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nday, February 12, 2006

常说抬头三尺有神灵:中国,有多少无神论者?

提出这个问题,自己都感觉很荒唐。中国有多少无神论者?最起码六千多万共产党员就是无神论者,还有成千上万共产党的追随者和向往者。共产党员做为无神论者,所信仰的是伟大的共产主义,尽管共产主义虚无飘渺,连创始人马克思也未必弄清楚了,但这并不影响共产党员对信仰共产主义的坚定信心。当然,并不是每一个共产党员举起拳头宣誓的时候都是如此膜拜,许多聪明人清醒地意识到,在这个无神论的国度里,共产主义仅仅只是值得依附的一种信仰,不信仰共产主义很难进入这个社会的权力阶层,也无法分享到既得的利益和丰硕的果实。
无神论者常常相信自己,以自我为中心,靠自己奋斗,把一切都掌握在自己手中。特别是成长在无神论背景下的一代人,又接受过共产主义的理想教育,常常把有神论看成是迷信、愚昧的代名词。

这种根深蒂固的观点其实是似是而非的。中国人常说抬头三尺有神灵,相信神灵的人无论何时何地,都会怀着一颗战兢的心,这并不是迷信。迷信是盲目的相信。小时候我们看木偶戏,以为那些神灵活现的木偶是真的、活的;长大以后知道那些只不过是木制玩艺而已,这是我们认识能力提高的表现。然而,如果在否定木偶的生命性的同时把在幕后操纵的艺术家们的存在也一齐否定,那就从一个极端走到另一个极端了。

现代科学发展的一个重要结果,是引导人们从对自然界的受造之物的崇拜转向对自然界的创造者的敬拜。许多科学家和诺贝尔奖得主正是在认识宇宙的过程中逐步认识,完成了从无神论者到有神论者的飞跃。

我过去也以为自已是一个无神论者,对有神论采取不接触、不探讨、不相信的态度。后来才渐渐明白,所谓无神论者,必须是那些对无神论和有神论作过深入、系统的研究、比较,最后相信无神论的人。而我们的无神论观点是以结论的形式从老师那里、从书本上承受过来的,对有神论没作过任何研究。按此标准,我过去够不上一个无神论者,只是一个以为没有神的人罢了,不少人与我过去相似。

也许有人会问神在哪里?谁能证明看看!我们很多人认为科学是万能的,只有被科学证实的事物才真实可信;理性是最可靠的,只有理性判为合理的事才可以接受;神的存在既不能用科学方法加以证明,又无合理性,因而难以相信。我过去以为这种逻辑、观点是无庸置疑、天经地义的。现在才知道这种观点并不正确,是受了人文主义和科学主义的影响。

人文主义竭力抬高人及其理性的地位,把人看作是宇宙的中心,一切要由理性审视决定去留。科学主义过于夸大科学的作用,把科学方法当作检验客观真理的唯一标准。其实科学并不是万能的,科学方法和自身都有局限性,对灵性世界更是鞭长莫及。神超越时空、超越万有,是科学无法企及的。所以科学既不能证明神,也无法否定神。神创造了宇宙,科学则是去研究、认识神创造的宇宙。在这个层次上,神的创造与科学是和谐的。科学研究的对象是自然界的受造之物,神则远在自然界之上之外。

至于人的理性,也不是那么靠得住的。如果我们真要用理性来思维的话,一件确定无疑的事就是,人的理性十分有限。一个人如果有幸活到一百岁,掐头去尾,真正精力旺盛、思维敏锐的时间只有五、六十年;如果再去掉睡觉、娱乐的时间,一个人真正能用于学习、工作的时间不过二、三十年。在这样短暂的时间里,一个人能到多少地方、经历多少事物、能涉及多少领域、能钻研多深呢?与浩瀚的宇宙相比,与今日爆炸的知识相比,一个人的认识又算得了什么呢?

按科学主义的实证观点,只有人的五官或藉仪器能感觉的东西才可信。但是,人的感官是很有限的。人眼可见的,只是可见光这一部分,波长太长、太短都看不见;即使在可见光范围内,太大、太小、太远、太近的东西,肉眼仍看不见。我们的耳朵也如此,频率太高、太低的声波都听不见。何况人的感官自中年后就日渐衰退了呢。我们使用的仪器,与浩瀚的宇宙相比较,也是极有限的。以如此短促的人生,这样有限的感觉、思维和创造能力,如果我们硬要充当宇宙万物乃至神的仲裁人,硬说在我们的感觉以外没有客观实体的存在,就显得不够明智和过于武断了。也许有人会问:“科学能证明神的存在吗?”最好的回答是:“科学不能证明神,因为科学太有限。”但科学能证明没有神吗?人们恐怕也很难肯定的回答这个反问。

无神论和有神论都有自己的信仰,只是信仰的根本不同,一个没有信仰的社会就没有牢固的根基,一个没有信仰的人其生命力也就会渐渐衰退。一个没有信仰理念的社会,就会充斥着谎言欺骗。今天的社会人性如此堕落,道德理念尽失,特别是个人信仰的缺憾,早已使很多生活在新世纪的中国人,失去了一个自由人本该与生俱来的内心的精神生活与支柱。一个空虚、孤独、浅薄,失去根基的人,也没有力量抗争欲望的诱惑和腐败的利益。

信仰,是约束人道德、人性的基石;重树信仰,特别是重树被我们彻底批判无情抛弃或者说无比惧怕的信仰,中国人才能真正重树自我尊严,和谐社会才会出现一线希望的曙光!

Comments: Post a Comment

<< Home

This page is powered by Blogger. Isn't you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