华的有毒化学品管理不严。可是,如果是随便的一个人能够带走有毒的化学药品,可是为什么他要拿走的是铊,而不是氰化钾之类的更常见的毒品呢?而且如果不是专业人员,有谁知道这个药品的下毒剂量,有苦味需要用某些饮料遮盖?而外来的对铊属性熟悉的专业人员又怎么可能只对朱令而不是其他人投毒?所以凶手肯定是在他们系里。全班只有孙维用这种药品作实验,除非凶手想要嫁祸于人,否则没人 会想到用铊来投毒,因为对绝大多数人来说,一想到毒品肯定是和氰化钾之类。所以说来,还是孙维有最大的嫌疑。

本案最为吊诡的地方是孙维远走他乡以求得自由,可是小贝等人坚决不放,整个事件越闹越大,孙维现在有如被判了无期徒刑又被假释,或者是有人身自由的无期徒刑。天下千夫所指,众口铄金。

3:孙维同班同学的匿名留言

首先声明一下,我是孙维同班同学,因为这个事件的敏感性,本人不便公布身份,我本来决定保持沉默。但是看到网上这么多讨论,就忍不住出来说几句。

首先,我对此事了解不多,包括孙维是嫌疑人,也是大学毕业后才慢慢知道的。

其次,我想说的是,我们班同学关系的确很差,很多人毕业后根本不愿意和同班同学联系。有的人干脆不和任何人联系。

再次,我们班的荣誉的确是某些人的个人荣誉。除了少数人之外,我们班绝大多数人不以这个班为荣。

最后,站出来支持孙维的七位同学中,其中有两位是不知情的善良同学,不愿意相信自己的同学如此。。。其他的我想大概都是知情者。他们应该很明白他们在说什么。只是有一部分人在支持孙维,不要以为我们班都在支持她,要知道我们班有31人,为什么大多数人选择了沉默?

总结:以本人对我们班的了解,我认为孙维极有可能是投毒者。而且支持孙维的几个人(不包括其中两人)都是和朱令关系极差,和孙维关系很好的。

恕我大胆猜测:为什么大家没有想到过集体行动的可能呢?为什么有的人立场就那么坚定呢?为什么口气那么一致呢?大家不觉得奇怪吗?

向贝志诚先生致敬。不明白为什么有人刻意抹黑这位执著的追凶者。

最后在说两句,以我对孙维的了解,如果没有有力证据的话我不认为她会平白无故接受不发毕业证书,不发护照的待遇。换了任何人都会斗争到底的,更不用说她的特殊背景了,她选择了十年沉默,这又说明了什么?

物化二的同学,如有冒犯,请多见谅,看着事态的发展,忍不住出来说几句良心话,想扔石头就请便吧。

Thursday, January 19, 2006

一位海外华人的质问:谁在误导中国人艳羡美国?

美国新闻界强烈的一致意识:美国是世界上最好的,凡是美国做的事都是对的,和美国不一样的想法就是错的,不照美国规矩行事的国家都是邪恶的。这一点从美国各大媒体的报道中不难看出来。在国内的时候,时常到各大网站的论坛逛逛,发现不少人有很深的“美国情结”。

但我到了美国工作之后,再去浏览国内论坛对美国的种种说法,发现其中更有许多自以为是的误导。 

误导之一:美国的繁荣 美国是当今世界唯一的超级大国,它的繁荣当然是不言而喻的。但经过一些人的加工想象,美国已经成了每个角落都闪着金光的风水宝地。实际上,美国虽然拥有数量庞大的中产阶级,整体生活水平较高,但贫困问题一直是一大困扰。在美国的各大城市,都有规模不小的穷人区。首都华盛顿的闹市区,街道两旁“三步一岗、五步一哨”的,是那些拿着纸杯子要钱的穷人。美国人的概念是,你穷是因为你懒,没有必要同情。政府给他们发食品券,提供低价住房。但是并不等于他们不被忽视。穷人区的房子年久失修,学校是最差的,秩序混乱,抢劫、枪杀,层出不穷,新闻媒体不报道,警察也懒得管。在那种地方住着,永远是在社会最底层。要是不愿意认命,只有两条路可走,一条是当兵,如现任国务卿鲍威尔,即是最成功范例。二是当体育或演艺明星,比如乔丹。但这种空前绝后的成功故事在世界任何地方都可能上演,绝不仅限于美国。而且穷人区几乎清一色是有色人种,不能不说有种族歧视的成分吧?

误导之二:对美国生活方式的无原则崇拜 这里面还包含着一层误解,就是什么是美国的生活方式。在一些人眼里,似乎无拘无束就是美国生活方式的体现。自己做了什么事,受到社会舆论压力,往往会来一句“这要在美国,算什么呀!”其实,只要在美国住的时间稍长,就可以明显地感到,美国社会的阶层分得很清楚,主流社会概念清晰。主流社会控制着美国的政治、经济、社会生活,影响力强大,他们的孩子也基本上生下来就被决定了今后的生活道路。美国的生活方式,绝对不是片面的吃汉堡,喝可乐,听摇滚,快车,随随便便地结婚离婚。看看布什的母亲芭芭拉和夫人劳拉,再看看尼可·基德曼,怎么可能下结论后者就代表美国的生活方式呢?

误导之三:美国的自由,特别是新闻自由 这一点在国内,是误解最深,也是争论最大的。“没有消息就是好消息”,“狗咬人不是新闻,人咬狗才算新闻”之类。但是这一切,都是在一个大原则下进行的。那就是美国新闻界强烈的一致意识:美国是世界上最好的,凡是美国做的事都是对的,和美国不一样的想法就是错的,不照美国规矩行事的国家都是邪恶的。这一点从美国各大媒体的报道中不难看出来。平时的报道看起来五花八门,包括尼克松的“水门事件”,克林顿的“拉链门事件”,都敢往外揭。但是如果事关国家利益,主流媒体就会众口一词,一致对外。科索沃战争时期,有过任何一点质疑么?美国主流媒体负责人自己都说,每天早晨一上班,头等大事就是看《纽约时报》的社论。不为别的,就是要为自己的报纸“定方向”。美国媒体平时各说各的话,背后其实有两只看不见的手在操纵,一个是党派利益,一个是经济利益。尼克松和克林顿,就是当了党派之争的“炮灰”。

误导之四:美国的政治 美国的政坛就像一个大舞台,各色人等“你方唱罢我登场”,热闹非凡。于是我们一些同胞就看戏入了迷,以为美国政治真的那么透明,那么干净。再一提到国内的贪污腐败,就更痛心疾首了:“看看人家!”这让我想起《围城》里的一句话,大意是说,贪官不肯放下身段去偷钱袋,是因为钱袋里的钱太少,根本不值一偷。同样,美国大致是不会出贪污腐败案的,因为美国的政界人士几乎根本不用腐败。首先,你要是没钱,根本就从不了政。 要想当官,不论哪一级吧,总要竞选,竞选就要有经费,就要拉赞助。赞助拉得多,以后高升的希望就大。做到州长的,哪个背后都得有几个响当当的大财团。总统竞选就更不用说了。其次,所有从政的人,从政坛退下之后,都自己“下海”或是做顾问,根据在任时的级别,收入各有不同,但都极为可观。这些人靠的,全是当初政坛上的老关系。美国还有一些团体专靠吃政治饭发财的。他们举行各种集资晚宴,每个桌上请来各路政坛人士,再留一些空位给各大公司。每个空位都有明码标价,要想参加的公司就要掏钱。集来的钱,用于竞选,搞大型活动等等,提高政界人士声望。所以一个愿打一个愿挨,完全用不着背后塞钱送礼,而是把腐败公开化,合理合法化了。

被误导的深层原因其实某些误导,只要用自己的头脑冷静思考,是不难化解的。但是我们有不少人,偏偏愿意相信道听途说而来的东西,而不愿认真地做一点研究。这其中,是有一些深层次原因的。最根本的原因,是近百年来根植于部分中国人内心深处的自卑心理。 自从鸦片战争打破中国人的唯我独尊之后,对“洋”的东西既崇拜又恐惧的心理在长时间主导着部分中国人的意识。所以,改革开放初期,国门一开,难免让我们认为“月亮都是外国的圆”了。改革开放不过20多年,我们取得的成就应该说有目共睹。但用20多年的时间完全改变国人的心态,是不可能的一件事情。何况,我们仍然是发展中国家,与西方,特别是美国相比,还有很大差距。

这种差距可能激发的,一种是迎头赶上,奋发图强的斗志,但是更多的,恐怕是慨叹己不如人的自卑了。有人往往会用人家的优点来比自己的缺点,越比越比出了自己的不行。一旦听人说美国的缺点,就斥为谎言,甚至一副“老虎屁股摸不得”的架式,比别人说了中国的坏话还要生气。

第二点原因,在于我们的部分宣传媒介多年来有一些误导。自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的部分媒体出于一种希望,对西方,特别是对美国,先进的一面说得多,希望我们学习的一面说得多,给人的感觉好象整个美国都笼罩在玫瑰色当中。 近几年,中国报刊大发展,又介绍了不少有关美国的另类生活方式,又使人觉得似乎美国人个个“酷毙”,搞得我们国内的主流社会倒像另类。

另一部分的误导,来自于翻译小说。读得多了,我们会以为洋人个个温文尔雅,偶尔气急了说句“该死”,还要自责骂了粗话。想起当初在大学课堂上,老师突然来了兴致大讲英文中的粗话,我们立刻目瞪口呆。原来所有的粗话都可以在汉语中一一对应,有的甚至更加难听。前一阵读黑马的一篇文章,说到他正试图用北方乡村方言翻译英国诺丁汉的人说话,不禁拍手叫好。

第三点原因,还在于海外华人对国内的误导。 海外华人在异国他乡创业艰难,大部分留学生过得也相当艰苦。有人终于熬出头来,回家的时候,以一比八的汇率将美元换成人民币,隐去在餐馆打黑工的日子不提,单捡当今的好日子说。在一些经济欠发达的地区,这点最为有效。还有人即使说现在的日子,也添油加醋。比如说自己买了一座大HOUSE(房子)。只要跟华人多打打交道,就知道很多人的大HOUSE分期付款还差很多没有还完,上面租出去给人住,自己全家挤在地下室里。 混得不好的,往远了说,一去几十年没有消息;往近了说,如今的留学生,很多连封信都不给家里写,还编出众多理由,包括出国多年,已经忘了怎样写中文之类的离奇说法。说得不客气一点,在美国的华人,要不扎在各地的唐人街和中国城,要不扎在各大学的实验室里打工,挤入主流社会的寥寥无几,他们说的美国,有多少可信度?

Sunday, January 15, 2006

05年最一针见血的199句话

1、人不犯傻,我不犯傻,人若犯贱,我必更贱。 ——专栏作家沈宏非概括的派对着装原则。

2、王子们都开始隐居了,女人们看见的都是白马。——南京的都市放牛在专栏文章《我是个扛枪的猎人》里说,白马王子的时代似乎已经结束,只剩下动物性的本能了,“所以我现在不单纯,原则上都是女人的责任,或者说,给木子美们逼的”。

3、世界历史文化遗产——端门。 ——一些游客发现在自称“世界历史文化遗产”北京端门城楼上,所看到的景观与宣传语大相径庭,而且在世界遗产名录的分类上只有文化遗产、自然遗产和自然文化遗产,根本就没有“历史文化遗产”一说。

4、年龄选择小的,身体选择强壮的。第一点体现公平,第二点是存活概率。 ——有人援引登雪山运动中的优先救援对象的标准来回答让很多男人头痛的“母亲和媳妇落水,先救哪个”的两难命题。

5、让男的去当和尚。 ——一位网民调侃道。目前,中国新生婴儿中男孩与女孩的比例为116.86∶100,比正常值105∶100高出很多。要实现出生婴儿性别比正常,必须改变中国人目前的婚育观念和生育文化。

6、一看《天鹅湖》就等着四小天鹅出场,或是数一数天鹅是24只还是25只,黑天鹅旋转是不是32圈。 ——中央芭蕾舞团团长赵汝蘅觉得北京观众的欣赏习惯与北京目前的高速发展现状和它想成为国际化大都市的梦想不相称。

7、单位就像一棵爬满猴子的大树,向上看全是屁股,向下看全是笑脸,左右看全是耳目。猴年到了,祝你使劲向上多爬两枝丫,看到更多的笑脸和更少的屁股! ——2004年春节热门手机短信。

8、不是因为你写一个地区,你就狭隘,而是你因为一个地方而获得了生命力。 ——在第二届中国女性文学奖颁奖典礼上,女作家迟子建说她关注更多的还是黑龙江。

9、争夺话语权是中国融入世界的前提。 ——凤凰卫视掌门人刘长乐在一次十大新闻评选揭晓晚会上致辞说。

10、你们吵吧,我打飞机去了。 ——一场关于批判还是继承中国传统文化的网上争论中,一网民写道。

11、张飞是曹操侄女婿。 ——四川省社科院研究员、中国《三国演义》学会副会长沈伯俊在经过20余年潜心研究后的新见解。

12、九天揽月华夏英豪驰宇宙。 ——2003年年底北京大学自主招生考试试题中用“神五”内容出的一道对联题的上联。据称,该题目难住了大部分考生。北大招生命题素好对联,上世纪20年代曾出“孙行者”上联,一考生所对“胡适之”,令该校教授陈寅恪大为赞赏。

13、比如我当处长的位置,只考虑到当局长的位置。我当了局长就考虑省长的位置,当了省长就可以考虑总理的位置,但我现在是个村长,不可能马上想到总理的位置。 ——贾平凹盘点2003年时,表示该年获诺贝尔奖的书《耻》不错,但他觉得诺贝尔奖对中国作家是比较遥远的事情。

14、换代了? ——很多人觉得“泡了吗?漂了吗?”的洗衣粉广告词语义暧昧,其实“换代了”。

15、大难不死,必有后福,我得马上去买彩票! ——重庆18岁女孩甘丽2月4日逃出火海后说。她一度想从8楼跳下,后来是用绳子爬下来的。

16、我怎么没死呢?死掉多好。 ——41岁的保姆周岱兰不慎坠楼,巨额的医药费用成为莫大难题。

17、我不懂外文,但我爱看外文杂志。 ——一位杂志社的美编这样解释读图时代的另类阅读。

18、人生就是一出戏。你只要扮演好自己的每一个角色,认认真真把它演好,就完成任务了。人生只有过程没有结尾,哪有结尾呀?死了就算结尾。 ——央视《对话》节目中海航老总陈峰感言。

19、不出意外的话,这个情人节会有很多麻烦的。 ——这一天,有些人可能会分身乏术;这一天,被很多心中早存怀疑的人视为调查另一半是否忠贞的最佳时机。今年的2·14成了中国的私家侦探“有史以来生意最为火爆的一天”,婚姻忠诚调查收费从15000元的起步价提高到20000元,外加起码等上一个月。

20、吃软饭吃出文学文化的境界,是要有点功力的。 ——胡兰成的《今生今世》出版后,有人评价该书是“一个吃软饭的男人的情场实录”。

21、最是那一剪的温柔。 ——目睹一名新爸爸亲手为孩子断脐,《南方都市报》的标题。

22、与其说我们是文明的儿子,不如说我们是城市的后代。 ——天津《城市快报》于2004年3月1日创刊,“创刊词”说“快和城市化就是人类生活终极发展的理想表情”。

23、能不能让人心里滋长出某种感情,才是我评断建筑的基准。——中文建筑网络正在讨论日本建筑设计大师安藤忠雄的书《建筑家的20岁年代》。

24、昨天是“海龟(归)”,今天是“海带(待)”。 ——在过去的20年里,有近60万国人留学海外,近几年海归们在国内人才市场上求职趋于困难、身价贬值的现象十分明显。

25、婴儿最理想的食品是母乳,在母乳不足或无母乳时可食用本产品。 ——国家质检总局与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联合发出通知,婴幼儿配方粉的标签上不仅必须标食品名称、适宜人群等,还一定要写上这句话。

26、我自觉和韩非、苏轼是心灵相通的。 ——台湾知名作家龙应台日前以《在紫藤庐与Starbucks之间》一文荣获台湾九歌出版社颁发的2003“年度散文奖”,她说“在中文作家里我欣赏韩非的冷峻,庄子的放肆,柳宗元的内敛,苏轼的舒展,张岱的清澈”。

27、我想只有魔鬼的祖母才会把一个女人的心理琢磨得那么透。 ——荣格对《尤里西斯》及乔伊斯的评价。

28、工作中没有柔情可言,女性领导不是靠“亲和力”来解决问题。——珠海格力电器公司总经理董明珠回答“如何在工作中体现女性的柔性一面”时说。

29、俺在这里一人顶一家人在家种地的收入。 ——84岁的河南兰考县农民李维胜在广州美术学院做了9年人体模特,月收入1千元左右。

30、在华为的日子,和外界几乎处于一个半封闭状态,跳出来到一个相对透明
的企业里看一看,觉得那时的思想甚至有些可笑。像温水里的青蛙,等水的温度慢慢升高时,已经丧失了逃生的本能。 ——自去年下半年开始,华为员工向猎头公司投放简历的数量急剧增加。“逃离华为”是如今华为遭遇发展瓶颈的突出现象。

31、千万不要把公司当作家。 ——联想公司最近进行了可能是公司历史上最大规模的裁员,一名亲历事件的员工在网上发表感言的帖子标题。

32、我们像你们这样年轻的时候根本没有想到人生该有一次狂欢。----40多岁的南京大学教授周晓虹谈及将在南京举办的世界名城博览会中的狂欢节时说。

33、作为食品工作人员的女大学生不能出示健康证,工作时未按要求穿戴。 ——昆明以女大学生裸体当食器盛菜的“女体盛”,被卫生监督部门出面叫停。

34、我经常笑他(李嘉诚),已经七十多岁人了,你累不累? ——富翁郑裕彤说亚洲首富李嘉诚。因为李和他玩扑克牌,经常一边打牌一边打电话安排事务。

35、朋友的朋友是朋友,朋友的敌人是敌人,敌人的朋友是敌人。——北大教授张维迎以此比喻告诫商界,要选择诚信者合作(朋友的朋友),孤立骗子(朋友的敌人)和助纣为虐者(敌人的朋友)。

36、人行了,企业就行了。 ——一位民企老板著文说,“企业”去掉人,就是“止业”,所以人最关键。

37、大家想看的其实是《穷爸爸换富爸爸》。 ——笑星黄子华说这些年来《富爸爸穷爸爸》如此畅销,是因为大家在标题中错误地多看了一个字。

38、我的父亲就是那种很传统的中国父亲,只管家里的生杀大权,从来不管他认为是鸡毛蒜皮的小事情。在他的眼里,买房子、买车子、工作赚钱都是大事情,烧菜洗衣、陪我玩、开家长会都是小事情。 ——上海一位16岁的中学生在谈到他父亲时说。

39、是否中国的主持人已经过了字正腔圆、掷地有声的时代? ——新出炉的对主持人港台腔的限改令,使北京广播学院播音主持专业的学生们感到课堂上的普通话训练并未与现实脱节。

40、这不能全怪三九,因为以前股市上大股东占用上市公司资金的情况很普遍。 ——赵新先从三九集团退休。在评价其资本运作时,三九集团的一名高层这样说。

41、当你的女友改名为玛丽,你怎能送她一首《菩萨蛮》? ——余光中提醒各位“英文充其量是我们了解世界的一种工具而已,而汉语才是我们真正的根,我们文学创作的根!”时打了这个比方。"

42、我开我们自己的吉利。 ——北京车展期间,作为中国民族汽车品牌吉利的老总李书福接受了中央电视台《新闻会客厅》的专访,当白岩松问他“您开什么车”时,李书福如此回答。

43、无数个姚明,好一个上海。 ——上海城市形象片——姚明篇中,作为上海城市形象代言人的姚明一人分饰厨师、园艺师、运输工人、游客、记者、投资商、音乐家6个角色。

44、有6个人都是4月11日出生的,并且都属猴。某一年他们岁数的连乘积为17597125,这一年他们的岁数之和是多少? ——专家该叫停“杂技数学”和数学奥林匹克竞赛这类“杂技式培训班”了。在大多数老师的心目中,奥数也已经成为小学数学教育的公害。

45、白大荒。 ——有人如此称呼未婚的大龄女白领。

46、我们今年的目标,就是让中国人拍中国题材。 ——2003年,国家地理频道和新加坡经济发展局合作,面向全亚洲资助了10部原创纪录作品,最初报名的30个策划案当中,有27部就是中国题材的,最终有两部入选,但没有一部是由中国内地人拍摄的。2004年,国家地理频道副总裁史博恩曾来华推广此项目。

47、香港是追赶,台湾是开放,北京是整理,上海是吸收。 ——凤凰卫视时尚节目主持人李辉这样总结香港、台湾、北京、上海的时尚。

48、历史上,当大批男性无法结婚时,他们就会聚到一起,要么成为和尚,要么结为匪帮…… ——一部名为《光棍:亚洲男性人口过剩的安全意义》的书引起广泛关注。该书把矛头对准世界上人口最多、男性比例偏高的两个国家——中国和印度。到2020年,两国的光棍阶层将占到年轻成年男性的12%至15%。

49、今天的报纸只不过是在昨天死去的鱼外面包上的一个新包装。那么多新闻记者要吃饭,今天你是天才,明天就是蠢材。谁在乎? ——杰克·韦尔奇回答李东生所提“你如何面对传媒的负面评价”这一问题时的回答。

50、go high **** try、donce shopping、babe watch ——教外国人说的三个成语:恭喜发财、东施效颦和卑鄙无耻。

51、卫慧的这部作品最初是用英文写的,她除了引用了包括孔子、老子、庄子的思想之外,还涉及到日本的一些思想大师的言论和西方一些艺术家的言论。 ——出版人魏心宏谈卫慧的新小说《我的禅》,他认为《欲望都市》给了她很大的启发。

52、富有的商人带着装满现钞的登喜路皮包走进奢侈品商店,还挎着太太或女朋友,他们只说一句“挑最好的给我”,然后就扔下钱。 ——上海外滩三号老总感慨现在有钱的中国人这样狂购带有西方标签的物品。

53、十个人有九个想开bar,还有一个想开bra。 ——休闲风流行中国,看了《新周刊》“不想工作”专题的广州读者如此说。

54、主设计的问题导致一系列问题,一事不顺处处不顺。——北京市建筑设计院总建筑师马国馨评价“鸟巢”方案。它造价为38.9亿元,用钢量高达13.6万吨,被指责为既昂贵又笨重。有关专家为研究如何使它“瘦”下来伤透脑筋。


55、一个人眼中的英雄可能是另一个人眼中的坏人,但李小龙是一个真正的国际英雄,并且是波斯尼亚所有种族的英雄。 ——波斯尼亚的莫斯塔尔市市中心广场计划于11月竖起一座李小龙雕像,波斯尼亚作家加塔诺认为这有助于消除该城种族隔阂。

56、需要它的人,自然能够发现它;消费不起的,知道也没用。 ——面对被指

为“最奢侈消费工程”的某房地产项目,开发商任志强觉得没有必要为它搏宣传。

57、 英语学习就像刷牙一样,最重要的不是牙膏牙刷,而是要不断坚持,还要天天张嘴。 ——托福考了630分的清华大学厨师张立勇谈自己学习英文的体会。 58、我的小学,中学,大学,现在都不是我上学时的名称,搞得我写简历很麻烦,要加上长长的注解。 ——一网友对时下热烈的大学改名风深表不满。 59、杀人放火才叫男人?上海男人是中国男人中最绅士的。 ——社会流行“姚明和刘翔让上海男人站起来了”之说,上海网民如此自辩。

60、年轻民警或男同志去干这工作怕出事,岁数大的女同志抵抗力强些,加上是领导的信任。 ——女民警陈晓萍的工作是“鉴黄师”,她是重庆市九龙坡区====分局治安支队鉴定员,负责全区淫秽色情物品的审查鉴定。

61、宇宙和贝聿铭之间有个共同点:我们对二者都了解甚微。——盖罗·冯·波姆的新书《贝聿铭谈贝聿铭》日前登陆中国,他的观点给目前的国外设计师热提供了另一个解读。

62、我向来不特别喜欢钱。我拼命挣钱,只为证明自己的价值。 ——这是网络首富陈天桥广为人知的一句话。有人质问,网络游戏毁了一代人的生活,这样的企业家值得尊敬吗?企业家的社会责任应该放在哪里?

63、如果在中国,盗版可以得到遏制;诽谤、诬陷等行为被公正判罪;公共传播媒介发表了错误言论将会纠错、道歉——这三个条件符合的话,我还会再写。 ——作为“盗版商最喜爱的作者之一”,文化人余秋雨在中山大学的讲座中解释“封笔”原因。

64、现在我们的路牌刀枪不入了。 ——广州换上了不具回收价值、防涂写的铝塑板路牌牌杆,民政官员自豪于它的防偷、防“牛皮癣”功能,已有城市开始仿效。

65、只有假货是真的,别的都是假的。 ——消费者抱怨假冒伪劣商品的无处不在。

66、复旦大学的王校长说,下面18个月将建起那些楼供11000多个学生住,我当时想,11000学生,这几乎是我们耶鲁全部学生的数量。——耶鲁大学校长Rechard Levin访问上海,中国的教育改革给他的印象非常深。

67、欧洲的建筑师或者美国的建筑师觉得非常奇怪,为什么中国设计一栋高楼,或者非常超高的高塔,加施工图也只要一个月就能够完成? ——10月3日青岛“中国当代建筑文化论坛”上,日本建筑大师矶崎新说西方人后来发现,中国建筑师效率高是因为用盗版CAD。

68、人们想知道而又不知道的房地产界真相,这上面全有。 ——素有“任我行”之称的华远集团总裁任志强炮制出“中国第一部最完整和专业的房地产研究报告”,售价将是每部3000元。

69、平时专业课、实验、学位英语忙得够呛,甚至没有时间找女朋友,哪还有时间和精力去学什么《大学语文》? ——面对大学生汉语运用能力下降的批评,大学生们有自己的抱怨。

70、动物园是动物的监狱,它是人类最卑鄙无耻的发明。 ——当听说动物园寂寞的斑马无奈配毛驴后,一位新浪网友发出这样的感叹。

71、千万别把一个企业看作是自己家里的,不然你绝对做不大。 ——中国内地新首富黄光裕常挂嘴边的话。

72、你可以什么都不是,但必须是一个记者。 ——在2004年11月8日中国记者节《南方都市报》发表的一篇社论标题,该文认为记者不是历史学家、不是警察、不是商人、不是思想导师、不是学者、不是诗人、不是演员、不是化妆师、不是过客。

73、中国的老实男人该干什么去? ——新华网论坛网友质疑,炒股与看足球一直是中国男人最爱干的两件事,现在炒股赔了,中超乱作一团,连假球也快没得看了。

74、车上的乘客大家请注意,下一站车上将上来几个小偷,大家一定要看管好自己的钱包和随身携带的物品。——东北某报记者在葫芦岛听到公共汽车售票员这样提示。

75、我已经同时开展17本小说,现在增加到40多本。 ——设计师叶锦添去年完成4本小说引发了他的创作欲。

76、在能够改变男人的东西中,酒最厉害,其次是女人,然后是权力,最后才是真理。 ——张欣小说《深喉》里的一句话。

77、我们可以说:性,性,性;但我们不可以说:我有一个阴道。 ——演员影子说话剧《阴道独白》演出停止。

78、北京的问题是一直把这么大的城市当成一家人来看。 ——建筑设计师马清运说北京应该有相对完整可以独立的城市区域。

79、强奸还是顺奸? ——某报纸在报道“黄定宇事件”时发明“顺奸”一词。

80、哪里摔倒就在哪里躺下。 ——有人说。

81、徐霞客要是今天去游漓江,会怎样呢?至少他没有当时的惬意,他必须乘坐旅游公司的游船,在指定的地方上船、下船,路上饥饿了也只得买游船上的食品,还要忍受解说员千篇一律、倒背如流的介绍。 ——6月初,桂林市====下令封杀“漓江徒步游”,要求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组织“漓江徒步游”。

82、别的国家是羊毛出在羊身上,但中国是羊毛出在熊身上或牛身上,就是不出在羊身上。 ——崔健因其歌曲被盗版而打官司,他说:“中国目前的音乐可以说是低质量、高包装,属于加工型。中国缺少原创作品,并不是没有人创作,而是文化利益得不到保护,最后获利的都是加工者。”

83、我们该在哪儿接吻? ——成都某高校两学生因在教室接吻、拥抱,被学校以发生“非法性行为”为由勒令两人退学。南京的一位大学生愤而为他们鸣不平,公开发出了上面的疑问。

84、现在世界上还有另外四个人体知识展览,从技术角度来说,这个展览是最好的。 ——人体塑化的创始人冯·哈根斯评价自己的学生、大连医科大学的隋鸿锦教授在北京举办的“人体科普展”。

85、我非常赞同学生守则里不再提倡见义勇为,未成年人本来就是受保护的对象,不应该在危险来临的时候让他们身处其中。 ——一位中学老师认为学校摘掉楼道内已经悬挂了14年的见义勇为小英雄赖宁的画像是件好事儿。

86、我们将来在世界范围内取得胜利以后,我想,我们会在世界上几个最大城市的街道上用黄金修建一些公共厕所。这样使用黄金,对于当今好几代人来说是最公正和富有教益的。 ——香港金店老板林世荣在自己的店铺里用价值3800万港币的黄金打造了一个洗手间,吸引了大量主顾。有记者询问他怎么想出这个主意,老板拿出《列宁全集》找到一篇文章,题为《论黄金在目前和社会主义完全胜利后的作用》。

87、在人世间有一种庸俗势力的大合唱,谁一旦对它屈服,就永远沉沦了,真是可惜。 ——王小波情书中的一句话。

88、数百年才塌的工程,还能说人家是“豆腐渣”? ——近日倒塌的平遥古城城墙被说成是“豆腐渣”,对此平遥文物局一位工作人员这样评价。

89、宋人黄庭坚曾说三日不读书,便觉面目可憎,张爱玲也这样说过,可我已经4年没怎么好好买一本书了。 ——一位读者在4月23日世界读书日说。

90、身体滚烫,欲望像烧开的水在身体里沸腾。可是他仅仅是爱抚、亲吻,像在案板上精心对待每一根蔬菜,切割、清洗,却总也不肯下锅。 ——一本言情小说中的描写。

91、中国只有摆脱对帝王XX由来已久的痴迷,愤怒的中国====义者才能从其他国家那里获得他们极度渴望的尊重。 ——《华盛顿邮报》一专栏文章说,“受害者”思维已成为中国的====义的主要特点。

92、六七千人在一个玻璃潜水艇里,坐在一个76万元——相当于一部交过税的奔驰车——的座位上,看那该死的歌剧。 ——清华大学教授彭培根评价“国家大剧院”。

93、你怎么支配你的钱? 30%用于房子,30%用于汽车,30%用于吃饭,20%用于娱乐,20%用于衣服。 ——生活的数学难题。

94、中国的路况很差,汽车向左开,撞到了墙,赶紧向右拐,然后又撞到了墙,再拐回来,我们也许正在接近终点,但我们走得慢了些。 ——中国股市好比一辆车。

95、机会就像一扇迅速旋转的转门,当那个空档转到你面前时,你必须迅速挤进去。 ——陈天桥谈盛大成功经营网络游戏的秘诀。

96、中国有那么多有钱人,我们为什么就对潘石屹和张欣感兴趣?因为他们不仅有钱,还有品位。 ——北京一家媒体老板说。

97、医生,请把孩子取出来之后,顺便给我吸吸脂。 ——广州一妇女在剖腹产手术前对医生说。

98、我认识的20多岁的男人总被别人伤害,30多岁的男人总伤害别人。 ——上海一妇女在酒桌上说。

99、有出息的人付给银行利息,没出息的人才眼巴巴地坐等着收银行利息。 ——女作家李碧华说。她还说过,她最喜欢的读物是银行存折。

100、如果说地球上还有什么东西在不新鲜的状态下能比新鲜时更值钱,除了木乃伊,就只有鲍鱼了。 ——美食专栏作家沈宏非说鲍鱼。虽然晒干的鲍鱼只剩下新鲜时的1/10,但价格却上升了至少10倍以上。

101、过年就像一锅熬了几千年的汤,虽然不断地有新鲜的作料加进来,但是原来的味道却越来越淡。 ——随着旅游、泡吧、运动等现代元素的不断增加,传统意义上的过年仿佛离城市中的人们越来越远了。

102、放烟花是一种习俗,但习惯并不等于权利,新中国成立前,妇女缠足也是习俗——一名网友谈禁放烟花。

103、苦干,并且恰好有极好的业绩;被收购,并且恰好位置空着;出国,并且恰好被外国总部派回来。 ——本土人才成为跨国企业中国区经理的三条路径。 104、女性也许还没有统治整个世界,但至少已统治很大一部分了。 ——商界最有权力的女性们过的就是发展的瘾。

105、它(汽车)使男人觉得舒服,驱散了他的孤独感,这是一种用钢铁、铬合金和玻璃制成的伟哥。 ——一篇文章如此描述汽车和男人的关系。

106、我们是很多法律的最直接使用者,我们最清楚法律这个公共产品的质量缺陷在哪里,要修改它完善它,最好的方法就是让我们自己直接参与。——参与打假维权多年的王海说,当人大代表是他多年的愿望,他想参与规则的制订。

107、车子领着房子跑。 ——一篇文章称,交通环境左右了北京房地产市场。

108、当所有的城市都说同一种语言时,那么每个城市独有的吸引力就减弱了。 ——杭州市政协委员毛海涛说。他在杭州政协八届三次会议上递交提案,力主保护杭州方言。

109、就是守法公民,也没能享受过生日放假一天的待遇呀。——一名市民质疑北京某法院“不在被告生日当天开庭审判或者宣判”的新规定。

110、以前相当于逛百货商店,现在就是逛专卖店了。 ——中央电视台新闻中心新闻评论部副主任陈虻如此比喻收费电视。目前我国已经审批通过数字电视付费频道39个,其中26个属全国经营。

111、我老了,别撞我。 ——一位中国老人说他想在背上贴上这样的警示牌。《纽约时报》撰文称,由于驾照考核不严格,中国很多新司机经常冲进人行道把行人撞倒。

112、演完了再处理! ——咸阳市某影视厅表演色情节目,当执法人员制止时,百余名“意犹未尽”的现场观众竟如此要求。

113、我只是一滴清水,不是肥皂水,不能吹泡泡——人民文学出版社有意请杨绛出席其新出版文集的作品研讨会,但杨绛婉言谢绝。

114、乐凯的主色是红色,红花虽好,也要绿叶扶持。 ——在乐凯与柯达签署合作合同的发布会上,柯达全球副总裁叶莺穿了一身绿衣,她如此解释自己穿绿衣的原因

115、人的生存空间为什么差异如此之大? ——一位长年生活在海拔3000多米以上高原的青海人到了深圳,一出机场,面对满眼柳绿花红,满街着短衫短裙的俊男靓女说。

116、他们只是一些被商业激素催熟的果子,只能反映市场繁荣,不是文学繁荣。 ——文化批评家朱大可评价80年代后的一些少年作家。

117、中国企业到海外发展,往往胆量有余,经验不足,不会游泳就一头跳进海里。 ——德隆收购德国客机项目失败表明,国内民营企业到海外发展应稳扎稳打,而不是图轰轰烈烈。

118、说我,羞我,辱我,骂我,毁我,欺我,骗我,害我,我将何以处之?容他,凭他,随他,尽他,让他,由他,任他,帮他,再过几年看他。
——云南“钱王”王炽领悟出的商道。

119、连潘石屹都开始用储备土地了,我们还能怎么办? ——一位房地产商的抱怨。面对一系列控制土地过度供给的政策,房地产商们的好日子也许将一去不复返。

120、这是一座无需用汉语谈生意的城市。 ——设在青岛的韩国企业家协会秘书长张五洙说。目前青岛有4000家韩国公司和7万名韩国人,街道两旁到处是韩国烧烤。

121、你永远不能休息,否则,你就永远休息。—— 北京CBD白领真实感言。

122、怀才就像怀孕,时间久了才能让人看出来。 ——少年作家韩寒接受采访时说。

123、挂靠一个单位,拉来一批教师,再找一块场地,然后坐等送钱上门的年轻父母。——一名业内人士透露,如今开办学生夏令营简直成了“谁都能办”的事,其程序之简单令人吃惊。

124、中国的家长们从来没有将教育子女当作一门科学,大多数都认为是无师自通的,一切全凭直觉和经验。——中国科学院心理学博士生导师王极盛说。

125、在中国做建筑设计就像种杂草,我一个人单手在两年之内盖出了4座摩天大楼,设计了几百万平方米的城市规划,如果在纽约的话,我一辈子也难做到那个数目。 ——中央电视台新大楼的总设计师、美国人库哈斯如此评价中国迅速出现的各种各样的建筑规划。

126、中国人称北大为“中国的哈佛”,而美国人不会称哈佛为“美国的北大”。——北大国际MBA中方院长胡大源认为,中国的商学院和国际知名的商学院根本不在一个水平上。

127、比尔·盖茨最聪明的地方不是他做了什么,而是他没做什么。——盛大公司陈天桥常说的一句话:以比尔·盖茨的实力,他可以买下纽约,可以去做房地产,但他专注在自己的操作系统和软件的研发,而不被市场中别的诱惑所吸引。

128、杂志编辑都是长期慢性焦虑症和急性抓狂症患者。——不同于其他艺术创作的地方在于,杂志是一门非常依赖持续性表现的媒体。

129、财富不一定会吸引朋友,却一定会招来盗贼、劫匪和骗子——富豪新贵们的生活并非总像想像中那样惬意,更多的时候,财富不仅没有带来幸福感,反而让他们患上“暴富综合症”。

130、一群寻找利润机会的企业家——“温州炒房团”现象背后显现的是温州资本转型的选择偏好。

131、如果说企业的管理团队是企业的神经系统,那么CEO就是企业神经中枢。——当企业横跨全球成为“日不落帝国”的时候,CEO就不得不过着晨昏颠倒作息无度的生活。

132、你牵一头牛并不代表你富有,但是你如果敢于把一头牛变成一根皮带系在身上,那你当然是最牛的。——在改革开放初期的广州,一条皮尔·卡丹皮带卖到1000元,相当于那时市面上一头黄牛连皮带肉的价格。

133、企业家要有激情,还要有那么一点赌徒心态。——在崇尚成功的企业界,不管是见缝插针还是稳扎稳打,没有企业家会放弃可能到手的机会。

134、我担心今后我们即使造出全世界人需要的衣服和鞋,也不够我们换取西方国家的高科技产品。——TCL总裁李东生论中国企业的“掘坑现象”:大量投资换来的却是微薄的利润。

135、中国股市是老虎机,不检修机器,为什么又要拷贝一个老虎机?——新股上市被市场追捧爆炒,有观点认为中小企业板难避“主板综合症”。

136、以活力燃烧即将退却的生命激情,以不断的自我否定来防范随时都会趁虚而入的因循保守,以热爱====和精于享受的生活哲学来拒绝清教徒的明哲保身、清心寡欲——《新周刊》解读F40(1960年代生人)。

137、他们在一起做地方菜、说安徽话、听黄梅戏,无非是把安徽的一个村庄搬到北京来了而已,北京仅仅是他们挣辛苦钱的地方,而街市闪烁的霓虹灯、京派文化的大气与他们无关。——网名为“十年砍柴”的一位专栏作家指出,我们在关注民工的生存状况时,很少、或者还顾不上关注这种“文化孤岛”现象,而这种现象在全国所有的大都市几乎都存在。

138、美人对眼睛来说是极乐世界,对心灵来说是地狱,对腰包来说是炼狱。
——一家媒体引用一位法国文学家对美人的描述来告诫男人。

139、10年前,男人会因为干家务活等事情并与妻子平起平坐而受到赞扬。但现在,这些价值观已经成了笑话。如果你挣的钱跟老婆一样多,那你就是个失败者——东京索非亚大学的社会学家詹姆士·法勒尔在上海做性别和市场改革调研后说。

140、我们的企业就像在黑夜里走路,光着身子不穿衣服,谁也看不见谁,突然之间天亮了,光天化日之下,每一个人都感到很难堪。——全球化竞争的舞台对中国企业而言,空间很大,对舞技要求也很高。

141、一群没有经济能力的人,养活了一大群的人——大学生谈恋爱已成为当今社会的普遍现象,由此带来的大学生“恋爱成本”也成为热点问题。一位大学教授对高校爱情高消费如此概括。

142、电脑的确可以节约时间、提高工作效率,比如说,玩纸牌游戏时根本就用不着洗牌——一位白领谈电脑。

143、用户的系统出问题了,第一个想到的就是国产软件有问题。换成了国外的软件,他们就不这么想了。——北京科委信息处的一位官员说,对于大多数用户而言,国产软件仍是“不稳定”、“不可靠”的代名词。

144、这笔钱如果到了中国高校手里,第一个用途很可能就是拿来盖楼,添置实验室。——英国诺丁汉大学得到了一笔1000万英镑的奖金。学校决定以5万英镑的年薪,从世界各地引进200名优秀人才。一位中国大学校长听说后非常感慨。

145、这个倔强的少年不过是一个被大众施了魔法的时代玩偶。他在前台表演,指挥他的是潜伏于媒体关注背后的大众意志。 ——西安“宝马假彩票案”主角刘亮受邀出任台州一家汽车民企的形象大使。媒体评论其命运的改变得益于“满足这个时代中人们的一种欲望:迅速成名,获得那些常态下靠着一步步踏实努力可能永远也得不到的东西”。

146、一个熟练车工和一个工程师改行擦鞋,从人力资源使用的角度来说,同是浪费。可是车工擦鞋被认为是合理的,社会同声叫好并予以鼓励;而工程师下岗擦鞋就被认为是浪费人才,呼吁社会给予关照——继北大才子卖肉之后,媒体又报道出“工程师改行擦鞋”的消息,舆论无不为工程师鸣冤叫屈。对此,有人发表了不同的看法。

147、我吹蜡烛时许的愿是买彩票中500万大奖,然后去周游世界,最后剩下的钱买个官来当。——一个中国孩子11岁生日时说。

148、每当进出这幢专门为我们设立的“楼”时,我都会感到压抑,它好像成了我们的标签。——扬州大学一学生说。该校为解决贫困学生的困难,将他们安排住进了500元/年的宿舍,结果反而引起一些贫困生的不满。

149、谁愿意自己的生活是“遗产”?——五岳散人认为,遗产自然要保留,但也要考虑到人们的生活需要。如果能让这些人迁到更好的住所去,怎么保留都不为过。如果连生活在这里的人一起保留,那还是要好生思量。难道你们欣赏了、感到了这种距离产生的“美”以后,还要让你的后人也欣赏下去?让一代一代的后人欣赏另一些大杂院后人的生活?

150、如果办了签证,因为她我不出去,我就是傻子。如果六七年后她还在等我,她就是有病。我们这代人就是这么实际。——一个即将出国,面临和女朋友分开的年轻人说。据调查,这种一方出国、一方留守的情侣大多数最后选择了分手。

151、“花园”、“花苑”,居住地的绿化率必须达到50%以上;“城”,用地面积必须在两万平方米以上,建筑面积在10万平方米以上;“山庄”,就应该靠山,用地面积在1万平方米以上;“广场”,用地面积必须8000平方米以上,并有2000平方米以上的集中空地。——上海市====新闻发言人焦扬说,小区、建筑物的名字不能随心所欲地乱起,要根据以上规定来执行。

152、小时候妈妈常教育我:当一个坐办公室的人是最幸福的,晴天晒不着,雨天淋不着。现在才知道,这种舒适的工作环境是用极大的代价换来的——我们得时时提防心灵之树的枯萎。——北师大心理测量与评价研究所所长许燕说。近期的一个调查显示:在中关村工作的知识分子,平均寿命只有53岁,比北京人的平均寿命低了将近20岁,这是“职业压力过大”的结果。

153、等到街道上心理诊所的数量比夜总会的数量多了,心理治疗师的收入比三陪小姐的收入高了,中国人的心理健康才能得到真正有效的维护——北京大学临床心理中心常务副主任丛中认为,中国的心理咨询师数量奇缺,只有有钱人才能享受心理治疗咨询。

154、许多建筑看起来像从卡车上倾泻出的沙子,刺激人的视觉。——加拿大心理学家茨维科维奇这样形容对北京亚运村一带现代建筑的观感。

155、查得出的叫兴奋剂,查不出的叫高科技。——在“更快更高更强”的标语下,运动员借助技术进步一次次突破人类的极限。《新周刊》用这样的标题对该现象进行报道。

156、机遇像个小偷,到来时无声无息,走时你却损失惨重。——一位父亲对赋闲在家的儿子的忠告。

157、如果您想咳嗽,请等指挥给您手势。——一家音乐厅这样向观众告示。

158、关系是泥饭碗,是会碎的;文凭是铁饭碗,是会锈的;本事是金饭碗,是会升值的。——某大学毕业典礼上,一位从教多年的老教师送给学生们这样一句话。

159、杭州越来越昂贵,天堂也因此越发遥不可及,这样下去,天堂将成为少数富人的游乐场,而真正的居民将抛弃杭州。——一篇题为《杭州,富人的游乐场?》的文章指出,人均收入全国排名第十的杭州,沿西湖边的房价已达到1-2万元/平方米,而外围区域的平均房价已达到5500元/平方米,比1998年涨了3000元。

160、一个5万人口的城市,却要修能容纳6万人的大广场。——建设部城建司副司长王天锡说。据统计,662个城市、两万多个建制镇中,约有五分之一的城镇建设存在“形象工程”。

161、只要有猎物,猎手似乎没有休息的理由——“我像一个猎手,不断地帮不同的跨国公司在中国市场狩猎,当然这些公司首先也是我的猎物。”某职业经理人坦言。

162、如此无视历史文化名城的价值,只把其当地皮使用,无异于拿传世字画作纸浆,将商周铜器当废铜——近年来,国外标新立异的建筑设计在北京大行其道,中国建筑文化在代表北京的地标性建筑中荡然无存,遭到了国内建筑界人士的激烈批判。

163、现代男人站着理亏,躺着肾亏。 ——台湾男性文化杂志女作家蓝怀恩感言,当今的男儿太没有男人味儿。

164、只要你提供被骂人在网上的名字和联系方式,我就可以将对方骂得“晕菜”。——一位“网络代骂”说。“网络代骂”是天津网吧中出现的新“职业”——只要有人支付酬金,“网络代骂”就会24小时不间断地在网上破口大骂对方。

165、他们住二星级酒店,吃便宜的中国饭菜,整天忙于购物。尽管公司迄今为止,主要还是针对日本游客下猛药,但巴黎的许多奢侈品和品牌商店,正在开始雇用讲普通话的店员。——一家品牌公司的总裁如此形容长假到巴黎旅游的中国人。

166、当你低头于每一天的工作的时候,你恰恰正在书写历史,关键在于你有没有决心在每天都改变历史,而不是重复。——据说是如何保持工作热情的诀窍。

167、如果把一年中花在亲吻问候上的时间加起来,足够举行另外几场会议。8C
——一项调查统计如此形容接吻礼仪所耗的时间。莫斯科地方====近日出台一项规定,为节省时间,禁止高层男性官员通过亲吻的方式互致问候,而建议他们改用握手的方式。

168、男人不再帮老婆洗碗,而是开始自己一个人把这活包下来。——蜜月结束的标志。

169、为身在自习室内、心在自习室外的你,提供自习陪读服务。助你全身心投入学习,顺利达到学习目标,超额完成学习计划,顺利迈向成功彼岸。(注:“陪读范围仅限自习室内,其他地点恕不奉陪。收费:每小时5元)——沈阳一高校广告栏里贴的一则陪读广告。

170、数学和物理都需要“猜”。但是物理的逻辑成分少一些,而数学更讲究逻辑,如果你“猜”的本领强,可以学物理,而逻辑思维好的人,可以学数学。
——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著名科学家杨振宁说。

171、考虑到分级这个词在国内有些敏感,我们换成了绿色游戏的说法。
——中国青少年网络协会正在推广国内第一套游戏分级制度——《中国绿色游戏评测与推荐制度》,该协会主任邵德海解释命名的来由。

172、这种程度的明星秀完全就是在自家门口的小打小闹——影迷张小姐对记者抱怨说,上海国际电影节真是一年不如一年了,只见到几张常来上海的“老面孔”,某种程度上说,还不如百事可乐搞个商业活动请来的明星有分量。

173、慈善是一种精神贵族的行为。——中国企业的慈善行为得不到公众的信任,富豪们社会意识不强,而媒体和研究机构则要继续扮演中国慈善启蒙者的角色。

174、给多少钱,干多少活使你踏步;干多少活,挣多少钱使你进步——宅急送老总陈平擅长员工攻心术。

175、在黑暗中丢掉的钥匙,到光明的路灯下是找不回来的。——不少咨询公司以现有的咨询产品和模型为企业把脉,往往南辕北辙。

176、“城市美化运动”的幽灵,如今漂洋过海地到了中国。16世纪意大利的广场,17世纪法国的景观大道,20世纪美国的摩天大楼,出现在中国大大小小的城市。——北京大学景观设计学研究院院长俞孔坚呼吁,中国应该停止好大喜功的“城市美化运动”,代之以经济、美学、健康的城市规划理念。

177、虽然,她(威尼斯电影节)偶尔会“左倾”一些,偶尔又会玩票似地来点商业味道,但其一贯坚持的“电影作家的影展”的原则,仍然令人心生敬意。
——上海《新闻晨报》记者袁媛评论道:当戛纳已经把两届金棕榈颁给了美国人,柏林还在继续“一本正经”地用政治代替艺术发言时,似乎只有威尼斯还在一门心思地崇尚艺术。

178、《易经》影响中华文化的思维方式……这个影响是近代科学没有在中国萌芽的重要原因之一——在2004文化高峰论坛上,著名华裔物理学家杨振宁先生说。
179、男性是情和欲可以分开的,而女性是分不开的,大部分,这都是咱们讲,大部分啊。——《中国式离婚》作者王海说男女情欲的不同。

180、最近我看到一些城市的规划也好,计划也好,我感到非常沮丧!"——博鳌亚洲论坛秘书长龙永图批评不少城市的规划千篇一律。

181、祖上也许曾经阔过,如今思想又阔了,开始玩味自己的思想,加上近代民间戏、宫廷戏的流行起了催化作用,这些有文化野心的人就试图复兴“大宅门”。——文化编辑张御临的说法。

182、写作只求快快乐乐,人生不过吃吃喝喝。 ——蔡澜返朴归真地说。

183、当他们抬头看看自己的10亿元销售目标时,发现各自选择的只是珠峰的南北坡而已。——网络零售商当当与卓越从一条起跑线出发,最终决定胜负时,他们背后的IT系统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184、有新闻,经营死;有了经营,新闻死。——自从媒体走向企业化经营之后,这个悖论的循环就从没有停息过。

185、我想,烤红薯的小孩有家长可供追究,以示我们要维护《义务教育法》的尊严,倘若像这两个小孩一样,不知家长在哪里,那我们就不必找谁来履行《义务教育法》的义务了,让他们继续在街上“====卖艺”便罢。——刘洪波先生继续说:“在我们这里,没有‘国家强制监护和抚养’的规矩,父母怎样教孩子,只是‘教育方式问题’,与法律没有干系,这是何等的‘====’。至于孩子,也====得很,可以====地上学,可以====地接受爱这爱那的教育,也可以====地不上学,乃至可以====地卖烤红薯和====地街头卖艺。这难道仅仅是因为‘经济还不发达’吗?”

186、口号疗伤法。——承认现在的处境,才是解决好问题的第一步,出现问题,就找句绝对正确的口号来对付,不仅让个人产生无力感、厌烦感,整个社会也只会原地踏步,甚至更糟糕。婴儿性别比失衡问题就是如此。连岳如是说。

187、有些人连自己的邻居都不认识,而对世界上到底有没有外星人却关心得要命。——网友语录。

188、你不认识我,我也不认识你,不过我已在你的床下住了几个月了,我死得好冤啊,请你把我的尸体交给警方吧!* ——恐怖短信已经开始流行于“短信一族”。

189、西方的孩子读“荷马”,我们的孩子读什么?——当代儒家思想代表人物蒋庆先生编辑了一套《中华文化经典基础教育诵本》,引来耶鲁大学的薛涌先生在南方某知名周刊上撰文强烈批评,他径直将蒋先生的努力称为“走向蒙昧的文化保守主义”。

190、国人最大的不快乐是不知道人生目标在哪里。——新浪网近期举行了“你快乐吗?”大型人文调查,在参加调查的网民中,“不知道人生目标在哪里”成为最不快乐的原因。

191、假如李敖主持“读书时间”......? ——一位读者在电视读书节目面临危机时建议。

192、哀哉神州!百年之前科举制度已告废除,百年之后科举精神又借尸还魂,木乃伊归来了。——许纪霖先生在听到高考状元碑事件(安定门街道与人大人文奥运研究中心合作,把1978年以来各省的高考状元大名刻录成碑)后哀叹。

193、如果男生与女生同桌互助,如果爱情和课本一起长大,如果习惯和习性相互练习,这样的一代是多么美好啊。——女作家黄咏梅评价“北京171中学一位老师将班里关系好的男女生调为同桌或前后桌,目的是让他们学会如何处理学习与情感的关系,学会如何对自己的感情负责任”。

194、“80后”既是商业的宠儿,也是艺术的乞儿。---在热火朝天的80后浪潮中,被称为“80后”作家第一人的李傻傻这么总结。

195、当一种民俗仅仅作为表演而存在时,它的生命力可能就将到了尽头,遑论一些“表演”、“作秀”不是原汁原味,还带有“挂羊头卖狗肉”的商业考虑。——央视记者前些天从泸沽湖给我们带回一个不幸的消息:这个被称为人间仙境的地方正面临着一场灭顶之灾,数百吨垃圾堆积在山谷中,臭气熏天;一些酒店打着走婚的幌子公然兜售“男女同浴”,更是败坏了清新的民俗民风。

196、权利是以权利意识为基础的,动物没有权利意识,所以,动物无权利可言。所谓“动物权利”,不过是一个比喻性说法而已。不幸的是,有些人士却把这种比喻性说法当成一种真实的存在,热情地为动物争取权利。elr@;s
——在目前有关动物福利的讨论中,人们从不虐待动物谈起,一下子就跳到了“动物福利”。这一跳跃未免太大了一些。不虐待动物跟动物福利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


197、对于小孩子来说,想象力是他的世界;而对于大人们来说,想象力是对自己的关怀。) ——作家默非在杂文《史奴比、小王子和成人儿童主义》中这样写道。

198、其实从猿到人的演化,现在还是在进行的,因此我们可以经常欣赏非兽非人的类人猿的活剧。——对于社会上那些宁可被骂也要博得眼球成名的现象,钟伟如此妙评。


199、人体的每个器官肯定都是有用的,能随随便便割掉吗?——西安一大学生摘除扁桃体竟被割掉“小舌头”,她已向医院提出索赔6万元的要求。

Tuesday, January 10, 2006

郎咸平的清华演讲,背后隐藏的是什么?

郎咸平的清华演讲,背后隐藏的是什么? 综合新闻


昨天,看了郎咸平的演讲,有几点直观的想法,认为有必要再细化一点,看看郎到底是个什么人。第一,客观地说,郎说得很有技巧,演讲水平也不俗。有些看起来也实在:有理有据有分析有引证;第二,郎的演讲,是对那些反美者反主流经济学者反精英者兼拥护毛泽东时代者,并且同时又赞同郎咸平者的人,是一个响啪啪的耳光,真是莫大的讽刺。因为他本人就是一个主流经济学者,是精英中的“精英”。第三,郎是一个彻底的普通法系(英美法系)的捍卫者,是一个大陆法系(欧洲法系)的否定者。郎的潜在意思在于:我们不是不要学美国,而是学得不够,只学了些皮毛,郎称之为“表象”“概念”,没有学到实质,所以,西化不到家,成了画虎不成反类犬。第四,一方面要学英国的“平等法”(衡平法)例(即不成文法、判例法),用不着制定法律法规,让一些白痴傻子和麻将爱好者当法官好(真会扫中国人的耳光);另一方面要学美国,把美国骨子里的法制搬回来,要完善完善再完善(真是郑人卖矛盾的再演)。第五,“民主”和“舆论”监督无用,在郎咸平看来,亚非两洲的人民是低等民族,不懂得运用这两大法宝,而只有美国那样的国家才配有这两样利器。第六,我们的国家究竟怎么办?如何克服改革开放以来出现的偏差和失误呢?郎咸平没有开出具体的药方,也没有一言帮助党和政府善政的良策,除了大骂痛快一番宣泄其胸中的仇恨外,似乎没有别的善言(当然,藏匿在背后的东西不少)。

窃以为,这是一个既想成为中国主流经济学派和精英们的“代表”或“典范”、又想成为中国普通民众或老百姓的“代言人”的人,是一个想做八面玲珑四面做讨好鱼儿戏水的人;既想主张全盘美化(或西化),又要打着“社会主义”(郎咸平称之为“资本主义社会的社会主义化”)旗号而不致被民众攻击的人;既是一个对现行我国的社会主义恨之如骨的人,又标榜是一个崇尚马克思主义学说中社会主义(郎称之为“福利经济学”式的社会主义)“平等”“公正”的人。我们要想一想,郎咸平为民众所描绘的美利坚的那一幅“公平社会”或“平等社会”的背景是什么呢?其深刻的背景是以美国宪法学家、联邦党人首领汉密尔顿完善的三权分立(分权与制衡)理论为基础的。试问,我们学得了吗?我们能完全照搬吗?郎咸平不过是大大地刷了一把中国人,为中国人搞了一个“画饼充饥”式“美景”,吊吊中国人的胃口,使中国人对现行的社会和制度逐步产生憎恶感,罪恶感。说穿了,郎咸平就是要彻底否定社会主义,彻底否定共产党的领导,彻底否定二十多年来的改革开放国策,搞完全的美式自由化,这不过是另一个方励之、王若望的翻版。方励之曾说,他每次从外国回来,就恨不得踢中国几脚。他的意思是说中国落后不开放,闭关锁国。而郎咸平在一篇题为《人吃人的中国亟待和谐化 》的文中说:“今天的中国还是社会主义国家吗﹖我认为目前中国的社会,是处在一个以片面理解的经济发展观为唯一导向的、最原始的人吃人的初期资本主义阶段”把中国现行社会的改革开放成果及其现状比喻为人吃人的社会,他的意思也就是要否定改革开放。郎咸平把现行中国说得比国民党独裁政府不如,比本世纪初的军阀统治不如,甚而似乎也比清王朝末期的腐朽没落不如。因为对前述三者,历史学家也没有定论是“人吃人的社会”。郎咸平已走向政治立场的反动面。方、郎二人均是彻底否定现行中国的政府和共产党,只是以不同的面目出现。相比之下,只不过郎咸平更会隐藏一些,更会含蓄一些,更会运用“曲径通幽”窍门一些,当然也就更具有欺骗性一些;但同时也彰显其用心更阴,更歹毒。呜呼,郎咸平,你真是一个很会伪善的人,你比那些赤裸裸地为资本主义和英美或欧美社会制度唱赞歌的人更可恶!

---------------------------------------------
主题:郎咸平清华大学演讲

[论坛]
笑兰陵 原创

昨天去听郎咸平的演讲。

去得很准时,所以没能有座位,因为早去的人太多,还有人爬窗。

于是在最后一排右边的角落里站着听,所以我大概是听众中离郎咸平距离最远的那个,当然场外的那些不算。。。站有站的好处,印象会更深刻些,而且郎都是站着演讲的,我也没必要坐着:P

本不想扯远,但是昨天那个气氛让我不得不想起去年阎学通先生关于台湾问题的那场演讲。同样寒冷的冬夜,同样爆满的清华最大的建管报告厅,同样有人坐着有更多人站着,同样激励的言辞,精彩的演讲,甚至演讲者给人的感觉都是那么相像,身材,眼神,手势,风度。。。不同的只是,去年我坐在第一排,今年站在最远的角落,不过决不影响我听的效果,因为现场是那么安静。生活总是带着些许变化在不断重复,而精彩的人事物总有他们的相似之处。

我不想对演讲的内容做太多的阐述,评论更谈不上。我对他演讲的东西虽然有兴趣但却没有足够深入的了解,兴趣是我去听演讲的直接动力,而认真听完的结果便是我大概知道了我该如何深入他的领域。我喜欢自己思考,但也非常喜欢听聪明的人说话,我所认为的聪明人就是所有知道我所不知能想到我所不能或未曾相当的东西的人。郎咸平无疑是这些人中的佼佼者。接下来我大概会根据他给的提纲线索去看一些感兴趣的书,然后再一点点地说出我对那些问题的看法,或者跟他相同,或者不同。我还年轻,原谅我在学识上的浅薄。我也知道自己的浅薄,所以不愿意去评论什么。我不会去盲目支持他的观点,也不会凭自己的好恶去反对他的什么观点,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但是我会努力的,我对这个领域很感兴趣。

但是我大概可以说一些我的疑问,疑问不是评论。我只是有些疑问。此外对于一些不涉及到太多专业知识或者相关资料的类似于真理性的东西,我大概也可以表示我对他的赞同,以及反对,或者还是疑问。下面就来说说这些。

说之前先贴一下我的笔记,敲在手机里直接复制过来的,连标点都没改一个:

很安静。。。心目中的改革开放。。。资本主义精神与社会主义改革开放。让一部份人先富起来,但是其他人不能更贫穷。。。公平。。什么是马克思主义。。股票的诞生,东印度公司。。。踏着历史的巨轮,不断重复曾经的悲剧。。。共产的实质是追求公平。。。影响资本主义的发展。。。《普通法》。。。精英主义和非精英主义。。。以民为本。。。加拿的上市公司百分之八十九是家族控股。。。资本主义的社会主义化。。。信托责任。。。偿富于民。。。法制法。。自由经济在法制的规范下公平发展。。福利经济学。。国企改革违背邓的理念。。。教育改革。。教育本供需不平衡。。。市场是为了供需平衡。。。矛盾。。过尤不及。。美国收费高但有配套措施。。医疗改革。。。股改。。目的是全流通而非股民利益。。。政府退出股市。。。政治体制改革。。。民主监督和论监督就可以让政府廉洁么?举回归前的香港和新加坡为反例。。。关键在于法制的健全。。他对体制改革的理解。首先思考,政府是干什么的?为什么忙碌和腐败同时出现?说话不要随便引进概念。。政府是提供公共财富的地方。。。公开财富的需求大于供给。。供给不足使得忙而有腐败的机会。。。香港的土地的拍卖流程复杂而透明。。监督在亚洲不适用。。。喜欢用资本主义的一些简单概念来解释所有的现象。。。金融改革。。。银行有坏帐就上市。。。企业不还钱。。。经济素质要好,法制要健全。。。外商为什么买我们的银行。。。要求开放金融领域。。。银行赚钱要十五年之后。。是个系统工程。。。全社会要变得更公平是效率改善的前提。。。


讲求公平,责任,改革须行,法制在先是我读出来的他的整个演讲的基调。他通过各种方式列举了中国各项改革的诸多漏洞,虽然我本就知道这些搞笑漏洞的存在但听他讲出来却总有耳目一新的感觉,他深谙演讲的艺术。一个反例一个漏洞,中国的改革立刻面目全非,然后就可以总结出来我们的改革犯了根本性的错误。逻辑上没什么问题。但是直觉告诉我这里不太对劲,希望是错觉:P

他指出了中国改革的出路在于法制的健全,在于全民经济素质的提高。其实大概任何一个国家都得这么做,不管是不是在改革,不过中国目前的情况的确有点急迫,但又不可操之过急,既然法制建设是根本,对于根本的改革,一定要慎之又慎。如果说我们在之前的改革上犯了冒进糊涂的毛病,那在之后的法制建设上一定要一路走稳。

而公民素质的提高更无法操之过急,这是另一个根本。改革决不能是中国少数精英的事,而应该是全体国民的共同意志。然而现在中国的改革所面临的问题却偏是少数人的事,红旗摇得再用力,没人理你。积疾过深,苦累不堪言。

郎演讲的时候多次强调中国的改革很多都是在照搬欧洲18.19世纪的措施,在重复着他们曾经的悲剧,但是切莫忘记他自己不断强调的法制改革的理念也是来自欧洲。中国目前的国情和国际环境远复杂于现今的欧美社会,更别说19世纪的欧洲了,以及拼凑出来的美国了。故而也不能照搬别人的东西,更多地需自己摸索。

郎一直在宣传他的所谓的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主义化的观点,宣传欧美国家尤其是美国的偿富于民,以民为本。听得我真的很羡慕美国人民,那么健全那么好的股票市场,1块钱进去30块钱出来啊,羡慕死了,共产主义社会了。其实我才不信那些家族资本真的都能退出股市了,除非脑袋长坑。大家都能賺钱发财,大家族就不可以么,大家投多少就賺多少,家族资本賺多了又不会让别人变少些,有什么不好呢?可见这要么是幌子,要么就是他们把钱投到有跟多利润的地方去了,或者是在美国某个鲜为人知的角落,或者是在其他遍地是黄金的国家。。。

中国人其实也很想有那么好的日子,也想有那么繁荣的股票市场,可是那些钱不是直接印出来的呀,我们的人口是美国的5-6倍,财富是他们的恩分之一,内部繁乱矛盾重重,外部强盗虎视眈眈,别光顾着羡慕人家,共产主义还远着呢。改革可不像说话这么简单,好好解决这个复杂的系统问题,发展生产力是正道。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解放思想,实事求是,道理老祖宗们都教给我们了。短短十六个字,若能真正做到,必成我中华之霸业!

郎最后送了一句话:在危机中寻求转机,追求卓越,我喜欢这句话。清华还有一句话,行胜于言。所以暂且不废话了。



---------------------------------------------
郎咸平教授清华演讲全文实录
  
  清华大学建馆报告厅 2005年12月21 日
  
  主持人:
  
  非常感谢大家做客“时代论坛”,“时代论坛”是清华大学学生会主办的面向全校的大型综合性论坛,本次演讲是时代论坛自创办以来的第59场活动。在过去的两年半中,论坛的讲台上,曾经有许多位政商精英、全球五百强企业CEO、各个领域的时代人物同我们清华同学畅谈理想、规划人生;在这里,学者与大师们同我们一道追本溯源,探求真知。
  
  现在是清华最紧张的考试周,在清华最大的教室里面,还有这么多的同学站在后面或坐到台阶上,可以看出今天这位演讲嘉宾的魅力和号召力。我们把这场活动作为时代论坛的年终特别献礼。我们的想法是,能够请到这么受同学欢迎的重量级嘉宾来到今天演讲现场,就是对同学们对时代论坛支持的最好的回报。欢迎来到时代论坛现场的各位老师和同学,谢谢你们!(掌声)
  
  1980年的某个夏夜,陆军上尉林毅夫抱着篮球从小金门游向大陆,这让同一战壕里的战友们困惑不已:什么理想让他甘冒如此风险?20年后,有个人对此恍然大悟:想做大事就要到祖国大陆去!这个人终于来到了大陆。
  
  他是世界级财务专家,他具有超常的胆识,他拥有最广泛的民意支持,他引起了最受关注的争议,他“炮轰德隆、三叩TCL、四问海尔、七敲格林柯尔”,德隆和格林柯尔这两个显赫一时的企业帝国轰然倒塌。他,也引发了2004年最受瞩目的国企改革大讨论。同样是他,出身台湾桃园农家,100分的初中数学考试曾经仅得7分,初中差点没能毕业;可是,服完兵役三十而立的他却奇迹般地在两年半中连拿沃顿商学院金融学硕士和博士学位。
  
  他,就是传说中的郎咸平教授。
  
  我想同学们在电视里已经充分领略了郎教授的风采,一定非常想见到郎教授本人。下面我们就把屏幕上的郎教授请到讲台上来,让我们热烈欢迎郎咸平教授!(热烈掌声)
  
  主持人:
  
  郎教授,您好。我们很多清华同学都是第一次见到您。首先,希望您能够用几个词儿来形容一下您心目当中的清华,或者清华人,是什么样子?跟我们大家共享一下。
  
  郎教授:
  
  这个问题问得让我太感慨了。因为我们从初中到高中,念历史的时候,都会读到一个“庚子赔款”,对清华大学,对“清华”两个字,是我们在台湾念书的小伙子第一个认识的大学。高中的时候,我就立志要念工科,要考台湾的“清华”。可是很不幸,高一下来,数学也不及格,物理也不及格。我们老师说,郎咸平呀,我看你还是念文科算了(笑声),总是失之交臂。那么,“清华”,当时给我什么印象呢?就是“追求卓越”这四个字。到那个时候,我才悟出这个道理,“追求卓越”是我心目中的清华,但是自己本身还是离“卓越”很远。当时我不卓越,所以没有进清华。那么这个“追求卓越”也是我追寻努力的目标,也同时呢,送给各位同学好吗?(掌声)
  
  主持人:
  
  到了清华,还有一位跟郎教授渊源很深的老师——清华历史系的秦晖教授。秦晖教授在90年代初的时候,也曾经提出了一些关于国企改革的主张,可以说跟您是“英雄所见略同”。那么在清华时代论坛这样一个讲台上,您觉得有什么话要对秦老师说吗?
  
  郎咸平:
  
  我相信这句话不只是对秦晖老师说的,同时也向崔之元教授等等著名教授说的。这个事件,体现一个什么道理?清华看事情,比我还清楚,比我还远。这是个什么表现呢,这就是“追求卓越”的表现,这就是清华的精神。
  
  主持人:
  
  还有些同学托我问最后一个问题。有很多同学准备出国留学,所以他们要考英语,考英语大家复习得很郁闷,要考GRE和TOFEL。但是有很多同学知道,您当年在申请美国学校的时候,GRE和TOFEL两门成绩加起来,好像还不到2400分。(笑声)不知道您是怎么评论这件事儿的呢?
  
  郎咸平:
  
  我当时并不想出国留学的,当兵退伍下来就想过过小日子,就是上床老婆孩子,下床鞋子袜子的日子,准备了此残生了。当时我的教授说:“郎咸平,你这个水平不行呀。你也不要出国了,你就到银行找个事儿干算了。”所以我就找了十多家银行,但没有一家要我的。百般无奈之下,只有申请出国留学了。(笑声)很不幸,GRE考了1640,TOFEL经过两次努力,考了550。(笑声)我申请了七家学校,有六家不要我,只有一家要我,那就是沃顿商学院。(热烈掌声)
  
  主持人:
  
  前面,非常感谢郎教授给我们分享了一些轻松的话题。我们就把下面的时间,留给郎教授,请郎教授为我们开坛布道。
  (热烈掌声)
  
  演讲:
  
  郎教授:
  
  感谢各位同学!从去年开始一直走到今天,我心中一直有一个疑问:“到底什么叫做改革开放?”我一直思考这个问题,我也想找到一个适当的场合来陈述我的想法。今天,我感谢清华学生会邀请我。学生的邀请对我个人而言,意义极其重大。因为国家未来需要的就是你们。我准备在今天这个场合谈谈一个新思维——到底我国的改革开放出了什么问题?什么才是一个改革的新思维?在场这么多同学,冒着天寒地冻的危险(笑声),跑来听我的演讲,我想请现场每一位同学,当次历史的见证人。今天我以一个学者的身份来谈一谈我心目中的改革开放应该是一个什么样的思维,好吗?(热烈掌声)
  
  各位同学如果比较关注我的言论的话,应该能从最近的网上对我的批评得知一二。有很多人说我是“反改革”,说我忽略了邓小平先生提出的“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道理,像这一类的批评,已经见怪不怪了。因为这类批评对我来讲,已经是司空见惯。今天在一个“追求卓越”、世界级的学府,在这样一个场合,我要告诉各位,什么才叫做正确的改革。我选定一个题目——“资本主义精神与社会主义改革”。
  
  我要请各位同学思考一下,你认为我们25年来的改革开放是成功的吗?我们回头看一看,25年之前,邓小平说过一句话:“先让一部分人富起来”。各位注意到没有,当时讲这句话的时候,全国老百姓是一致支持的。当时在社会主义的环境里,竟然能够喊出:“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可是,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有什么条件呢?我想在清华大学,把这个条件重新的定义清楚,我不希望在这个基本问题上面,我们学术界,或者企业界再有任何争论,以及任何的怀疑。它的条件就是,可以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可是其他人不能变得更贫穷,这就是原则。(掌声)
  
  今天,我就想拿一本你们曾经念过教科书,叫做《微观经济学》来谈一谈邓小平的理念。各位同Щ厝ヒ院螅槔锏淖詈笠徽隆案@醚А保锩娼擦艘桓隼砺?----“帕累托改进”。“帕累托改进”,就是一部分人财富可以增加,可是其他人财富不能减少。邓小平在一个社会主义的国家,提出来可以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可是各位请注意,这是社会主义国家,其他人不能变得更贫穷就是一个前提。但是一个资本主义的结晶------《微观经济学》的思维理念,竟然和社会主义的思维是一模一样的。“帕累托改进”,一个基本原则就是公平一定是在前头的。公平是什么?是一个初始条件的平等。也就是给你同样的机会,你不能够剥夺他的机会,当然是一个起点的公平,也就是在不剥夺他的公平机会之下,允许一部分人富起来。所以不论是以社会主义或者是以现代资本主义观点来看,公平就是一个起点,在公平之上才能谈效率,而“公平产生效率”是一个不容争辩、不容讨论的事实,这是邓小平所提出来的,同时也是社会主义理念,更是现代资本主义的精神所在。
  
  各位都是最高学府的同学,你们有没有觉得很奇怪,为什么今天听我讲到现在,你竟然发现现代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有如此的类同性。在我们心目中,所谓的“资本主义”这个虚幻的名词后面,应该是所谓的自由、民主、议会、宪法、民营经济等等。怎么会变成“福利经济学”里面追求公平,在公平之上才有效率呢?那么我清楚的告诉各位,这是马克思主义冲击一百多年的结果。所以我在这个场合,和各位谈一下: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什么又是资本主义?好吗?(掌声)
  
  我把各位带回到1720年的欧洲谈一个历史故事。1720年,英国、法国等国针对当时所发生的三次欧洲金融危机拟定了一个《泡沫法案》。所谓三次金融危机,是连续发生了三次股票市场大崩盘。各位可以上网查一下,包括法国的“密西西比泡沫”、以及英国的“南海泡沫”。我们再往回看,在1720年之前到底发生了什么事?从16世纪到18世纪的一两百年间,是所谓的“重商主义”时代。当时的欧洲各国政府,为了掠夺大量的黄金白银,所以成立了全世界第一家国营企业——东印度公司(这个公司给我们中国人带来了无穷的噩梦)。东印度公司是国有企业,是以炮舰为前导、以盈利为目的一家公司。当时欧洲各国政府,为了掠夺殖民地,不停的打仗,打得民穷财尽。不得已只有发行战争债券,这是世界上第一个债券。但问题出来了,战争债券到期得还钱啊。如果还不起怎么办呢?那只有“打白条”了。同学们能不能告诉我一个英文单字-----把这些还不了款的“白条”摞成一堆的存量的英文怎么讲?对,就是同学们所说的“stock”。也就是说,政府利用国有企业掠夺财富,而还不起的债务就叫做“存量”。政府控制着一大堆还不起钱的债券,或者叫“白条”,到最后还是要还嘛,那怎么还呢?当时就有几个聪明的人说,要还掉“白条”就得搞个“市场”来骗。市场叫做market,所以就搞了一个stock market——“白条市场”(我们翻译成“股票市场”)。如果你要搞个市场来骗,就不能搞个脏脏乱乱的菜市场,不好看嘛。那你要怎么骗呢,就要搞的富丽堂皇-----大理石的地板,大理石的柱子,宏伟之极,就像今天的上交所和深交所一样。(笑声、掌声)。当时国王就说,好啊,这我可以做到,没问题。但我怎么骗人去买白条呢?聪明人说,“白条”现在千万不能卖,因为它没价值。那么国王说我怎么创造出白条的价值呢?聪明人就说白条的价值是可以创造的,你就告诉他们这个“白条”的价值是取决于未来的现金流。国王说,这个未来的现金流用什么做担保呢?聪明人就说用“东印度公司”未来掠夺的金银财宝来做担保。所以你们今天读财务管理,你发现股票价值取决于未来的现金流,这个概念就是从那个时候开始的。然后,政府就劝告老百姓买“白条”,因为它代表的是未来的财富,就是东印度公司从亚洲到非洲,到南美洲掠夺来的金银财宝,而这就是“白条”未来现金流的保证。政府将白条卖给第一批傻瓜。(笑声)第一批傻瓜再用同样理由卖给第二批傻瓜,然后卖给第三批傻瓜。到最后把“白条”的价格炒得无比之高。可是这么细小而不成熟的市场所寄托的只是未来不可预测的现金流。终于发生了三次金融危机。就是我刚刚说的,“密西西比泡沫”以及“南海泡沫”。
  
  到这个时候,欧洲各国政府才理解了股票市场官商勾结、内幕交易、操纵股价,以及借钱炒股的本质。我们今天在中国股市上看到的不法事情,在当时都发生过,只是我们不了解这段历史。欧洲三次金融危机之后,欧洲政府就在1720年推出了一个《泡沫法案》。英国政府禁止了股份有限公司达一百年之久。而法国政府禁止了银行这个名词达到了150年之久。
  
  “重商主义”走到这个阶段,算是走到了尽头,1776年,一个伟大的经济学家——亚当.斯密写了一本伟大巨著《国富论》。《国富论》坚决反对国有企业,呼吁市场化和民营化,主张以看不见的手来调整市场的供需,而不需要政府的干涉。这不是和我们改革开放喊的口号类同吗?我们今天喊的口号,我们今天做的改革,包括股改,几乎都可以在过去欧洲历史上找到痕迹。只是我们不学习,这才是我们最大的悲哀。我们今天是踏着历史的足迹,不断重复着过去的悲剧。(笑声、掌声)
  
  《国富论》针对国有企业的弊病,提出了一个当时所谓的新思维,那就是政府与国有企业彻底分家,政府退出企业经营。一个很时髦的理念——民营化和市场化——出来了。亚当.斯密提出以法制为基础,以自由为手段,追求财富。但这一切必须在民营化和市场化的原则下完成。请记住,那是1776年。从1776年至1867年的90年间是欧洲最困难的时间,这段期间叫做工业革命。整个工业革命时期,欧洲是历尽劫难。在自由经济,民营化和市场化的理念下——类同于今天中国的“大欺小,强欺弱”的现象层出不穷,例如资本家克扣工资,聘用童工,制造污染等等。
  
  1867年,一个伟大的经济学家马克思在《国富论》出版90年之后写了一本巨著《资本论》。这本书在今天世界历史上扮演角色之重,是我们所不可想象的。当时的欧洲社会,是遍地暴动,社会严重动荡不安。究其原因,就是社会财富由于自由经济、民营经济发展过速,而造成大欺小、强欺弱的不公平现象。在社会财富分配严重不公的情况下,原始的资本主义遭到了挑战。马克思利用历史的观点,详详细细地批露了一个让人竦动的理论,那就是劳动剩余价值说。他写这本书的时候,是根据比他更早的经济学家李嘉图的观点写的。李嘉图认为这个经济体系所创造的财富是由劳动力所创造的。我们今天研究经济学仍然秉承这个思维。最原始的生产力就是劳动,劳动创造资本,资本有了劳动才有后续的活动(这个理论在1966年由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萨姆尔逊(Samulson)在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所发表的论文得到了证实,)。马克思认为如果这个社会的财富是由劳动所创造的,那么资本家为什么那么富裕呢?显然是资本家剥削了劳动者的剩余价值。他以相当的篇幅陈述了一个观念,就是以大历史的视角来看,工业革命结束了封建王朝,而工业革命之后就是一个追求公平的共产主义。当时所谓的“共产”,目的就是追求着公平。马克思并不是不重视效率,而是认为效率是由外部因素所推动的,例如蒸汽机的发明改进了效率。但是《资本论》对公平的追求影响了欧美国家此后数十年法治系统的改变。这本书所描绘的情况,深深打动着每一个人的心,因为欧洲资本主义走到了1867年前后,几乎要到达尽头,整个社会无法再容忍不公平。当时一种追求绝对自我的理念,使得巴黎、伦敦等城市变成了肮脏、臭气冲天的城市。每个人把大小便、垃圾都往街上倒,因为我只要自己好就是了,不管别人死活。这不是我们今天经常听到的话吗?——“东西是自己的才会做得好?”我们的国企改革不正是这个思维吗?但是,如果每一个人都只顾及自己好,而把不要的垃圾都扔到街上,结果使得整个巴黎、伦敦、维也纳等城市臭气冲天。当时不论是经济结构,还是社会环境,都处于崩溃的边缘。所以《资本论》的结论就是资本主义必定灭亡。我可以告诉各位,马克思心目中的原始的资本主义确实已经灭亡了。
  
  可是其后的资本主义就在《资本论》的冲击下逐渐社会主义化。以英国为例,英皇亨利二世创立的皇家法院编辑了过去的判例,形成了今天《普通法》系的基础(也叫《海洋法》,或者《英美法》)。值得关注的是由于受到了马克思主义的冲击,英国大法院开始研究平等法案(国内翻译成衡平法)。普通法和平等法两个法案于1873年和1875年在英国司法法案中合并,成为今天的普通法。普通法所追求的,是把一个社会的平等观念,加入到法案里面。什么叫做社会的平等观念?举个例子,在英美两国的法院,真正做成判案决断的不是像我们中国这样的法官,而是陪审团。这个思维我们很难理解,因为我们中国所遵从的是“精英主义”的理念。所谓“精英主义”就是你在年轻的时候,爸爸妈妈天天督促你读书,不然怎么考得上清华呢。你这次考了个97分,还不好,要好好努力,一定要考满分。把书念好了,现在才能成为社会的精英。我们这一群人,包括我在内,都是“精英主义”下的可怜虫。我小的时候,父母就逼我念书,我的智慧又不是很高,我念得非常辛苦。我当时就想,等我将来当爸爸以后,绝对不逼我孩子念书。结果我当了爸爸以后,不但逼我儿子念书,还要逼他学小提琴,学钢琴。(笑声)这就是“精英主义”在作祟。在“精英主义”制度下,我们很难理解、也无法体会普通法的平等理念。
  
  我想问在座同学一句话,假设今天你要去法院打官司,有人告诉你,这个法官是哈佛大学的博士,你马上就放心了。如果别人告诉你,“这个法官是个农民”,你就担心死了,“完了,完了,这官司别打了”。我们都是这么想的,因为我们都是“精英主义”下所培养的人群。但是英国司法法案所强调的就是“非精英主义”。整个社会的公平标准,不是由社会精英所决定的,而是由普通老百姓所决定的。也就是说由社会大众组成陪审团。比如说像我这种有沃顿商学院博士的教授,都有可能被认为是神经病,简称偏执狂,而被排除在陪审团之外。因为我这种人特别自以为是,所以是不能在普通法系里面判案的。各位知道为什么吗?因为我一向有个先入为主的观念,念博士,就是这个目的,让你知道如何坚持自己的偏见叫博士。(笑声、掌声)
  
  可是判案就不行了,普通法中的判案是不能让你有偏见的,所以对方律师会问陪审团团员,“你们最近有没有看报纸了解案情啊?”你只要说看了报纸了解过案情,你可能就会被淘汰,因为你不客观因而不够资格当陪审团团员。如果是博士呢?也可能要被淘汰。(笑声)陪审团就要找那些不看报,也不看书,每天浑浑噩噩,打打麻将的最好。(笑声)各位知道为什么吗?这就是普通法系的伟大创建,因为像这样一个成天打麻将的人,他脑袋里所想的,他的价值判断标准,是从小到大这个社会给他的哺育,包括电视、收音机、邻居、朋友、老师、同学所灌输他的想法。他这个简单的想法,是整个社会价值判断的浓缩,因此他会判案。各位知道吗?只有在普通法的国家,才能有好的股票市场,如果不在普通法制之下,就没有一个好的股市。欧洲大陆是大陆法系国家,几乎没有一个国家的股票市场是好的。比如说银广夏案件,这样一个明显的造假的案子,在我们中国法院很难判刑,因为犯罪通常都是走在法条之前的,而我们中国又是一个大陆法系国家,必须依法判案,没有法条在前,就判不了案,这就是大陆法系的缺点。可是普通法系就不一样,陪审团不需要懂法律,也不需要看法条。他们会这么想,如果我的儿子成绩单造假的话,我捶死他。(笑声)如果我的儿子成绩单不能造假,那上市公司的成绩单为什么能造假呢?那么就有罪。(笑声)他根本就不需要法学知识,也不需要学习。他只要凭他的一个简单、普通的概念,就能够判别你是否有罪。这样一种判刑方法,把全社会老百姓所认知的价值标准,当成一个社会的公平标准。这种创建是非常伟大的。什么是这个社会的公平呢?那就是老百姓认为是公平的,那才是公平。而这种公平,取决于全社会所有百姓的一种公平的认知。陪审团所代表的就是一般老百姓的价值标准,这就是公平。各位请注意,这是在马克思完成他的《资本论》八年之后形成的平等观念。
  
  除了利用法律追求一种新形式的平等之外,后续的法律依然受到马克思的冲击。马克思主义清楚地指出资本家跟劳动者之间的矛盾——资本主义要发展必定要剥削劳动剩余价值,所以《资本论》的一个基本的前提就是劳动者与资本家之间是对立的。我再请各位回忆一下美国1890年的《反托拉斯法》。 《反托拉斯法》英文是 Anti-Trust。Anti是“反”的意思,什么叫Trust呢?对,清华同学的水平果然高。(笑声)那就是信托基金。《反托拉斯法》到最后就是反信托基金。大家会不会觉得很奇怪?当你仔细回顾历史之后,你会发现历史是多么的有趣----因为美国大家族实际上是很多信托基金的持有者。因此,Anti-Trust,《反托拉斯法》实际上是反信托基金法,也就是反大家族法。大家族所代表的不仅仅是既得利益者的问题,而是一个资本家的理念。所以欧美各国不但在法律层面上,例如普通法,来寻求一个马克思所追求的公平。同时拟定法律,化解资本家及劳动者之间的矛盾。而化解是从资本家开始化解,而不是说从劳动者开始化解,这个思维太重要了。因为从1844年开始到1867年间,马克思和恩格斯就提出既得利益者的资本家会利用一些伪观念来毒化劳动者,例如推广基督教精神,要求劳工接受上帝的带领,接受上帝所给于的一切,包括接受这个社会的不公平等等。所以马克思提出,社会要进步就要打破妨碍社会进步的思想,包括基督教思想,而这也是马克思唯物主义观念的由来。为了避免马克思主义的冲击,因此劳资冲突要从资本家开始化解,而不再由劳动者开始化解,这一切都是受了马克思的冲击才有如此重大思维的转变。
  
  我给各位举个例子,微软的比尔.盖茨——他也是每一位同学心中的伟大人物——在几年前提出把所有的财富捐出来成立比尔.盖茨基金会。因为他认为他今天的成就除了个人的能力以外,整个社会的哺育具有更大的贡献,所以他取之于社会,就要还之于社会。这不是一个简单的个人现象,这是从《反托拉斯法》一直延续的一种新形式资本主义维持公平的精神。我们很意外的发现,美国政府的矛头针对的竟然是大家族。但是它绝对不是采用所谓武斗的方式来解决(笑声),而是希望大家族颐养千年,退出美国的经济舞台。
  
  各位还要注意一件事情,美国跟英国是不一样的国家。美国移民都是愿意跟过去的文化、民族、亲戚、朋友一刀切断关系的极端个人主义的一群人。这样的个人主义带给美国的影响是巨大的。这些人一旦成为资本家之后,所带给美国社会的就是动荡与不安。我这句话,可以从1929年的美国股市大崩盘得到印证。《美国证券交易法》的第二章描述了和1720年的《泡沫法案》中一模一样的现象,就是官商勾结、操纵股价、内幕交易,把股价炒得老高,而导致了1929年美国股市大崩盘。总市值由当时的890亿美金跌到了150亿美金,可以说是美国帝国主义的末路。但是各位请注意,延续了《反托拉斯法》,美国政府在这个阶段受到马克思主义冲击的结果,深切的领会到了一个道理——“一个国家要长治久安,必定要以民为本”,更具体地说必须要藏富于民来化解劳资冲突。而藏富于民的结果,造就了今天的美国。
  
  我再以美国股票市场为例,解释如何透过股票市场的财富重分配功能,达到藏富于民化解劳资冲突的效果。美国和加拿大都是相同的普通法系国家,但是加拿大的上市公司当中89%以上都是家族控股。美国呢?它大部分的公司竟然是大众持股而不是家族控股。全世界除了美国英国之外,都是家族控股。为什么美国是大众持股?这个就是资本主义社会主义化的结果。当时是一个极其巨大的工程,从1890年到1934年的四十多年可以说是整个美国法治化完成的时代。整个工程之浩大,目的性之强,以及效果之震撼,让每一个人动容。
  
  如何创建一个财富重分配的股票市场呢?首先,美国政府放弃了1720年的策略(当时英国法国等政府束手无策,只有关闭股份制公司和银行), 而采取了彻底化解资本家与劳动者的矛盾,避开马克思主义的预言的伟大国策。美国政府除了通过《反托拉斯法》限制大家族之外,更进一步的是,是要让社会大众变得更富足来化解矛盾。怎么样才能让社会大众变得更富足呢?那就是从1932年开始推行了一系列的严加监管的法律,用严刑峻法来发挥股票市场的财富重分配的功能。当时提出了股票市场的正确思维,所谓股票市场就是全社会集资,把资金交给最有能力的职业经理人经营。社会大众怎么知道他最有能力呢?职业经理人就必须披露正确信息,这个时候政府所扮演的角色就非常重要了。政府必须确保职业经理人所披露信息是真实的,而且必须确保这个人有一种责任感,即信托责任。就是说你一旦成为职业经理人,你就有责任要把工作做好,你要替股东创造财富。这就是美国严刑峻法下的信托责任,而且是不容挑战的。上市公司的职业经理人不敢不有信托责任。如果这个职业经理人披露假消息,美国政府一定会以社会大众(或中小股民)利益为前提和职业经理人打官司,打到家破人亡、妻离子散为止。我这句话根本不是开玩笑,你看一看安然的事件就理解了,最后安然倒闭了,五大会计师行的安达信业倒闭了,合伙人自杀了……
  
  大家族在美国政府的运作之下,以高市盈率抛售股票相继(而富裕的)退出上市公司的经营,美国的上市公司变成了大众持股公司。美国政府通过证监会严刑峻法的监管,确保职业经理人有信托责任,确保他所披露的信息都是真的,如果有假,则严惩不贷。这就是为什么世界通讯会因为一个小事情而受到严惩。世界通讯犯的罪,就是更改一些会计科目,原先是费用的科目改成投资,通过折旧来提列费用。这种事情,在我们国内来讲是小事一桩,没人在乎的。在美国是不能被允许的,因为你已经触犯了一个最重要的原则——信息披露的真实性。就这个小事情,负责人被逮捕。美国电视的新闻每天晚上都会重复播放一个镜头:司法人员把世通负责人的手从背后用手铐铐住,连续几个礼拜“游街示众”。美国政府要让所有的美国人,包括从婴儿开始到老头,清清楚楚地看到,这就是违反信托责任的下场。让每一个美国小孩子都知道,你将来成长以后,你所要做事情就是对股东有信托责任,如果没有,游街示众就是你的下场,这个意义太重大了!就是因为美国政府这种“以民为本”的策略,使得美国的股民,甚或社会大众对美国中央政府有极强的信心。他们知道,万一他们的权益受到了挑战,美国政府会当仁不让站出来,用严刑峻法的方式,保护弱势团体,保护中小股民,保护全国老百姓,因为以民为本的制度是不容挑战的,你只要做不到这一点,马克思的预言一定会成为现实。这就是马克思主义的伟大。

修改 移动 推荐 置顶 加锁 垃圾 精华 发纸条 回复 删除 投诉 加黑
 2006-01-04 15:49:46 主题:郎咸平教授清华演讲全文实录
-H8TW

积分:21
称号:幼儿园
在线:0分钟
发表:0篇
个人信息
还原历史,比动天的口号让人信服

修改 发纸条 回复 引用回复 删除 投诉 加黑
 2006-01-04 16:14:02 主题:郎咸平教授清华演讲全文实录
yhh0618

积分:21
称号:幼儿园
在线:91分钟
发表:0篇
个人信息
朗教授就是厉害,用讲故事的方式,让人明白深奥的道理!

修改 发纸条 回复 引用回复 删除 投诉 加黑
 2006-01-04 16:39:06 主题:郎咸平教授清华演讲全文实录
yzj_wj

积分:21
称号:幼儿园
在线:23分钟
发表:0篇
个人信息
ddddd

修改 发纸条 回复 引用回复 删除 投诉 加黑
 2006-01-04 19:50:58 主题:郎咸平教授清华演讲全文实录
heart_854131

积分:21
称号:幼儿园
在线:0分钟
发表:0篇
个人信息
讲得太好了
不愧是知名教授哈!!!!

修改 发纸条 回复 引用回复 删除 投诉 加黑
 2006-01-04 21:14:07 主题:郎咸平教授清华演讲全文实录
cyj8086

积分:21
称号:幼儿园
在线:0分钟
发表:0篇
个人信息
就这样完了?没下文了?还没过完瘾呢!

修改 发纸条 回复 引用回复 删除 投诉 加黑
 2006-01-04 21:29:34 主题:郎咸平教授清华演讲全文实录
sinoi

积分:18
称号:幼儿园
在线:77分钟
发表:2篇
个人信息
好!好!!好!!!
郎教授讲的太好了。看了郎教授一年多的几次演讲,真是获益匪浅。
豁然开朗,积压在心中许多年的经济问题一下子被解开了。
下一步就是,如果建设我们的国家。

修改 发纸条 回复 引用回复 删除 投诉 加黑
 2006-01-04 21:50:28 主题:郎咸平教授清华演讲全文实录
1868wang

积分:21
称号:幼儿园
在线:0分钟
发表:0篇
个人信息
为什么历史只能在教授口中回忆?

修改 发纸条 回复 引用回复 删除 投诉 加黑
 2006-01-04 23:23:09 主题:郎咸平教授清华演讲全文实录
houstrongdl

积分:21
称号:幼儿园
在线:41分钟
发表:0篇
个人信息
好文章!

修改 发纸条 回复 引用回复 删除 投诉 加黑
 2006-01-04 23:23:12 主题:郎咸平教授清华演讲全文实录
houstrongdl

积分:22
称号:幼儿园
在线:41分钟
发表:0篇
个人信息
好文章!

修改 发纸条 回复 引用回复 删除 投诉 加黑
 2006-01-05 10:36:55 主题:郎咸平教授清华演讲全文实录
cxm01623

积分:22
称号:幼儿园
在线:32分钟
发表:0篇
个人信息
好棒

修改 发纸条 回复 引用回复 删除 投诉 加黑
 2006-01-05 12:03:03 主题:郎咸平教授清华演讲全文实录
mpchai

积分:21
称号:幼儿园
在线:0分钟
发表:0篇
个人信息
讲的不错,怎么就没多大力度。我们的国情想改变、要改变、必须改变。不要一有问题就国情出发实际出发的,简直成了套话。人要想办法立规矩,这才能创新。

修改 发纸条 回复 引用回复 删除 投诉 加黑
 2006-01-05 21:19:23 主题:郎咸平教授清华演讲全文实录
cjg_8007

积分:21
称号:幼儿园
在线:5分钟
发表:0篇
个人信息
好啊!我顶!!!!

修改 发纸条 回复 引用回复 删除 投诉 加黑
 2006-01-06 10:36:10 主题:郎咸平教授清华演讲全文实录
sichuanpepsi

积分:21
称号:幼儿园
在线:0分钟
发表:0篇
个人信息
ddddd

修改 发纸条 回复 引用回复 删除 投诉 加黑
 2006-01-06 13:40:29 主题:郎咸平教授清华演讲全文实录
langlilang20

积分:21
称号:幼儿园
在线:0分钟
发表:0篇
个人信息
还没贴全呢,续!!!!!!

美国每一个老百姓,通过保险金,退休金,将他一生的财富放在股票市场里。由于美国人口不断膨胀,所以美国的股市资金的投入是不断的增加,股价长期总是往上走的。我们国内有很多荒谬的语言,说“股票市场是有风险的”,我告诉各位,那是错的,股票市场只有短期风险,不应该有长期风险。因为股票市场所反映的就是这个国家的经济实力,这才叫股票市场。各位想想看,当大家族陆续退出股市之后,如果美国的上市公司都陆陆续续的上市,成为大众持股公司,那么这象征着什么意义?这就是象征着一个社会主义的实现!你们觉得好笑吗?因为你们不理解股票市场的本意。美国的大公司都上市了,他们会真实地披露信息,做得不好的退市,做得好的就会继续留在股票市场,继续为股东创造财富。他的特点就是在美国的严刑峻法下不得不有的信托责任。股民可以在股票市场上得到回报。如何得到回报呢?一家上市公司如果赚了一块钱,那就可以通过市盈率来放大财富。美国的市盈率一般是30倍,就是说,任何一家的上市公司如果得到了一块钱的利润,那么股民就可以得到三十块钱的回报。换句话讲,美国的经济得到了一块钱盈利,那么就有三十块钱回报给全国的老百姓!因此,美国的股票市场从1930年左右到1980年的五十年间,它的年回报是百分之八点三,加上银行利率,就是说,如果那一年银行的利率是百分之三的话,那一年的回报率就是百分之八点三加上三,等于百分之十一点三。而1940年到1990年的五十年间,美国的股票市场以每年百分之七点六的回报率增长,再加上银行利率。只要美国的每一个公民把自己的退休金、保险金放到美国的股票市场,那么三五十年退休之后,就老有所终、老有所养。所以恐怖分子不可能摧毁美国,股票市场的崩溃才是对美国的重大打击。美国的股票市场承担着美国社会财富重分配的伟大功能。
      
      大家可以幻想一下,如果美国的上市公司全部都是大众持股的公司,假设他的经理人都是有信托责任的经理人,每一个人当了公司的经理人之后,他努力为自己的中小股民贡献自己的一生,他拿他应该得到的优厚的薪水和退休金,而美国的股民通过他所赚的一块钱,放大三十倍而得到了美国经济增长的丰硕果实,这个才是真正的藏富于民。
      
      美国政府为了保证这种藏富于民的政策可以实施,为了保证资本家和劳工者之间的关系不再紧张,以宪法而非一般的联邦法赋予证监会执法权力。按照法律规定,美国证监会为了保护中小股民,为了保护股票市场,他可以发传票,它可以调查任何人和任何物,其执法权力是无限制的。任何人对其挑战,基本上都将被联邦法院所拒绝。各位知道这是为什么吗?那是因为美国的股票市场肩负着一个社会主义的功用——财富的重新分配。美国的宪法,即美国的根本大法赋予了美国证监会的严刑峻法的执法功能。你们看看!多么宏伟的计划,这也就是为何美国公民愿意将自己一身的积蓄都有放在美国的股票市场,因为他们知道,只有通过美国的股票市场才能让他们的财富不断的成长,才能使他们老有所终、老有所养。
      
      1932年伯利和敏思(Berle和Means)两个教授合写了一本书,是写美国的股权结构。他们提出了一个非常有意义的结论,就是当时美国的上市公司基本上都是大众持股公司,但是却不断地有矛盾出现!他们发现,真正的矛盾来源是股东和职业经理人。这本书把资本家和劳工之间的紧张关系转换为股东和职业经理人之间的关系。他们把矛盾进行了转移。这个转移很重要,这是“公司治理”这一伟大课题的开始。资本家和劳工之间的紧张关系通过反托拉斯法和财富重分配来得到了缓解和消除,而股东和职业经理人之间的紧张关系通过一系列的“公司治理”措施,最终也把它化解掉。这使得紧张变成了祥和,成本变成财富。
      
      我请同学们注意,有一个现象值得我们关注,那就是美国政府在1950年透过各种方法提倡新自由主义学派(以往经济学家包括亚当斯密和李嘉图等人被称为古典自由主义学派)。而这个学派两位最伟大的经济学家分别获得了经济学诺贝尔奖。其中一个叫做弗里曼(Friedman),另外一位叫做哈耶克(Hayek),他们两人都是芝加哥大学教授。他们提出了一个伟大的理念,就是只有自由竞争经济才是最好的,社会主义国家透过计划经济所达成的财富重分配的制度是他们所反对的。这句话让我们回到了国富论亚当.斯密的时代!亚当.斯密不是也提出了同样的思维吗?但是请各位注意,1950年代和亚当.斯密的时代是不一样的。美国政府从1890年开始,已经进行了法治化建设,自由经济已经完全处于法治化的约束之下,你不敢以大欺小,你不敢以强欺弱。这些法律不仅规范了自己的行为,也规范了政府的行为。因此社会的每一个个体,包括政府的行为都是在一个法治化的游戏规则下进行。你必须有一个游戏规则,这样才能充分的发挥你的创造力,创造你自己的财富。这个时候,你所创造的财富才不会像马克思主义时代一样,不会是掠夺别人的财富,掠夺劳工而得来的。因为你有法治化的社会秩序。走到这里就是到了一个现代资本主义的典型期,对于这个典型期,我请各位同学看一下,这已经是社会主义化的资本主义,而且是来自于马克思主义的巨大冲击。我们国内很多改革派的学者没有看清楚这段历史的事实,盲目的引进了新自由主义学派的思维,由于我国没有像美国一样的法治化建设,因此才会重蹈国富论之后类同欧洲一样大吃小强欺弱的覆辙。
      
      我们跳开美国和英国两国,你再看看欧洲大陆,欧洲大陆已经没有资本主义了,欧洲大陆已经走向了民主社会主义。今天同学们可能怀疑这个制度有效率吗?一个注重公平,一个以公平为基本原则的制度(包括美国和欧洲)是有效率的吗?我告诉各位同学,我不想谈论它是不是有效率,但至少有一点可以肯定:如果你把公平放弃了的话,马克思的预言就会成为真实。这不是我个人的理解,这是西方这么多伟大的经济学家和伟大的政府政策制定人一致的结论。这种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马克思主义,我们对他理解有多少,这种马克思主义化的资本主义,我们对它又了解多少?今天你翻开资本主义的精神代表著作——比如讲:微观经济学, 会发现效率改进的先决条件(帕累托改进)竟然是以公平为基础。什么是以公平为主呢?就是一部分人可以富起来,但其它的人不能更贫穷。
      
      这不就是社会主义化的资本主义吗?这个思维不正是25年前邓小平所提出来的吗?但是各位请注意,邓小平只是讲了一半,那就是可以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他讲话的场合是在社会主义国家,这个社会主义国家的公平性是不允许任何人挑战的。所以,在每一个人不能变的更加贫穷的情况之下,邓小平提出来我们可以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结果得到全国老百姓的一致的支持。他这个理念不但符合马克思主义,同时也符合现代资本主义的精神。这个伟大的思维,才应该主导着我国的改革开放,但是后续的改革却背离了邓小平的思想。
      
      当然了,我也必须对后文化大革命时期的经济学家表示一些肯定。肯定什么呢?当时国有企业确实没有效率,国家的包袱确实重,对于你们的父母那一代,能够吃一碗饺子就挺高兴,买一盒火柴,有一半以上可以划得着就很高兴。当时我们改革开放的结果是使我们的民生改善,我们的生活必需品变得比以前充足了!这些经济学家是有贡献的,而且当时全国的老百姓还是很满意这种开放的形式。但是二十五年下来,我们走到什么地步呢?我这里有一个指标。我想各位同学都知道在经济学里有一个基尼系数吧!基尼系数是用来衡量所得收入分配的指标,国际标准为0.4。一般超过0.4就是危机,而我们是0.5,可见目前的危机之大。从当时改革开放的接近于零,到现在的0.5。你觉得我们的改革开放符合历史的发展规律吗?你觉得我们的改革开放符合邓小平的理念吗?你们又觉得我们的改革开放符合现代的马克思主义和现代的资本主义吗?你会发现我们已经背离了这一切。我绝对不能接受这种导致一部分人富起来而由其他人负担社会成本的虚伪改革。我在这里再次阐述一下我的观点,并把我国在这二十几年来的改革开放一条一条列出来,做一个评论。
      
      第一个,就是国企改革。我们回忆一句我今天讲的话——美国的职业经理人的信托责任是资本主义的精神之一。而我们的国企改革是怎么体现这一点的呢?就是把西资本主义一些表面的现象拿进来,把它掺和在自己的想法中胡乱进行改革。
      
      举个例子,我想问问什么是国企改革?我现在终于弄懂了,原来就是我家今天很脏,请一个保姆来清理,清理干净之后呢?家就变成保姆的了——这就是国企改革。我们发现中国国企的职业经理人是没有信托责任的。他做不好是什么理由呢?是因为体制不好,什么是体制不好呢?就是这是国家和民族的错,做得好呢?就把国有资产归为已有。甚至,我们为了让他掠夺国家的资产,还提出一些荒谬的理论,例如冰棍理论——国企就是体制不好,就像冰棍一样会慢慢融化,与其让它全部溶化光,还不如在它溶化之前全部送给这些没有信托责任的职业经理人算了。
      
      各位同学们,我甚至不敢想象,我们这个社会连一点就起码的是非判断标准都没有,国企老总可以这样不负责任。你们有没有想到,国企老总做的不好,反而可以将国企纳为己有,而那些做的好的国企老总呢?他们是不是就活该做的好呢!我们这个社会为什么连最起码的判断都有没有了?我接到几千个的投诉,就有八个大字的感觉——“触目惊心、痛心疾首”。我举个例子,某地方的国企,经营没有效率,因此进行了简单的民营化。这个民企老总买了国企之后,贱价买断职工工龄,把下岗的职工一下子全部的推向社会,由谁负担呢?由失去了国有企业的政府和我们社会大众负担,他们拿着国有资产,赚取所有的利润;还有更过分的,把国有资产全部铲平,就地建高楼,赚的钱呢?全部归自己,这就是我说的改革的利益归于自己,改革的社会成本由全社会来负担的现象。甚至我的学生,有一次到四川省某县,去谈一些合资项目。当地国企的老总和他说:“我给你讲,我们把这些净资产通过一些会计操纵压低了价值,你呀,就假装出百分之二十的钱,我就把企业给你,还有呀,我们后山还有五千亩的土地,都是共产党的,我全部都送给你,你给我一点钱好不好?”这就是没有信托责任的“我党干部”。
      
      我们引进西方思潮,但是我们把西方的信托责任也引进来了吗?甚至让我们觉得可笑的是,你拿了不属于自己的国有资产,还敢上台来大谈产权改革的经验。我们这个社会连一点就起码的判断标准都没有。看看我们的工人呢?为了工厂辛苦打拼30年,到了最后工厂成了你厂长的了,而我下岗了。你说工人如何能够想得通?(掌声)这一种让全国的老百姓来负担社会改革成本,而让少部分得利的国企改革,不但是我不能接受的,你们也不能接受,因为它严重的违背了邓小平的改革理念。(掌声)
      
      谈谈我们的教育改革。(掌声、笑声)谈到教育改革的时候,我总是以清华大学为例。(笑声)我对政府官员和企业老总讲了这么一句话。我说:“各位来宾,你们记不记得,二十多年前你考上清华、北大的那个情景。你当然记得。你的父母含着眼泪把你送到火车站。他们买不起硬座车票,给你买一张硬座的站票,让你站到北京上清华大学。你毕业了,功成名就之后,把你的父母接到大城市居住,而你就开始搞教育产业化的改革了,你断送了当初和你一样贫穷农村子弟唯一脱贫致富的机会,因为学费提高的结果他们再也念不起大学了,你怎么忍心啊?”
      
      什么叫教育改革?这是最为荒谬的一种改革。(笑)什么叫做荒谬?你们知不知道你们为什么能够考得上清华?因为你们的成绩好,你们是社会的精英,这就是一个供需不平衡的精英取向制度的结果,也就是说教育本身就是一个供给和需求不可能平衡的精英取向制度。但市场化就是通过价格机能,使得供需平衡。你怎么能够把市场化的概念引入到教育里面呢?教育本身就是精英取向的供需不平衡的制度,你把市场化的概念引入教育制度里面来干什么呢?要搞供需平衡吗!到最后你要花更高的学费才能进大学。你家有钱还无所谓。但是这么一来,我们在网站上所看到的故事一一呈现在各位面前,那就是和你一样没有钱的贫穷家庭的子弟,再也念不起书了!无论你多么的优秀,你无法进入清华大学。
      
      目前我们的改革到了什么地步?我们只要打着市场化的招牌,就可以无恶不作!(掌声)那么为什么美国的大学教育收费那么高,中国就不可以呢?美国就是可以,而中国就是不可以!因为你没有配套措施。各位晓不晓得,美国大学的收费高是对的,那是对于有钱人。但当你的收入低于某一个水平的时候,美国政府可以提供低息,甚至免息的学生贷款,还有学校和美国政府提供的奖学金!你知道吗?
      
      这些同学可以大学四年毕业之后,通过自己的努力,赚钱还给美国政府。我想请问各位同学,我们有这种制度吗?我们没有这种政府大规模的贷款制度来补贴穷人,如果你进行市场化,其结果是让很多的农村青年不是因为成绩不好而念不起大学, 而是因为没有钱而念不起大学。配套的制度和措施是教育改革的先决条件。我们没有这种配套措施,你怎么敢随便把市场化的概念放在教育改革里面呢?这又是一个改革成本由全社会最为贫穷的人的来承担的荒谬改革。
      
      我们再来看看医疗改革!(掌声)当一个急诊的病人送到医院去的时候,部分的医院第一句话不是“你哪里不舒服呀?”,而是“你有没有保证金呀?”(笑)如果你没有,你就在走廊里等死吧!
      
      我们可能见怪不怪,可是我告诉你,在香港任何一家医院,病人看急诊是免费的。各位知道香港老百姓为什么愿意出这笔钱吗?因为这是对人性、对弱势群体最起码的关怀。我们这里有吗?我还要告诉各位同学,你到美国看病是什么情况。美国的法律规定,必须先给你治病。治完病之后再向你收钱,如果钱不够,可以分期付款。这是对于弱者的关怀与情怀!可是我们今天有吗?当然我承认政府在这方面也在努力做好,例如我们第18次调低药品的费用。但是问题不在这里,在一个没有法治化建设的国家里,在没有法治化的游戏规划之下,你控制不住收费的标准,尤其是控制不住民营医院的收费标准。
      
      比如,你只有一个病,他会说你有十个病,你本来只用开一个药,他给你开二十个药。虽然药价格下降了百分之五,但你原来只要吃一种药,现在却要吃二十种药。(笑)你便宜了吗?我们全国一千五百个医院,上万个诊疗中心,其中大约有80%是被少数集团所控制的,各位知道吗?现在媒体在大量报道,这些医院随便给你一个病因,随便给你一个医疗费,乱开药的现象层出不穷。最后你会发现,到时候我们老百姓连看病的机会都没有。我想请问各位,在进行医疗体制改革,进行市场化之前,我们有没有想到全世界各个国家的医疗改革没有一个是成功的。我们回头看美国,克林顿总统是一个英明睿智的总统,他上任的第一天,就是聘任他的太太希拉里为美国医药改革委员会主席,结果两年之后彻底的失败。(笑)欧洲也进行过医疗改革,亚洲各国也进行过医疗改革,结果都是失败,原因就是保险费用太高,政府无法负担。另外一个导致医改失败的原因是信息不对称问题。举个例子,台湾搞过劳工保险,由政府出钱,劳工拿着保单就可以去医院看病。结果到最后,病人没有生病,却拿着保单到医院,和医院合谋骗政府的医药费,然后一起分。(笑)最后因为刁民过多,(笑)而不得不取消劳保。
      
      在美国,看病的保险不是每一个美国人都有的。在美国相当多的穷人是没有保险的。保险需要一年几千美元。综观美国,欧洲,亚洲,几乎没有哪一个国家的医疗改革是成功的。既然医疗改革是这么的艰难,医疗改革的问题这么的多,我们怎么敢这么轻意把市场化的概念强加在医改上呢!这种改革还不如不改,因为你太不了解国际大势了。你把市场化看得太神圣了,最后我们发现,很多民营企业家打着医改市场化的招牌大赚利润,而成本却由社会上的病人来承担,这又是一个改革利益过于少数人,而改革成本由社会大众承担的错误改革。
      这就是我们的医疗改革。那么我们其它的改革呢?比如说股改。这个可能跟你们关系不大,因为你们都不是股民。你们同学当中有股民吗?可能不好意思讲,是吗?(笑)你们最好不要炒股票。你不好意思讲的因为是因为你被套牢了。(笑,掌声)只要谈到改革都有问题。(笑)什么叫做“股改”,我们到底清不清楚“股改”的概念。让我们回头看一下英国这个邪恶的帝国主义怎么做股改的!(笑,掌声)英国有很多的国营企业,所以在撒切尔夫人时代进行了“股改”。但是股改有股改的原则。这种改革都是和国企改革相对应的。股改三部曲,第一部曲是在国有股权的结构不变的情况之下,聘请职业经理人改革。第二部曲,也是最重要的一步,那就是经营好的国有企业进行“股改”,而经营不好的国有企业不能进行“股改”。因为“股改”本身牵扯到英国中央政府的背书。只要政府把坏的公司推出,股民赔了钱之后就会骂英国政府。中央政府怎么敢对老百姓言而失信,怎么敢在老百姓的心目之中失去了其信用形象呢?因此,只有把好公司进行“股改”,希望老百姓可以赚钱。而现在我们的股改,是好好坏坏的公司全部进行“股改”!到最后的代价是我们的政府将信用一起赔了进去.
      
      最后我只问监管单位三句话,第一:你敢不敢保证上市公司在股改前不大量收购流通股?你不敢保证。第二,你敢不敢保证上市公司不敢篡改选票,不敢贿赂选民? 你也不敢。我们已经知道的贿选事件,曾经在上海被大规模报道。第三,你敢不敢保证,推出法人股之后,上市公司不会制造假消息,在高位套现离场,坑害股民?最后,监管单位什么都不能保证!而在什么都不能保证的情况之下进行“股改”,甚至把坏公司都一起进行“股改”,这就是对政府信用的破坏,也是对股民的再一次掠夺!同时,我们的股改的目的是要进行全流通。“全流通”重要吗?你们看看美国的股票市场,美国政府的目的非常的清楚,就是为了全体百姓的利益。而我们的股改,是为了全流通!(笑)目的都搞错了,进行“全流通”的改革,是让全体的股民一起跟着受罪,承担着改革的成本。这种股改能够成功吗?
      
      第三步,也是让我很痛心的地方。所谓的股改是全流通,让政府退出股市。看看人家英国政府,股改后的公司,政府保有一股黄金股。在重大的决策,在涉及“国计民生”的问题上,中央政府对于股改的公司有一票否决权!那是对全体股民的一个保障!那是表示在任何时候,英国中央政府都会为了股民的利益而打算,这才是最根本的保障!而我们竟然要求政府完全退出股市。拿我们的股改和英国的“股改”比较一下。哪一个是为百姓打算,哪一个是真正社会主义的改革?(掌声)
      
      “股改”失败之后怎么办?就算了吗?谁负责呢?在今天日益复杂的经济环境中,我们这种简单引用一些国外的先进概念而创造的政策,必须要检讨。
      
      在这里,我想跟各位谈一下政治体制改革的问题。(掌声)当我们了解了这些历史故事之后,各位同学应该知道我的理念——不要再轻易引进国外流行的概念,因为那不能解决问题。你要就事论事,针对问题来解决问题。专家学者提出的政治体制改革,如果按照目前这个随意引进西方表面现象的思维走下去,体制改革一定会失败。你以为民主监督、舆论监督就可以使一个政府变得更有效率、更廉洁吗?你又错了。我举个例子,香港和新加坡的政府是全世界最廉洁、最有效率的。香港在1997年前,是既无民主监督又无舆论监督的地方。97年前的香港媒体,哪一个敢批评港英政府,香港政府政治部的官员立即抓人递解出境。在97年之前,香港也没有民主选举。但是香港政府的高效率和廉洁是世界首屈一指的。新加坡也是一样,它既无民主监督,也无舆论监督,可是新加坡政府的效率与廉洁,常常与香港政府比争第一。我们以这个例子可以看得出来,民主当然是有它的必要性,可是民主跟舆论不能使一个政府更好。再举个反例,亚洲已经引进了民主制度和舆论监督的国家和地区,例如菲律宾、泰国、印尼、马来西亚,和民进党治下的台湾,哪一个政府不腐败。(笑声)因此我们发现,在亚洲,民主和舆论,无法使政府变得更廉洁,无法使政府变得更有效率。如果中国再坚持现在肤浅的改革思维,我们的体制改革一定会像我们的国企改革、医改、教改一样失败。所以,我希望今天在清华大学向各位亲爱的同学们,讲讲我的体制改革的理念。(热烈的掌声)
      
      同学们思考一下,中国的各级政府有一个很奇怪的现象。一方面贪污腐败,人神共愤,但是另外一方面,政府官员却忙碌不堪。早上七点多钟就去批公文,批到晚上十点还批不完。中国政府的公文,是全世界政府公文最多的。(笑声)到最后都批成习惯性了,不批都不习惯了。(笑声)结果退休了,怎么办,没有公文批了,不习惯了,把老婆叫过来,你这个菜单拿过来我批一下。(笑声、掌声)批什么,“原则可行”。(笑声)你们不觉得这两个现象是个奇怪的矛盾组合吗?如果是腐败的话,为什么不一起腐败?如果是忙碌的话,为什么不一起忙碌?为什么会有两个极端的现象一起出现呢?
      
      今天我要拿体制改革和各位同学做沟通,是希望同学以后谈问题、分析问题,不要简单的、随便的引进一个概念,而是要针对问题来谈论问题。政府是干什么的?政府是提供公共财货的地方,包括法律、环境,土地等等。中国各级政府低效率和腐败的原因是由于公共财货的需求大于供给所导致。我给各位举个例子,以前彩电脱销的时代,售货员可以把彩电卖给你而不卖给他,这种小权利都能让他拿到十块钱的贿赂。同样的,由于对公共财货的需求大于供给,所以才导致各级干部批给你而不批给他而产生的贪污的空间。同时,由于公共财货需求大于供给,所以想做事的官员,为了满足这么庞大的需求,每天都要忙得不可开交。到最后,政府又贪污,又忙碌,唯一的原因,或者说最重要的原因,是因为公共财货的供给不足。
      
      就拿批土地来说,如果批土地由领导来批的话,需求是无限大的,每个人都想搞定领导,弄一块便宜的地,转卖,投机倒把。就是因为这种需求大于供给的情况在,所以跟土地批复有关的领导就有贪污的空间。可是由于土地需求无限大,所以那些在土地部门想做事的官员,就忙得不可开交。我们就以批土地为例,和香港的制度作个比较,我们会发现有一个根本上的不同。那就是香港批地完全是透明的流程化。每一个土地的批复、开发、拍卖,都要经过严格的拍卖程序,各级官员按照行政流程办事并进行公开拍卖,由价高者得。由于香港整个批地的程序太透明、太流程化了, 因此各级官员根本没有贪污的空间。而且由于价高者得,需求自然减少,香港官员都可以在五点钟下班。而且由于完全流程化,甚至根本不可能有那么多的公文,也不需要层层请示领导。因为各级官员该做什么事情,流程里面规定的清清楚楚。这就是香港、新加坡政府廉洁高效的原因所在。美国政府也是这样,只是美国政府的背后始终伴随着民主自由和舆论监督。所以我们总认为民主、自由等等可以让政府廉洁和高效。可是拿亚洲国家为例,就会发现这不是根本原因。我当然不能否认民主监督以及舆论监督的功用。可是这两个功用,移到亚洲来就不适用。各位请注意,如果思维再次错误的话,动用“大手术”,搞了个民主舆论等等的方式监督政府,到最后,我们就可能走向了菲律宾,马来西亚、泰国、印尼,而不是走向美国。那时候是不是又来一次批评——政改失败。
      
      我们今天太喜欢使用资本主义表面简单肤浅的现象进行改革,而不实事求是的深究各种改革的本质问题,这才是改革的最大危机之所在。当然,还有很多改革都值得我们批评和关注,包括农业改革、房改,金融改革、银行改革,其共同特征就是改革由少数既得利益者独享改革成果,而改革成本由全社会负担。这些改革今天就不讲了,也讲不完了。各位同学听得很辛苦吧,不过还好,没有一位同学离座去上厕所。(笑声)谢谢各位。(热烈掌声)
    
    
    提问:
      
      主持人:
      
      我刚才观察了一下,在郎教授演讲的一个半小时还长的时间里,咱们教室里面的同学,不管是坐在台阶上的,还是站在最后面的同学。大家都是鸦雀无声,可以用我们清华的校风“行胜于言”来形容。我想同学这么全神贯注,本身就表达了我们对郎教授的认可。
      
      下边进入激动人心的环节,就是我们清华的同学跟郎教授的交流互动时间。为了保证更多的同学能够跟郎教授面对面交流,希望每一位同学只提一个问题。并且希望大家的陈述尽量简明扼要,在提问之前,希望同学自报家门,把自己的名字、专业和年级告诉郎教授。
      
      郎教授:
      
      还有就是不要问我个人的问题,问一些观点的问题。
      
      主持人:
      
      我再跟大家说一下,郎教授说,最好问一些观点的问题,有一些高水平的讨论。下面有问题的同学请举手示意,好吗?
      
      同学一:
      
      我叫陈剑波,是经管学院一年级的新生。我看您在澳大利亚的演讲,我觉得你很关注中国金融市场的安全,然后你说中国没有所谓的外汇操作高手,那么,我想你认为要成为一个合格的外汇人才,认为应该要受到什么样的教育,还要什么样的工作的历练呢?谢谢。
      
      郎教授:
      
      回答完了这个问题,就不能接受第二个问题了,你这是个很重大的问题。由于时间问题,我今天特别避开了金融改革。但又被你拉了回来,硬逼着我谈这个问题。那我没办法,就谈两点吧。(掌声)
      
      我就简单的谈一下大家所关心的问题——银行改革。我相信各位应该从网上知道我的观点。你今天把花旗银行放到二十年前的中国,它到现在依然是40%的坏账。国有企业不想还你钱,就成了坏账,这和银行本身经营是否到位关系不大。为什么中国银行纽约分行做的好?我告诉各位,那是因为在纽约借款人都想还钱,而且它有个很好的法治系统,可以保护债权。当我们银行碰到坏帐问题,我们政府管理单位所想的是什么解决方案?就是简单的上市,而没有第二个方案。我想请各位同学,尤其是我们清华的同学不要用脑袋想,用膝盖想就行了(笑声)。如果上市能解决问题的话,我想请问同学们,为什么美国的制造业还如此的衰退,他们都是上市公司呀,为什么美国很多的上市银行会在80年代大量倒闭呢?因为上市解决不了问题。
      
      银行坏账问题是个系统工程问题。银行经营的好坏和经济素质以及法治化建设有关。也就是说,绝对不可能在一个经济素质级差,大家都不想还钱,而法治无法保护债权人的情况下,单独要求银行没有坏帐。
      
      但是我们在2004年、2005年把银行大量卖掉有什么结果呢?你们知不知道为什么那么多的外商银行竞相贱价收购我们的银行呢?无可否认的,今天我们中国的经济素质不断上升。而且十六大之后,我们法治化建设也抬上了议程。经过我们全体老百姓的一致努力,五年、十年、十五年之后,我们的经济素质上去了,我们的法治建设完成了,因此银行可以赚钱了。到时候你发现,外商银行都赚钱了,你还以为他是水平高。(笑声)但是这是我们全国老百姓、政府辛勤奋斗的结果。到最后,所有价值都归于外商银行,因为你在2005年把它们卖光了。这就是银行改革的下场。(掌声)这又是一个由外商席卷改革利益,而改革成本由中国人负担的错误改革。
      
      主持人:
      
      好,下一个问题。
      
      同学二:
      
      郎老师,请允许我称呼您郎老师。(笑)我是清华大学机械工程系大四的本科生,我叫马蕾蕾。我的问题是,我们看到很多文章评论中说:现在中国的这一代人,是信仰丧失,道德沦丧的一代,我在您的文章当中,也看到了这种观点。我想问您,您有信仰吗?您的信仰又是什么?谢谢!(掌声)
      
      郎教授:
      
      我很感谢你问我这个问题。我有信仰吗?我的信仰是什么?我们可不可以用另外一个角度来谈这个问题。我谈到信仰,谈到我的认知观点,不如谈谈我们历史上哪些人物值得我信仰,哪个人物理念值我学习,好不好。
      
      我心目中的值得我信仰的英雄就是你们以前在中学课本中念过的,叫做林觉民,他写了一封信,叫做《与妻书》。他的太太叫意映,第一句话是“意映卿卿如晤”,我用普通话讲给你们听。他是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他在上战场的前一天给他太太写了一封信。他说,为了给你写这一封信,我哭了十几次下不了笔。你可能要怪我,怪我为什么能够抛妻弃子去上战场,死在战场上。各位同学要理解,一个男人要离开他最心爱的女人,而且这个最心爱的女人还怀着他的孩子,那是多么的艰难。但是林觉民说,我今天上战场去送死的目的,是希望天下有情人能像我们一样继续恩爱下去,因此必须要有人跨出第一步,而这第一步就是今天我林觉民的赴死。(热烈掌声)
      
      最后,他说了一句话,当我死了之后,有一个愿望。如果你怀的孩子是女儿,我希望她像你一样温婉贤淑;如果是儿子的话,我希望他像我一样当个学者,仅此而已。林觉民第二天慷慨就义,战死沙场。69年之后,我考上了台湾大学经济研究所念研究生。有一天,有一位老先生来给我们上演讲,这位老先生是文化大学的经济学教授-----他的名字叫做林瑕藩,他的爸爸就是林觉民。(掌声)上帝怜悯这位革命志士的最后一点对于国家民族的情怀,让他完成了遗愿。各位同学,我们国家是不是需要这样的人,我期待你们和我一样,成为这样的人,好吗?(热烈掌声)
      
      主持人:
      
      最后一个问题。
      
      同学三:
      
      郎教授,您好,我是生物医学系博士一年级的学生,叫魏小星。刚才您说的公平和效率的问题。我并不是否认您的观点。而是我记得我们在高中的时候,也学过改革当时的一些文章,叫什么“效率优先,兼顾公平”,记得有这么一句话,而且我记得好像在大学的时候看过一本书,题目就叫做《为精英主义辩护》,它的意思就是说,您说到这个公平,具体的说是机会的公平,还是结果的公平?谢谢!(掌声)
      
      郎教授:
      
      这位同学问的这个事情,也是我今天演讲的主轴。我们就讲讲《微观经济学》。你说微观经济学从消费者理论和生产者理论,哪一个理论不是想透过价格达到最有效率的境界呢?当我们把这个生产者和消费者并在一起,成为最后一章“福利经济学”的时候,你就注意到,生产者的效率以及消费者的效率,必须有一个前提。这个前提就是全社会不能变得更贫穷,这是一个铁律,是不容挑战的铁律。所以我们当然要追求效率。但是效率的前提是全社会要变得更富裕,而不能有人变得更贫穷。也就是别人不能替你买单,这是个原则。
      
      至于你所谓的“公平”本身是什么公平?当然不是你说的“齐头”的平等,那是另外一个观点,一个初始条件的平等。也就是给你同样的机会,你不能够剥夺他的机会,比如说教改、比如说医改,比如说国企改革,你不能剥掠别人的机会,每个人的机会是一样的,这种情况之下,你才能达到所谓“公平以人为本”。效率是在公平基础上才能完成的。(热烈掌声)
      
      评论:
      
      主持人:
      
      刚才郎教授已经站了两个小时了,所以大家体谅一下郎教授。我们先让郎教授在讲台那边的位置稍事休息一下。下面一个环节呢,请咱们清华的两位老师就今天郎教授跟大家讲的内容,做一个交流。一位是吴栋教授,吴栋教授在清华长期教授《政治经济学》,教龄超过了三十年。另一位教授是公共管理学院的崔之元教授。崔之元教授是芝加哥大学政治学博士,刚才郎教授讲的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经济学的学派——“芝加哥学派”。崔教授是芝大的政治学博士,他在加盟清华之前,是麻省理工学院的副教授。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来欢迎这两位老师来跟大家做一个面对面的交流。(掌声)
      
      吴教授:
      
      今天这个场面,使我非常感动。非常感谢郎教授,在我们清华这个大讲堂里边,做了这么精彩的报告。郎教授在短短的两个小时里边,他所谈到的问题实际上是非常丰富的。内涵非常深刻,而且观点也非常鲜明,那么我想这些问题实际上是值得我们很好思考的。他所提的问题实际上是关于人类社会发展的一个大课题,到底我们这个国家,我们下一步应该怎么走,他是从世界范围内,通过他的丰富的阅历,谈出了他自己的一些看法。那么我想这些问题应该引起我们非常深入的思考。胡锦涛主席在11月25号政治局的学习会上有一个讲话。他的讲话中提到,我们要培养一批学贯中西的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家。那么我想郎咸平教授实际上他是不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家,这一点上我现在不做出这方面的评价,但是我想有一点非常重要的,应该说他是学贯中西的。
      
      因为我现在是给同学们讲《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讲《政治经济学》,同时又讲马克思的《资本论》,所以对他所讲的这一套应该说我还是比较熟悉的。他实际上是从人类发展的高度上,来探讨我们到底应该怎么办,对我们的改革也做出了他自己的评价。我们中国的改革,我个人的看法,应该说成绩是伟大的,也是功不可没的。但是你谈到的改革中的一些问题,我承认也是存在的。那么这里面也恰恰说明了,我们在很多的问题上,需要进行进一步深入的探讨。好,我谢谢同学们,你们还有这么多同学来听我的讲话。
      
      主持人:
      
      谢谢吴栋教授,下面有请崔之元教授。
      
      崔教授:
      
      谢谢大家,谢谢郎咸平教授给我们做的这么精彩的讲演。其实我觉得我们也没有必要,也不够资格对郎咸平教授做出真正深入的评论。我只是想重复或补充,刚才郎教授讲的一些很精彩的观点。我觉得大家可能会受到很多启发,对一些很基本的概念进行了很深入的、并且是历史性的一种考察。我去年才到清华来教书,这一年来有一个感觉,就是说至少在我教的课里面,我和同学们有限的接触,感觉到就是我们对一些西方的概念,对它的历史,对它的历史性,对它的来龙去脉,重视和了解的还是很不够。比如说郎咸平教授一开始就讲“stock”。从“打白条”到“stock market”,为什么“反垄断法”叫“anti-trust”,也就是反对大家族的这些历史演绎,非常有启发。
      
      另外,他讲的1875年的“平等法”,大陆上翻译为“衡平法”。它不直接翻译成“平等”,但是我觉得郎教授直接把它翻译成“平等”,就是说原来在英国历史上,这个“equity court”是一个单独的法院。1875年之后,和普通法判例合在一起了。而直接把平等的概念,引入到法律实践当中。
      
      郎教授反复强调我们更应该真正关心群众,并且了解这个社会,有一种“从群众来,回到群众中去”的这样一种思想。而用的很生动的例子做说明。为什么用陪审团呢,这个意义非常深远。因为我觉得很多同学是学自然科学的,是学理工科的,简单的补充一点儿。我觉得这个陪审团在我们整个自然科学发展中,意义非常重大。大家知道,概率论它是在所谓拉普拉斯研究陪审团才发展出来的,因为在不确定现象下,19世纪的物理学是牛顿力学,它没有量子力学,那么拉普拉斯他本人就是为了研究陪审团问题而发展概率论的,因为他是一个陪审员,他要提出某事件的概率可能是0.5和1之间……我想举这个例子就是说,郎老师举了非常丰富的历史的故事。这不仅是故事,实际上是非常重要的历史。
      
      最后,我想再简单的说一下特别重要的一个概念就是“资本主义社会的社会主义化”。我觉得这个概念其实非常重要。比如说香港看病急诊都是不要钱的。美国的评级机构也认为香港是世界上最自由的经济,市场经济指标最高,为什么?我觉得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说,也是郎教授刚才提到的-----香港有非常严格的法治的程序。我这里特别想强调补充一点的是,香港的土地是公有的,正是因为公有土地,产生了收益。不像中国去年8月31号之前,我们一般说的“八三一”大限。就是8月31号以前,我们的很多公有的土地的使用权是廉价的,甚至是完全靠着关系,就划拨给了使用者,而没有一个真正的市场的使用权的招标,也没有一套的严格的法治机制。我们要注意的是,香港公有的土地产生,市场的拍卖,产生了公有资产的收益,这样导致香港可以收很低的税。所以换句话说,如果我们今天把所有国有资产都彻底私有化,那就意味着我们所有的公民都不得不再交更多的税。这就是说,如果我们在市场中经营公有资产产生收益,实际上可以降低每个人所付的税。这就是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可能有一个真正的深刻的内含,也就是跟郎教授说的“资本主义社会主义化”的本质意义。
      
      1977年诺贝尔奖金获得者米德(James Meade),他被翻译成中文的一本书,叫《效率、公平与产权》(经管学院这个图书馆里有几本)。他在1995年去世之前,一直在研究自由社会主义。这个实际上我觉得和郎教授今天讲的这个整个的思想,是有密切的关系的。就是我们一方面要坚持改革,就是我们国有企业的问题是需要改革的,但改革并不等于全部廉价的卖光,或者是只要少数人从中得到利益。而真正建立这个改革的方向,应当避免改革最后变成了为少数人得利,这是我们当前一个最重要的挑战。所以我今天钦佩郎咸平教授,因为在中国这样一个关键的时刻,发出了这样一个非常重要的公众的声音。所以在这个意义上,我认为郎教授提出的理念是极为有建设性的。谢谢!(掌声)
      
      主持人:
      
      非常感谢崔之元教授!今天演讲马上要结束了,但是我想这给每一个同学带来的思想上的更深层次的思考还将继续。为了感谢郎教授在这样一个难忘的夜晚带来了如此精彩的演讲,我们清华的同学有一份心意要送给郎教授。好,下面有请清华大学校学生会主席代表我们所有的清华同学向郎教授赠送一个小小的礼物。
      
      主席:
      
      感谢郎教授给我们做的精彩演讲,那么我代表全体清华同学,送给郎教授的礼物是一块刻有我们清华大学二校门的银盘。我们送给郎教授,感谢郎教授的精彩演讲,另外也希望郎教授这次给我们清华同学上的这堂课,以及刚才清华同学所提的问题能够给郎教授留下一个美好的回忆。
      
      刚才郎教授也说了,他很高兴清华学生会作为一个学生组织,来邀请郎教授到我们清华来演讲,这很重要也很关键。那么同时,在这个百花齐放、百花争鸣的年代,我们也特别欢迎郎教授对我们同学的思考给予帮助和启发。那么我们清华大学学生会和学生会所举办的时代论坛,也始终至力于给同学们带来这样一些资源和机会。谢谢大家!(掌声)
      
      主持人:
      
      好,按照时代论坛的惯例,每次演讲结束之后,都要由我们的主讲嘉宾给清华所有同学留一句话。咱们一块儿来看一下郎教授有哪两句话特别想对我们清华的同学说。
      
      郎教授的这句话是:“由危机创造转机,以追求卓越”。
      
      今天非常感谢郎教授给我们带来了这样一场精彩的演讲,让我们再一次以热烈的掌声欢送郎教授。(经久不息的热烈掌声)

Monday, January 09, 2006

转变职业生涯:先做后想

转变职业生涯:先做后想
作者:埃米尼亚·伊瓦拉(Herminia Ibarra)

我们每个人都听说过这样的故事:一个精明能干的商界人士对自己所从事的工作失去了热情,或者某人丢下已经干了20年的工作转而去做某件完全不相干的事。“我做的工作对我来说合适吗?我是否应该换个方向?”这已经成了如今处于职业生涯中期阶段的经理人们最感迫切的问题。在过去10年中,职业生涯发生过重大转变的人显著增加,而且这个势头现在有增无减。

但是,转换职业方向这种事,说起来容易,真正做起来并不轻巧。很多管理人员或专业人士愿意为此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并承受巨大的职业和个人风险。但尽管他们使出浑身解数,却还是困在错误的职业生涯中,潜力得不到发挥,有的甚至连自己的专业还丢掉了。

许多学者和职业咨询师都观察到这种情况,他们由此推断出问题出在人的基本动机上。按照他们的说法,人都是害怕改变的,因为他们不愿为破坏自己的现状而做出牺牲。然而,本文作者埃米尼亚·伊瓦拉通过深入研究却得出了一个全然不同的结论--人们之所以失败,绝大多数是由于他们做事不得法。实际上,在有关如何转变职业生涯这个问题上,传统智慧教给我们的不是如何迈出去,而是如何固守在原来的位置上。因此说,问题出在方法上,而不是动机上。

大多数人都以为,成功转变职业生涯的关键是先知道我们下一步想干什么,然后据此来指导我们的行动。殊不知职业生涯的转变实际上是以另一种方式进行的:行在前,知在后。变换职业生涯意味着重新界定我们的职业身份(working identity)--我们对自己所扮演的职业角色的感觉,我们想传达给他人的有关我们自己的信息,以及我们的工作生活是什么样的。我们的职业身份与我们所做的事情紧密联系,而这正是我们多年行动的结果。若想要改变这种联系,我们就必须付诸行动。可是传统智慧却告诫我们不能这么做。传统智慧的做法是遵循一个“三步走”计划,首先,搞清楚自己真正想做什么;接下来,根据思考结果来确定哪些工作或领域是自己既热爱又能够充分施展技能和运用经验的,同时还要从那些最了解我们的人和熟悉市场脉动的专业人士那里获取建议;然后,只要按部就班地实施由此产生的行动计划即可。

然而在现实中,很多成功转换职业生涯的人都采用了“检验和认识”的方法,其逻辑与传统的方法有所不同。这种职业生涯转变模式认为:使转变发生的唯一途径,就是把我们各种可能选择的职业身份变成更鲜明、更具体和更可行的现实,根据尝试的结果,再做出最终决定。为此,那些希望转变职业生涯的人,首先要为自己创造各种试验机会,对自己幻想要做的事进行检验,在有限的范围内尝试新的职业角色,比如可以在业余时间做一些兼职项目等。其次,要改变自己的关系网,将触角伸到我们日常圈子之外,去寻找那些可以帮助我们发掘和培养新自我的人。最后,要为自己职业生涯的转变做出解释,即找出寻求变化的诱因,将其编排成一个连贯的故事,只有通过一个合情合理的故事来解释我们为什么必须做出转变,听取我们重塑计划的人才会相信我们,而我们自己也才会感到踏实。

塑造职业身份这一理念,与我们一向接受的有关选择职业生涯的各种教诲完全背道而驰。这一理念要求我们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行动,而不是反躬自省;要求我们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做,而不是去规划。这一理念要求我们不再去寻找什么“十步计划”,而是直面一条蜿蜒曲折的道路,一边往前走一边认识了解自己。

This page is powered by Blogger. Isn't you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