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turday, September 23, 2006
盛满“中国中国中国”的瓶子
文/ 龙应台
中国知识分子对自己国家的专注可以狂热到中国就是世界、世界就是中国、除了中国之外什么都不存在的地步。说得刻薄一点,这是一种对自己肚脐眼的狂热和专心。
带一个北京人走走吧!我们站在歌德出生和成长的老房子台阶,北京人谈的是“极左强硬派的……”。走到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加冕的教堂前,北京人正探讨着"和平演变、一国两制"的可能。当我指着一栋建筑说,“一八四八年第一个德国议会在这里诞生,是德国民主政治的起点”,北京人正预测朱熔基的政治行情和李先念死后的政坛变动。到了布拉格,行过卡夫卡写《蜕变》的老家和他当年踽踽独行的老街,北京人淡淡地扫视一番,继续他刚才的话题:“何东昌下台的消息你听说了吗?”
好象在带一个两眼迷离梦游中的人走过大白天的世界,我只好沮丧地住嘴。他是第一次来到欧洲,也很可能从此不会再来,但是他对眼前的一切,毅然决然地视若无睹,而且,因为他根本不感觉自己的无知,所以对与眼前多种异族文化失之交臂也压根儿不觉得遗憾。他象一个瓶子,盛满了中国中国中国,满得溢了出来,容不下一点点对其它世界的好奇。
同样的这个北京来的高级知识分子,会忿忿指责到中国观光的外国人,陡然立在岳王庙前、站在山海关头、行过赤壁淝水,而毫无思古的联想,缺少历史的感情;他自己,他说,在走过逐鹿古战场时,会感情澎湃而致热泪盈框。
他看不见自己的矛盾。
一只盛满中国意念、满得溢出来的瓶子,撞见我这样只有吊儿郎当半满的瓶难免就觉得看不顺眼。
最近,我挨过两次骂。
一位对农村研究相当有成就的大陆学者问我人在欧洲是否感受到种族歧视的压力。我答道,在我个人的生活经验里,极少。
“是吗?”访客用怀疑的眼光探询着,沉吟片刻,然后还是忍不住地吐出心中不满:
“自己的国家弱,人家会平等看待你吗?你说你是世界公民,人家可承认你是那个世界的一分子?洋人的世界你进得去吗?你把别人当人看待,怎么知道人家也这么看你呢?我觉得在自己的国家强大起来之前讲什么地球村、世界公民,是可笑虚妄的幻想,是缺乏民族自觉……”
劈头一顿义正辞严的教训,训得我哑然无声。
哑然,因为我找不到可以用来和他解释、沟通的共同词汇。
当然不是幼稚地说种族矛盾不存在。在经济困难的德东遭受本地人攻击的大多是亚非人。只是,世界上的路走多了之后,发现乌鸦到哪儿都是黑的——阿拉伯人在法国受歧视,印度人在英国、土耳其人在德国、墨西哥人在美国……回过头来,非洲人在中国、韩国人在日本、菲律宾人在台湾……自大和排外是人的通性,而不是哪一个民族的特性。
在我的体验里,华人和世界上任何一个别的民族一样,受别人歧视同时歧视别人;我因此并不随身携带一个“被害者情结”的包袱,到世界各地去寻找自己被歧视的例证。你说这就是缺乏民族自觉,唉!那我就缺乏民族自觉吧!
第二次挨骂,是在德国的高速公路上。我开车。
戴晴在后座数落着张艺谋之流以中国民族的愚昧和落后去取悦洋人的中国人。《菊豆》和《大红灯笼高高挂》都是这一类近乎出卖民族的片子。
我说,《大红灯笼》没看过,但《菊豆》我倒很欣赏。
“什么?”戴晴声音高起来,用流利好听的京片子追问,“你倒说说看,你欣赏它什么?”
我欣赏电影所呈现出来的传统和人的自然欲望间的张力,喜欢其中各种象征意义的表达……我一点儿也没想到电影暴露了“中国人”的愚昧和落后;要说有的话,它所暴露的是“人”的愚昧和偏执,表达了“人”的困境。重要的不是故事在哪里发生,重要的是故事里头传达出来的人和命运的澎湃冲突……这电影简直好极了。
“那你就是个洋人!”戴晴斩钉截铁地说,“你就不是一个中国人!”
我的方向盘几乎控制不住一百六十公里的高速。
戴晴是个多才多艺、明快可爱的人。我也佩服她对北京当权者的挑战。可是这回我真恼火了。车子稳下来之后,我侧头说:“你住在那块土地上,并不表示你因此就有特权决定谁是中国人。”
我恼火的是,怎么大陆知识分子老有那么一个自我满足的自大心理,认为中国是他家私产(对不起,我当然承认这是大大地以偏盖全)。他手里拿着一把尺,合乎这个尺度——譬如“满涨的民族意识”,他就赐给你作为“中国人”的荣耀,否则你就是洋人。别忘了,在中国的文化里,说哪个人不是“中国人”那可意味着数祖忘典,是个严重的谴责和污辱,不能闹着玩的。
这把尺,用在台湾人身上,又有意外的效果。尺上有个刻度标准叫做“民族情感”,“民族情感”一亮出来,所有的人就必须匍匐在地,敬领圣旨。台湾属于“祖国”,台湾人就是中国人,这个尺一旦决定了你是中国人,你要犹豫一下都不可以。北京一位我极尊敬的作家曾经说:“应台,你若赞成什么公民自决的话,那咱们就一刀两断!”咦,奇怪了,意见不同都不行吗?不行!牵涉到民族问题的时候,没有什么意见的同和不同,只有道德的对和不对。爱民族是有道德,不爱民族是没有道德。就这么清楚。刻度分明的尺,不会模棱两可。
这样一把尺有个名字——“文化沙文主义”。凡是沙文主义都是一种自我膨胀,因为自我极度膨胀,所以眼界最远处只及自己的肚脐眼,肚脐眼以外的世界则毫无兴趣。自我膨胀有时候以极傲慢的姿态出现。譬如在我们心目中称人“中国人”是赞美,称“洋人”是贬抑骂人的。有时候自我膨胀又以相反的、自卑敏感的面貌出现,譬如碰到任何冲突都不经考虑地以种族歧视的被害者角度加以诠释;然后以这种诠释来指责他人,武装自己。
狂热的民族意识和文化沙文心理揉合在一起,使来到欧洲的中国知识分子一个个象紧张的刺猬一样(对不起,我知道这是以偏盖全),随时在备战状态,他们带着沉重的心理负担,认为出了国,自己的一言一行就代表了中国,自己的一举手一投足,都决定了中国的荣辱。外人对中国的即使是一个字的不敬,都得由他担负起拨乱反正的神圣义务。他在国内或许竟还是个异议分子,一出了国,不得了,他简直就变成了中国最忠诚的职业外交官,不容许任何人对他的中国批评、挑衅,一个人肩挑了家国大任。
不累吗?
我觉得中国的前途要靠它自己土地上那批知识分子(假定知识分子真有那么重要),不靠像我们这类隔岸观火、使不上力的边缘人。也因此,对大陆知识分子暗暗有所期待。当我看到两眼迷离只观自己肚脐眼的人,看到以一把民族意识的尺度来衡量整个世界的人,看到把自己和世界划开而毫不自觉或因此而沾沾自得的中国知识分子,我觉得心疼——一个忧国忧民、党国大爱的沉重不堪的抽象包袱,压得他们喘不过气、直不起腰来轻松自然地面对外头的世界。
然后,当然也觉得些微不安。对中国远大的未来,我实在没有什么前瞻的眼光,但是我知道,一只瓶子,如果不留点空间,时时注入新鲜的水,那满盛的陈水是会发霉的。
就让我做个吊儿郎当半瓶满的中国人吧!
写于1993年
中国知识分子对自己国家的专注可以狂热到中国就是世界、世界就是中国、除了中国之外什么都不存在的地步。说得刻薄一点,这是一种对自己肚脐眼的狂热和专心。
带一个北京人走走吧!我们站在歌德出生和成长的老房子台阶,北京人谈的是“极左强硬派的……”。走到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加冕的教堂前,北京人正探讨着"和平演变、一国两制"的可能。当我指着一栋建筑说,“一八四八年第一个德国议会在这里诞生,是德国民主政治的起点”,北京人正预测朱熔基的政治行情和李先念死后的政坛变动。到了布拉格,行过卡夫卡写《蜕变》的老家和他当年踽踽独行的老街,北京人淡淡地扫视一番,继续他刚才的话题:“何东昌下台的消息你听说了吗?”
好象在带一个两眼迷离梦游中的人走过大白天的世界,我只好沮丧地住嘴。他是第一次来到欧洲,也很可能从此不会再来,但是他对眼前的一切,毅然决然地视若无睹,而且,因为他根本不感觉自己的无知,所以对与眼前多种异族文化失之交臂也压根儿不觉得遗憾。他象一个瓶子,盛满了中国中国中国,满得溢了出来,容不下一点点对其它世界的好奇。
同样的这个北京来的高级知识分子,会忿忿指责到中国观光的外国人,陡然立在岳王庙前、站在山海关头、行过赤壁淝水,而毫无思古的联想,缺少历史的感情;他自己,他说,在走过逐鹿古战场时,会感情澎湃而致热泪盈框。
他看不见自己的矛盾。
一只盛满中国意念、满得溢出来的瓶子,撞见我这样只有吊儿郎当半满的瓶难免就觉得看不顺眼。
最近,我挨过两次骂。
一位对农村研究相当有成就的大陆学者问我人在欧洲是否感受到种族歧视的压力。我答道,在我个人的生活经验里,极少。
“是吗?”访客用怀疑的眼光探询着,沉吟片刻,然后还是忍不住地吐出心中不满:
“自己的国家弱,人家会平等看待你吗?你说你是世界公民,人家可承认你是那个世界的一分子?洋人的世界你进得去吗?你把别人当人看待,怎么知道人家也这么看你呢?我觉得在自己的国家强大起来之前讲什么地球村、世界公民,是可笑虚妄的幻想,是缺乏民族自觉……”
劈头一顿义正辞严的教训,训得我哑然无声。
哑然,因为我找不到可以用来和他解释、沟通的共同词汇。
当然不是幼稚地说种族矛盾不存在。在经济困难的德东遭受本地人攻击的大多是亚非人。只是,世界上的路走多了之后,发现乌鸦到哪儿都是黑的——阿拉伯人在法国受歧视,印度人在英国、土耳其人在德国、墨西哥人在美国……回过头来,非洲人在中国、韩国人在日本、菲律宾人在台湾……自大和排外是人的通性,而不是哪一个民族的特性。
在我的体验里,华人和世界上任何一个别的民族一样,受别人歧视同时歧视别人;我因此并不随身携带一个“被害者情结”的包袱,到世界各地去寻找自己被歧视的例证。你说这就是缺乏民族自觉,唉!那我就缺乏民族自觉吧!
第二次挨骂,是在德国的高速公路上。我开车。
戴晴在后座数落着张艺谋之流以中国民族的愚昧和落后去取悦洋人的中国人。《菊豆》和《大红灯笼高高挂》都是这一类近乎出卖民族的片子。
我说,《大红灯笼》没看过,但《菊豆》我倒很欣赏。
“什么?”戴晴声音高起来,用流利好听的京片子追问,“你倒说说看,你欣赏它什么?”
我欣赏电影所呈现出来的传统和人的自然欲望间的张力,喜欢其中各种象征意义的表达……我一点儿也没想到电影暴露了“中国人”的愚昧和落后;要说有的话,它所暴露的是“人”的愚昧和偏执,表达了“人”的困境。重要的不是故事在哪里发生,重要的是故事里头传达出来的人和命运的澎湃冲突……这电影简直好极了。
“那你就是个洋人!”戴晴斩钉截铁地说,“你就不是一个中国人!”
我的方向盘几乎控制不住一百六十公里的高速。
戴晴是个多才多艺、明快可爱的人。我也佩服她对北京当权者的挑战。可是这回我真恼火了。车子稳下来之后,我侧头说:“你住在那块土地上,并不表示你因此就有特权决定谁是中国人。”
我恼火的是,怎么大陆知识分子老有那么一个自我满足的自大心理,认为中国是他家私产(对不起,我当然承认这是大大地以偏盖全)。他手里拿着一把尺,合乎这个尺度——譬如“满涨的民族意识”,他就赐给你作为“中国人”的荣耀,否则你就是洋人。别忘了,在中国的文化里,说哪个人不是“中国人”那可意味着数祖忘典,是个严重的谴责和污辱,不能闹着玩的。
这把尺,用在台湾人身上,又有意外的效果。尺上有个刻度标准叫做“民族情感”,“民族情感”一亮出来,所有的人就必须匍匐在地,敬领圣旨。台湾属于“祖国”,台湾人就是中国人,这个尺一旦决定了你是中国人,你要犹豫一下都不可以。北京一位我极尊敬的作家曾经说:“应台,你若赞成什么公民自决的话,那咱们就一刀两断!”咦,奇怪了,意见不同都不行吗?不行!牵涉到民族问题的时候,没有什么意见的同和不同,只有道德的对和不对。爱民族是有道德,不爱民族是没有道德。就这么清楚。刻度分明的尺,不会模棱两可。
这样一把尺有个名字——“文化沙文主义”。凡是沙文主义都是一种自我膨胀,因为自我极度膨胀,所以眼界最远处只及自己的肚脐眼,肚脐眼以外的世界则毫无兴趣。自我膨胀有时候以极傲慢的姿态出现。譬如在我们心目中称人“中国人”是赞美,称“洋人”是贬抑骂人的。有时候自我膨胀又以相反的、自卑敏感的面貌出现,譬如碰到任何冲突都不经考虑地以种族歧视的被害者角度加以诠释;然后以这种诠释来指责他人,武装自己。
狂热的民族意识和文化沙文心理揉合在一起,使来到欧洲的中国知识分子一个个象紧张的刺猬一样(对不起,我知道这是以偏盖全),随时在备战状态,他们带着沉重的心理负担,认为出了国,自己的一言一行就代表了中国,自己的一举手一投足,都决定了中国的荣辱。外人对中国的即使是一个字的不敬,都得由他担负起拨乱反正的神圣义务。他在国内或许竟还是个异议分子,一出了国,不得了,他简直就变成了中国最忠诚的职业外交官,不容许任何人对他的中国批评、挑衅,一个人肩挑了家国大任。
不累吗?
我觉得中国的前途要靠它自己土地上那批知识分子(假定知识分子真有那么重要),不靠像我们这类隔岸观火、使不上力的边缘人。也因此,对大陆知识分子暗暗有所期待。当我看到两眼迷离只观自己肚脐眼的人,看到以一把民族意识的尺度来衡量整个世界的人,看到把自己和世界划开而毫不自觉或因此而沾沾自得的中国知识分子,我觉得心疼——一个忧国忧民、党国大爱的沉重不堪的抽象包袱,压得他们喘不过气、直不起腰来轻松自然地面对外头的世界。
然后,当然也觉得些微不安。对中国远大的未来,我实在没有什么前瞻的眼光,但是我知道,一只瓶子,如果不留点空间,时时注入新鲜的水,那满盛的陈水是会发霉的。
就让我做个吊儿郎当半瓶满的中国人吧!
写于1993年
Labels: China
Thursday, September 21, 2006
88种方法:老外如何辨别中国人?[中英文对照]
有人说根本不是那么回事,仅供参考。
1.You look like you are 18. 你看起来好像才18岁(东方人普遍看起来年轻, 呵呵)
2.You like to eat chicken feet. 你喜欢吃鸡脚
3.You suck on fish heads and fish fins.你吃鱼时会吸鱼头和鱼鳍(他们都是直接切掉的)
4.You have a Chinese knick-knack hanging on your rear view mirror. 你的车子后视镜上会吊中国摆设(偶没有, 老爸不让, 说一看就是中国人, 俗, 郁闷)
5.You sing karaoke. 你唱KTV(唐人街才有的玩意儿)
6.Your house is covered with tile.你的房子铺的是瓷砖(老外都是木板)
7.Your kitchen is covered by a sticky film of grease.你的厨房覆盖着一层厚厚的油脂(爱炒东西的缘故)
8.Your stove is covered with aluminum foil. 你的炉子上面有铝箔
9.You leave the plastic covers on your remote control. 你的遥控器外面包着塑料(发现真的只有中国人才这样)
10.You"ve never kissed your mom or dad. 你从没吻过你父母(中国人谁这样啊)
11.You"ve never hugged your mom or dad. 你从没抱过你父母(幼儿园时算不算?)
12.Your unassisted vision is worse than 20/500. 你的视觉想象力低于20/500(不知啥意思)
13.You wear contacts,to avoid wearing your "coke bottle glasses". 你戴隐形眼镜, 这样才能避免戴你的"瓶底眼镜"(怎么说得中国人好像都近视? 偶就不怎么戴眼镜, 不过也近视两三百了, 呵呵)
14.You"ve worn glasses since you were in fifth grade. 你五年级开始就戴眼镜了. (中国人都是爱学习的好孩子... 怎么又跟眼镜有关?)
15.Your hair sticks up when you wake up. 你睡醒后头发会竖起来.
16.You"ll haggle over something that is not negotiable. 你会为一些不可质疑的事情辩论. (无理取闹???)
17.You love to use coupons. 你喜欢用折价券. (勤俭节约~~)
18.You drive around looking for the cheapest petrol. 你为了最便宜的汽油费不息开着车子到处找. (恩, 我爸就这样)
19.You drive around for hours looking for the best parking space. 你开着车子兜圈为了找到最好的停车位. (看来老外真的不太讲究这个.)
20.You take showers at night. 你晚上洗澡. (许多美国人都是早上洗, 不知道为什么)
21.You avoid the non-free snacks in hotel rooms. 旅店房间里的非免费食品你都不吃. (那些东西都是over-charged了的, 谁那么笨啊)
22.You don"t mind squeezing 20people into one motel room. 你不介意二十个人挤一间汽车旅房. (那也太抠门了吧...)
23.Most girls have more body hair than you,if you are male. 如果你是男人, 那么你身上的体毛比大多数女人少. (又不是大猩猩, 老子要那么多体毛干什么?)
24.You tap the table when someone pours tea for you. 别人为你倒茶你就用手敲一下桌子.
(在广东茶楼尤其如此, 不然没礼貌)
25.You say "Aiya!"and "Wah!"frequently.你经常说"哎(二声)呀(四声)" 和 "哇(四声)".
26.You don"t want to wear your seatbelt because it is uncomfortable.你不喜欢系安全带因为安全带让你感觉不舒服. (晕~~~~~~~
27.You love Las Vegas,slot machines,and blackjack. 你喜欢拉斯维加斯, 老虎机和二十一点. (中国人好赌, 地球人都知道)
28.You unwrap Christmas gifts very carefully,so you can reuse the paper.
你细心地打开你的圣诞节礼物, 因为你要留着包装纸再用. (谁叫偶没钱啊)
29.You only buy Christmas cards after Christmas,when they are 50%off. 你只会在圣诞节后买圣诞卡, 因为他们打了五折. (^_^这根本就是在说我, 圣诞节卡留着下一年用, 省下一笔钱好好吃一顿更划算^_^)
30.You have a vinyl tablecloth on your kitchen table.你的厨房桌子上有一条抹布. (老外只有纸巾)
31.You spit bones and other food scraps on the table.That"s why you need the vinyl tablecloth. 你把骨头和其他杂碎吐在桌子上, 所以你必须有抹布. (没吐在纸巾上的后果, 老外真是浪费...)
32.You have stuff in the freezer since the beginning of time. 你的电冰箱存着一万年前的食物.
33.You use the dishwasher as a dish rack. 你把洗碗机当碗橱
34.You have never used your dishwasher. 你从来没用过你的洗碗机.
35.You keep a Thermos of hot water available at all times. 你有一个热水瓶里面永远装着热水. (自来水不是人人都喝得惯的~~~)
36.You eat all meals in the kitchen. 你在厨房吃饭.
37.You save grocery bags,tin foil,and tin containers. 你把用过的塑料袋, 锡纸和锡盘留着.
38.You have a piano in your living room. 你客厅里有一架钢琴. (管他会不会弹, 看起来倍儿有面子)
39.You pick your teeth at the dinner table (but you cover your mouth).你会在餐桌上剔牙, 但手遮着嘴.
40.You twirl your pen around your fingers. 你会转笔
41.You hate to waste food. 你讨厌浪费食物. (没去过大陆餐馆吃过饭的老外, 唉...)
42.You have Tupperware in your fridge with three bites of rice or one leftover chicken wing.你冰箱里有三口剩饭和一只鸡翼.
43.You don"t own any real Tupperware -only a cupboard full of used but carefully rinsed margarine tubs,takeout containers,and jam jars. 你家里没有任何家用塑料制品,只有一橱子洗过再拿来用的油瓶,饭盒和酱坛子。
44.You also use the jam jars as drinking glasses. 你把果酱瓶当水杯用. (靠, 偶没见过)
45.You have a collection of miniature shampoo bottles that you take every time you stay in a hotel. 你有收集旅馆免费洗发水瓶子的爱好
46.You carry a stash of your own food whenever you travel (travel means any car ride longer than 15minutes).These snacks are always dried and include dried plums,mango,ginger,and squid. 你每次外出十五分钟都会带着你的零食:干芒果, 李子或烤鱿鱼.
47.You wash your rice at least 2-3times before cooking it. 你会洗2-3次米.
48.Your dad thinks he can fix everything himself. 你爸以为自己可以修任何东西.
49.The dashboard of your Honda is covered by hundreds of small toys. 你的车子里堆了无数玩偶.
50.You don"t use measuring cups. 你不用量杯
51.You beat eggs with chopsticks. 你用筷子打鸡蛋.
52.You have a teacup with a cover on it. 你有一个有盖的茶杯. (茶壶嘛~~~)
53.You always look phone numbers up in the phone book,since calling information
(*69)costs 50cents. 你总是在电话簿里找电话号码, 因为咨询电话费用为五角.
54.You only make long distance calls after 11pm. 你只在11点后打长途. (免费美国国内, 中国不知什么时候才有, 有竞争果然还是件好事, bs中国电信)
55.If you are male,you clap at something funny and if you are female,you giggle whilst placing a hand over your mouth.如果你是位男性,你会对好玩的东西鼓掌,如果你是位女性,你会捂着嘴咯咯的笑(笑不路齿嘛)
56.You like Chinese films in their original undubbed versions. 你喜欢没有配过音的中国电影.
57.You love Chinese Martial Arts films. 你喜欢中国功夫片.
58.You"ve learnt some form of martial arts. 你会一些中国武术.
59.Shaolin actually means something to you.少林对你来说是有含义的
60.You like congee with thousand-year-old eggs. 你喜欢很老的蛋配的粥. (What?)应该是皮蛋瘦肉粥吧
61.You prefer your shrimp with the heads and legs still attached. 你喜欢有头尾的虾.
62.You never call your parents just to say hi. 你从不为了问声好而call你父母. (失实严重, 这个老外认识的中国人都太抠门了, 连个国际长途也省, bs之)
63.If you don"t live at home,when your parents call,they ask if you"ve eaten,even if it"s midnight.如果你不在家, 你的父母会打电话问你吃了吗, 就算半夜12点也不例外.
64.When you"re sick,your parents tell you not to eat fried foods or baked goods due to yeet hay. 当你病了的时候, 你父母要你不吃油炸食品和烤的东西, 因为"热气yeet hay". 广东音
65.You know what yeet hay is. 你知道什么是热气
66.You e-mail your Chinese friends at work,even though you only 10feet apart. 你上班时给你中国朋友send email, 即使你们相距10尺.
67.You use a face cloth. 你敷面膜.
68.You starve yourself before going to all you can eat places. 你去吃自助餐前会把自己饿个半死.
69.You know someone who can get you a good deal on jewelry or electronics. 你认识可以打折卖给你珠宝或电器的人.
70.You save your old Coke bottle glasses even though you"re never going to use them again. 你留着用过的可乐瓶.
71.You own your own meat cleaver and sharpen it. 你有自己的切肉刀而且你会磨它
72.Your toothpaste tubes are all squeezed paper-thin. 你的牙膏都挤到纸一样薄.
73.You know what moon cakes are. 你知道什么是月饼.
74.When there is a sale on toilet paper,you buy 100rolls and store them in your closet or in the bedroom of an adult child who has moved out.当厕纸降价时, 你买了100多卷并囤在衣橱或别人的房间里. (这个厉害, 那个被占领卧室的人真可怜)
75.Your parents know how to launch nasal projectiles. 不知道什么意思
76.You iron your own shirts. 你自己烫衣服. (意思是父母不会烫, 老外劲小瞧咱中国人, 看我飞起一腿, 啊扎~~~~`)
77.You play a musical 包含ument.你会弹奏一种乐器. (当然, 咱中国人打小都是天才, 哇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78.Even if you"re totally full,if someone says they"re going to throw away the leftovers on the table,you"ll finish them.即使你饱了, 当别人要把剩下的菜倒掉时你会一嘴把它吃完. (........really?.......)
79.You"ve eaten a red bean popsicle.你吃过红豆冰棍
80.You bring oranges (or other produce)with you as a gift when you visit people"s homes. 你拜访别人时会带着水果
81.You fight over who pays the dinner bill.你在餐后抢着付帐单.
82.You majored in something practical like engineering,medicine or law. 你的主科是实用型的, 工程学, 机械学或法律.
83.You live with your parents and you are 30years old (and they prefer it that way).Or if you"re married and 30years old,you live in the apartment next door to your parents,or at least in the same neighborhood.你三十岁时还和父母住在一起并且他们也喜欢你这样. 或者你已经三十岁并且结婚了, 但你还住在父母隔壁或同个小区.
84.You don"t tip more than 10%at a restaurant,and if you do,you tip Chinese delivery guys/waiters more. 你不会给超过10%的小费, 即使有也是给中国服务员. (靠, 我都是给15%的, 给10%人家恨死你. 可能每个州不一样吧)
85.You have acquired a taste for bitter melon. 你爱好吃苦瓜. (我就不爱吃苦瓜, 苦瓜汤还可以)
86.You eat every last grain of rice in your bowl,but don"t eat the last piece of food on the table.你吃光碗里的最后一粒米, 但不吃盘里的最后一口菜.
87.You know why there are 88reasons. 你知道为什么这里有88条.
88.You see the truth in this and then send it to all your Chinese friends. 你发觉这里说的都是真的, 所以你把它send 给你认识的所有中国朋友. (呵呵~~~)
1.You look like you are 18. 你看起来好像才18岁(东方人普遍看起来年轻, 呵呵)
2.You like to eat chicken feet. 你喜欢吃鸡脚
3.You suck on fish heads and fish fins.你吃鱼时会吸鱼头和鱼鳍(他们都是直接切掉的)
4.You have a Chinese knick-knack hanging on your rear view mirror. 你的车子后视镜上会吊中国摆设(偶没有, 老爸不让, 说一看就是中国人, 俗, 郁闷)
5.You sing karaoke. 你唱KTV(唐人街才有的玩意儿)
6.Your house is covered with tile.你的房子铺的是瓷砖(老外都是木板)
7.Your kitchen is covered by a sticky film of grease.你的厨房覆盖着一层厚厚的油脂(爱炒东西的缘故)
8.Your stove is covered with aluminum foil. 你的炉子上面有铝箔
9.You leave the plastic covers on your remote control. 你的遥控器外面包着塑料(发现真的只有中国人才这样)
10.You"ve never kissed your mom or dad. 你从没吻过你父母(中国人谁这样啊)
11.You"ve never hugged your mom or dad. 你从没抱过你父母(幼儿园时算不算?)
12.Your unassisted vision is worse than 20/500. 你的视觉想象力低于20/500(不知啥意思)
13.You wear contacts,to avoid wearing your "coke bottle glasses". 你戴隐形眼镜, 这样才能避免戴你的"瓶底眼镜"(怎么说得中国人好像都近视? 偶就不怎么戴眼镜, 不过也近视两三百了, 呵呵)
14.You"ve worn glasses since you were in fifth grade. 你五年级开始就戴眼镜了. (中国人都是爱学习的好孩子... 怎么又跟眼镜有关?)
15.Your hair sticks up when you wake up. 你睡醒后头发会竖起来.
16.You"ll haggle over something that is not negotiable. 你会为一些不可质疑的事情辩论. (无理取闹???)
17.You love to use coupons. 你喜欢用折价券. (勤俭节约~~)
18.You drive around looking for the cheapest petrol. 你为了最便宜的汽油费不息开着车子到处找. (恩, 我爸就这样)
19.You drive around for hours looking for the best parking space. 你开着车子兜圈为了找到最好的停车位. (看来老外真的不太讲究这个.)
20.You take showers at night. 你晚上洗澡. (许多美国人都是早上洗, 不知道为什么)
21.You avoid the non-free snacks in hotel rooms. 旅店房间里的非免费食品你都不吃. (那些东西都是over-charged了的, 谁那么笨啊)
22.You don"t mind squeezing 20people into one motel room. 你不介意二十个人挤一间汽车旅房. (那也太抠门了吧...)
23.Most girls have more body hair than you,if you are male. 如果你是男人, 那么你身上的体毛比大多数女人少. (又不是大猩猩, 老子要那么多体毛干什么?)
24.You tap the table when someone pours tea for you. 别人为你倒茶你就用手敲一下桌子.
(在广东茶楼尤其如此, 不然没礼貌)
25.You say "Aiya!"and "Wah!"frequently.你经常说"哎(二声)呀(四声)" 和 "哇(四声)".
26.You don"t want to wear your seatbelt because it is uncomfortable.你不喜欢系安全带因为安全带让你感觉不舒服. (晕~~~~~~~
27.You love Las Vegas,slot machines,and blackjack. 你喜欢拉斯维加斯, 老虎机和二十一点. (中国人好赌, 地球人都知道)
28.You unwrap Christmas gifts very carefully,so you can reuse the paper.
你细心地打开你的圣诞节礼物, 因为你要留着包装纸再用. (谁叫偶没钱啊)
29.You only buy Christmas cards after Christmas,when they are 50%off. 你只会在圣诞节后买圣诞卡, 因为他们打了五折. (^_^这根本就是在说我, 圣诞节卡留着下一年用, 省下一笔钱好好吃一顿更划算^_^)
30.You have a vinyl tablecloth on your kitchen table.你的厨房桌子上有一条抹布. (老外只有纸巾)
31.You spit bones and other food scraps on the table.That"s why you need the vinyl tablecloth. 你把骨头和其他杂碎吐在桌子上, 所以你必须有抹布. (没吐在纸巾上的后果, 老外真是浪费...)
32.You have stuff in the freezer since the beginning of time. 你的电冰箱存着一万年前的食物.
33.You use the dishwasher as a dish rack. 你把洗碗机当碗橱
34.You have never used your dishwasher. 你从来没用过你的洗碗机.
35.You keep a Thermos of hot water available at all times. 你有一个热水瓶里面永远装着热水. (自来水不是人人都喝得惯的~~~)
36.You eat all meals in the kitchen. 你在厨房吃饭.
37.You save grocery bags,tin foil,and tin containers. 你把用过的塑料袋, 锡纸和锡盘留着.
38.You have a piano in your living room. 你客厅里有一架钢琴. (管他会不会弹, 看起来倍儿有面子)
39.You pick your teeth at the dinner table (but you cover your mouth).你会在餐桌上剔牙, 但手遮着嘴.
40.You twirl your pen around your fingers. 你会转笔
41.You hate to waste food. 你讨厌浪费食物. (没去过大陆餐馆吃过饭的老外, 唉...)
42.You have Tupperware in your fridge with three bites of rice or one leftover chicken wing.你冰箱里有三口剩饭和一只鸡翼.
43.You don"t own any real Tupperware -only a cupboard full of used but carefully rinsed margarine tubs,takeout containers,and jam jars. 你家里没有任何家用塑料制品,只有一橱子洗过再拿来用的油瓶,饭盒和酱坛子。
44.You also use the jam jars as drinking glasses. 你把果酱瓶当水杯用. (靠, 偶没见过)
45.You have a collection of miniature shampoo bottles that you take every time you stay in a hotel. 你有收集旅馆免费洗发水瓶子的爱好
46.You carry a stash of your own food whenever you travel (travel means any car ride longer than 15minutes).These snacks are always dried and include dried plums,mango,ginger,and squid. 你每次外出十五分钟都会带着你的零食:干芒果, 李子或烤鱿鱼.
47.You wash your rice at least 2-3times before cooking it. 你会洗2-3次米.
48.Your dad thinks he can fix everything himself. 你爸以为自己可以修任何东西.
49.The dashboard of your Honda is covered by hundreds of small toys. 你的车子里堆了无数玩偶.
50.You don"t use measuring cups. 你不用量杯
51.You beat eggs with chopsticks. 你用筷子打鸡蛋.
52.You have a teacup with a cover on it. 你有一个有盖的茶杯. (茶壶嘛~~~)
53.You always look phone numbers up in the phone book,since calling information
(*69)costs 50cents. 你总是在电话簿里找电话号码, 因为咨询电话费用为五角.
54.You only make long distance calls after 11pm. 你只在11点后打长途. (免费美国国内, 中国不知什么时候才有, 有竞争果然还是件好事, bs中国电信)
55.If you are male,you clap at something funny and if you are female,you giggle whilst placing a hand over your mouth.如果你是位男性,你会对好玩的东西鼓掌,如果你是位女性,你会捂着嘴咯咯的笑(笑不路齿嘛)
56.You like Chinese films in their original undubbed versions. 你喜欢没有配过音的中国电影.
57.You love Chinese Martial Arts films. 你喜欢中国功夫片.
58.You"ve learnt some form of martial arts. 你会一些中国武术.
59.Shaolin actually means something to you.少林对你来说是有含义的
60.You like congee with thousand-year-old eggs. 你喜欢很老的蛋配的粥. (What?)应该是皮蛋瘦肉粥吧
61.You prefer your shrimp with the heads and legs still attached. 你喜欢有头尾的虾.
62.You never call your parents just to say hi. 你从不为了问声好而call你父母. (失实严重, 这个老外认识的中国人都太抠门了, 连个国际长途也省, bs之)
63.If you don"t live at home,when your parents call,they ask if you"ve eaten,even if it"s midnight.如果你不在家, 你的父母会打电话问你吃了吗, 就算半夜12点也不例外.
64.When you"re sick,your parents tell you not to eat fried foods or baked goods due to yeet hay. 当你病了的时候, 你父母要你不吃油炸食品和烤的东西, 因为"热气yeet hay". 广东音
65.You know what yeet hay is. 你知道什么是热气
66.You e-mail your Chinese friends at work,even though you only 10feet apart. 你上班时给你中国朋友send email, 即使你们相距10尺.
67.You use a face cloth. 你敷面膜.
68.You starve yourself before going to all you can eat places. 你去吃自助餐前会把自己饿个半死.
69.You know someone who can get you a good deal on jewelry or electronics. 你认识可以打折卖给你珠宝或电器的人.
70.You save your old Coke bottle glasses even though you"re never going to use them again. 你留着用过的可乐瓶.
71.You own your own meat cleaver and sharpen it. 你有自己的切肉刀而且你会磨它
72.Your toothpaste tubes are all squeezed paper-thin. 你的牙膏都挤到纸一样薄.
73.You know what moon cakes are. 你知道什么是月饼.
74.When there is a sale on toilet paper,you buy 100rolls and store them in your closet or in the bedroom of an adult child who has moved out.当厕纸降价时, 你买了100多卷并囤在衣橱或别人的房间里. (这个厉害, 那个被占领卧室的人真可怜)
75.Your parents know how to launch nasal projectiles. 不知道什么意思
76.You iron your own shirts. 你自己烫衣服. (意思是父母不会烫, 老外劲小瞧咱中国人, 看我飞起一腿, 啊扎~~~~`)
77.You play a musical 包含ument.你会弹奏一种乐器. (当然, 咱中国人打小都是天才, 哇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78.Even if you"re totally full,if someone says they"re going to throw away the leftovers on the table,you"ll finish them.即使你饱了, 当别人要把剩下的菜倒掉时你会一嘴把它吃完. (........really?.......)
79.You"ve eaten a red bean popsicle.你吃过红豆冰棍
80.You bring oranges (or other produce)with you as a gift when you visit people"s homes. 你拜访别人时会带着水果
81.You fight over who pays the dinner bill.你在餐后抢着付帐单.
82.You majored in something practical like engineering,medicine or law. 你的主科是实用型的, 工程学, 机械学或法律.
83.You live with your parents and you are 30years old (and they prefer it that way).Or if you"re married and 30years old,you live in the apartment next door to your parents,or at least in the same neighborhood.你三十岁时还和父母住在一起并且他们也喜欢你这样. 或者你已经三十岁并且结婚了, 但你还住在父母隔壁或同个小区.
84.You don"t tip more than 10%at a restaurant,and if you do,you tip Chinese delivery guys/waiters more. 你不会给超过10%的小费, 即使有也是给中国服务员. (靠, 我都是给15%的, 给10%人家恨死你. 可能每个州不一样吧)
85.You have acquired a taste for bitter melon. 你爱好吃苦瓜. (我就不爱吃苦瓜, 苦瓜汤还可以)
86.You eat every last grain of rice in your bowl,but don"t eat the last piece of food on the table.你吃光碗里的最后一粒米, 但不吃盘里的最后一口菜.
87.You know why there are 88reasons. 你知道为什么这里有88条.
88.You see the truth in this and then send it to all your Chinese friends. 你发觉这里说的都是真的, 所以你把它send 给你认识的所有中国朋友. (呵呵~~~)
Wednesday, September 20, 2006
金融时报首席:邓小平会如何看现在的中国
马丁·沃尔夫:英国金融时报(FT)首席经济事务评论家
张力奋:英国金融时报FT中文网主编
张力奋:马丁,不久前你再度到北京,与中国的政府官员,经济学者与智囊人士多有接触。1976年,毛泽东去世,到现在,已过去整整三十年,邓小平倡导的市场经济改革也至少运行了二十五年。往回看,你觉得,就其经济的运行与业绩看,中国现在到底处于怎样的发展阶段?
马丁·沃尔夫:第一,当然是中国经济的持续高增长。过去20多年,中国的GDP增长始终保持在两位数或接近两位数的水平,这是难得的。不过,话说过来,对中国这样一个原先经济底子薄弱的穷国来说,它的基数很低,所以发展潜力应当很大。目前,中国人均GDP和国际价格水平还不足一个发达国家的五分之一。因此,它在提高生产率和产出方面,应有很大潜力可挖。
第二,中国非常成功地实施了“门户开放”政策,吸引了巨额的外国资本,中国与全球经济的融合程度已相当之高,一直是很成功的出口平台:它目前是世界第三大贸易国,它正在生产众多数量的商品,正尝试拥有更大的国际竞争力。与脱胎于前苏联的俄罗斯相比,中国的国情明显不同:中国生产的商品数量巨大、拥有全球竞争力。同时,人民勤劳,对知识与教育充满饥渴,这无疑是最重要的资产。任何国家的政府都存有缺陷,中国显然也存在缺陷。但它在基础设施的投资,以及从全球获得资源等方面来说,它做的还是相当不错。在经济学家的眼中,这些都是经济运作体系中积极的、强劲的因素。
张:西方国家习惯将中国的改革路径过于简单地归为“中国模式”。这样一种发展模式,20多年曲折中走过来,你是否觉得,早已卡到某个瓶颈口?换个说法,这种发展策略的优势与良性因素早已呈现,现在是问题浮出水面,该审视中国现行经济体制的弱点了。
马:我认为,有三个经济层面的问题,一个政治层面的问题。这些弱点彼此关联。
首先,中国非常依赖国外的专业技术知识、技能和应用能力,特别是中国出口的成功,它对国外专业知识的依赖程度很高。与日本甚至韩国不同,中国在技术创新上没取得多大进展,在创立世界级企业方面也没有多大建树。实话说,我认为目前的情形仍是如此,尽管有一两个例外。很大程度上,中国目前仍是个出口平台。一些批评人士会说,如果你好好观察一下中国,其真正的问题,就像是东南亚或东北亚,同样依赖于资本流入,当下一个有力的竞争者----比如说印度----出现的时候,这种竞争优势就会消失。这是它第一个大弱点。
张:所以,根本而言,中国经济可持续增长的长期目标,靠高度依赖出口的增长模式完全靠不住?
马:是的。这倒不仅仅是因为中国依赖出口。许多做得成功的国家也依赖于出口,但中国的出口也对外国机构有很大的依赖。在其所有的出口当中,大约50%- 60%来自于那些外资企业,对外国技术和外资的依赖程度很高,这种状况可能难以持久。从长远角度看,一个大国的增长过程,必须植根于发展自己的技术与技能。所以这是个大弱点。
中国经济体系第二个大弱点,在于其对投资的极度依赖,不仅仅是高额的投资,而且是不断稳步递增的投资,但是其消费的增长却一直低于GDP增长速度,我不清楚这种情况将能持续多久。
第三个弱点,是中国对于各类资源使用的高度密集,其程度令人难以置信。如果某类资源的价格变得非常昂贵,那么,其利润就会受到挤压。
我自己的猜测是----不管怎样,只是个猜测:中国经济还有10年到20年的快速增长期。我很难想象,如果不展开深层次的改革,中国能否在20年之后继续包持高速增长。在那个分界线来临前,很多问题可能变得更严重。
张:马丁,刚才你从经济结构的角度对所谓的“中国模式”作了描述。不过,对中国的决策层,西方的政界商界人士,他们可能更注重当下或者近期,你对中国目前的经济战略或者战术有何评价?有何薄弱环节?
马:我认为,如果将各方面的制约因素都考虑进去,事实上目前中国的经济发展战略是很不错的,不存在什么弱点。不过是过去还是现在,其制约力在于中国会尽其所能,倾其所有。这一切都意味着,部分上也是出于这个原因,中国的基本生产结构很薄弱。从中国建国一开始到现在,它一直没有很完善的国内产业结构。所有考虑到以上两点制约,中国的经济战略已经是非常好的了。
在我看来,除此以外,没有其他途径,能将中国高度融入全球的经济体系,向外资开放,开放沿海地区。与韩国和日本不同,中国尽管存在对贸易的依赖,这是中国可以寻求的唯一战略。因此说,考虑到这些制约因素(特别是根本的制约),中国的经济战略已很好。与以往一样,中国仍在起步时遭遇的一些问题中绕来绕去。
张:中国领导人在建国方略或思路上出现很大转变。毛泽东49年后受苏联影响,对新中国的政经社会制度及其运作管制有宏大的意识形态蓝图,包括很多细节的设计。而1978年后,邓小平的开放改革,不管黑猫白猫,还是摸着石头过河,长于务实与功用,疏于宏观设计,走一步看一步,走两步退一步。邓小平若在天有灵,对25年后的中国现状是否也会感到陌生或惊讶,难以想象他当年一场为国人求取温饱的革命,最后诞生了一个新兴经济大国。某种程度上说,可不可以说,中国改革路径存有某种偶发因素?
马:这是个非常有趣的问题。你是让我揣摸邓小平当年的想法。我不知道他对这个时期中国的变化会怎么看。在我看来,他的话非常简捷。我觉得一些细节可能是偶然。但在大的方向上并非偶然,显然并不只是事后诸葛亮。我认为这种战略甚至在当时就已经十分明确,他们所努力去做的,就是说,是这样的思路:我们要建立一个强大的国家,一个强大的中国,混乱时期已经过去。历史上,我们曾以一种非常传统的方式建立了一个强大的中国。现在我们必须让中国变得繁荣,成为现代世界的一部分。
如何成为现代世界的一部分呢?我对邓小平的理解是,必须允许市场力量发挥作用,压制市场的力量将是一种灾难。如何在中国转向市场经济?有两件事情必须要做。
第一,必须解放农业,因为农业是中国国民经济中最重要的一个部门。所以,中国的改革就是从解放农业开始。第二,历史上,中国一直占世界经济很大的一个比例,现在是中国有史以来首次只占世界经济一小部分,而不是很大部分,是落后的部分,而不像历史上那样曾是非常先进的部分。这种情况下,如果你要进入现代市场,那你要做的第二件事,就是融入世界经济。于是,这一切又完全顺理成章。所以,在我看来,在共产主义的政治体制中,建立一个更以市场为导向的经济、解放农业、全面开放国际贸易,其大方向都是理性的。当然这个改革的行动从未说明为何一定要这么走。而它理所当然地缘自邓小平的发展目标,也就是让中国变得繁荣富强。
张:近年来,你见过一些中国官员,特别是主管经济决策、贸易或银行事务的官员。你印象中,他们对中国经济在全球突兀崛起,国际的政经影响力剧增,是否有些措手不及,并无充足的心理准备?
马:首先,我猜想,他们一定对中国经济的表现感到惊喜。从技术层面讲,由于上世纪90年代的日子比较艰苦,经历了较长时间的通货紧缩,经济上有很大起伏,经济增长率可能比数据显示的更为疲弱些。所以,我想,最近5年的感觉一定很好,有很多惊喜。我想,之所以没有改变经济战略,其中原因之一,就是中国经济严重依赖多少被低估的汇率。我们稍后再谈这个问题。
我想,当你与中国官员讨论问题时,他们肯定多会讨论在国内遇到的问题和挑战。他们比其他任何人都要清楚中国国内的诸多问题与巨大挑战,他们知道应当做什么。
而突然间,因一些偶发性政策决定而带来巨大影响,例如1994年的汇率事件,1997-98年坚持不贬值的决定等等。随后,因中国增长速度如此之快,使他们突然间意识到了中国的潜在影响力。我想,中国在全球经济中拥有很大影响力,是很合理的事,但是中国官员一开始并不真正理解如何应对这一局面。我想,他们对外经济政策的核心,如同中国的外交政策一样,就是埋头苦干,继续增长,继续发展,关注自己的国内问题。25年后,这种情况可能会出现变化,但是现在这就是他们的态度。
但问题是,世界并不会让中国独善其身。我想,他们正面临的问题,既独一无二也是前所未有。虽然美国的崛起有点类似,但是中国面临的问题更严峻。因为中国很大,即使在中国还很不发达的时候,它已经对世界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力。
我想,国际社会加诸于中国的责任不断增加,对他们来说是个意外,并不完全是种惊喜。
张:所以,他们在心理上并没有准备。在惊讶中国经济成功的时候,他们只是在被动地承担新的国际责任与角色?
马:我想,虽然中国早在5年前加入了WTO,但仿佛近在“昨天”。我认为,中国尚没有为此做好非常充分的准备。你可以看到,不仅经济上如此,在外交政策也是如此。他们不知道,且并不完全明白,中国以及世界其他国家的崛起,带来多少担心、焦虑、紧张、忧虑和希望。
张力奋:英国金融时报FT中文网主编
张力奋:马丁,不久前你再度到北京,与中国的政府官员,经济学者与智囊人士多有接触。1976年,毛泽东去世,到现在,已过去整整三十年,邓小平倡导的市场经济改革也至少运行了二十五年。往回看,你觉得,就其经济的运行与业绩看,中国现在到底处于怎样的发展阶段?
马丁·沃尔夫:第一,当然是中国经济的持续高增长。过去20多年,中国的GDP增长始终保持在两位数或接近两位数的水平,这是难得的。不过,话说过来,对中国这样一个原先经济底子薄弱的穷国来说,它的基数很低,所以发展潜力应当很大。目前,中国人均GDP和国际价格水平还不足一个发达国家的五分之一。因此,它在提高生产率和产出方面,应有很大潜力可挖。
第二,中国非常成功地实施了“门户开放”政策,吸引了巨额的外国资本,中国与全球经济的融合程度已相当之高,一直是很成功的出口平台:它目前是世界第三大贸易国,它正在生产众多数量的商品,正尝试拥有更大的国际竞争力。与脱胎于前苏联的俄罗斯相比,中国的国情明显不同:中国生产的商品数量巨大、拥有全球竞争力。同时,人民勤劳,对知识与教育充满饥渴,这无疑是最重要的资产。任何国家的政府都存有缺陷,中国显然也存在缺陷。但它在基础设施的投资,以及从全球获得资源等方面来说,它做的还是相当不错。在经济学家的眼中,这些都是经济运作体系中积极的、强劲的因素。
张:西方国家习惯将中国的改革路径过于简单地归为“中国模式”。这样一种发展模式,20多年曲折中走过来,你是否觉得,早已卡到某个瓶颈口?换个说法,这种发展策略的优势与良性因素早已呈现,现在是问题浮出水面,该审视中国现行经济体制的弱点了。
马:我认为,有三个经济层面的问题,一个政治层面的问题。这些弱点彼此关联。
首先,中国非常依赖国外的专业技术知识、技能和应用能力,特别是中国出口的成功,它对国外专业知识的依赖程度很高。与日本甚至韩国不同,中国在技术创新上没取得多大进展,在创立世界级企业方面也没有多大建树。实话说,我认为目前的情形仍是如此,尽管有一两个例外。很大程度上,中国目前仍是个出口平台。一些批评人士会说,如果你好好观察一下中国,其真正的问题,就像是东南亚或东北亚,同样依赖于资本流入,当下一个有力的竞争者----比如说印度----出现的时候,这种竞争优势就会消失。这是它第一个大弱点。
张:所以,根本而言,中国经济可持续增长的长期目标,靠高度依赖出口的增长模式完全靠不住?
马:是的。这倒不仅仅是因为中国依赖出口。许多做得成功的国家也依赖于出口,但中国的出口也对外国机构有很大的依赖。在其所有的出口当中,大约50%- 60%来自于那些外资企业,对外国技术和外资的依赖程度很高,这种状况可能难以持久。从长远角度看,一个大国的增长过程,必须植根于发展自己的技术与技能。所以这是个大弱点。
中国经济体系第二个大弱点,在于其对投资的极度依赖,不仅仅是高额的投资,而且是不断稳步递增的投资,但是其消费的增长却一直低于GDP增长速度,我不清楚这种情况将能持续多久。
第三个弱点,是中国对于各类资源使用的高度密集,其程度令人难以置信。如果某类资源的价格变得非常昂贵,那么,其利润就会受到挤压。
我自己的猜测是----不管怎样,只是个猜测:中国经济还有10年到20年的快速增长期。我很难想象,如果不展开深层次的改革,中国能否在20年之后继续包持高速增长。在那个分界线来临前,很多问题可能变得更严重。
张:马丁,刚才你从经济结构的角度对所谓的“中国模式”作了描述。不过,对中国的决策层,西方的政界商界人士,他们可能更注重当下或者近期,你对中国目前的经济战略或者战术有何评价?有何薄弱环节?
马:我认为,如果将各方面的制约因素都考虑进去,事实上目前中国的经济发展战略是很不错的,不存在什么弱点。不过是过去还是现在,其制约力在于中国会尽其所能,倾其所有。这一切都意味着,部分上也是出于这个原因,中国的基本生产结构很薄弱。从中国建国一开始到现在,它一直没有很完善的国内产业结构。所有考虑到以上两点制约,中国的经济战略已经是非常好的了。
在我看来,除此以外,没有其他途径,能将中国高度融入全球的经济体系,向外资开放,开放沿海地区。与韩国和日本不同,中国尽管存在对贸易的依赖,这是中国可以寻求的唯一战略。因此说,考虑到这些制约因素(特别是根本的制约),中国的经济战略已很好。与以往一样,中国仍在起步时遭遇的一些问题中绕来绕去。
张:中国领导人在建国方略或思路上出现很大转变。毛泽东49年后受苏联影响,对新中国的政经社会制度及其运作管制有宏大的意识形态蓝图,包括很多细节的设计。而1978年后,邓小平的开放改革,不管黑猫白猫,还是摸着石头过河,长于务实与功用,疏于宏观设计,走一步看一步,走两步退一步。邓小平若在天有灵,对25年后的中国现状是否也会感到陌生或惊讶,难以想象他当年一场为国人求取温饱的革命,最后诞生了一个新兴经济大国。某种程度上说,可不可以说,中国改革路径存有某种偶发因素?
马:这是个非常有趣的问题。你是让我揣摸邓小平当年的想法。我不知道他对这个时期中国的变化会怎么看。在我看来,他的话非常简捷。我觉得一些细节可能是偶然。但在大的方向上并非偶然,显然并不只是事后诸葛亮。我认为这种战略甚至在当时就已经十分明确,他们所努力去做的,就是说,是这样的思路:我们要建立一个强大的国家,一个强大的中国,混乱时期已经过去。历史上,我们曾以一种非常传统的方式建立了一个强大的中国。现在我们必须让中国变得繁荣,成为现代世界的一部分。
如何成为现代世界的一部分呢?我对邓小平的理解是,必须允许市场力量发挥作用,压制市场的力量将是一种灾难。如何在中国转向市场经济?有两件事情必须要做。
第一,必须解放农业,因为农业是中国国民经济中最重要的一个部门。所以,中国的改革就是从解放农业开始。第二,历史上,中国一直占世界经济很大的一个比例,现在是中国有史以来首次只占世界经济一小部分,而不是很大部分,是落后的部分,而不像历史上那样曾是非常先进的部分。这种情况下,如果你要进入现代市场,那你要做的第二件事,就是融入世界经济。于是,这一切又完全顺理成章。所以,在我看来,在共产主义的政治体制中,建立一个更以市场为导向的经济、解放农业、全面开放国际贸易,其大方向都是理性的。当然这个改革的行动从未说明为何一定要这么走。而它理所当然地缘自邓小平的发展目标,也就是让中国变得繁荣富强。
张:近年来,你见过一些中国官员,特别是主管经济决策、贸易或银行事务的官员。你印象中,他们对中国经济在全球突兀崛起,国际的政经影响力剧增,是否有些措手不及,并无充足的心理准备?
马:首先,我猜想,他们一定对中国经济的表现感到惊喜。从技术层面讲,由于上世纪90年代的日子比较艰苦,经历了较长时间的通货紧缩,经济上有很大起伏,经济增长率可能比数据显示的更为疲弱些。所以,我想,最近5年的感觉一定很好,有很多惊喜。我想,之所以没有改变经济战略,其中原因之一,就是中国经济严重依赖多少被低估的汇率。我们稍后再谈这个问题。
我想,当你与中国官员讨论问题时,他们肯定多会讨论在国内遇到的问题和挑战。他们比其他任何人都要清楚中国国内的诸多问题与巨大挑战,他们知道应当做什么。
而突然间,因一些偶发性政策决定而带来巨大影响,例如1994年的汇率事件,1997-98年坚持不贬值的决定等等。随后,因中国增长速度如此之快,使他们突然间意识到了中国的潜在影响力。我想,中国在全球经济中拥有很大影响力,是很合理的事,但是中国官员一开始并不真正理解如何应对这一局面。我想,他们对外经济政策的核心,如同中国的外交政策一样,就是埋头苦干,继续增长,继续发展,关注自己的国内问题。25年后,这种情况可能会出现变化,但是现在这就是他们的态度。
但问题是,世界并不会让中国独善其身。我想,他们正面临的问题,既独一无二也是前所未有。虽然美国的崛起有点类似,但是中国面临的问题更严峻。因为中国很大,即使在中国还很不发达的时候,它已经对世界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力。
我想,国际社会加诸于中国的责任不断增加,对他们来说是个意外,并不完全是种惊喜。
张:所以,他们在心理上并没有准备。在惊讶中国经济成功的时候,他们只是在被动地承担新的国际责任与角色?
马:我想,虽然中国早在5年前加入了WTO,但仿佛近在“昨天”。我认为,中国尚没有为此做好非常充分的准备。你可以看到,不仅经济上如此,在外交政策也是如此。他们不知道,且并不完全明白,中国以及世界其他国家的崛起,带来多少担心、焦虑、紧张、忧虑和希望。
Labels: China
Monday, September 11, 2006
禅理
一、人之所以痛苦,在于追求错误的东西。
二、与其说是别人让你痛苦,不如说自己的修养不够。
三、如果你不给自己烦恼,别人也永远不可能给你烦恼。因为你自己的内心,你放不下。
四、好好的管教你自己,不要管别人。
五、不宽恕众生,不原谅众生,是苦了你自己。
六、别说别人可怜,自己更可怜,自己修行又如何?自己又懂得人生多少?
七、学佛是对自己的良心交待,不是做给别人看的。
八、福报不够的人,就会常常听到是非;福报够的人,从来就没听到过是非。
九、修行是点滴的工夫。
十、在顺境中修行,永远不能成佛。
十一、你永远要感谢给你逆境的众生。
十二、你随时要认命,因为你是人。
十三、你永远要宽恕众生,不论他有多坏,甚至他伤害过你,你一定要放下,才能得到真正的快乐。
十四、这个世界本来就是痛苦的,没有例外的。
十五、当你快乐时,你要想,这快乐不是永恒的。当你痛苦时你要想这痛苦也不是永恒的。
十六、认识自己,降伏自己,改变自己,才能改变别人。
十七、今日的执著,会造成明日的后悔。
十八、你可以拥有爱,但不要执著,因为分离是必然的。
十九、不要浪费你的生命在你一定会后悔的地方上。
二十、你什么时候放下,什么时候就没有烦恼。
二一、内心没有分别心,就是真正的苦行。
二二、学佛第一个观念,永远不去看众生的过错。你看众生的过错,你永远污染你自己,你根本不可能修行。
二三、你每天若看见众生的过失和是非,你就要赶快去忏悔,这就是修行。
二四、业障深重的人,一天到晚都在看别人的过失与缺点,真正修行的人,从不会去看别人的过失与缺点。
二五、每一种创伤,都是一种成熟。
二六、当你知道迷惑时,并不可怜,当你不知道迷惑时,才是最可怜的。
二七、狂妄的人有救,自卑的人没有救。
二八、你不要一直不满人家,你应该一直检讨自己才对。不满人家,是苦了你自己。
二九、一切恶法,本是虚妄的,你不要太自卑你自己。一切善法,也是虚妄的,你也不要太狂妄你自己。
三十、当你烦恼的时候,你就要告诉你自己,这一切都是假的,你烦恼什么?
三一、当你未学佛的时候,你看什么都不顺。当你学佛以后,你要看什么都很顺。
三二、你要包容那些意见跟你不同的人,这样子日子比较好过。你要是一直想改变他,那样子你会很痛苦。要学学怎样忍受他才是。你要学学怎样包容他才是。
三三、承认自己的伟大,就是认同自己的愚疑。
三四、修行就是修正自己错误的观念。
三五、医生难医命终之人,佛陀难渡无缘的众生。
三六、一个人如果不能从内心去原谅别人,那他就永远不会心安理得。
三七、心中装满着自己的看法与想法的人,永远听不见别人的心声。
三八、毁灭人只要一句话,培植一个人却要千句话,请你多口下留情。
三九、当你劝告别人时,若不顾及别人的自尊心,那么再好的言语都没有用的。
四十、不要在你的智慧中夹杂着傲慢。不要使你的谦虚心缺乏智慧。
四一、根本不必回头去看咒骂你的人是谁?如果有一条疯狗咬你一口,难道你也要趴下去反咬他一口吗?
四二、忌妒别人,不会给自己增加任何的好处。忌妒别人,也不可能减少别人的成就。
四三、永远不要浪费你的一分一秒,去想任何你不喜欢的人。
四四、多少人要离开这个世间时,都会说出同一句话,这世界真是无奈与凄凉啊!
四五、恋爱不是慈善事业,不能随便施舍的。感情是没有公式,没有原则,没有道理可循的。可是人们至死都还在执著与追求。
四六、请你用慈悲心和温和的态度,把你的不满与委屈说出来,别人就容易接受。四七、创造机会的人是勇者。等待机会的人是愚者。
四八、能说不能行,不是真智慧。
四九、多用心去倾听别人怎么说,不要急着表达你自己的看法。
五十、同样的瓶子,你为什么要装毒药呢?同样的心理,你为什么要充满着烦恼呢?
五一、得不到的东西,我们会一直以为他是美好的,那是因为你对他了解太少,没有时间与他相处在一起。当有一天,你深入了解后,你会发现原不是你想像中的那么美好。
五二、这个世间只有圆滑,没有圆满的。
五三、修行要有耐性,要能甘于淡泊,乐于寂寞。
五四、活着一天,就是有福气,就该珍惜。当我哭泣我没有鞋子穿的时候,我发现有人却没有脚。
五五、多一分心力去注意别人,就少一分心力反省自己,你懂吗?
五六、眼睛不要老是睁得那么大,我且问你,百年以后,那一样是你的。
五七、欲知世上刀兵劫,但听屠门夜半声。不要光埋怨自己多病,灾祸横生,多看看横死在你刀下的众生又有多少?
五八、憎恨别人对自己是一种很大的损失。
五九、每一个人都拥有生命,但并非每个人都懂得生命,乃至于珍惜生命。不了解生命的人,生命对他来说,是一种惩罚。
六十、自以为拥有财富的人,其实是被财富所拥有。
六一、情执是苦恼的原因,放下情执,你才能得到自在。
六二、随缘不是得过且过,因循苟且,而是尽人事听天命。
六三、不要太肯定自己的看法,这样子比较少后悔。
六十四、当你对自己诚实的时候,世界上没有人能够欺骗得了你。
六五、用伤害别人的手段来掩饰自己缺点的人,是可耻的。
六六、世间的人要对法律负责任。修行的人要对因果负责任。
六七、在你贫穷的时候,那你就用身体去布施,譬如说扫地、洒水、搬东西等,这也是一种布施。
六八、内心充满忌妒,心中不坦白,言语不正的人,不能算是一位五官端正的人。
六九、默默的关怀与祝福别人,那是一种无形的布施。
七十、多讲点笑话,以幽默的态度处事,这样子日子会好过一点。
七一、与人相处之道,在于无限的容忍。
七二、不要刻意去猜测他人的想法,如果你没有智慧与经验的正确判断,通常都会有错误的。
七三、要了解一个人,只需要看他的出发点与目的地是否相同,就可以知道他是否真心的。
七四、人生的真理,只是藏在平淡无味之中。
七五、不洗澡的人,硬擦香水是不会香的。名声与尊贵,是来自于真才实学的。有德自然香。
七六、与其你去排斥它已成的事实,你不如去接受它,这个叫做认命。
七七、佛菩萨只保佑那些肯帮助自己的人。
七八、逆境是成长必经的过程,能勇于接受逆境的人,生命就会日渐的茁壮。
七九、你要感谢告诉你缺点的人。
八十、能为别人设想的人,永远不寂寞。
八一、如果你能像看别人缺点一样,如此准确般的发现自己的缺点,那么你的生命将会不平凡。
八二、原谅别人,就是给自己心中留下空间,以便回旋。
八三、时间总会过去的,让时间流走你的烦恼吧!
八四、你硬要把单纯的事情看得很严重,那样子你会很痛苦。
八五、永远扭曲别人善意的人,无药可救。
八六、人不是坏的,只是习气罢了,每个人都有习气,只是深浅不同罢了。只要他有向道的心,能原谅的就原谅他,不要把他看做是坏人。
八七、说一句谎话,要编造十句谎话来弥补,何苦呢?
八八、其实爱美的人,只是与自己谈恋爱罢了。
八九、世界上没有一个永远不被毁谤的人,也没有一个永远被赞叹的人。当你话多的时候,别人要批评你,当你话少的时候,别人要批评你,当你沈默的时候,别人还是要批评你。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一个不被批评的。九十、夸奖我们,赞叹我们的,这都不是名师。会讲我们,指示我们的,这才是善知识,有了他们我们才会进步。
九一、你目前所拥有的都将随着你的死亡而成为他人的,那为何不现在就布施给真正需要的人呢?
九二、为了赞美而去修行,有如被践踏的香花美草。
九三、白白的过一天,无所事事,就像犯了窃盗罪一样。
九四、能够把自己压得低低的,那才是真正的尊贵。
九五、广结众缘,就是不要去伤害任何一个人。
九六、沈默是毁谤最好的答覆。
九七、对人恭敬,就是在庄严你自己。
九八、拥有一颗无私的爱心,便拥有了一切。
九九、仇恨永远不能化解仇恨,只有慈悲才能化解仇恨,这是永恒的至理。
一00、你认命比抱怨还要好,对于不可改变的事实,你除了认命以外,没有更好的办法了。
一0一、不要因为众生的愚疑,而带来了自己的烦恼。不要因为众生的无知,而痛苦了你自己。
一0二、别人讲我们不好,不用生气、难过。说我们好也不用高兴,这不好中有好,好中有坏,就看你会不会用?
一0三、如果你自己明明对,别人硬说你不对,你也要向人忏悔,修行就是修这些。你什么事都能忍下来,才会进步。就是明明是你对,你也要向他人求忏悔,那就是修行了。
一0四、当你的错误显露时,可不要发脾气,别以为任性或吵闹,可以隐藏或克服你的缺点。
一0五、不要常常觉得自己很不幸,世界上比我们痛苦的人还要多。
一0六、愚痴的人,一直想要别人了解他。有智慧的人,却努力的了解自己。
一0七、别人永远对,我永远错,这样子比较没烦恼。
一0八、来是偶然的,走是必然的。所以你必须,随缘不变,不变随缘。
一0九、慈悲是你最好的武器。
一一0、只要面对现实,你才能超越现实。
一一一、良心是每一个人最公正的审判官,你骗得了别人,却永远骗不了你自己的良心。
一一二、不懂得自爱的人,是没有能力去爱别人的。
一一三、学佛就是在学做人而已。
一一四、正人行邪法,邪法亦正,邪人行正法,正法亦邪,一切唯心造。
一一五、有时候我们要冷静问问自已,我们在追求什么?我们活着为了什么?
一一六、不要因为小小的争执,远离了你至亲的好友,也不要因为小小的怨恨,忘记了别人的大恩。
一一七、勇于接受别人的批评,正好可以调整自己的缺点。
一一八、感谢上苍我所拥有的,感谢上苍我所没有的。
一一九、凡是能站在别人的角度为他人着想,这个就是慈悲。
一二0、学佛不是对死亡的一种寄托,而是当下就活得自在和超越。
一二一、佛陀从不勉强别人去做他不喜欢的事情,佛陀只是告诉众生,何者是善?何者是恶?善恶还是要自己去选择,生命还是要自己去掌握。
一二二、所谓的放下,就是去除你的分别心、是非心、得失心、执著心。
一二三、说话不要有攻击性,不要有杀伤力,不夸已能,不扬人恶,自然能化敌为友。
一二四、一个常常看别人缺点的人,自己本身就不够好,因为他没有时间检讨他自己。
一二五、是非天天有,不听自然无,是非天天有,不听还是有,是非天天有,看你怎么办?
一二六、真正的布施,就是把你的烦恼、忧虑、分别和执著心通通放下。
一二七、如果你真的爱他,那么你必须容忍他部份的缺点。
一二八、要克服对死亡的恐惧,你必须要接受世上所有的人,都会死去的观念。
一二九、所有的病患,医生最难治,所有的众生,自以为是的人最难渡。
一三0、一匹驴,吃再好的草,也不会成为一匹俊马。用执著和分别心去修行,再大的精进,也不会成佛。
一三一、了解永恒真理的人,就不会为任何的生离死别而哀伤悲泣,因为生离死别是必然的。
一三二、虽然你讨厌一个人,但却又能发觉他的优点好处,像这样子有修养的人,天下真是太少了。
一三三、若能一切随他去,便是世间自在人。
一三四、希望你常对自己说,闻到了佛法,我是最幸福的人,除了这幸福外,再没有别的了。
一三五、如果你能每天呐喊二十一遍「我用不着为这一点小事而烦恼」,你会发现,你心里有一种不可思议的力量,试试看,很管用的。
一三六、诚实的面对你内心的矛盾和污点,不要欺骗你自己。
一三七、因果不曾亏欠过我们什么,所以请不要抱怨。
一三八、我们确实有如是的优点,但也要隐藏几分,这个叫做涵养。
一三九、无事莫把闲话聊,是非往往闲话生。
一四0、大多数的人一辈子只做了三件事;自欺、欺人、被人欺。
一四一、太过于欣赏自己的人,不会去欣赏别人的优点。
一四二、活在别人的掌声中,是禁不起考验的人。
一四三、心是最大的骗子,别人能骗你一时,而它却会骗你一辈子。
一四四、坏孩子,父母总是比较操心。所以对于罪业愈深重的众生,我们更应该特别宽恕他怜愍他,而不应该远离他舍弃他。
一四五、只要自觉心安,东西南北都好。如有一人未度,切莫自己逃了。
一四六、用平常心来生活,用惭愧心来待人,心来处事,用菩提心契佛心。
一四七、当你手中抓住一件东西不放时,你只能拥有这件东西,如果你肯放手,你就有机会选择别的。人的心若死执自己的观念,不肯放下,那么他的智慧也只能达到某种程度而已。
一四八、人家怕你,并不是一种福,人家欺你,并不是一种辱。
一四九、不是某人使我烦恼,而是我拿某人的言行来烦恼自己。
一五0、不要刻意去曲解别人的善意,你应当往好的地方想。
一五一、世上的事,不如己意者,那是当然的。
一五二、我的财富并不是因为我拥有很多,而是我要求的很少。
一五三、吃了就一定要拉,人一定要学会随缘放下,否则就会?便秘。
一五四、常以为别人在注意你,或希望别人注意你的人,会生活的比较烦恼。
一五五、我能为你煮东西,但我不能为你吃东西。各人吃饭是各人饱,各人生死是个人了。
一五六、看轻别人很容易,要摆平自己却很困难。
一五七、人类最大的错误,在于不敢承担圣人的心。
一五八、你只管活你自己的,不必去介意别人的扭曲与是非。
一五九、如果你准备结婚的话,告诉你一句非常重要的哲学名言「你一定要忍耐包容对方的缺点,世界上没有绝对幸福圆满的婚姻,幸福只是来自于无限的容忍与互相尊重。」
一六0、如果你能够平平安安的渡过一天,那就是一种福气了。多少人在今天已经见不到明天的太阳,多少人在今天已经成了残废,多少人在今天已经失去了自由,多少人在今天已经家破人亡。
一六一、是非和得失,要到最后的结果,才能评定。
一六二、你不必和因果争吵,因果从来就不会误人。你也不必和命运争吵,命运它是最公平的审判官。
一六三、你有你的生命观,我有我的生命观,我不干涉你。只要我能,我就感化你。如果不能,那我就认命。
一六十四、你希望掌握永恒,那你必须控制现在。
一六五、恶口永远不要出自于我们的口中,不管他有多坏,有多恶。你愈骂他,你的心就被污染了,你要想,他就是你的善知识。
一六六、当你明天开始生活的时候,有人跟你争执,你就让他赢,这个赢跟输,都只是文字的观念罢了。当你让对方赢,你并没有损失什么。所谓的赢,他有赢到什么?得到什么?所谓的输,你又输到什么?失去什么?
一六七、我们大部份的生命都浪费在文字语言的捉摸上。
一六八、你不要常常觉得自己很委曲,你应该要想,他对我这样已经很好了,这就是修行的功夫。
一六九、别人可以违背因果,别人可以害我们,打我们,毁谤我们。可是我们不能因此而憎恨别人,为什么?我们一定要保有一颗完整的本性和一颗清净的心。
一七0、与任何人接触时,要常常问自己,我有什么对他有用?使他得益。如果我不能以个人的道德、学问和修持的力量,来使人受益,就等于欠了一份债。
一七一、出家是一生一世的事,修行是多生多劫的事。
一七二、信佛,学佛,不是为自己,乃是为一切苦海中的众生。
一七三、佛不渡无缘的人,不能渡的人,我们就把他当做菩萨来看。
一七四、如果一个人没有苦难的感受,就不容易对他人给予同情。你要学救苦救难的精神,就得先受苦受难。
一七五、一般人在遇到对方的权势大,财富大,气力大,在无可奈何的情形之下而忍,这算什么忍耐呢?真正的忍是,就算他欺负了你,对不住你,但他什么都不及你,你有足够的力量对付他,而你却能容忍他,认为他的本性和我一样,只是一时糊涂,或在恶劣的环境中受到熏染罢了,你不必与他计较,能在这样的情况及心境之下容忍那才是真正的忍耐。
一七六、如果我们放眼从累生历劫去看,那么一切的众生,谁不曾做过我的父母、兄弟姊妹、亲戚眷属?谁不曾做过我的仇敌冤家?如果说有恩,个个与我有恩;如果说有冤,个个与我有冤。这样子我们还有什么恩怨亲疏之别呢?再就智慧愚笨来说,人人有聪明的时候,也有愚痴的时候,聪明的人可能变愚痴,愚痴的人也可能变聪明。最坏的人,也曾做过许多好事,而且不会永远坏;好人也曾做过许多坏事,将来也不一定会好。如此我们反覆思索,所谓的冤亲、贤愚,这许多差别的概念,自然就会渐渐淡了。这绝对不是混沌,也不是不知好坏,而是要将我们无始以来的偏私差别之见,以一视同仁的平等观念罢了!
一七七、世界原本就不是属于你,因此你用不着抛弃,要抛弃的是一切的执著。万物皆为我所用,但非我所属。
一七八、宁可自己去原谅别人,莫让别人来原谅你。
一七九、当你用烦恼心来面对事物时,你会觉得一切都是业障,世界也会变得丑陋可恨。
一八0、欲为诸佛龙象,先做众生马牛。
一八一、虽然我们不能改变周遭的世界,我们就只好改变自己,用慈悲心和智慧心来面对这一切。
二、与其说是别人让你痛苦,不如说自己的修养不够。
三、如果你不给自己烦恼,别人也永远不可能给你烦恼。因为你自己的内心,你放不下。
四、好好的管教你自己,不要管别人。
五、不宽恕众生,不原谅众生,是苦了你自己。
六、别说别人可怜,自己更可怜,自己修行又如何?自己又懂得人生多少?
七、学佛是对自己的良心交待,不是做给别人看的。
八、福报不够的人,就会常常听到是非;福报够的人,从来就没听到过是非。
九、修行是点滴的工夫。
十、在顺境中修行,永远不能成佛。
十一、你永远要感谢给你逆境的众生。
十二、你随时要认命,因为你是人。
十三、你永远要宽恕众生,不论他有多坏,甚至他伤害过你,你一定要放下,才能得到真正的快乐。
十四、这个世界本来就是痛苦的,没有例外的。
十五、当你快乐时,你要想,这快乐不是永恒的。当你痛苦时你要想这痛苦也不是永恒的。
十六、认识自己,降伏自己,改变自己,才能改变别人。
十七、今日的执著,会造成明日的后悔。
十八、你可以拥有爱,但不要执著,因为分离是必然的。
十九、不要浪费你的生命在你一定会后悔的地方上。
二十、你什么时候放下,什么时候就没有烦恼。
二一、内心没有分别心,就是真正的苦行。
二二、学佛第一个观念,永远不去看众生的过错。你看众生的过错,你永远污染你自己,你根本不可能修行。
二三、你每天若看见众生的过失和是非,你就要赶快去忏悔,这就是修行。
二四、业障深重的人,一天到晚都在看别人的过失与缺点,真正修行的人,从不会去看别人的过失与缺点。
二五、每一种创伤,都是一种成熟。
二六、当你知道迷惑时,并不可怜,当你不知道迷惑时,才是最可怜的。
二七、狂妄的人有救,自卑的人没有救。
二八、你不要一直不满人家,你应该一直检讨自己才对。不满人家,是苦了你自己。
二九、一切恶法,本是虚妄的,你不要太自卑你自己。一切善法,也是虚妄的,你也不要太狂妄你自己。
三十、当你烦恼的时候,你就要告诉你自己,这一切都是假的,你烦恼什么?
三一、当你未学佛的时候,你看什么都不顺。当你学佛以后,你要看什么都很顺。
三二、你要包容那些意见跟你不同的人,这样子日子比较好过。你要是一直想改变他,那样子你会很痛苦。要学学怎样忍受他才是。你要学学怎样包容他才是。
三三、承认自己的伟大,就是认同自己的愚疑。
三四、修行就是修正自己错误的观念。
三五、医生难医命终之人,佛陀难渡无缘的众生。
三六、一个人如果不能从内心去原谅别人,那他就永远不会心安理得。
三七、心中装满着自己的看法与想法的人,永远听不见别人的心声。
三八、毁灭人只要一句话,培植一个人却要千句话,请你多口下留情。
三九、当你劝告别人时,若不顾及别人的自尊心,那么再好的言语都没有用的。
四十、不要在你的智慧中夹杂着傲慢。不要使你的谦虚心缺乏智慧。
四一、根本不必回头去看咒骂你的人是谁?如果有一条疯狗咬你一口,难道你也要趴下去反咬他一口吗?
四二、忌妒别人,不会给自己增加任何的好处。忌妒别人,也不可能减少别人的成就。
四三、永远不要浪费你的一分一秒,去想任何你不喜欢的人。
四四、多少人要离开这个世间时,都会说出同一句话,这世界真是无奈与凄凉啊!
四五、恋爱不是慈善事业,不能随便施舍的。感情是没有公式,没有原则,没有道理可循的。可是人们至死都还在执著与追求。
四六、请你用慈悲心和温和的态度,把你的不满与委屈说出来,别人就容易接受。四七、创造机会的人是勇者。等待机会的人是愚者。
四八、能说不能行,不是真智慧。
四九、多用心去倾听别人怎么说,不要急着表达你自己的看法。
五十、同样的瓶子,你为什么要装毒药呢?同样的心理,你为什么要充满着烦恼呢?
五一、得不到的东西,我们会一直以为他是美好的,那是因为你对他了解太少,没有时间与他相处在一起。当有一天,你深入了解后,你会发现原不是你想像中的那么美好。
五二、这个世间只有圆滑,没有圆满的。
五三、修行要有耐性,要能甘于淡泊,乐于寂寞。
五四、活着一天,就是有福气,就该珍惜。当我哭泣我没有鞋子穿的时候,我发现有人却没有脚。
五五、多一分心力去注意别人,就少一分心力反省自己,你懂吗?
五六、眼睛不要老是睁得那么大,我且问你,百年以后,那一样是你的。
五七、欲知世上刀兵劫,但听屠门夜半声。不要光埋怨自己多病,灾祸横生,多看看横死在你刀下的众生又有多少?
五八、憎恨别人对自己是一种很大的损失。
五九、每一个人都拥有生命,但并非每个人都懂得生命,乃至于珍惜生命。不了解生命的人,生命对他来说,是一种惩罚。
六十、自以为拥有财富的人,其实是被财富所拥有。
六一、情执是苦恼的原因,放下情执,你才能得到自在。
六二、随缘不是得过且过,因循苟且,而是尽人事听天命。
六三、不要太肯定自己的看法,这样子比较少后悔。
六十四、当你对自己诚实的时候,世界上没有人能够欺骗得了你。
六五、用伤害别人的手段来掩饰自己缺点的人,是可耻的。
六六、世间的人要对法律负责任。修行的人要对因果负责任。
六七、在你贫穷的时候,那你就用身体去布施,譬如说扫地、洒水、搬东西等,这也是一种布施。
六八、内心充满忌妒,心中不坦白,言语不正的人,不能算是一位五官端正的人。
六九、默默的关怀与祝福别人,那是一种无形的布施。
七十、多讲点笑话,以幽默的态度处事,这样子日子会好过一点。
七一、与人相处之道,在于无限的容忍。
七二、不要刻意去猜测他人的想法,如果你没有智慧与经验的正确判断,通常都会有错误的。
七三、要了解一个人,只需要看他的出发点与目的地是否相同,就可以知道他是否真心的。
七四、人生的真理,只是藏在平淡无味之中。
七五、不洗澡的人,硬擦香水是不会香的。名声与尊贵,是来自于真才实学的。有德自然香。
七六、与其你去排斥它已成的事实,你不如去接受它,这个叫做认命。
七七、佛菩萨只保佑那些肯帮助自己的人。
七八、逆境是成长必经的过程,能勇于接受逆境的人,生命就会日渐的茁壮。
七九、你要感谢告诉你缺点的人。
八十、能为别人设想的人,永远不寂寞。
八一、如果你能像看别人缺点一样,如此准确般的发现自己的缺点,那么你的生命将会不平凡。
八二、原谅别人,就是给自己心中留下空间,以便回旋。
八三、时间总会过去的,让时间流走你的烦恼吧!
八四、你硬要把单纯的事情看得很严重,那样子你会很痛苦。
八五、永远扭曲别人善意的人,无药可救。
八六、人不是坏的,只是习气罢了,每个人都有习气,只是深浅不同罢了。只要他有向道的心,能原谅的就原谅他,不要把他看做是坏人。
八七、说一句谎话,要编造十句谎话来弥补,何苦呢?
八八、其实爱美的人,只是与自己谈恋爱罢了。
八九、世界上没有一个永远不被毁谤的人,也没有一个永远被赞叹的人。当你话多的时候,别人要批评你,当你话少的时候,别人要批评你,当你沈默的时候,别人还是要批评你。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一个不被批评的。九十、夸奖我们,赞叹我们的,这都不是名师。会讲我们,指示我们的,这才是善知识,有了他们我们才会进步。
九一、你目前所拥有的都将随着你的死亡而成为他人的,那为何不现在就布施给真正需要的人呢?
九二、为了赞美而去修行,有如被践踏的香花美草。
九三、白白的过一天,无所事事,就像犯了窃盗罪一样。
九四、能够把自己压得低低的,那才是真正的尊贵。
九五、广结众缘,就是不要去伤害任何一个人。
九六、沈默是毁谤最好的答覆。
九七、对人恭敬,就是在庄严你自己。
九八、拥有一颗无私的爱心,便拥有了一切。
九九、仇恨永远不能化解仇恨,只有慈悲才能化解仇恨,这是永恒的至理。
一00、你认命比抱怨还要好,对于不可改变的事实,你除了认命以外,没有更好的办法了。
一0一、不要因为众生的愚疑,而带来了自己的烦恼。不要因为众生的无知,而痛苦了你自己。
一0二、别人讲我们不好,不用生气、难过。说我们好也不用高兴,这不好中有好,好中有坏,就看你会不会用?
一0三、如果你自己明明对,别人硬说你不对,你也要向人忏悔,修行就是修这些。你什么事都能忍下来,才会进步。就是明明是你对,你也要向他人求忏悔,那就是修行了。
一0四、当你的错误显露时,可不要发脾气,别以为任性或吵闹,可以隐藏或克服你的缺点。
一0五、不要常常觉得自己很不幸,世界上比我们痛苦的人还要多。
一0六、愚痴的人,一直想要别人了解他。有智慧的人,却努力的了解自己。
一0七、别人永远对,我永远错,这样子比较没烦恼。
一0八、来是偶然的,走是必然的。所以你必须,随缘不变,不变随缘。
一0九、慈悲是你最好的武器。
一一0、只要面对现实,你才能超越现实。
一一一、良心是每一个人最公正的审判官,你骗得了别人,却永远骗不了你自己的良心。
一一二、不懂得自爱的人,是没有能力去爱别人的。
一一三、学佛就是在学做人而已。
一一四、正人行邪法,邪法亦正,邪人行正法,正法亦邪,一切唯心造。
一一五、有时候我们要冷静问问自已,我们在追求什么?我们活着为了什么?
一一六、不要因为小小的争执,远离了你至亲的好友,也不要因为小小的怨恨,忘记了别人的大恩。
一一七、勇于接受别人的批评,正好可以调整自己的缺点。
一一八、感谢上苍我所拥有的,感谢上苍我所没有的。
一一九、凡是能站在别人的角度为他人着想,这个就是慈悲。
一二0、学佛不是对死亡的一种寄托,而是当下就活得自在和超越。
一二一、佛陀从不勉强别人去做他不喜欢的事情,佛陀只是告诉众生,何者是善?何者是恶?善恶还是要自己去选择,生命还是要自己去掌握。
一二二、所谓的放下,就是去除你的分别心、是非心、得失心、执著心。
一二三、说话不要有攻击性,不要有杀伤力,不夸已能,不扬人恶,自然能化敌为友。
一二四、一个常常看别人缺点的人,自己本身就不够好,因为他没有时间检讨他自己。
一二五、是非天天有,不听自然无,是非天天有,不听还是有,是非天天有,看你怎么办?
一二六、真正的布施,就是把你的烦恼、忧虑、分别和执著心通通放下。
一二七、如果你真的爱他,那么你必须容忍他部份的缺点。
一二八、要克服对死亡的恐惧,你必须要接受世上所有的人,都会死去的观念。
一二九、所有的病患,医生最难治,所有的众生,自以为是的人最难渡。
一三0、一匹驴,吃再好的草,也不会成为一匹俊马。用执著和分别心去修行,再大的精进,也不会成佛。
一三一、了解永恒真理的人,就不会为任何的生离死别而哀伤悲泣,因为生离死别是必然的。
一三二、虽然你讨厌一个人,但却又能发觉他的优点好处,像这样子有修养的人,天下真是太少了。
一三三、若能一切随他去,便是世间自在人。
一三四、希望你常对自己说,闻到了佛法,我是最幸福的人,除了这幸福外,再没有别的了。
一三五、如果你能每天呐喊二十一遍「我用不着为这一点小事而烦恼」,你会发现,你心里有一种不可思议的力量,试试看,很管用的。
一三六、诚实的面对你内心的矛盾和污点,不要欺骗你自己。
一三七、因果不曾亏欠过我们什么,所以请不要抱怨。
一三八、我们确实有如是的优点,但也要隐藏几分,这个叫做涵养。
一三九、无事莫把闲话聊,是非往往闲话生。
一四0、大多数的人一辈子只做了三件事;自欺、欺人、被人欺。
一四一、太过于欣赏自己的人,不会去欣赏别人的优点。
一四二、活在别人的掌声中,是禁不起考验的人。
一四三、心是最大的骗子,别人能骗你一时,而它却会骗你一辈子。
一四四、坏孩子,父母总是比较操心。所以对于罪业愈深重的众生,我们更应该特别宽恕他怜愍他,而不应该远离他舍弃他。
一四五、只要自觉心安,东西南北都好。如有一人未度,切莫自己逃了。
一四六、用平常心来生活,用惭愧心来待人,心来处事,用菩提心契佛心。
一四七、当你手中抓住一件东西不放时,你只能拥有这件东西,如果你肯放手,你就有机会选择别的。人的心若死执自己的观念,不肯放下,那么他的智慧也只能达到某种程度而已。
一四八、人家怕你,并不是一种福,人家欺你,并不是一种辱。
一四九、不是某人使我烦恼,而是我拿某人的言行来烦恼自己。
一五0、不要刻意去曲解别人的善意,你应当往好的地方想。
一五一、世上的事,不如己意者,那是当然的。
一五二、我的财富并不是因为我拥有很多,而是我要求的很少。
一五三、吃了就一定要拉,人一定要学会随缘放下,否则就会?便秘。
一五四、常以为别人在注意你,或希望别人注意你的人,会生活的比较烦恼。
一五五、我能为你煮东西,但我不能为你吃东西。各人吃饭是各人饱,各人生死是个人了。
一五六、看轻别人很容易,要摆平自己却很困难。
一五七、人类最大的错误,在于不敢承担圣人的心。
一五八、你只管活你自己的,不必去介意别人的扭曲与是非。
一五九、如果你准备结婚的话,告诉你一句非常重要的哲学名言「你一定要忍耐包容对方的缺点,世界上没有绝对幸福圆满的婚姻,幸福只是来自于无限的容忍与互相尊重。」
一六0、如果你能够平平安安的渡过一天,那就是一种福气了。多少人在今天已经见不到明天的太阳,多少人在今天已经成了残废,多少人在今天已经失去了自由,多少人在今天已经家破人亡。
一六一、是非和得失,要到最后的结果,才能评定。
一六二、你不必和因果争吵,因果从来就不会误人。你也不必和命运争吵,命运它是最公平的审判官。
一六三、你有你的生命观,我有我的生命观,我不干涉你。只要我能,我就感化你。如果不能,那我就认命。
一六十四、你希望掌握永恒,那你必须控制现在。
一六五、恶口永远不要出自于我们的口中,不管他有多坏,有多恶。你愈骂他,你的心就被污染了,你要想,他就是你的善知识。
一六六、当你明天开始生活的时候,有人跟你争执,你就让他赢,这个赢跟输,都只是文字的观念罢了。当你让对方赢,你并没有损失什么。所谓的赢,他有赢到什么?得到什么?所谓的输,你又输到什么?失去什么?
一六七、我们大部份的生命都浪费在文字语言的捉摸上。
一六八、你不要常常觉得自己很委曲,你应该要想,他对我这样已经很好了,这就是修行的功夫。
一六九、别人可以违背因果,别人可以害我们,打我们,毁谤我们。可是我们不能因此而憎恨别人,为什么?我们一定要保有一颗完整的本性和一颗清净的心。
一七0、与任何人接触时,要常常问自己,我有什么对他有用?使他得益。如果我不能以个人的道德、学问和修持的力量,来使人受益,就等于欠了一份债。
一七一、出家是一生一世的事,修行是多生多劫的事。
一七二、信佛,学佛,不是为自己,乃是为一切苦海中的众生。
一七三、佛不渡无缘的人,不能渡的人,我们就把他当做菩萨来看。
一七四、如果一个人没有苦难的感受,就不容易对他人给予同情。你要学救苦救难的精神,就得先受苦受难。
一七五、一般人在遇到对方的权势大,财富大,气力大,在无可奈何的情形之下而忍,这算什么忍耐呢?真正的忍是,就算他欺负了你,对不住你,但他什么都不及你,你有足够的力量对付他,而你却能容忍他,认为他的本性和我一样,只是一时糊涂,或在恶劣的环境中受到熏染罢了,你不必与他计较,能在这样的情况及心境之下容忍那才是真正的忍耐。
一七六、如果我们放眼从累生历劫去看,那么一切的众生,谁不曾做过我的父母、兄弟姊妹、亲戚眷属?谁不曾做过我的仇敌冤家?如果说有恩,个个与我有恩;如果说有冤,个个与我有冤。这样子我们还有什么恩怨亲疏之别呢?再就智慧愚笨来说,人人有聪明的时候,也有愚痴的时候,聪明的人可能变愚痴,愚痴的人也可能变聪明。最坏的人,也曾做过许多好事,而且不会永远坏;好人也曾做过许多坏事,将来也不一定会好。如此我们反覆思索,所谓的冤亲、贤愚,这许多差别的概念,自然就会渐渐淡了。这绝对不是混沌,也不是不知好坏,而是要将我们无始以来的偏私差别之见,以一视同仁的平等观念罢了!
一七七、世界原本就不是属于你,因此你用不着抛弃,要抛弃的是一切的执著。万物皆为我所用,但非我所属。
一七八、宁可自己去原谅别人,莫让别人来原谅你。
一七九、当你用烦恼心来面对事物时,你会觉得一切都是业障,世界也会变得丑陋可恨。
一八0、欲为诸佛龙象,先做众生马牛。
一八一、虽然我们不能改变周遭的世界,我们就只好改变自己,用慈悲心和智慧心来面对这一切。
Sunday, September 10, 2006
陈志武:再谈西方是如何兴起的?
到16世纪末西班牙人和葡萄牙人从美洲大举运回金银的时候,其他西方国家的证券金融技术发展得如何?为什么掠夺了许多金银财宝的西班牙从17世纪初之后就开始没落,而17世纪初才开始介入美洲大陆的英国却越来越强盛?
上月本栏《西方的兴起真如〈白银资本〉所言吗?》一文刊出之后,引发一些反响。没想到的是有这么多人自然认定西方的兴起靠的是掠夺,认为是掠夺给他们带来了第一桶金,然后才有金融市场的发达,才有科学技术进步,才有他们的现代化,才有他们的文化进步,等等。总之,是掠夺在先,发展在后。这样的结论下起来当然简单直接,爽快过瘾,也符合我们以往和今天教科书的逻辑。只不过这种结论经不起细推,如果西方的兴起或崛起靠的是掠夺,为什么成吉思汗的蒙古掠夺之后没有留下任何东西?最早征服美洲大陆并从拉美掠夺了大量金银的西班牙后来没有持续成为西方、更没有成为世界最强盛的国家呢?以当今的中东国家为例,为什么它们藏在地下的“意外”石油财富没让它们成为世界实力之强呢?其实,道理可能很简单,掠夺来的意外财富除了挥霍之外,不会有人珍惜,不会给人带来积极改进的压力,反而使人、使社会变懒。
退一步讲,即使是因为西方自16世纪开始从美洲和世界其他地方掠夺,而其他国家为什么不能呢?这说明他们先进。
关于西方兴起的原因,当然是一个大题目,几千字无法讲清。如果西方的兴起真如《白银资本》所说是由墨西哥等拉美国家的白银所致,那么16世纪之前的西方应该还没什么发展。还是以笔者上两次(请参见本刊7月8日和8月5日本栏文章《论资本》和《西方的兴起真如〈白银资本〉所言吗?》)谈到的金融发展题目为核心,这就是说,将未来收入流、将死财富证券化成钱等等这样的证券金融技术的发展应该是16世纪之后的事。当然,在逻辑上,这种推断难以站住脚,因为如果在 16世纪之前西方还没有胜过世界的发展,为什么他们有能力从16世纪开始征服这么多其他国家呢?
我这里没有任何意图为任何国家过去对他国的侵略辩护。只是觉得在中国今天探讨长久持续发展道路之时,有必要对过去大国兴衰的起因有尽可能客观的认知。下面我们从两方面探讨本文的主题,首先看证券金融技术到16世纪末的发展状况及它们对西欧国家的影响,然后我们再谈英国跟西班牙的差别,为什么掠夺了许多金银财宝的西班牙从17世纪初之后就开始没落,而17世纪初才开始介入美洲大陆的英国却越来越强盛?
金融技术推动了西欧文艺复兴
以前我们谈到,美国有着让任何资产、任何未来收入流提前变现的证券化、资本化体系。它的这种金融与制度体系当然不是过去一两个世纪才发明创造出来的。金融技术革命早于工业革命,但受到1780年开始的工业革命的进一步推动。将未来收入提前变现的证券化技术最早出现在1262年的威尼斯,后在西欧国家逐渐发展。
在金融品种方面,12世纪之前的西欧跟当时的中国一样,以某种有价物或收入流为抵押的私人借贷是主要的金融交易,这种债据往往没有流动性。跟中国不一样的是,从那时开始,意大利的城邦国家由于战争开支的不断上升,它们必须拿未来的政府税收做抵押向民间借债,当时的这种政府公债往往是强行分摊到个人,是他们必须购买的短期“爱国债”。这种公债的期限一般很短。
可是,到13世纪中期,威尼斯、佛罗伦萨和热那亚这三个城邦国已发行太多短期政府公债,靠简单的到期再借、一次接一次地把短期债务续接下去的做法已经难以奏效,它们必须推出长期债,把利息和本金的支付压力平摊到未来许多年,逐年支付。换言之,此时的城邦国政府必须找到把未来许多年的税收提前变现的办法,必须做长期融资。按照Geoffrey Poitras于2000年出版的《The Early History of Financial Economics: 1478-1776》一书的介绍,1262年,威尼斯政府是第一个把众多短期债合到一起,由一只意大利文称为“Mons”的长期债券基金持有,然后再把该基金的份额按股份证券的形式分售给投资者,这种股份的意大利文名称“Prestiti”,它可以在公众市场上随便转手交易。这算是现代资产证券化、股票市场、债券市场及公众基金的前身。当时的意大利人当然没想到这一创新的意义所在。威尼斯和佛罗伦萨发行的Prestiti从1309年至1502年的年度价格序列,是世界至今能找到的最早证券价格时间序列。
起初,威尼斯的Prestiti只有威尼斯人可以买卖。到14世纪中期,外国人也可买卖这些债权基金股份,并很快成为特别受西欧人欢迎的投资品种。
由城邦政府以未来税收做质押向大众发行公债这项证券技术,在13、14世纪从威尼斯、佛罗伦萨和热那亚往西欧其他国家传开。出于公共设施建设和战争的融资需要,法国的赛力散、荷兰的弗里敦城邦政府于13世纪末发行人寿年金债券,法国国王也偏好通过出售年金债为战争融资。到16世纪中叶,意大利、法国、荷兰、德国已发展出有相当规模的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公债市场。以法国为例,到1576年,其国债总额达1亿法郎,到1595年为3亿法郎。在当时,这种债券市场规模已是非常大。英国的公债市场起步最晚,那是1688年光荣革命之后的事。
随着债券市场在16世纪的进一步发展,期货和期权交易于1550年在比利时的安特卫普证券交易所、荷兰的阿姆斯特丹交易所出现,进一步推动证券市场在西欧发展。
因此,到16世纪末西班牙人和葡萄牙人从美洲大举运回金银的时候,意大利、法国、荷兰、德国、比利时等西方国家将未来收入和资产证券化的能力已非常强,他们已有能力把未来的收入变成那时的钱,有很强的“生钱”的能力。按照上两次本栏的话说,他们已经比世界其他国家更有“钱”了。
公众证券市场那么早在西欧发展,而不是在中国或其他国家出现,其根本原因是当时西欧城邦国家要不断为战争融资。由于到13世纪这些城邦国家的王权已收到公民一定的约束,不能随意向老百姓加税,所以公债差不多是他们唯一可行的资金来源。相比之下,像当时中国这样的专制王朝国家就没有受到这种约束,也就不必采用国债融资,结果,证券市场那时就不会出现在中国。
有一种说法是,16、17世纪从美洲掠夺过来的白银给西方国家提供了大量通货,这种通货使西方的跨国贸易能更顺当地进行,我们等会再回到这个问题。但,我们首先需要看看在美洲白银到来之前西欧国家的商业信票发展情况,特别是跨国贸易是靠什么结算的,这方面的历史意义非常大。
随着中世纪后期西欧商业的快速发展,跨地区贸易规模上升极快。到1200年左右,中国宋朝发明了纸币,但欧洲还没有。由于西欧城邦国家极多,金属货币繁多,如果每笔交易都用硬币支付,而且要求当面点清,这对于规模越来越大的跨地区贸易会是一个大的挑战,硬币结账不仅会太重,并且运输也太危险。早在12世纪,西欧的城邦定期在法国里昂和香槟、意大利佛罗伦萨和威尼斯、瑞士日内瓦、荷兰阿姆斯特丹等商业中心举办交易会,这些交易会不仅每次交易量大,而且也进一步促进跨地区贸易的提升,这些商业发展当然推动了商业银行业务的增长。
商业银行信用票据就是在那时问世的,也是现代银行的起源,这些金融技术归功于佛罗伦萨的意大利银行家。他们的商业汇票跟明末清初出现的中国山西票号的作用是一样的,只不过在时间上早200至300年。其运作方式大致是这样,如果在里昂的张三向威尼斯的李四买进一万件衣服,而威尼斯的王五要向里昂的宋六买 5000千张油画,在没有银行的情况下,这两笔交易不仅难做(到底先付钱还是先发货的问题,双方可能都难以相信对方),而且即使双方愿意做,张三要把硬币从里昂运到威尼斯,而王五又要把硬币从威尼斯运到里昂。相比之下,如果由美第奇银行(Medici Bank)为他们提供信用证或汇票,张三和王五可能谁都不用运了,并且法国和意大利各自可以有自己的货币。实际的情况可以比这复杂得多,只要美第奇银行在西欧各商业中心设有分行,这些商业交易可以是多边、多国之间的。
从13世纪到16世纪,意大利银行和犹太人钱铺基本垄断了西欧商业银行业务。其主要原因是由于整个中世纪,基督教禁止有息借贷,但这一点并没妨碍意大利人,特别是没妨碍意大利的伦巴第人(Lombard)去从事放贷和商业银行业务,以致于从那时开始欧洲人把“伦巴第人”和“商业银行”用成同义词。当然,在犹太教中没有禁止有息放贷,所以犹太人也是欧洲中世纪主要的银行家群体。
因此,在16世纪西班牙从美洲掠夺金银之前,西欧商业银行的发达程度已非常高,也足以解决跨国贸易的货币支付问题。当然,有更多的白银能帮助他们与其他洲做贸易,但是,这些白银对西欧外贸的进一步发展不是决定性的。
一个佛罗伦萨家族的故事就能帮助我们理解西欧商业银行到16世纪的发达程度。美第奇家族从13世纪开始在罗马、佛罗伦萨办银行,当时欧洲商业是这么发达,以致于到1420年美第奇已是意大利、甚至欧洲最富的家族。这个家族的财力这么强,在14世纪之后,它的子孙不仅多次成为佛罗伦萨的首脑,还出过三个罗马天主教教皇。美第奇家族对意大利文艺复兴、对欧洲走出中世纪、对现代科学有着根本性的贡献。考细摩•美第奇在15世纪投入大量财力收藏、翻译、出版被遗忘两千年的古希腊着作,建立欧洲最大的图书馆,帮助欧洲走出黑暗的中世纪。出资培养了许多大画家与雕塑家,包括米开朗基罗、弗拉•安其里柯、布鲁勒斯基、丹勒特罗、乌切罗、建筑家阿尔贝蒂等,这些大师都是文艺复兴的象征。科学史上的伽利略(1564-1642)是美第奇家族的家庭教师,在美第奇家族的资助下做出了关于地球与太阳的关系及其他天文和物理学的发现。
如果没有美洲的白银,西方国家在17世纪后会怎样?这种历史假设当然无法做。但是,如果说西方的兴起或崛起靠的是从美洲掠夺过来的白银,或者说现代金融证券技术也是发生在西方掠夺白银之后,那显然是不了解欧洲文艺复兴时期(1330至1530年)在商业、金融、文化、科技及相关制度方面的发展,这些发展都给欧洲以超前的制度资本和实力。在几何、数学、天文、物理、希腊哲学等研究和教育方面,巴黎大学早在1200年、牛津大学在1214年、剑桥大学在 1231年、皮萨大学在1338年成立,这些发展是在美洲大发现之前,但为西方后来的科技发明培养了必要的人力资本。
西班牙与英国:西方国家中不同的故事
说到“西方”,我们(包括笔者)通常把意大利、法国、西班牙、英国等所有国家都包含其中,好像它们都一样且同为一体似的,所以如果是西班牙掠夺了美洲金银,那就是“所有西方国家都掠夺了金银,并且都得到同样一份好处”。这显然很荒唐。
事实上,美国和英国等西方国家并没参与掠夺中美洲的金银,主要是西班牙和葡萄牙在做。但是,西班牙和葡萄牙得到这些财富以后怎样呢?我们不妨看看。
葡萄牙的亨利王子一辈子致力于航海探险,从1418年开始每年带领船队出海。到1480年,葡萄牙已成功地与印度、中国做过数次海运贸易。为了与葡萄牙竞争,西班牙皇室于1484年之后开始出资支持哥伦布从大西洋往西航行能更快到达中国的设想。当然,西班牙同意出资有一个前提:所有这些都是以王室的名义,任何利益也由王室所有。换言之,这种海洋贸易只能是“国营”。1492年8月3日,哥伦布带着三只船从西班牙由大西洋向西航行。海上颠簸两个多月后,于 10月12日到达中美洲的巴哈马岛。后来人们发现哥伦布找到的不是中国,而是一个新大陆。哥伦布回到西班牙后,王室惊喜万分。这是西班牙帝国迈开的第一步,也是最关键的一步。接下来的数年里,西班牙占领了众多的中、南美洲土地,并很快从殖民地运回大量金银财宝,供王室挥霍。同时,大西洋贸易的权力由王室和权贵阶层垄断,其他社会阶层的人没有机会参与海外发财,限制了不同社会阶层间的流动性。
但,无论如何,这些金银使西班牙从16世纪中到1640年成为世界之最强,于1580年将葡萄牙变成其殖民地。在1640年之前,西班牙帝国的版图包含了墨西哥等中南美洲多数领地、葡萄牙、德国、荷兰、意大利南部、西西里、以及包括菲律宾在内的部分亚洲国家。但是,就像蒙古统治的元朝一样,好景不长, 1640年葡萄牙首先独立,西班牙帝国开始衰败,一直到最后一个独裁者──佛朗哥将军在1975年去世之后,才结束长达三个多世纪的专制和连续不断的战争。
1215年即通过了《自由大宪章》的英国的经历则不同,它是由民间自发参与大西洋贸易,而不是王室出资靠“国营”。到16世纪中叶,英国的冒险家看到葡萄牙与西班牙的海洋贸易成功,也开始蠢蠢欲动。但在当时,民间冒险碰到的第一个问题是:所需要的资本从哪里来?既然从民间融资,而每次航行又需要大量资金,那么有什么办法可吸引众多投资者参股呢?一种办法是把贸易公司的股份分细,让众多人可认购。第二个问题是:这种航海贸易的风险太大。根据当时的技术和西葡两国的经验,航行一趟中国、印度需两年以上的时间,等回到欧洲时不仅一些船只沉没,而且有时会有一半以上的船员沿途死去(因为病毒、海浪等)。那么,如果由众多个人共同参股集资,股东们的责任必须是有限的,也就是,每位股东的责任最多是损失掉所投入的股金,不承担更多的风险(亦即,即使有船员在途中死去,股东的责任也是有限的)。这种高风险海洋贸易为现代股份有限责任公司的出现创造了环境,这种融资模式是英国海洋贸易的主要企业组织形式。当时没想到,“股份有限责任公司”这一制度创新居然为随后几百年的股市发展埋下了种子。通过细化后的股份交易,不仅帮助探险创业者融到大量资本,而且以一种高效率的方式把海洋贸易风险分摊到众多投资者身上,达到“人均风险小,总体风险大”的经济效果。
第一个在英国批准的股份有限责任公司是1555年的“莫斯科公司”(The Muscovy Company),其目的是组建船队,探索从大西洋往北穿过俄罗斯、然后走向中国与印度的航线。但,到1630年莫斯科公司便消失。
1584年成立的“弗吉尼亚公司”(The Virginia Company)从700多名股东手中融到大量资金,其招股书(可能是世界史上第一份招股书)声称,公司的目的是开发北美洲,展开横跨欧洲、亚洲、非洲与北美洲间的贸易。该公司后来确实于1607年到达今天美国的“弗吉尼亚”州,成功地占领了今天美国的弗吉尼亚州等殖民地,在美国的建设中唱主角。
其他诸如“麻省公司”(The Massachusetts Company)、“非洲公司”等也都在那个期间相应成立,但这些早期英国公司在商业上基本都不成功,但它们都创造后来的世界历史。这也说明,作为大西洋、印度洋贸易“学徒工”的英国在整个16世纪只是处在尝试阶段。
真正成功的是1599年成立的英国“东印度公司”(The East India Company)。该公司的创始股东有80人,他们选举产生了15人的董事会。1601年2月,东印度公司第一次由5只船组成的贸易船队驶向印度。该公司后来成为英国跨国贸易、经济扩张的主力军,一直运营到1873年才关闭。
这种“以股份有限责任公司从民间融资,然后由民间经营外贸”的模式不仅保证商人有其独立经营海洋贸易的空间,也为英国后来的工业革命做好了公司组织形式上的准备(工业规模化创新与生产也是风险大,需要的资本也多),而且还带来了另一种意外的效果:既然大西洋贸易给这些股份公司带来利润,而这些公司的利益又由众多股东共享,于是,海洋贸易以及由此引发的相关服务与制造业务创造了一批非贵族出身的有产阶层。这些新的富有商人自然对他们靠冒险挣来的财富很看重,不希望王室通过随意征税或其他方式来剥夺、侵占他们的私有财产。
由于英国自1215年后就有一个代议政治制度架构,虽然这些新的富有商人们多数并无贵族背景,但他们可依赖代议制下的议会对国家立法与管治产生影响。新商人阶层对议会的影响逐渐转变为他们与王室间的利益和权力上的冲突。1629年,当时的查理一世国王一气之下解散议会,由他在无议会的约束下统治英国。随即,他开始大举征税,导致民间不满。他的专制好景不长,1642年发生英国大革命。接下来的国王──查理二世又开始复辟,试图恢复王室的各种专制特权,包括授予各类贸易垄断权。但他的复辟随后引发了1688年的光荣革命。革命之后又恢复议会制,并由新的议会从荷兰请来客籍国王──威廉三世(其妻为英国公主)。这实际上在英国建成了虚君共和制,限制了王权。
两次革命的结果是英国王权被大大削弱,但议会的权力大大增加,为一系列保护私有产权、保证公民平等贸易及经商机会等的立法创造了条件。两次革命之后,王室的财政与国家的财政开始分离,政党不能从事营利事业(不与民争利),人人都有权从事跨国贸易,确保致富机会人人平等。既然任何人都可以创业,可从海洋贸易致富,好处不被国家独享,那么我们看到大西洋贸易、印度洋贸易的确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英国当时的政治势力格局,新起来的富有商人成为17世纪进一步制度变革的主力军。
国家持久繁荣靠制度,不靠掠夺
在王权受到制约的民主法治制度下,1688年后的英国债券市场、股票市场、银行业、保险业都迅速发展,在18世纪英国很快赶上并超过法国,成为世界最强的帝国。那时,英国的人口才1000万,只是当时清朝中国3亿人口的零头,但这并没阻止它主宰世界长达两个世纪。
我们看到,等英国人开始进入西欧海外扩张队伍并于1607年抵达北美时,他们能得到的是西班牙人不想要、气候相对恶劣、没有金银储藏的北美地带。他们没有像西班牙人那样掠夺美洲金银,但他们反倒持久繁荣,社会稳定。
一些同仁说,虽然是西班牙而不是英国在直接掠夺白银,但西班牙的白银最终还是流入西欧市场,有一些进入英国,那么英国也是因美洲白银起家的──这种逻辑当然不能成立,只要英国是通过公平贸易让西班牙把白银支付过去的,那么英国还是靠国际贸易崛起的。否则,由此推下去,我们中国今天的崛起也是起因于西班牙从美洲掠夺来的白银了。
英国的“民营”跟西班牙的“国营”海外扩张方式所带来的结果差别还表现在其他方面。比如说,当年西班牙的殖民地国家(比如拉美和菲律宾)今天多数还贫困落后,社会到现在还不稳定,而英国过去的殖民地从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到新加坡和香港,它们都在世界富国或地区之列,原来南非和印度落后,但印度也在因其英语优势而正在快速增长。为什么英国和西班牙的经历差别会这么大呢?当初的美洲白银如果真是资本,那只能是“负资本”。
(作者为耶鲁大学管理学院金融学教授,长江商学院访问教授)
上月本栏《西方的兴起真如〈白银资本〉所言吗?》一文刊出之后,引发一些反响。没想到的是有这么多人自然认定西方的兴起靠的是掠夺,认为是掠夺给他们带来了第一桶金,然后才有金融市场的发达,才有科学技术进步,才有他们的现代化,才有他们的文化进步,等等。总之,是掠夺在先,发展在后。这样的结论下起来当然简单直接,爽快过瘾,也符合我们以往和今天教科书的逻辑。只不过这种结论经不起细推,如果西方的兴起或崛起靠的是掠夺,为什么成吉思汗的蒙古掠夺之后没有留下任何东西?最早征服美洲大陆并从拉美掠夺了大量金银的西班牙后来没有持续成为西方、更没有成为世界最强盛的国家呢?以当今的中东国家为例,为什么它们藏在地下的“意外”石油财富没让它们成为世界实力之强呢?其实,道理可能很简单,掠夺来的意外财富除了挥霍之外,不会有人珍惜,不会给人带来积极改进的压力,反而使人、使社会变懒。
退一步讲,即使是因为西方自16世纪开始从美洲和世界其他地方掠夺,而其他国家为什么不能呢?这说明他们先进。
关于西方兴起的原因,当然是一个大题目,几千字无法讲清。如果西方的兴起真如《白银资本》所说是由墨西哥等拉美国家的白银所致,那么16世纪之前的西方应该还没什么发展。还是以笔者上两次(请参见本刊7月8日和8月5日本栏文章《论资本》和《西方的兴起真如〈白银资本〉所言吗?》)谈到的金融发展题目为核心,这就是说,将未来收入流、将死财富证券化成钱等等这样的证券金融技术的发展应该是16世纪之后的事。当然,在逻辑上,这种推断难以站住脚,因为如果在 16世纪之前西方还没有胜过世界的发展,为什么他们有能力从16世纪开始征服这么多其他国家呢?
我这里没有任何意图为任何国家过去对他国的侵略辩护。只是觉得在中国今天探讨长久持续发展道路之时,有必要对过去大国兴衰的起因有尽可能客观的认知。下面我们从两方面探讨本文的主题,首先看证券金融技术到16世纪末的发展状况及它们对西欧国家的影响,然后我们再谈英国跟西班牙的差别,为什么掠夺了许多金银财宝的西班牙从17世纪初之后就开始没落,而17世纪初才开始介入美洲大陆的英国却越来越强盛?
金融技术推动了西欧文艺复兴
以前我们谈到,美国有着让任何资产、任何未来收入流提前变现的证券化、资本化体系。它的这种金融与制度体系当然不是过去一两个世纪才发明创造出来的。金融技术革命早于工业革命,但受到1780年开始的工业革命的进一步推动。将未来收入提前变现的证券化技术最早出现在1262年的威尼斯,后在西欧国家逐渐发展。
在金融品种方面,12世纪之前的西欧跟当时的中国一样,以某种有价物或收入流为抵押的私人借贷是主要的金融交易,这种债据往往没有流动性。跟中国不一样的是,从那时开始,意大利的城邦国家由于战争开支的不断上升,它们必须拿未来的政府税收做抵押向民间借债,当时的这种政府公债往往是强行分摊到个人,是他们必须购买的短期“爱国债”。这种公债的期限一般很短。
可是,到13世纪中期,威尼斯、佛罗伦萨和热那亚这三个城邦国已发行太多短期政府公债,靠简单的到期再借、一次接一次地把短期债务续接下去的做法已经难以奏效,它们必须推出长期债,把利息和本金的支付压力平摊到未来许多年,逐年支付。换言之,此时的城邦国政府必须找到把未来许多年的税收提前变现的办法,必须做长期融资。按照Geoffrey Poitras于2000年出版的《The Early History of Financial Economics: 1478-1776》一书的介绍,1262年,威尼斯政府是第一个把众多短期债合到一起,由一只意大利文称为“Mons”的长期债券基金持有,然后再把该基金的份额按股份证券的形式分售给投资者,这种股份的意大利文名称“Prestiti”,它可以在公众市场上随便转手交易。这算是现代资产证券化、股票市场、债券市场及公众基金的前身。当时的意大利人当然没想到这一创新的意义所在。威尼斯和佛罗伦萨发行的Prestiti从1309年至1502年的年度价格序列,是世界至今能找到的最早证券价格时间序列。
起初,威尼斯的Prestiti只有威尼斯人可以买卖。到14世纪中期,外国人也可买卖这些债权基金股份,并很快成为特别受西欧人欢迎的投资品种。
由城邦政府以未来税收做质押向大众发行公债这项证券技术,在13、14世纪从威尼斯、佛罗伦萨和热那亚往西欧其他国家传开。出于公共设施建设和战争的融资需要,法国的赛力散、荷兰的弗里敦城邦政府于13世纪末发行人寿年金债券,法国国王也偏好通过出售年金债为战争融资。到16世纪中叶,意大利、法国、荷兰、德国已发展出有相当规模的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公债市场。以法国为例,到1576年,其国债总额达1亿法郎,到1595年为3亿法郎。在当时,这种债券市场规模已是非常大。英国的公债市场起步最晚,那是1688年光荣革命之后的事。
随着债券市场在16世纪的进一步发展,期货和期权交易于1550年在比利时的安特卫普证券交易所、荷兰的阿姆斯特丹交易所出现,进一步推动证券市场在西欧发展。
因此,到16世纪末西班牙人和葡萄牙人从美洲大举运回金银的时候,意大利、法国、荷兰、德国、比利时等西方国家将未来收入和资产证券化的能力已非常强,他们已有能力把未来的收入变成那时的钱,有很强的“生钱”的能力。按照上两次本栏的话说,他们已经比世界其他国家更有“钱”了。
公众证券市场那么早在西欧发展,而不是在中国或其他国家出现,其根本原因是当时西欧城邦国家要不断为战争融资。由于到13世纪这些城邦国家的王权已收到公民一定的约束,不能随意向老百姓加税,所以公债差不多是他们唯一可行的资金来源。相比之下,像当时中国这样的专制王朝国家就没有受到这种约束,也就不必采用国债融资,结果,证券市场那时就不会出现在中国。
有一种说法是,16、17世纪从美洲掠夺过来的白银给西方国家提供了大量通货,这种通货使西方的跨国贸易能更顺当地进行,我们等会再回到这个问题。但,我们首先需要看看在美洲白银到来之前西欧国家的商业信票发展情况,特别是跨国贸易是靠什么结算的,这方面的历史意义非常大。
随着中世纪后期西欧商业的快速发展,跨地区贸易规模上升极快。到1200年左右,中国宋朝发明了纸币,但欧洲还没有。由于西欧城邦国家极多,金属货币繁多,如果每笔交易都用硬币支付,而且要求当面点清,这对于规模越来越大的跨地区贸易会是一个大的挑战,硬币结账不仅会太重,并且运输也太危险。早在12世纪,西欧的城邦定期在法国里昂和香槟、意大利佛罗伦萨和威尼斯、瑞士日内瓦、荷兰阿姆斯特丹等商业中心举办交易会,这些交易会不仅每次交易量大,而且也进一步促进跨地区贸易的提升,这些商业发展当然推动了商业银行业务的增长。
商业银行信用票据就是在那时问世的,也是现代银行的起源,这些金融技术归功于佛罗伦萨的意大利银行家。他们的商业汇票跟明末清初出现的中国山西票号的作用是一样的,只不过在时间上早200至300年。其运作方式大致是这样,如果在里昂的张三向威尼斯的李四买进一万件衣服,而威尼斯的王五要向里昂的宋六买 5000千张油画,在没有银行的情况下,这两笔交易不仅难做(到底先付钱还是先发货的问题,双方可能都难以相信对方),而且即使双方愿意做,张三要把硬币从里昂运到威尼斯,而王五又要把硬币从威尼斯运到里昂。相比之下,如果由美第奇银行(Medici Bank)为他们提供信用证或汇票,张三和王五可能谁都不用运了,并且法国和意大利各自可以有自己的货币。实际的情况可以比这复杂得多,只要美第奇银行在西欧各商业中心设有分行,这些商业交易可以是多边、多国之间的。
从13世纪到16世纪,意大利银行和犹太人钱铺基本垄断了西欧商业银行业务。其主要原因是由于整个中世纪,基督教禁止有息借贷,但这一点并没妨碍意大利人,特别是没妨碍意大利的伦巴第人(Lombard)去从事放贷和商业银行业务,以致于从那时开始欧洲人把“伦巴第人”和“商业银行”用成同义词。当然,在犹太教中没有禁止有息放贷,所以犹太人也是欧洲中世纪主要的银行家群体。
因此,在16世纪西班牙从美洲掠夺金银之前,西欧商业银行的发达程度已非常高,也足以解决跨国贸易的货币支付问题。当然,有更多的白银能帮助他们与其他洲做贸易,但是,这些白银对西欧外贸的进一步发展不是决定性的。
一个佛罗伦萨家族的故事就能帮助我们理解西欧商业银行到16世纪的发达程度。美第奇家族从13世纪开始在罗马、佛罗伦萨办银行,当时欧洲商业是这么发达,以致于到1420年美第奇已是意大利、甚至欧洲最富的家族。这个家族的财力这么强,在14世纪之后,它的子孙不仅多次成为佛罗伦萨的首脑,还出过三个罗马天主教教皇。美第奇家族对意大利文艺复兴、对欧洲走出中世纪、对现代科学有着根本性的贡献。考细摩•美第奇在15世纪投入大量财力收藏、翻译、出版被遗忘两千年的古希腊着作,建立欧洲最大的图书馆,帮助欧洲走出黑暗的中世纪。出资培养了许多大画家与雕塑家,包括米开朗基罗、弗拉•安其里柯、布鲁勒斯基、丹勒特罗、乌切罗、建筑家阿尔贝蒂等,这些大师都是文艺复兴的象征。科学史上的伽利略(1564-1642)是美第奇家族的家庭教师,在美第奇家族的资助下做出了关于地球与太阳的关系及其他天文和物理学的发现。
如果没有美洲的白银,西方国家在17世纪后会怎样?这种历史假设当然无法做。但是,如果说西方的兴起或崛起靠的是从美洲掠夺过来的白银,或者说现代金融证券技术也是发生在西方掠夺白银之后,那显然是不了解欧洲文艺复兴时期(1330至1530年)在商业、金融、文化、科技及相关制度方面的发展,这些发展都给欧洲以超前的制度资本和实力。在几何、数学、天文、物理、希腊哲学等研究和教育方面,巴黎大学早在1200年、牛津大学在1214年、剑桥大学在 1231年、皮萨大学在1338年成立,这些发展是在美洲大发现之前,但为西方后来的科技发明培养了必要的人力资本。
西班牙与英国:西方国家中不同的故事
说到“西方”,我们(包括笔者)通常把意大利、法国、西班牙、英国等所有国家都包含其中,好像它们都一样且同为一体似的,所以如果是西班牙掠夺了美洲金银,那就是“所有西方国家都掠夺了金银,并且都得到同样一份好处”。这显然很荒唐。
事实上,美国和英国等西方国家并没参与掠夺中美洲的金银,主要是西班牙和葡萄牙在做。但是,西班牙和葡萄牙得到这些财富以后怎样呢?我们不妨看看。
葡萄牙的亨利王子一辈子致力于航海探险,从1418年开始每年带领船队出海。到1480年,葡萄牙已成功地与印度、中国做过数次海运贸易。为了与葡萄牙竞争,西班牙皇室于1484年之后开始出资支持哥伦布从大西洋往西航行能更快到达中国的设想。当然,西班牙同意出资有一个前提:所有这些都是以王室的名义,任何利益也由王室所有。换言之,这种海洋贸易只能是“国营”。1492年8月3日,哥伦布带着三只船从西班牙由大西洋向西航行。海上颠簸两个多月后,于 10月12日到达中美洲的巴哈马岛。后来人们发现哥伦布找到的不是中国,而是一个新大陆。哥伦布回到西班牙后,王室惊喜万分。这是西班牙帝国迈开的第一步,也是最关键的一步。接下来的数年里,西班牙占领了众多的中、南美洲土地,并很快从殖民地运回大量金银财宝,供王室挥霍。同时,大西洋贸易的权力由王室和权贵阶层垄断,其他社会阶层的人没有机会参与海外发财,限制了不同社会阶层间的流动性。
但,无论如何,这些金银使西班牙从16世纪中到1640年成为世界之最强,于1580年将葡萄牙变成其殖民地。在1640年之前,西班牙帝国的版图包含了墨西哥等中南美洲多数领地、葡萄牙、德国、荷兰、意大利南部、西西里、以及包括菲律宾在内的部分亚洲国家。但是,就像蒙古统治的元朝一样,好景不长, 1640年葡萄牙首先独立,西班牙帝国开始衰败,一直到最后一个独裁者──佛朗哥将军在1975年去世之后,才结束长达三个多世纪的专制和连续不断的战争。
1215年即通过了《自由大宪章》的英国的经历则不同,它是由民间自发参与大西洋贸易,而不是王室出资靠“国营”。到16世纪中叶,英国的冒险家看到葡萄牙与西班牙的海洋贸易成功,也开始蠢蠢欲动。但在当时,民间冒险碰到的第一个问题是:所需要的资本从哪里来?既然从民间融资,而每次航行又需要大量资金,那么有什么办法可吸引众多投资者参股呢?一种办法是把贸易公司的股份分细,让众多人可认购。第二个问题是:这种航海贸易的风险太大。根据当时的技术和西葡两国的经验,航行一趟中国、印度需两年以上的时间,等回到欧洲时不仅一些船只沉没,而且有时会有一半以上的船员沿途死去(因为病毒、海浪等)。那么,如果由众多个人共同参股集资,股东们的责任必须是有限的,也就是,每位股东的责任最多是损失掉所投入的股金,不承担更多的风险(亦即,即使有船员在途中死去,股东的责任也是有限的)。这种高风险海洋贸易为现代股份有限责任公司的出现创造了环境,这种融资模式是英国海洋贸易的主要企业组织形式。当时没想到,“股份有限责任公司”这一制度创新居然为随后几百年的股市发展埋下了种子。通过细化后的股份交易,不仅帮助探险创业者融到大量资本,而且以一种高效率的方式把海洋贸易风险分摊到众多投资者身上,达到“人均风险小,总体风险大”的经济效果。
第一个在英国批准的股份有限责任公司是1555年的“莫斯科公司”(The Muscovy Company),其目的是组建船队,探索从大西洋往北穿过俄罗斯、然后走向中国与印度的航线。但,到1630年莫斯科公司便消失。
1584年成立的“弗吉尼亚公司”(The Virginia Company)从700多名股东手中融到大量资金,其招股书(可能是世界史上第一份招股书)声称,公司的目的是开发北美洲,展开横跨欧洲、亚洲、非洲与北美洲间的贸易。该公司后来确实于1607年到达今天美国的“弗吉尼亚”州,成功地占领了今天美国的弗吉尼亚州等殖民地,在美国的建设中唱主角。
其他诸如“麻省公司”(The Massachusetts Company)、“非洲公司”等也都在那个期间相应成立,但这些早期英国公司在商业上基本都不成功,但它们都创造后来的世界历史。这也说明,作为大西洋、印度洋贸易“学徒工”的英国在整个16世纪只是处在尝试阶段。
真正成功的是1599年成立的英国“东印度公司”(The East India Company)。该公司的创始股东有80人,他们选举产生了15人的董事会。1601年2月,东印度公司第一次由5只船组成的贸易船队驶向印度。该公司后来成为英国跨国贸易、经济扩张的主力军,一直运营到1873年才关闭。
这种“以股份有限责任公司从民间融资,然后由民间经营外贸”的模式不仅保证商人有其独立经营海洋贸易的空间,也为英国后来的工业革命做好了公司组织形式上的准备(工业规模化创新与生产也是风险大,需要的资本也多),而且还带来了另一种意外的效果:既然大西洋贸易给这些股份公司带来利润,而这些公司的利益又由众多股东共享,于是,海洋贸易以及由此引发的相关服务与制造业务创造了一批非贵族出身的有产阶层。这些新的富有商人自然对他们靠冒险挣来的财富很看重,不希望王室通过随意征税或其他方式来剥夺、侵占他们的私有财产。
由于英国自1215年后就有一个代议政治制度架构,虽然这些新的富有商人们多数并无贵族背景,但他们可依赖代议制下的议会对国家立法与管治产生影响。新商人阶层对议会的影响逐渐转变为他们与王室间的利益和权力上的冲突。1629年,当时的查理一世国王一气之下解散议会,由他在无议会的约束下统治英国。随即,他开始大举征税,导致民间不满。他的专制好景不长,1642年发生英国大革命。接下来的国王──查理二世又开始复辟,试图恢复王室的各种专制特权,包括授予各类贸易垄断权。但他的复辟随后引发了1688年的光荣革命。革命之后又恢复议会制,并由新的议会从荷兰请来客籍国王──威廉三世(其妻为英国公主)。这实际上在英国建成了虚君共和制,限制了王权。
两次革命的结果是英国王权被大大削弱,但议会的权力大大增加,为一系列保护私有产权、保证公民平等贸易及经商机会等的立法创造了条件。两次革命之后,王室的财政与国家的财政开始分离,政党不能从事营利事业(不与民争利),人人都有权从事跨国贸易,确保致富机会人人平等。既然任何人都可以创业,可从海洋贸易致富,好处不被国家独享,那么我们看到大西洋贸易、印度洋贸易的确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英国当时的政治势力格局,新起来的富有商人成为17世纪进一步制度变革的主力军。
国家持久繁荣靠制度,不靠掠夺
在王权受到制约的民主法治制度下,1688年后的英国债券市场、股票市场、银行业、保险业都迅速发展,在18世纪英国很快赶上并超过法国,成为世界最强的帝国。那时,英国的人口才1000万,只是当时清朝中国3亿人口的零头,但这并没阻止它主宰世界长达两个世纪。
我们看到,等英国人开始进入西欧海外扩张队伍并于1607年抵达北美时,他们能得到的是西班牙人不想要、气候相对恶劣、没有金银储藏的北美地带。他们没有像西班牙人那样掠夺美洲金银,但他们反倒持久繁荣,社会稳定。
一些同仁说,虽然是西班牙而不是英国在直接掠夺白银,但西班牙的白银最终还是流入西欧市场,有一些进入英国,那么英国也是因美洲白银起家的──这种逻辑当然不能成立,只要英国是通过公平贸易让西班牙把白银支付过去的,那么英国还是靠国际贸易崛起的。否则,由此推下去,我们中国今天的崛起也是起因于西班牙从美洲掠夺来的白银了。
英国的“民营”跟西班牙的“国营”海外扩张方式所带来的结果差别还表现在其他方面。比如说,当年西班牙的殖民地国家(比如拉美和菲律宾)今天多数还贫困落后,社会到现在还不稳定,而英国过去的殖民地从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到新加坡和香港,它们都在世界富国或地区之列,原来南非和印度落后,但印度也在因其英语优势而正在快速增长。为什么英国和西班牙的经历差别会这么大呢?当初的美洲白银如果真是资本,那只能是“负资本”。
(作者为耶鲁大学管理学院金融学教授,长江商学院访问教授)
Friday, September 08, 2006
假如中国没有毛泽东——-台湾人看毛泽东
在台湾论坛上看的关于对毛泽东诸多网友有不同看法,有崇拜他的,有憎恨他的。
但是我认为,评价一个人有一种比较客观的办法,就是把一个人从历史上抽走,假如他在历史上不存在,看人类社会是不是更好一些。如果更好一些,那麼这个人起的是负面的作用,而如果是更差一些,那麼这个人起的是正面的作用。对制度也是一样。比如说,假如历史上希特勒不存在,那麼就不会有几百万犹太人被屠杀,欧洲就不会有二次大战目嚯y。假如历史上斯大林不存在,那麼法西斯德国就完全有可能占领俄罗斯,占领高加索油田获得石油之後,恐怕美国也难对付。假如历史上**天皇不存在,那麼亚洲人民就不会有**侵略时的苦难。等等。
那麼,假如历史上毛泽东不存在,历史将怎样演化呢?
我认为,首先共产党不会有机会执政。实际上就是毛泽东在时,共产党的策略只要错一点点,就不会有後来的全国胜利,无论是象王明那样左或者象陈独秀那样右,都不行。因此,假如历史上毛泽东不存在,可以合理地推论是,蒋介石统治中国直到七十年代末。实际上,亚洲的许多国家共产党就是因为缺少了一个毛泽东,所以革命才惨遭镇压,如菲律宾共产党,印尼共产党都是这样。这一点就象足球教练的天才对球队所起到的作用一样。
而蒋介石这套统治结构,亚洲许多国家也都是实行了的。比如说李承晚朴正熙就是南韩的蒋介石,苏哈托就是印尼的蒋介石,马科斯就是菲律宾的蒋介石,马哈蒂尔就是马来西亚的蒋介石。这些国家的统治方法和手段与蒋介石的方法和手段极为类似,而且都亲美,同美国友好。因此,从这些国家的今天状况来推论,如果历史上没有毛泽东,用这些亚洲国家的现状来推论中国的现状是相当合理的。尤其是印尼和菲律宾的现状可以供我们参考。而朝鲜则不同,因为朝鲜是单一民族国家,而菲律宾和印尼则是多民族国家。
下面就来推论历史上没有毛泽东中国发展到现在的情况。
首先,中国的版图可能不是今天这个样子,外蒙还是会丢掉的,国民党当年已经同意外蒙的丢掉。而新疆和西藏则都会爆发独立运动,国民党政府军会进剿,但效果就和印尼政府军镇压东帝汶的後果一样,无法彻底平息那里的武装反抗。因为国民党军的特点和美国军队及印尼军队很类似,就是只管打仗不管做群众工作,同人民是油水关系,这种情况下根本无可能长期维持一个地方的治安。如北约在科索沃呆了近一年,治安情况还不如南联盟统治时期。因此,搞到後来,也许就会在联合国的安排下进行一些公民自决,然後中国的一些国土又被分离了出去。而西藏将成为印度的势力范围,这样印度军队就会进驻西藏,在青海和四川等处与国民党军对峙,经常发生武装冲突。
吸毒将泛滥成灾。因为国民党虽然禁毒,但也和美国禁毒一样,根本就禁不住。而云贵川一带将成为世界最大的毒品生产基地,由此发展起来的反政府武装,政府军屡屡进剿,收效甚微。只要看看菲律宾和马来西来对反政府武装直到今天也还是束手无策,就知道这一点。
黑社会和匪患也将到处泛滥。国民党对黑社会从来没有多少好的办法,直到现在台湾也没有彻底剿灭黑社会。如果在中国大陆统治下来,广东和上海的黑社会将发展状大。而东北,西南和湘西的土匪,政府军的打击也不见效。
将不会有土地改革。国民党为什麼到了台湾会搞土地改革呢?因为这时候国民党已经成了外省人,台湾的土地并不是它的,也和它的官员没有关系,当然就会搞土地改革。而如果国民党在内地一直统治下来,国民党本身主要就由地主豪绅构成,当然不会赞同土地改革。如果要搞,那麼政府就必须拿出巨额资金来赎卖,但国民党在台湾那麼小的地方可以做到这一点,而在中国那麼大的地方,恐怕拿不出这麼一笔巨额资金。因此,中国直到现在也会处於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土地归百分之十以下的地主富农所有的情况。
中国的工商业发展将长期受到外来资本的打击而萎迷不振。中国的油田大多给美孚石油公司这样的大公司所长期拥有和开采。中国将长期不会造飞机汽车轮船。蒋介石是一个不爱造东西的人,这一点同南韩就不同,南韩的朴正熙是爱造东西的,因此南韩造出了万吨轮,造出了很好的汽车。而台湾到现在也不会,这一点很象印尼和菲律宾,印尼和菲律宾至今也不会造汽车。也就是说,中国早就进入了全球化,为帝国主义国家造一些边边角角的东西。中国当然也不会造得出卫星,导弹。就说导弹吧,如果蒋介石有决心制造,他的资金和技术人才并不弱於当年的大陆,是一定能够造出来的,但蒋介石就是不喜欢造东西,一要打仗,首先想到的就是向美国要钱,买军火。
2 假如中国没有毛泽东-----台湾人看毛泽东
中国将成为世界最大的色情基地,妓女们泛滥成灾,有几百万之多,现在的家庭如果有女儿的很可能都会趁著年轻去捞一些外快,性病泛滥,中国成为艾滋病人数最多的国家。中国的男人,穷的则三根筋挑著一个头,长期营养不良,富的则因为纵欲过度,奶油小生,说话娘娘腔,总之东亚病夫的形象不会改变。
当然长期不会有中国的体育世界冠军。
台湾人将个个都是穷光蛋。为什麼呢?因为台湾今天的富裕完全是毛泽东的功劳,如果没有毛泽东,就没有台湾人民的富裕。美国正是为了要证明"资本主义好"才大量地对台湾人实行各种优惠,比如每人都有去美国的绿卡,加上国民党从大陆带过去的巨额资金。而如果蒋介石统治著整个中国,就无理由特别照顾台湾,在镇压了台独的起义之後,更无可能在经济上对台湾倾斜,上海广洲和福洲等地都会比台湾发达得多。外国资本也更倾向於投向大陆,而台湾人也决无可能那麼容易拿到美国的绿卡。
美军将在大陆恣意横行,英国军舰和美国军舰都将自由地在长江游弋,美军士兵经常会有强奸或者杀害中国人而无罪的事情发生。美国会借口向苏联对峙而在中国建立大的军事基地。
中国人民後来发起象印尼那样的革命推翻国民党政权,与此同时大量的商店被抢烧,到处发生流血冲突,反政府武装到处起事,各个教派之间的冲突也加剧,最後上台的某一个党的头儿.开始努力稳定局势,但因为政府军不行,因此邀请联合国维和部队进入。许多地区开始要求独立。
总之,如果中国没有毛泽东,那麼中国现在就是菲律宾或者印尼的样子。
因此,世界上的事情就是这样,鱼与熊掌不可兼得,你要避免文革和反右,就避免不了艾滋病吸毒泛滥成灾,国家没有强大的国防而四分五裂。你要一个没有吸毒没有嫖娼没有拐卖妇女儿童没有美军在大街上任意强奸妇女没有土匪没有绑票的有著强大国防的社会,那麼你就要承受大知识分子们去扫厕所,当官儿的经常受到迫害及有相当长的时间受到美国的军事包围和经济封锁使百姓们也不大富裕这样的代价。究竟喜欢哪样,诸位网友们看著办。
毛泽东就是我们中华民族的脊梁。小平喜欢说:天塌下来有长汉顶着。在二十世纪,毛泽东这个长汉,为中华民族撑起了腰杆,为全世界受到不公平对待的被压迫民族和人民撑起了一片蓝蓝的天。
毛泽东是一位敢于藐视任何强权、敢于挑战帝国主义的压迫的中国人里的英雄汉。他曾经说过,鲁迅的骨头是最硬的。其实他自己骨头的硬度不亚于他所赞扬的鲁迅的骨头。让大多数穷苦的中国人翻了身,让他们在中国当时那样的生产力条件下避免沦为外来垄断资本的奴隶,毛厥功至伟。中国人永远应当珍惜毛泽东,因为他的精神已经不可避免地融入了我们民族的灵魂,他代表了我们民族之魂中刚硬的属性,而一个民族是不能没有刚硬的灵魂的。
但是我认为,评价一个人有一种比较客观的办法,就是把一个人从历史上抽走,假如他在历史上不存在,看人类社会是不是更好一些。如果更好一些,那麼这个人起的是负面的作用,而如果是更差一些,那麼这个人起的是正面的作用。对制度也是一样。比如说,假如历史上希特勒不存在,那麼就不会有几百万犹太人被屠杀,欧洲就不会有二次大战目嚯y。假如历史上斯大林不存在,那麼法西斯德国就完全有可能占领俄罗斯,占领高加索油田获得石油之後,恐怕美国也难对付。假如历史上**天皇不存在,那麼亚洲人民就不会有**侵略时的苦难。等等。
那麼,假如历史上毛泽东不存在,历史将怎样演化呢?
我认为,首先共产党不会有机会执政。实际上就是毛泽东在时,共产党的策略只要错一点点,就不会有後来的全国胜利,无论是象王明那样左或者象陈独秀那样右,都不行。因此,假如历史上毛泽东不存在,可以合理地推论是,蒋介石统治中国直到七十年代末。实际上,亚洲的许多国家共产党就是因为缺少了一个毛泽东,所以革命才惨遭镇压,如菲律宾共产党,印尼共产党都是这样。这一点就象足球教练的天才对球队所起到的作用一样。
而蒋介石这套统治结构,亚洲许多国家也都是实行了的。比如说李承晚朴正熙就是南韩的蒋介石,苏哈托就是印尼的蒋介石,马科斯就是菲律宾的蒋介石,马哈蒂尔就是马来西亚的蒋介石。这些国家的统治方法和手段与蒋介石的方法和手段极为类似,而且都亲美,同美国友好。因此,从这些国家的今天状况来推论,如果历史上没有毛泽东,用这些亚洲国家的现状来推论中国的现状是相当合理的。尤其是印尼和菲律宾的现状可以供我们参考。而朝鲜则不同,因为朝鲜是单一民族国家,而菲律宾和印尼则是多民族国家。
下面就来推论历史上没有毛泽东中国发展到现在的情况。
首先,中国的版图可能不是今天这个样子,外蒙还是会丢掉的,国民党当年已经同意外蒙的丢掉。而新疆和西藏则都会爆发独立运动,国民党政府军会进剿,但效果就和印尼政府军镇压东帝汶的後果一样,无法彻底平息那里的武装反抗。因为国民党军的特点和美国军队及印尼军队很类似,就是只管打仗不管做群众工作,同人民是油水关系,这种情况下根本无可能长期维持一个地方的治安。如北约在科索沃呆了近一年,治安情况还不如南联盟统治时期。因此,搞到後来,也许就会在联合国的安排下进行一些公民自决,然後中国的一些国土又被分离了出去。而西藏将成为印度的势力范围,这样印度军队就会进驻西藏,在青海和四川等处与国民党军对峙,经常发生武装冲突。
吸毒将泛滥成灾。因为国民党虽然禁毒,但也和美国禁毒一样,根本就禁不住。而云贵川一带将成为世界最大的毒品生产基地,由此发展起来的反政府武装,政府军屡屡进剿,收效甚微。只要看看菲律宾和马来西来对反政府武装直到今天也还是束手无策,就知道这一点。
黑社会和匪患也将到处泛滥。国民党对黑社会从来没有多少好的办法,直到现在台湾也没有彻底剿灭黑社会。如果在中国大陆统治下来,广东和上海的黑社会将发展状大。而东北,西南和湘西的土匪,政府军的打击也不见效。
将不会有土地改革。国民党为什麼到了台湾会搞土地改革呢?因为这时候国民党已经成了外省人,台湾的土地并不是它的,也和它的官员没有关系,当然就会搞土地改革。而如果国民党在内地一直统治下来,国民党本身主要就由地主豪绅构成,当然不会赞同土地改革。如果要搞,那麼政府就必须拿出巨额资金来赎卖,但国民党在台湾那麼小的地方可以做到这一点,而在中国那麼大的地方,恐怕拿不出这麼一笔巨额资金。因此,中国直到现在也会处於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土地归百分之十以下的地主富农所有的情况。
中国的工商业发展将长期受到外来资本的打击而萎迷不振。中国的油田大多给美孚石油公司这样的大公司所长期拥有和开采。中国将长期不会造飞机汽车轮船。蒋介石是一个不爱造东西的人,这一点同南韩就不同,南韩的朴正熙是爱造东西的,因此南韩造出了万吨轮,造出了很好的汽车。而台湾到现在也不会,这一点很象印尼和菲律宾,印尼和菲律宾至今也不会造汽车。也就是说,中国早就进入了全球化,为帝国主义国家造一些边边角角的东西。中国当然也不会造得出卫星,导弹。就说导弹吧,如果蒋介石有决心制造,他的资金和技术人才并不弱於当年的大陆,是一定能够造出来的,但蒋介石就是不喜欢造东西,一要打仗,首先想到的就是向美国要钱,买军火。
2 假如中国没有毛泽东-----台湾人看毛泽东
中国将成为世界最大的色情基地,妓女们泛滥成灾,有几百万之多,现在的家庭如果有女儿的很可能都会趁著年轻去捞一些外快,性病泛滥,中国成为艾滋病人数最多的国家。中国的男人,穷的则三根筋挑著一个头,长期营养不良,富的则因为纵欲过度,奶油小生,说话娘娘腔,总之东亚病夫的形象不会改变。
当然长期不会有中国的体育世界冠军。
台湾人将个个都是穷光蛋。为什麼呢?因为台湾今天的富裕完全是毛泽东的功劳,如果没有毛泽东,就没有台湾人民的富裕。美国正是为了要证明"资本主义好"才大量地对台湾人实行各种优惠,比如每人都有去美国的绿卡,加上国民党从大陆带过去的巨额资金。而如果蒋介石统治著整个中国,就无理由特别照顾台湾,在镇压了台独的起义之後,更无可能在经济上对台湾倾斜,上海广洲和福洲等地都会比台湾发达得多。外国资本也更倾向於投向大陆,而台湾人也决无可能那麼容易拿到美国的绿卡。
美军将在大陆恣意横行,英国军舰和美国军舰都将自由地在长江游弋,美军士兵经常会有强奸或者杀害中国人而无罪的事情发生。美国会借口向苏联对峙而在中国建立大的军事基地。
中国人民後来发起象印尼那样的革命推翻国民党政权,与此同时大量的商店被抢烧,到处发生流血冲突,反政府武装到处起事,各个教派之间的冲突也加剧,最後上台的某一个党的头儿.开始努力稳定局势,但因为政府军不行,因此邀请联合国维和部队进入。许多地区开始要求独立。
总之,如果中国没有毛泽东,那麼中国现在就是菲律宾或者印尼的样子。
因此,世界上的事情就是这样,鱼与熊掌不可兼得,你要避免文革和反右,就避免不了艾滋病吸毒泛滥成灾,国家没有强大的国防而四分五裂。你要一个没有吸毒没有嫖娼没有拐卖妇女儿童没有美军在大街上任意强奸妇女没有土匪没有绑票的有著强大国防的社会,那麼你就要承受大知识分子们去扫厕所,当官儿的经常受到迫害及有相当长的时间受到美国的军事包围和经济封锁使百姓们也不大富裕这样的代价。究竟喜欢哪样,诸位网友们看著办。
毛泽东就是我们中华民族的脊梁。小平喜欢说:天塌下来有长汉顶着。在二十世纪,毛泽东这个长汉,为中华民族撑起了腰杆,为全世界受到不公平对待的被压迫民族和人民撑起了一片蓝蓝的天。
毛泽东是一位敢于藐视任何强权、敢于挑战帝国主义的压迫的中国人里的英雄汉。他曾经说过,鲁迅的骨头是最硬的。其实他自己骨头的硬度不亚于他所赞扬的鲁迅的骨头。让大多数穷苦的中国人翻了身,让他们在中国当时那样的生产力条件下避免沦为外来垄断资本的奴隶,毛厥功至伟。中国人永远应当珍惜毛泽东,因为他的精神已经不可避免地融入了我们民族的灵魂,他代表了我们民族之魂中刚硬的属性,而一个民族是不能没有刚硬的灵魂的。
联合早报:从“倒扁运动”看“台湾民主”
新加坡《联合早报》今日发表署名评论文章说,6月份亲民党和国民党主导的罢免陈水扁案失败,陈水扁在民进党的力撑下过了难关。然而,不到两个月,前民进党主席施明德领导的“倒扁”运动得到了超百万人的支持,表面上看,陈水扁似乎很难逃过这一劫。
但是,熟悉台湾政治的人都清楚,此次运动还会无果而终,这是台湾民主政治的现状所决定的。华人社会一直不乏褒扬台湾民主的声音,但多出自主观理解或对民主只知其一的人士。
文章说,民主政治是从西方传来的政府形式,其主要内容是通过公开选举的方式推举出国家领导人。在早期民主的典范古希腊,国家领导人是由500人公民大会直接选举的,候选人可以是任何公民,没有政党利益,没有黑金操纵,没有有产阶级的手,没有权力与财富的交易。
在当代美国,民主政治已经与理论上的民主政治大相径庭,代议制取代了直接选举,政党取代了民众,金铜之声远超过人民的心声。民主政治理论的奠基人亚里士多德所定义的以多数人统治为核心的民主政治已经名不符实。美国亿万富翁福布斯在退出竞选时承认,他玩不起这种金钱游戏。克林顿的一位策略顾问曾坦言,“我们已经无法为劳动人民说话了,因为为了竞选经费,我们越来越依靠有钱阶级。”
而处在起步期的台湾民主政治,与理论上的民主政治相去甚远;与美国民主政治相比,也显示出许多青涩与草莽。
德能缺乏的上层
文章说,台湾现任领导人是选出来的,但民进党的入主得力于在特定时期巧妙利用了意识形态这个武器,而现任领导人的出现则是鹬蚌相争以及时任国民党主席身心不一、暗渡陈仓所致。连任的资格更是靠一些至今说不清的手段获取。
台湾现任执政党和领导人六年来的表现,不仅乏善可陈,而且问题多多。政治上前景黯淡,经济上有退无进,社会上人心惶惶。领导者领导无方,但敛财有术。虽然民主政治选不出最优秀的人才是众所周知的遗憾,但台湾版民主实验的结果,尤其是主要领导人的德能,的确无法让人给予肯定的评论。
民主政治在台湾的正面意义,主要表现在民众对民主的认识与实践上。虽然黑金、贿票、擅权、腐败等问题相当严重,但民众毕竟轰轰烈烈地实践了两次选举,获得了民主政治的第一手感性认识。而在罢免案和“倒扁”运动中,民众也的确体验到了人民的权利和行使权利的自由。虽然他们对自己的错误选择无法及时纠正,但肯定能从中汲取深刻教训,为以后选举出合格的领导人积累应有的经验。
真正的民主政治需要更多民众是知书达理的“秀才”,要求领导人是德能俱佳的君子。而目前台湾的现状却让人想到兵荒马乱,看到无赖横行。
但是,熟悉台湾政治的人都清楚,此次运动还会无果而终,这是台湾民主政治的现状所决定的。华人社会一直不乏褒扬台湾民主的声音,但多出自主观理解或对民主只知其一的人士。
文章说,民主政治是从西方传来的政府形式,其主要内容是通过公开选举的方式推举出国家领导人。在早期民主的典范古希腊,国家领导人是由500人公民大会直接选举的,候选人可以是任何公民,没有政党利益,没有黑金操纵,没有有产阶级的手,没有权力与财富的交易。
在当代美国,民主政治已经与理论上的民主政治大相径庭,代议制取代了直接选举,政党取代了民众,金铜之声远超过人民的心声。民主政治理论的奠基人亚里士多德所定义的以多数人统治为核心的民主政治已经名不符实。美国亿万富翁福布斯在退出竞选时承认,他玩不起这种金钱游戏。克林顿的一位策略顾问曾坦言,“我们已经无法为劳动人民说话了,因为为了竞选经费,我们越来越依靠有钱阶级。”
而处在起步期的台湾民主政治,与理论上的民主政治相去甚远;与美国民主政治相比,也显示出许多青涩与草莽。
德能缺乏的上层
文章说,台湾现任领导人是选出来的,但民进党的入主得力于在特定时期巧妙利用了意识形态这个武器,而现任领导人的出现则是鹬蚌相争以及时任国民党主席身心不一、暗渡陈仓所致。连任的资格更是靠一些至今说不清的手段获取。
台湾现任执政党和领导人六年来的表现,不仅乏善可陈,而且问题多多。政治上前景黯淡,经济上有退无进,社会上人心惶惶。领导者领导无方,但敛财有术。虽然民主政治选不出最优秀的人才是众所周知的遗憾,但台湾版民主实验的结果,尤其是主要领导人的德能,的确无法让人给予肯定的评论。
民主政治在台湾的正面意义,主要表现在民众对民主的认识与实践上。虽然黑金、贿票、擅权、腐败等问题相当严重,但民众毕竟轰轰烈烈地实践了两次选举,获得了民主政治的第一手感性认识。而在罢免案和“倒扁”运动中,民众也的确体验到了人民的权利和行使权利的自由。虽然他们对自己的错误选择无法及时纠正,但肯定能从中汲取深刻教训,为以后选举出合格的领导人积累应有的经验。
真正的民主政治需要更多民众是知书达理的“秀才”,要求领导人是德能俱佳的君子。而目前台湾的现状却让人想到兵荒马乱,看到无赖横行。
Labels: Taiwan
Monday, September 04, 2006
丘成桐剑锋直指教育部:中国不应该要大学赚钱
南方人物周刊记者张欢/几个月前和记者的一次对话会引起如此大的反响,是丘成桐先生没有想到的。因为他原来认为大众媒体是不懂科学家的,他曾经这样反问记者:在制度健全的情况下,媒体为什么要来参与讨论?
在接受《南方人物周刊》专访时,丘成桐先生对目前国内的高等教育和科研现状发表了自己的尖锐看法(详见本刊2006年7月1日第16期《丘成桐:中国教育走了很多好笑的路》),他坦言:“中国很多大的项目,表面上请了很多人来,特别是引进很多外国专家,实际上都是假的。”
“中国很多高校唯利是图,就是看钱,看经费,真的研究成果从来不在乎,这是高校的大毛病。”“院士制度根本可以废除,你去找一个在学术最前沿做的有学问的年轻人,问他对院士是什么观感?”……
其中,他就北京大学等着名高校在引进海外人才时造假的指责,“一个在美国的全职教授在国内也拿全职的薪水,就来国内那么短时间,怎么可能会做出好学问?”引发了舆论近期就学术界的讨论高潮──“北大清白门”之争。
7月底,在丘先生发出批评声音一个月后,北京大学就他的观点进行了回应,新闻发言人称:“对北大引进海外人才的说法是一种不负责的说法,歪曲事实,严重侵害了广大海归学者和北京大学的声誉,在社会上造成了极其恶劣的影响。”并声称将向媒体详细介绍引进海外人才的有关情况,对这个问题作进一步的说明。
随后,北大新闻发言人表示:“一个得到国内外同行公认的优秀的海外学者,即使完全符合招聘条件的所有规定,还要经历严格的筛选程序。”同时还表示:“长江学者在聘任中,必须接受教育部的履职检查。聘任结束后,北大还要组织全面细致的工作评估,结果报送教育部。严格的选拔制度和评价机制可以确保招揽人才的质量。”
北大发表回应声明迄今已有半个月了,仍然没有任何迹象表明北京大学会拿出相关证明。网络上却出现了一个34人的名单,其中所列人士都是北京大学从海外引进的“长江学者”,有人调查了这些人的海外任教履历,爆料称这些教授其实都是“有海外全职的”。
这些情况是真是假,北大的海外专家引进情况到底如何?8月10日,本刊驻京记者约访此前发表声明的北大新闻发言人,但该先生很干脆地拒绝了采访申请,他说:“该说的我们已经放在新闻网上了。”就在民众都在等待北大的进一步回应时,丘成桐关于中国大学教育和科研的种种看法在高校和网络得到了热切的回应,在某网的网络调查“关于北大‘人才’造假说到底谁在撒谎”中,他得到了91.52%的正面支持。
长久以来,中国高等教育的种种弊端已为人所诟病,沸沸扬扬的“北大清白门”之争,不过是目前高校众多弊病的冰山一角。事实上,丘成桐,这位“华人数学第一人”、国际最顶尖的数学家之一已不是第一次进入公众视线了。2005年他的“北大清华打压其他高校,令人失望”言论已经为人所瞩目,今年的“中国数学家破解庞加莱猜想”背后又有他的多年参与和推动。
丘成桐先生始终坦言自己不是高等教育专家,“作为一名海外学者,我只能谈谈自己的看法”。但以他的学术地位以及对中国学术界的贡献,我们似乎没有理由不去认真听一听他对中国教育的看法。8月9日凌晨,在多次联系确认后,丘成桐先生终于在他哈佛大学数学系的办公室接受了本刊记者的电话采访。
在电话里,他依然保持着一贯的自信和批评气质:“我也不是想做英雄好汉,只是看到国内这么多优秀的年轻人,受他们的打击而悲观失望、看不到自己前途,进而影响了中国21世纪的发展进程,我觉得很痛心。”
人物周刊:北大认为您“歪曲了事实”,尤其是在海外人才引进的问题上,北大的声明出来后,很多读者和网民认为应该“用事实来说话”,您所知道的都有谁?
丘成桐:那很多。例如数学和力学两个学科直接从海外招聘的特聘教授在海外全都是有全职的,说他们是从海外引进的人才,那就不实事求是了。你们可以从网上查,田刚、夏志宏是海外全职。陈十一、佘振苏是在海外有全职的特聘教授,还有最近的那个葛力明也是海外全职的特聘教授。就数学和力学那几个人,在网上很容易查的。教育部的网站有,海外大学的网站有,你只要随便search一下,很容易就能找到。好多都能查到,简单得很啊。
海外大学的这些网站上,都载有这方面的正式人事资料。至于北大随便讲他们没有问题,那他可以将名单发表嘛。名单发表我们一个个对就是了。北大讲没有问题,为什么不公布名单呢?很简单嘛,教育部的网站倒还没有关掉,你可以去查。
人物周刊:您认为北大在引进海外人才方面存在这些弊端,那么,在您看来会有多严重?
丘成桐:一个学校、学术机构,是培养年轻人的主要机构,是给年轻人作榜样的。共产党有一句名言“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尤其是做学问的人眼睛是雪亮的,北京大学的青年学生也好,其他高校的本科生、研究生也好,都是有可能成为第一流人才的年轻人,他们看到学校不老实,学校引进的人才是假的,他们心里会怎么看?这是第一点。
第二点,年轻教师的工资比所谓引进的特聘的教授低得多,相差得很远很远,比讲座教授也低很多。北京大学的老师也好,其他学校的老师也好,我常听他们诉苦,钱不够。他们在那里全时间地教课,做研究,有些年轻教授的成就是第一流的,(却)得到完全不同的待遇,按照现在这样的引进法,他们心里是非常不舒服的。
朱熹平在中山大学能做第一流的学问。除朱熹平外,国内很多的年轻人也都能够做第一流的研究,但是他们现在觉得很伤感:他们做了大量研究,但是得到的待遇和重视,跟海外短期引进的所谓的人才相差这么远。
第三个弊端啊,所谓引进的人才到了北大,或者到了其他大学,他们是大人物,强迫年轻人跟他们走同样的路,把这些年轻人放到他们的研究领域里去。虽然不见得每个引进人才都做这样的事,但是我看到了一些这样的人。这些人跑进来,不但对年轻人没有帮助,而且强迫年轻人走他们走的路,就算年轻人不想做,他们也强迫他们去做,而且还把自己的名字放到年轻人的成果里去。
这样做,对国内的学术研究造成了很大的打击,造成了年轻人宁愿到国外去,也不愿意留在国内。事实上这些年轻人是有能力在国内做研究的。你就可以看出来这些情况有多严重!比如庞加莱猜想,八九年前我就让中国的年轻人去做,结果海外回来的这些人让他们不要做。
人物周刊:为什么不允许年轻人去做呢?
丘成桐:他们要赶快写几篇文章来交差,向政府交差,表示他们有实力作研究。尤其是这些海外引进来的,只来一两个月,甚至一两个星期,他们要赶快有成果,所以他们要年轻人做那些最快、能做出成果的研究,才能够向上报告,才能够得到重视。
人物周刊:近年来,国内名牌高校开始较大幅度引进海外人才,你如何评价其利弊得失?应该如何改善或者做得更好?
丘成桐:能够真正引进人才我想是非常重要的事情,我不反对,而且非常赞成。就好比姚期智(编者注:前美国普林斯顿大学教授,世界计算机领域的最高奖── “图灵奖”获得者,迄今获得此项殊荣的唯一亚裔科学家)去清华,我对他本人很佩服,我对清华大学能够成功地引进姚期智也很佩服。他能够从普林斯顿辞掉所有位子,能够很专心地教课,带了很多学生,这可以说是中国学术成功的最重要希望。
能够大量引进这样的人才我想是很重要的,我觉得清华大学在这方面做得很成功,至少在姚期智引进上,我是非常敬佩的。北大就没有做到这一点。引进××本来是和引进姚期智相提并论的,可是××在普林斯顿是全职的,甚至当初引进的时候在麻省理工也是有全职的,这样做很不好。他没有花很多时间在年轻人身上,可是姚先生却花了很多时间教导年轻人。
姚先生是大学问家了,我也觉得引进海外年轻人也很好,现在慢慢地全职引进了一些年轻人,我们在中国科学院就引进了一些。我就觉得能做到真正引进是非常重要的事,可是不要作假,明明在国外有全职的,却又回来,也说是全职。
北大反反复复地引进××,在以引进××的名义捞取巨额国家经费、把××推上院士、政协委员位置之后,又说××每年来2~3个月,以后计划增加回国时间,而对教育部又说是全职。这就说明了北大的人才引进工作有多么的糟糕,简直是拿国家和人民的利益当儿戏!
人物周刊:那为什么这些引进的“特聘教授”不能全职回来呢?
丘成桐:这是一个很简单的事情,假如一个教授的目标不是替中国的年轻人服务,只是为了自己的利益考虑,他们在国外能拿到全职的教职,又能在国内拿到全职,为什么不这样做,而是要离开美国?他们两个薪水加起来,两个好处都有。这是第一点。
第二点很重要,就是20多年来,我感触很深的:假如你还算是个美国的教授,国内对你就非常重视。假如你在美国的教授辞掉之后,国内对你重视不够,因为你就变成国内的教授了。政府没有这么讲,可是我们大体晓得,就是这样的情况。你刚从国外回来头两年还是受到重视,过几年之后你就是国内的教授之一了,薪水开始减,其他方面也不受重视了。还有一个问题,是注重玩弄权术的大学的学术气氛不浓厚,到这些地方的归国学者学问慢慢就不行了。
人物周刊:在您看来中国当前的高等教育体制问题颇多,哪些或者哪几个问题是最亟待解决的?或者说,在您这样一流的华裔学者看来,中国大学最严重的问题有哪些?根本解决之道在哪里呢?
丘成桐:最严重的问题是评审制度。权力操纵在个别人手上,几个和他们所谓“同舟共济”的人控制着经费,科技部、基金委的科研基金和教育部基金都是,院士评审、评奖也是一样。在中国做学问好的人都想做院士,做不上院士就好像完全没有面子,所以那些想当院士的就想尽办法去向那些掌控院士选举的人叩头,同时宁愿改变他们做研究的方向来让那些人高兴。这种做法到处都是,我觉得很悲哀。
开始学问做得不错的数学家为了做院士,宁愿置自己的学问于不顾,用很多不同的手段去逢迎院士。凡是接触到某些院士的错事和坏事时,谁都不敢讲话,为了做院士要讨好他们。年轻人的科研基金和经费都要这些院士来评审,都怕院士。全国数学界有20多个院士,有七、八个是不管事的,因为年纪大了,剩下的那十几个就管着全中国数学的方向,他们就有这个权力,谁敢讲他们不对的话,谁就遭殃。到这种地步学问还能做成功,我想是不太可能的。
人物周刊:有人说中国是“运动办学”,有各种各样的工程,比如“211工程”,“985工程”,这种运动对大学发展有什么作用?不论是奖项、还是基金都需要评委来评,怎样才能做到公平、公正、公开?
丘成桐:我想,要加大评委的来源,不能够单请中国的专家,坦白讲中国数学研究的方向并不是世界数学研究的趋势,我想请国际上的专家来帮忙是很重要的,其实对中国来说没有任何羞耻的地方。在美国,我们要评审一个重要项目时,也请欧洲的专家、亚洲的专家来帮忙。欧洲的项目,也会请美国的专家帮忙。
我觉得中国目前来看,重大的项目,小项目也一样,要加大评审专家的量,让专家能够表示意见。同时在选举院士或者在评阅大项目的时候,应该用纯粹学术的资格,就是用学术内容来作评审,不应该涉及到人事关系。现在往往是某某教授学术上没问题,有些院士们就讲这个人的人格有问题,用这种手段来制止这些人的提升,这是一个很糟糕的事。用非学术的方法来打击有学问的人,让很多人觉得很气愤,包括我的老师陈省身先生,在生前也是无可奈何。
假如评审委员会邀请相当多的非华裔的有学问的专家在里面,事情就非常容易得到解决。现在中国不愿意做,就是因为这些既得利益的教授们拒绝海外专家进来,因为请这些人进来,他们的垄断地位就没有了。
人物周刊:北大特地安排新闻发言人就引进海外学者予以回应,这是否在您意料之中?
丘成桐:这就是利益关系很严重的问题。假如北大承认错误,那他们申请到的经费怎么办,很多经费都是骗来的。××当了北大数学中心的主任,拿了国家一亿多的经费,就是因为从海外“引进”了他。还有很多项目都是这样。如果他们承认了错误,那这些经费都是很有疑问的。不单是声望的问题,也是金钱的问题。
我晓得很多既得利益团体对我的这些批评非常不满意。我也不会相信他们不会反击,但为了国家我不在乎。我也不是想做英雄好汉,只是看到国内这么多优秀的年轻人,因为他们的打击而悲观失望,看不到自己前途,而影响了中国21世纪的发展进程,我觉得很心痛。作为中国人,我觉得我有义务和责任替国内这些年轻科学家找个出路,否则的话他们只能去美国,不能在国内做好的学问。
假如最终不能替中国数学界培养年轻人的话,我就不想再来中国了。我在中国做了很多事,主要目标就是为了中国培养人才,无论是利还是名,我都没有兴趣。假如我做的事情因为北大的打击不能成功,也不能补救,我也就没兴趣再来了。这是在浪费我的时间,我现在还在做最前沿的研究工作,我为什么不在数学上多花点功夫呢?而要和这种人搞在一起。
人物周刊:在您看来,中国和世界其他发达国家在高等教育方面的最大差距在哪里?硬件、软件还是制度?
丘成桐:都有。硬件是最容易追上的,现在有些中国大学(的硬件)比我们这里(哈佛大学)都好得多。这不是最主要的,最主要的是人才和制度。
人才问题,最重要的是年轻人。我讲了很多问题都是有关年轻人的,整个西方高等教育做得最好的是美国,美国有一个良好的系统,它的核心精神就是要培养年轻人。研究生院培养研究生和博士后,我们学校(哈佛大学)基本上都在全心全意地培养这些年轻人。
可是我们国家刚好相反。我们应该给研究生很好的待遇,让他们不要出去兼职。哈佛的博士只要能做出成绩,马上就能提拔得很快。这一点在国内是做不到的。国内所有的好处、所有的荣誉,都要留给院士。可在美国只要能做出第一流的学问,马上全世界就都知道了。这是完全不一样的做法。如果中国的年轻人做了好的学问却不能提拔上来,我看中国成为科技大国是不可能实现的。
人物周刊:您反复提到中国科技发展的关键在年轻人,那您怎么看中国现在老一代的科技工作者呢?
丘成桐:我并不认为老一点的就没有希望,我现在还在做第一线的研究,我们愿意帮助年轻人上去。可是中国经历了文化大革命,有十年的断层。所以中国出现了一个五十到六十岁(科学家)的断层。这些人的能力是比不上从前年纪更大的那些人,我对这些年纪大的人很尊重,可是五六十岁的科学家并不见得是最前线的,我们尊重他们,并不表示要按照他们的意思去做。老院士们懂得自己的地位,他们不会乱搞。相对年轻些的那批(院士),有很多人的做法就像文革时一样,对年轻人有很大的损害。
人物周刊:中国很多大学都在讲自己要建设世界一流大学,您觉得可能么?最大的制约因素是什么呢?
丘成桐:还是年轻人的问题。这些大学如果他们是真正地在培养年轻人,五年内就能成为第一流的大学,我是说在一种完美的情况下。为什么呢?一个中国的学生来我们哈佛大学,五年内他们可以做成一流的工作。毕业以后七八年内在这样的环境之下可以成为第一流的人才。就是说,从一个有基础的年轻人做到有世界第一流学问的人,也就是七八年的功夫。这在一个完美的制度和完美的学风下是可以做到的。
可是在中国目前的情形下,做不到。就是因为这些年轻人没有得到良好的训练,没有得到学校的重视。就研究生来讲,他们要兼职,没有办法把全部时间用来做学问。导师本身也不是第一流的,然后是来帮忙的学者,好的也就来两三个月,不好的来了心思也没有放在年轻人上面。
可是真要做好也是有可能的,比如姚期智,我相信在不长的时间内,他可以在理论电脑方面带出一支优秀的队伍来。可是我们有多少有学问的人愿意做这样的事?我们需要大师级的人,也需要真正愿意做事的人真正全职地回来工作。
问题是他们急功近利,只有(引进海外教授数)量上的要求,只讲究形式化的东西。我举个例子,1997年,北京大学请我去做他们数学系一个研究所的主任,我的名字始终被他们挂在那个上面,可他们从来没问过我有关学术上的事情,也不告诉我他们在那边做什么事情,到了去年年底我才晓得他们挂了我的名字,我要求他们把我的名字取下来。他们这样做,是因为他们不重视实质而只重视虚名。我的看法是,如果年轻人有应得的学术自由,有发展空间,这个国家的学术就能很快地发展起来。
人物周刊:中国的高校还存在着很强的行政化趋势,还在评级别,比如大学评为部级、副部级,您怎么看?衡量大学成功的标准是什么?
丘成桐:这就是私立大学和公立大学的区别。有几个层次的问题。比如以美国来讲,美国前十名的大学大部分都是私校。私校的灵活性要大于公立大学,可是并不能够表示公立大学没有好的。伯克利(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UCLA(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都是名校。
中国却是硬性规定一些大学得到特别的关注,比如北大和清华。我们哈佛大学也向政府拿钱,但我们向政府拿钱的方法是公平竞争,不是说因为我是哈佛大学我就拿一大笔钱,相反很多时候因为你是哈佛大学,政府反而不给你钱。他们讲反正你要做这个研究,我们不一定要帮你忙。政府是根据大学里面教授的研究能力和研究潜力来给钱,我觉得这才是政府支持高校的方法。
只是因为它叫北大或者清华就给一大笔钱,我觉得不是最好的。北大、清华是有着很大优势的,因为全国最好的高中生都想去。他们很容易录取到第一流的学生,却不见得有一流的训练,我对北大尤其失望。教育部给他们的经费很多,还有很多其他名目的经费。我想这不是一件好事,因为“名不正则言不顺”,大学得到的经费不是通过申请、公平竞争拿到的,学术是做不好的,这是我个人的经验。
所以我觉得大学之间应该存在竞争,譬如说南京大学做得比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好,就应该多得到经费。反过来也一样,如果北大、清华做得好,我们也应该表扬。应该是一种公平的竞争。
人物周刊:近几年来大学得到了很多办学经费,名牌大学更是这样,可是落在学生头上的却非常少,奖学金还很不发达,学费负担相当重,您觉得经费应该如何分配?
丘成桐:就我看来,研究生的资助费用应该大幅度提高。要做到他能不去外面兼职而能维持生活,能全心全意地做研究。到了研究生阶段就已不是小孩了,他们应该有能力去生活,有能力去买书,现在很多研究生连买书的问题都没有解决,这是很不幸的事情。我想大力资助研究生是第一个重要的事情。
可是也因为这样,研究生的素质要注意,大量招收研究生,因此研究生的素质是得不到保证的。研究生要精。我想,第二个要大力支持的是博士后和毕业没多久的年轻教师。因为这个时刻是他们做第一流工作的最重要时刻。他们目前待遇太差,还要考虑怎么资助家里。我想大学的经费应该主要用在这方面。有多余的钱再来搞人才引进。如果是引进姚期智这样级别的人才又另当别论,中国要重视。因为大师级的人才会对中国的学术起到指引方向的作用,就像华罗庚先生、钱学森先生当年从国外回来一样。我们讲“大海航行靠舵手”,学术上确实需要舵手,而且必须是全心全意的。
人物周刊:“教育产业化”一直是中国高教的热门话题,我们上次采访您也谈到了,在您看来,大学存在的价值是什么,大学应该怎么回馈社会?
丘成桐:我很反对这个(产业化)。我反复强调大学的责任在于替社会培养人才。对于产业,大学是没有这个能力、也没有这个时间去管理的。很多大学教授带着自己的学生去那里做事,而不去做自己应该做的事情,这种情况是完全没理由的。我本人培养了五十多个学生,我觉得我本人是在为社会服务。如果中国的教授每一个能培养几个有为的年轻人,让他们去社会做事,高科技也好,银行业也好,都一样的。
大学是一个赔本生意,不应该看作是要赚钱的,不应当用金钱来衡量。因为人才是整个中国最需要的,用金钱来衡量是很不应当也很不道德的事情。
人物周刊:中国大学这些年搞扩大招生,您怎么看这种扩招现象?
丘成桐:在香港也存在这种问题。我批评过很多次,很多高校的校长也同意。其实在这点上,中国可以学学美国(我不是讲美国的好,但是他们有经验,我们要学),比如加州,有很多不同level(水平)的大学,有伯克利、UCLA这样的名校,也有很多很普通的学校,这些学校的学生就是要出来在社会上做事的。因为有的学生根本就没有兴趣做研究,又何苦要逼他们呢?就像美国有很多的state college(社区学院),就是他们最好的选择。
家长们都希望自己的孩子不去college,去名牌大学,可是名牌大学人多了也不好,这必须是一个要把关的事情。北大、清华和职业学校相比责任是不一样的。
人物周刊:这两年香港的大学来大陆招生,以往是优秀的大学生毕业后到国外读研究生,现在连高考的学生都被抢了,您觉得香港的大学优势在哪里?他们对内地大学的冲击有多大?
丘成桐:我想是非常好的冲击。中国有这么多优秀的年轻人,很多都被埋没了,香港的大学能够来内地和北大、清华抢学生,为中国培养第一流的人才,这绝对是好事啊。有竞争才会有进步啊!
北大、清华要办得更好才能留住这些学生。因为第一流的学生不会因为钱的问题去哪一个大学,最重要的是看他们的前途。就像我当初去美国伯克利,周围的同学都是第一流的,我刚到的时候还在想我一直是第一流的,怎么到这里,同学和我都差不多了,那我就只能去努力,追赶他们啊。
可是最怕的是不准你们这帮家伙在这里招生,用行政的方法。世界在进步,我们也应当进步啊。
人物周刊:中国的大学目前还做不到“教授治校”,行政力量对教学科研的影响还非常大,您怎么看?
丘成桐:我不是研究高校制度的专家,我只能够讲,能够让学生和年轻教师发挥所长的,就是好的管理体系。教育部应该在这方面做一个好的研究。举例来说,现在院士正在全权控制学校的行政,很明显这个管理体系是不行的。我相信好的管理体系也一定能够找到。
人物周刊:您觉得,科研和教学哪一个重要?国内很多大学,名教授是不给本科生上课的。
丘成桐:这是分不开的,只是在中国经常要人为地分开。一个好的做科研的教授一定要有好的学生。譬如哈佛大学,最出名的教授非要去教本科不可,否则哈佛不会留他的。我们认为一个好的名教授,不单科研重要,好的教学一样重要。为什么我们觉得教学也很重要呢?因为我们发现假如教学教得不好的话,对他们研究也没有什么好处。他的研究会衰落下来的,我们看到很多这样的例子。
我们所有的地方都注意教学,不单是为了培养下一代,也是为了提高自己。你要晓得年轻人有很多想法,是我们年纪大一点的人不晓得的。我们不和他们接触,我们得不到他们这种活力。年轻人的活力对于年纪大的教授有很大的好处。
你说硬性的规定有没有?我印象中是没有的,但是每一个教授都要教本科生的,这是一个common understanding(常识),我们所有的department(系)、所有的教授都要教本科生的。
人物周刊:最近国内出了很多海归学者造假事件,比如清华的刘辉,上海交大的陈进,这样的造假情况在美国多吗?美国会怎么处理?
丘成桐:如果发生这样的事情,我们会成立一个正式的委员会,委员会不单要有本校的人,还要有海外的专家、其他学校的专家。如果经过调查发现是真的,我们马上就把他fire(开除)掉,有时涉及到刑事问题了,我们就把他送到州政府去。就像这次上海的事情(交大“汉芯”事件,我想也应该有刑事问题。我觉得中国现在的处罚都太轻了,没有触及到重点。如果涉及到上面的领导,是一定要去追查的。
人物周刊:不管中外,校长对于一个大学的发展都是非常重要的。中国现在很多校长都是官员转来的,您怎么看?而且校长都是院士,一定需要么?
丘成桐:我觉得没有必要(院士当校长)。坦白讲,有学问的不一定就是院士。校长的选拔应该将网络放得越大越好,当然,有过教书或行政经验的比较好。坦白地说,就算是挑选外国人作校长也没有什么不对的,问题是他是不是真心真意替中国人做事情。
人物周刊:您提过如果中国的大学还是这个样子,您就彻底失望了。如果继续按照现在的路子走下去,您觉得会怎么样?
丘成桐:按照现在的路走下去,我觉得某些方面很危险。我对中国教育的期望很大,中国优秀的学生和优秀的年轻教师很多,问题是我们能不能够把他们培养出来。如果能培养出来,那就像原子弹爆炸一样是不可限量的。而不要像现在这样压制他们,让他们都跑到美国去了。
人物周刊:那在您看来,中国教育向前发展的最大推动力是什么?
丘成桐:在中国目前的情形下,只能是最高领导来推动。有关学校和院士们的利益盘根错节,都有自己的势力范围,实在是很难变动。每一个大学都有自己的活动能力,举一个例子,我批评北京大学,北大的某些有权的朋友就会非常不高兴。到处都有这些大学的势力范围。
人物周刊:大学的最终目的是什么?
丘成桐:替我们国家、替全世界培养人才,培养领袖人才,培养能够为社会服务的人才,培养能够推动人类认识自然界、认识世界的人才。让我们的境界能够得到提升,能够和世界上的文化结合起来,这才是大学应该做的事情。
人物周刊:在上次对话时,您说不在乎媒体的作用,因为媒体不懂科学家真正的价值,现在国内都在密切关注您和北大之间的这次争论,您认为媒体应该对此持怎样的一个态度?
丘成桐:假如是在美国,学术系统建设很健全的地方,我想不需要媒体起作用。可是在中国,假如要中央重视,媒体如果能够很健康地报道,让中央和老百姓都能了解到问题所在,还是能起到很好的作用。中国需要客观公正的舆论监督。
“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是我国政府为吸引和造就一批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学科带头人而于1998年开始设立的。长江学者包括特聘教授和讲座教授,聘任范围包括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实行岗位聘任制,聘期为三年,在聘期内享受长江学者奖金,主要由教育部人事司负责日常工作。
特聘教授和讲座教授除了在聘任要求方面略有不同之外,在工作时间和薪酬方面也有不同:工作时间。特聘教授必须保证聘期内每年在受聘高校工作9个月以上。讲座教授则要保证每年能在受聘高校工作3个月以上,因特殊原因,最少不得低于2个月。
特聘教授奖金为每人每年人民币10万元,同时享受学校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提供的工资、保险、福利待遇。讲座教授奖金为每人每月人民币1.5万元,按实际工作月支付。高校还必须为聘任的特聘教授、讲座教授配套必要的科研经费,并提供良好的工作和生活条件。其中,自然科学特聘教授科研配套经费不低于200万元,人文社会科学特聘教授科研配套经费不低于50万元。
教育部和高等学校支持特聘教授、讲座教授申请国家重大科研项目,并通过项目牵引组建创新团队。对其中优秀创新团队,教育部将给予重点资助。
2006年5月,上海交通大学发布了《上海交大关于“汉芯”系列芯片涉嫌造假的调查结论与处理意见的通报》,决定撤销陈进上海交通大学微电子学院院长职务;撤销陈进的教授职务任职资格,解除其教授聘用合同。
与此同时,科技部决定终止陈进负责的科研项目的执行,追缴相关经费,取消陈进以后承担国家科技计划课题资格;教育部决定撤销陈进“长江学者”称号,取消其享受政府特殊津贴的资格,追缴相应拨款;国家发展改革委决定终止陈进负责的高技术产业化项目的执行,追缴相关经费。
事件当事人陈进系美国德州大学(奥斯汀分校)电子及计算机工程博士,原上海交通大学微电子学院教授、博导,并担任院长、芯片与系统研究中心主任,信息安全芯片研究所所长,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
在国家重点科研项目“汉芯”中,陈进雇用民工将从美国买回的芯片表面原有标志用砂纸磨掉,再加上“汉芯”标志,就轻而易举骗取了国家上亿元科研经费,并在职称和职务上名利双收。后经“汉芯”团队内部人士举报,国务院会同多部门特派出调查组进行查证才得以真相大白。
值得注意的是,早在“汉芯一号”制造时,该项目就通过了国家专家组的验收,有专家甚至说:“‘汉芯一号’的研制成功标志着我国(在DSP方面)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开始掌握了核心技术,标志着我国技术力的提高,为今后的产业发展奠定了很好的技术基础和技术支撑。”
在接受《南方人物周刊》专访时,丘成桐先生对目前国内的高等教育和科研现状发表了自己的尖锐看法(详见本刊2006年7月1日第16期《丘成桐:中国教育走了很多好笑的路》),他坦言:“中国很多大的项目,表面上请了很多人来,特别是引进很多外国专家,实际上都是假的。”
“中国很多高校唯利是图,就是看钱,看经费,真的研究成果从来不在乎,这是高校的大毛病。”“院士制度根本可以废除,你去找一个在学术最前沿做的有学问的年轻人,问他对院士是什么观感?”……
其中,他就北京大学等着名高校在引进海外人才时造假的指责,“一个在美国的全职教授在国内也拿全职的薪水,就来国内那么短时间,怎么可能会做出好学问?”引发了舆论近期就学术界的讨论高潮──“北大清白门”之争。
7月底,在丘先生发出批评声音一个月后,北京大学就他的观点进行了回应,新闻发言人称:“对北大引进海外人才的说法是一种不负责的说法,歪曲事实,严重侵害了广大海归学者和北京大学的声誉,在社会上造成了极其恶劣的影响。”并声称将向媒体详细介绍引进海外人才的有关情况,对这个问题作进一步的说明。
随后,北大新闻发言人表示:“一个得到国内外同行公认的优秀的海外学者,即使完全符合招聘条件的所有规定,还要经历严格的筛选程序。”同时还表示:“长江学者在聘任中,必须接受教育部的履职检查。聘任结束后,北大还要组织全面细致的工作评估,结果报送教育部。严格的选拔制度和评价机制可以确保招揽人才的质量。”
北大发表回应声明迄今已有半个月了,仍然没有任何迹象表明北京大学会拿出相关证明。网络上却出现了一个34人的名单,其中所列人士都是北京大学从海外引进的“长江学者”,有人调查了这些人的海外任教履历,爆料称这些教授其实都是“有海外全职的”。
这些情况是真是假,北大的海外专家引进情况到底如何?8月10日,本刊驻京记者约访此前发表声明的北大新闻发言人,但该先生很干脆地拒绝了采访申请,他说:“该说的我们已经放在新闻网上了。”就在民众都在等待北大的进一步回应时,丘成桐关于中国大学教育和科研的种种看法在高校和网络得到了热切的回应,在某网的网络调查“关于北大‘人才’造假说到底谁在撒谎”中,他得到了91.52%的正面支持。
长久以来,中国高等教育的种种弊端已为人所诟病,沸沸扬扬的“北大清白门”之争,不过是目前高校众多弊病的冰山一角。事实上,丘成桐,这位“华人数学第一人”、国际最顶尖的数学家之一已不是第一次进入公众视线了。2005年他的“北大清华打压其他高校,令人失望”言论已经为人所瞩目,今年的“中国数学家破解庞加莱猜想”背后又有他的多年参与和推动。
丘成桐先生始终坦言自己不是高等教育专家,“作为一名海外学者,我只能谈谈自己的看法”。但以他的学术地位以及对中国学术界的贡献,我们似乎没有理由不去认真听一听他对中国教育的看法。8月9日凌晨,在多次联系确认后,丘成桐先生终于在他哈佛大学数学系的办公室接受了本刊记者的电话采访。
在电话里,他依然保持着一贯的自信和批评气质:“我也不是想做英雄好汉,只是看到国内这么多优秀的年轻人,受他们的打击而悲观失望、看不到自己前途,进而影响了中国21世纪的发展进程,我觉得很痛心。”
人物周刊:北大认为您“歪曲了事实”,尤其是在海外人才引进的问题上,北大的声明出来后,很多读者和网民认为应该“用事实来说话”,您所知道的都有谁?
丘成桐:那很多。例如数学和力学两个学科直接从海外招聘的特聘教授在海外全都是有全职的,说他们是从海外引进的人才,那就不实事求是了。你们可以从网上查,田刚、夏志宏是海外全职。陈十一、佘振苏是在海外有全职的特聘教授,还有最近的那个葛力明也是海外全职的特聘教授。就数学和力学那几个人,在网上很容易查的。教育部的网站有,海外大学的网站有,你只要随便search一下,很容易就能找到。好多都能查到,简单得很啊。
海外大学的这些网站上,都载有这方面的正式人事资料。至于北大随便讲他们没有问题,那他可以将名单发表嘛。名单发表我们一个个对就是了。北大讲没有问题,为什么不公布名单呢?很简单嘛,教育部的网站倒还没有关掉,你可以去查。
人物周刊:您认为北大在引进海外人才方面存在这些弊端,那么,在您看来会有多严重?
丘成桐:一个学校、学术机构,是培养年轻人的主要机构,是给年轻人作榜样的。共产党有一句名言“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尤其是做学问的人眼睛是雪亮的,北京大学的青年学生也好,其他高校的本科生、研究生也好,都是有可能成为第一流人才的年轻人,他们看到学校不老实,学校引进的人才是假的,他们心里会怎么看?这是第一点。
第二点,年轻教师的工资比所谓引进的特聘的教授低得多,相差得很远很远,比讲座教授也低很多。北京大学的老师也好,其他学校的老师也好,我常听他们诉苦,钱不够。他们在那里全时间地教课,做研究,有些年轻教授的成就是第一流的,(却)得到完全不同的待遇,按照现在这样的引进法,他们心里是非常不舒服的。
朱熹平在中山大学能做第一流的学问。除朱熹平外,国内很多的年轻人也都能够做第一流的研究,但是他们现在觉得很伤感:他们做了大量研究,但是得到的待遇和重视,跟海外短期引进的所谓的人才相差这么远。
第三个弊端啊,所谓引进的人才到了北大,或者到了其他大学,他们是大人物,强迫年轻人跟他们走同样的路,把这些年轻人放到他们的研究领域里去。虽然不见得每个引进人才都做这样的事,但是我看到了一些这样的人。这些人跑进来,不但对年轻人没有帮助,而且强迫年轻人走他们走的路,就算年轻人不想做,他们也强迫他们去做,而且还把自己的名字放到年轻人的成果里去。
这样做,对国内的学术研究造成了很大的打击,造成了年轻人宁愿到国外去,也不愿意留在国内。事实上这些年轻人是有能力在国内做研究的。你就可以看出来这些情况有多严重!比如庞加莱猜想,八九年前我就让中国的年轻人去做,结果海外回来的这些人让他们不要做。
人物周刊:为什么不允许年轻人去做呢?
丘成桐:他们要赶快写几篇文章来交差,向政府交差,表示他们有实力作研究。尤其是这些海外引进来的,只来一两个月,甚至一两个星期,他们要赶快有成果,所以他们要年轻人做那些最快、能做出成果的研究,才能够向上报告,才能够得到重视。
人物周刊:近年来,国内名牌高校开始较大幅度引进海外人才,你如何评价其利弊得失?应该如何改善或者做得更好?
丘成桐:能够真正引进人才我想是非常重要的事情,我不反对,而且非常赞成。就好比姚期智(编者注:前美国普林斯顿大学教授,世界计算机领域的最高奖── “图灵奖”获得者,迄今获得此项殊荣的唯一亚裔科学家)去清华,我对他本人很佩服,我对清华大学能够成功地引进姚期智也很佩服。他能够从普林斯顿辞掉所有位子,能够很专心地教课,带了很多学生,这可以说是中国学术成功的最重要希望。
能够大量引进这样的人才我想是很重要的,我觉得清华大学在这方面做得很成功,至少在姚期智引进上,我是非常敬佩的。北大就没有做到这一点。引进××本来是和引进姚期智相提并论的,可是××在普林斯顿是全职的,甚至当初引进的时候在麻省理工也是有全职的,这样做很不好。他没有花很多时间在年轻人身上,可是姚先生却花了很多时间教导年轻人。
姚先生是大学问家了,我也觉得引进海外年轻人也很好,现在慢慢地全职引进了一些年轻人,我们在中国科学院就引进了一些。我就觉得能做到真正引进是非常重要的事,可是不要作假,明明在国外有全职的,却又回来,也说是全职。
北大反反复复地引进××,在以引进××的名义捞取巨额国家经费、把××推上院士、政协委员位置之后,又说××每年来2~3个月,以后计划增加回国时间,而对教育部又说是全职。这就说明了北大的人才引进工作有多么的糟糕,简直是拿国家和人民的利益当儿戏!
人物周刊:那为什么这些引进的“特聘教授”不能全职回来呢?
丘成桐:这是一个很简单的事情,假如一个教授的目标不是替中国的年轻人服务,只是为了自己的利益考虑,他们在国外能拿到全职的教职,又能在国内拿到全职,为什么不这样做,而是要离开美国?他们两个薪水加起来,两个好处都有。这是第一点。
第二点很重要,就是20多年来,我感触很深的:假如你还算是个美国的教授,国内对你就非常重视。假如你在美国的教授辞掉之后,国内对你重视不够,因为你就变成国内的教授了。政府没有这么讲,可是我们大体晓得,就是这样的情况。你刚从国外回来头两年还是受到重视,过几年之后你就是国内的教授之一了,薪水开始减,其他方面也不受重视了。还有一个问题,是注重玩弄权术的大学的学术气氛不浓厚,到这些地方的归国学者学问慢慢就不行了。
人物周刊:在您看来中国当前的高等教育体制问题颇多,哪些或者哪几个问题是最亟待解决的?或者说,在您这样一流的华裔学者看来,中国大学最严重的问题有哪些?根本解决之道在哪里呢?
丘成桐:最严重的问题是评审制度。权力操纵在个别人手上,几个和他们所谓“同舟共济”的人控制着经费,科技部、基金委的科研基金和教育部基金都是,院士评审、评奖也是一样。在中国做学问好的人都想做院士,做不上院士就好像完全没有面子,所以那些想当院士的就想尽办法去向那些掌控院士选举的人叩头,同时宁愿改变他们做研究的方向来让那些人高兴。这种做法到处都是,我觉得很悲哀。
开始学问做得不错的数学家为了做院士,宁愿置自己的学问于不顾,用很多不同的手段去逢迎院士。凡是接触到某些院士的错事和坏事时,谁都不敢讲话,为了做院士要讨好他们。年轻人的科研基金和经费都要这些院士来评审,都怕院士。全国数学界有20多个院士,有七、八个是不管事的,因为年纪大了,剩下的那十几个就管着全中国数学的方向,他们就有这个权力,谁敢讲他们不对的话,谁就遭殃。到这种地步学问还能做成功,我想是不太可能的。
人物周刊:有人说中国是“运动办学”,有各种各样的工程,比如“211工程”,“985工程”,这种运动对大学发展有什么作用?不论是奖项、还是基金都需要评委来评,怎样才能做到公平、公正、公开?
丘成桐:我想,要加大评委的来源,不能够单请中国的专家,坦白讲中国数学研究的方向并不是世界数学研究的趋势,我想请国际上的专家来帮忙是很重要的,其实对中国来说没有任何羞耻的地方。在美国,我们要评审一个重要项目时,也请欧洲的专家、亚洲的专家来帮忙。欧洲的项目,也会请美国的专家帮忙。
我觉得中国目前来看,重大的项目,小项目也一样,要加大评审专家的量,让专家能够表示意见。同时在选举院士或者在评阅大项目的时候,应该用纯粹学术的资格,就是用学术内容来作评审,不应该涉及到人事关系。现在往往是某某教授学术上没问题,有些院士们就讲这个人的人格有问题,用这种手段来制止这些人的提升,这是一个很糟糕的事。用非学术的方法来打击有学问的人,让很多人觉得很气愤,包括我的老师陈省身先生,在生前也是无可奈何。
假如评审委员会邀请相当多的非华裔的有学问的专家在里面,事情就非常容易得到解决。现在中国不愿意做,就是因为这些既得利益的教授们拒绝海外专家进来,因为请这些人进来,他们的垄断地位就没有了。
人物周刊:北大特地安排新闻发言人就引进海外学者予以回应,这是否在您意料之中?
丘成桐:这就是利益关系很严重的问题。假如北大承认错误,那他们申请到的经费怎么办,很多经费都是骗来的。××当了北大数学中心的主任,拿了国家一亿多的经费,就是因为从海外“引进”了他。还有很多项目都是这样。如果他们承认了错误,那这些经费都是很有疑问的。不单是声望的问题,也是金钱的问题。
我晓得很多既得利益团体对我的这些批评非常不满意。我也不会相信他们不会反击,但为了国家我不在乎。我也不是想做英雄好汉,只是看到国内这么多优秀的年轻人,因为他们的打击而悲观失望,看不到自己前途,而影响了中国21世纪的发展进程,我觉得很心痛。作为中国人,我觉得我有义务和责任替国内这些年轻科学家找个出路,否则的话他们只能去美国,不能在国内做好的学问。
假如最终不能替中国数学界培养年轻人的话,我就不想再来中国了。我在中国做了很多事,主要目标就是为了中国培养人才,无论是利还是名,我都没有兴趣。假如我做的事情因为北大的打击不能成功,也不能补救,我也就没兴趣再来了。这是在浪费我的时间,我现在还在做最前沿的研究工作,我为什么不在数学上多花点功夫呢?而要和这种人搞在一起。
人物周刊:在您看来,中国和世界其他发达国家在高等教育方面的最大差距在哪里?硬件、软件还是制度?
丘成桐:都有。硬件是最容易追上的,现在有些中国大学(的硬件)比我们这里(哈佛大学)都好得多。这不是最主要的,最主要的是人才和制度。
人才问题,最重要的是年轻人。我讲了很多问题都是有关年轻人的,整个西方高等教育做得最好的是美国,美国有一个良好的系统,它的核心精神就是要培养年轻人。研究生院培养研究生和博士后,我们学校(哈佛大学)基本上都在全心全意地培养这些年轻人。
可是我们国家刚好相反。我们应该给研究生很好的待遇,让他们不要出去兼职。哈佛的博士只要能做出成绩,马上就能提拔得很快。这一点在国内是做不到的。国内所有的好处、所有的荣誉,都要留给院士。可在美国只要能做出第一流的学问,马上全世界就都知道了。这是完全不一样的做法。如果中国的年轻人做了好的学问却不能提拔上来,我看中国成为科技大国是不可能实现的。
人物周刊:您反复提到中国科技发展的关键在年轻人,那您怎么看中国现在老一代的科技工作者呢?
丘成桐:我并不认为老一点的就没有希望,我现在还在做第一线的研究,我们愿意帮助年轻人上去。可是中国经历了文化大革命,有十年的断层。所以中国出现了一个五十到六十岁(科学家)的断层。这些人的能力是比不上从前年纪更大的那些人,我对这些年纪大的人很尊重,可是五六十岁的科学家并不见得是最前线的,我们尊重他们,并不表示要按照他们的意思去做。老院士们懂得自己的地位,他们不会乱搞。相对年轻些的那批(院士),有很多人的做法就像文革时一样,对年轻人有很大的损害。
人物周刊:中国很多大学都在讲自己要建设世界一流大学,您觉得可能么?最大的制约因素是什么呢?
丘成桐:还是年轻人的问题。这些大学如果他们是真正地在培养年轻人,五年内就能成为第一流的大学,我是说在一种完美的情况下。为什么呢?一个中国的学生来我们哈佛大学,五年内他们可以做成一流的工作。毕业以后七八年内在这样的环境之下可以成为第一流的人才。就是说,从一个有基础的年轻人做到有世界第一流学问的人,也就是七八年的功夫。这在一个完美的制度和完美的学风下是可以做到的。
可是在中国目前的情形下,做不到。就是因为这些年轻人没有得到良好的训练,没有得到学校的重视。就研究生来讲,他们要兼职,没有办法把全部时间用来做学问。导师本身也不是第一流的,然后是来帮忙的学者,好的也就来两三个月,不好的来了心思也没有放在年轻人上面。
可是真要做好也是有可能的,比如姚期智,我相信在不长的时间内,他可以在理论电脑方面带出一支优秀的队伍来。可是我们有多少有学问的人愿意做这样的事?我们需要大师级的人,也需要真正愿意做事的人真正全职地回来工作。
问题是他们急功近利,只有(引进海外教授数)量上的要求,只讲究形式化的东西。我举个例子,1997年,北京大学请我去做他们数学系一个研究所的主任,我的名字始终被他们挂在那个上面,可他们从来没问过我有关学术上的事情,也不告诉我他们在那边做什么事情,到了去年年底我才晓得他们挂了我的名字,我要求他们把我的名字取下来。他们这样做,是因为他们不重视实质而只重视虚名。我的看法是,如果年轻人有应得的学术自由,有发展空间,这个国家的学术就能很快地发展起来。
人物周刊:中国的高校还存在着很强的行政化趋势,还在评级别,比如大学评为部级、副部级,您怎么看?衡量大学成功的标准是什么?
丘成桐:这就是私立大学和公立大学的区别。有几个层次的问题。比如以美国来讲,美国前十名的大学大部分都是私校。私校的灵活性要大于公立大学,可是并不能够表示公立大学没有好的。伯克利(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UCLA(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都是名校。
中国却是硬性规定一些大学得到特别的关注,比如北大和清华。我们哈佛大学也向政府拿钱,但我们向政府拿钱的方法是公平竞争,不是说因为我是哈佛大学我就拿一大笔钱,相反很多时候因为你是哈佛大学,政府反而不给你钱。他们讲反正你要做这个研究,我们不一定要帮你忙。政府是根据大学里面教授的研究能力和研究潜力来给钱,我觉得这才是政府支持高校的方法。
只是因为它叫北大或者清华就给一大笔钱,我觉得不是最好的。北大、清华是有着很大优势的,因为全国最好的高中生都想去。他们很容易录取到第一流的学生,却不见得有一流的训练,我对北大尤其失望。教育部给他们的经费很多,还有很多其他名目的经费。我想这不是一件好事,因为“名不正则言不顺”,大学得到的经费不是通过申请、公平竞争拿到的,学术是做不好的,这是我个人的经验。
所以我觉得大学之间应该存在竞争,譬如说南京大学做得比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好,就应该多得到经费。反过来也一样,如果北大、清华做得好,我们也应该表扬。应该是一种公平的竞争。
人物周刊:近几年来大学得到了很多办学经费,名牌大学更是这样,可是落在学生头上的却非常少,奖学金还很不发达,学费负担相当重,您觉得经费应该如何分配?
丘成桐:就我看来,研究生的资助费用应该大幅度提高。要做到他能不去外面兼职而能维持生活,能全心全意地做研究。到了研究生阶段就已不是小孩了,他们应该有能力去生活,有能力去买书,现在很多研究生连买书的问题都没有解决,这是很不幸的事情。我想大力资助研究生是第一个重要的事情。
可是也因为这样,研究生的素质要注意,大量招收研究生,因此研究生的素质是得不到保证的。研究生要精。我想,第二个要大力支持的是博士后和毕业没多久的年轻教师。因为这个时刻是他们做第一流工作的最重要时刻。他们目前待遇太差,还要考虑怎么资助家里。我想大学的经费应该主要用在这方面。有多余的钱再来搞人才引进。如果是引进姚期智这样级别的人才又另当别论,中国要重视。因为大师级的人才会对中国的学术起到指引方向的作用,就像华罗庚先生、钱学森先生当年从国外回来一样。我们讲“大海航行靠舵手”,学术上确实需要舵手,而且必须是全心全意的。
人物周刊:“教育产业化”一直是中国高教的热门话题,我们上次采访您也谈到了,在您看来,大学存在的价值是什么,大学应该怎么回馈社会?
丘成桐:我很反对这个(产业化)。我反复强调大学的责任在于替社会培养人才。对于产业,大学是没有这个能力、也没有这个时间去管理的。很多大学教授带着自己的学生去那里做事,而不去做自己应该做的事情,这种情况是完全没理由的。我本人培养了五十多个学生,我觉得我本人是在为社会服务。如果中国的教授每一个能培养几个有为的年轻人,让他们去社会做事,高科技也好,银行业也好,都一样的。
大学是一个赔本生意,不应该看作是要赚钱的,不应当用金钱来衡量。因为人才是整个中国最需要的,用金钱来衡量是很不应当也很不道德的事情。
人物周刊:中国大学这些年搞扩大招生,您怎么看这种扩招现象?
丘成桐:在香港也存在这种问题。我批评过很多次,很多高校的校长也同意。其实在这点上,中国可以学学美国(我不是讲美国的好,但是他们有经验,我们要学),比如加州,有很多不同level(水平)的大学,有伯克利、UCLA这样的名校,也有很多很普通的学校,这些学校的学生就是要出来在社会上做事的。因为有的学生根本就没有兴趣做研究,又何苦要逼他们呢?就像美国有很多的state college(社区学院),就是他们最好的选择。
家长们都希望自己的孩子不去college,去名牌大学,可是名牌大学人多了也不好,这必须是一个要把关的事情。北大、清华和职业学校相比责任是不一样的。
人物周刊:这两年香港的大学来大陆招生,以往是优秀的大学生毕业后到国外读研究生,现在连高考的学生都被抢了,您觉得香港的大学优势在哪里?他们对内地大学的冲击有多大?
丘成桐:我想是非常好的冲击。中国有这么多优秀的年轻人,很多都被埋没了,香港的大学能够来内地和北大、清华抢学生,为中国培养第一流的人才,这绝对是好事啊。有竞争才会有进步啊!
北大、清华要办得更好才能留住这些学生。因为第一流的学生不会因为钱的问题去哪一个大学,最重要的是看他们的前途。就像我当初去美国伯克利,周围的同学都是第一流的,我刚到的时候还在想我一直是第一流的,怎么到这里,同学和我都差不多了,那我就只能去努力,追赶他们啊。
可是最怕的是不准你们这帮家伙在这里招生,用行政的方法。世界在进步,我们也应当进步啊。
人物周刊:中国的大学目前还做不到“教授治校”,行政力量对教学科研的影响还非常大,您怎么看?
丘成桐:我不是研究高校制度的专家,我只能够讲,能够让学生和年轻教师发挥所长的,就是好的管理体系。教育部应该在这方面做一个好的研究。举例来说,现在院士正在全权控制学校的行政,很明显这个管理体系是不行的。我相信好的管理体系也一定能够找到。
人物周刊:您觉得,科研和教学哪一个重要?国内很多大学,名教授是不给本科生上课的。
丘成桐:这是分不开的,只是在中国经常要人为地分开。一个好的做科研的教授一定要有好的学生。譬如哈佛大学,最出名的教授非要去教本科不可,否则哈佛不会留他的。我们认为一个好的名教授,不单科研重要,好的教学一样重要。为什么我们觉得教学也很重要呢?因为我们发现假如教学教得不好的话,对他们研究也没有什么好处。他的研究会衰落下来的,我们看到很多这样的例子。
我们所有的地方都注意教学,不单是为了培养下一代,也是为了提高自己。你要晓得年轻人有很多想法,是我们年纪大一点的人不晓得的。我们不和他们接触,我们得不到他们这种活力。年轻人的活力对于年纪大的教授有很大的好处。
你说硬性的规定有没有?我印象中是没有的,但是每一个教授都要教本科生的,这是一个common understanding(常识),我们所有的department(系)、所有的教授都要教本科生的。
人物周刊:最近国内出了很多海归学者造假事件,比如清华的刘辉,上海交大的陈进,这样的造假情况在美国多吗?美国会怎么处理?
丘成桐:如果发生这样的事情,我们会成立一个正式的委员会,委员会不单要有本校的人,还要有海外的专家、其他学校的专家。如果经过调查发现是真的,我们马上就把他fire(开除)掉,有时涉及到刑事问题了,我们就把他送到州政府去。就像这次上海的事情(交大“汉芯”事件,我想也应该有刑事问题。我觉得中国现在的处罚都太轻了,没有触及到重点。如果涉及到上面的领导,是一定要去追查的。
人物周刊:不管中外,校长对于一个大学的发展都是非常重要的。中国现在很多校长都是官员转来的,您怎么看?而且校长都是院士,一定需要么?
丘成桐:我觉得没有必要(院士当校长)。坦白讲,有学问的不一定就是院士。校长的选拔应该将网络放得越大越好,当然,有过教书或行政经验的比较好。坦白地说,就算是挑选外国人作校长也没有什么不对的,问题是他是不是真心真意替中国人做事情。
人物周刊:您提过如果中国的大学还是这个样子,您就彻底失望了。如果继续按照现在的路子走下去,您觉得会怎么样?
丘成桐:按照现在的路走下去,我觉得某些方面很危险。我对中国教育的期望很大,中国优秀的学生和优秀的年轻教师很多,问题是我们能不能够把他们培养出来。如果能培养出来,那就像原子弹爆炸一样是不可限量的。而不要像现在这样压制他们,让他们都跑到美国去了。
人物周刊:那在您看来,中国教育向前发展的最大推动力是什么?
丘成桐:在中国目前的情形下,只能是最高领导来推动。有关学校和院士们的利益盘根错节,都有自己的势力范围,实在是很难变动。每一个大学都有自己的活动能力,举一个例子,我批评北京大学,北大的某些有权的朋友就会非常不高兴。到处都有这些大学的势力范围。
人物周刊:大学的最终目的是什么?
丘成桐:替我们国家、替全世界培养人才,培养领袖人才,培养能够为社会服务的人才,培养能够推动人类认识自然界、认识世界的人才。让我们的境界能够得到提升,能够和世界上的文化结合起来,这才是大学应该做的事情。
人物周刊:在上次对话时,您说不在乎媒体的作用,因为媒体不懂科学家真正的价值,现在国内都在密切关注您和北大之间的这次争论,您认为媒体应该对此持怎样的一个态度?
丘成桐:假如是在美国,学术系统建设很健全的地方,我想不需要媒体起作用。可是在中国,假如要中央重视,媒体如果能够很健康地报道,让中央和老百姓都能了解到问题所在,还是能起到很好的作用。中国需要客观公正的舆论监督。
“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是我国政府为吸引和造就一批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学科带头人而于1998年开始设立的。长江学者包括特聘教授和讲座教授,聘任范围包括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实行岗位聘任制,聘期为三年,在聘期内享受长江学者奖金,主要由教育部人事司负责日常工作。
特聘教授和讲座教授除了在聘任要求方面略有不同之外,在工作时间和薪酬方面也有不同:工作时间。特聘教授必须保证聘期内每年在受聘高校工作9个月以上。讲座教授则要保证每年能在受聘高校工作3个月以上,因特殊原因,最少不得低于2个月。
特聘教授奖金为每人每年人民币10万元,同时享受学校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提供的工资、保险、福利待遇。讲座教授奖金为每人每月人民币1.5万元,按实际工作月支付。高校还必须为聘任的特聘教授、讲座教授配套必要的科研经费,并提供良好的工作和生活条件。其中,自然科学特聘教授科研配套经费不低于200万元,人文社会科学特聘教授科研配套经费不低于50万元。
教育部和高等学校支持特聘教授、讲座教授申请国家重大科研项目,并通过项目牵引组建创新团队。对其中优秀创新团队,教育部将给予重点资助。
2006年5月,上海交通大学发布了《上海交大关于“汉芯”系列芯片涉嫌造假的调查结论与处理意见的通报》,决定撤销陈进上海交通大学微电子学院院长职务;撤销陈进的教授职务任职资格,解除其教授聘用合同。
与此同时,科技部决定终止陈进负责的科研项目的执行,追缴相关经费,取消陈进以后承担国家科技计划课题资格;教育部决定撤销陈进“长江学者”称号,取消其享受政府特殊津贴的资格,追缴相应拨款;国家发展改革委决定终止陈进负责的高技术产业化项目的执行,追缴相关经费。
事件当事人陈进系美国德州大学(奥斯汀分校)电子及计算机工程博士,原上海交通大学微电子学院教授、博导,并担任院长、芯片与系统研究中心主任,信息安全芯片研究所所长,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
在国家重点科研项目“汉芯”中,陈进雇用民工将从美国买回的芯片表面原有标志用砂纸磨掉,再加上“汉芯”标志,就轻而易举骗取了国家上亿元科研经费,并在职称和职务上名利双收。后经“汉芯”团队内部人士举报,国务院会同多部门特派出调查组进行查证才得以真相大白。
值得注意的是,早在“汉芯一号”制造时,该项目就通过了国家专家组的验收,有专家甚至说:“‘汉芯一号’的研制成功标志着我国(在DSP方面)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开始掌握了核心技术,标志着我国技术力的提高,为今后的产业发展奠定了很好的技术基础和技术支撑。”
从台湾看“民主”的虚伪
台湾“民主”简直是一部东亚“民主”的活教材,深刻揭标了“民主”的虚假本质。
其一,人民的意义,一直以来“民主”宣扬的就是民众利益的代表,是人民利益的执行者,而且为很多人所接受。台湾“民主”揭示了,民众只有提议的权利,而没有决定的权利,“倒扁”再激烈,那也仅仅是一个提议,人民只有影响,而没有决定的权利。在“民主”的虚假宣传之下,民众总把自己当成股东,其实只不过是一个顾问。假如一个问题,很多顾问都表达反对意见,做为执行者,他也需要考虑顾问的意见,不然执行失败,股东也不会放过。恰恰如此,被人偷梁换柱,换成了,因为顾问反对,所以执行者不能做。
其二,政党是人民利益的代表,民进党不是,国民党也不是。国民党情愿陈水扁在剩余的任期内凌迟,也不愿意“倒扁”,陈水扁的凌迟,对人民而言是一种煎熬,对台湾,对人民而言都没什么好处,但对马英九而言却受益无穷,凌迟到2008,民进党将失尽民心,马英九顺理成章的赢得大选。如果现在倒扁,吕上台,万一做出一些成绩,2008将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对小马哥而言,陈总统比吕总统“优秀”的多。深刻揭示了政党利益高于人民利益。把政党凌驾于人民之上,民进党这样,国民党也这样,这样的政党代表人民?
其三,民主可以减少腐败,腐败的本质是私有制,有“民主”无关,民主只是让腐败由明转暗,由不合法转合法,欧美成熟“民主”政党都有数十年上百年的历史,数十年间,官商已经形成一个牢不可破的联盟,使其可以使用权力期货 ,在任前,任后获得利益,而在任期内行“清廉”的为他人谋利,这就如百年老店,可以不在呼一时一地利益的得失,只有要信誉,什么时候都能获得利益,台湾不同,台湾民主时日尚浅,就如民进党,没有深厚的历史,牢固的根基,上台也是纯属偶然,西方那样的权力期货对民进党而言根本无用,失去了公权力,民进党就什么也不是,所以上台后的民进党急速腐化捞钱,被逮个现形,这也是民主不成熟的表现。
“民主”是资产阶级统治人民的工具,是目前有一定成效的利益平衡手段,但如果扯上人民权利,人民作主什么的,太过了。
东亚国家还有个不适合“民主”的重要原因,就是东亚国家脱胎于两千年封建农耕文明,最早工业化的日本,也不过百年,两千年封建农耕文明对东亚人心态的影响,是西方中世纪不可比的,农民心态使台湾的“民主”一团乱麻,为什么呢?工业文明,流水线,人们只有其中某一部分的技能,离开他人,流水线转不动,自己也无法生存,所以西方的“民主”行动,是以不过分影响他人,不以破坏社会基础为底线,而封建农耕文明,你织布来,我耕田,一家一户的小农经济,离开了别人,哪怕在荒无人烟的深山,也能生存下来,只要我还活着,别人怎么样,社会怎么样,都可以不加考虑,台湾的“民主”就反映了一种心理状态,从选举到执政,从执政党到在野党,从当政者到普通百姓,都是还是小农心态,所以东亚的“民主”必乱,因为这一场没有道德没有底线的游戏。西方的民主要在东亚实现,至少还要一百年,工业化完成,人们的心态进化到工业文明。
“台湾”是英雄,他以两千万人民的幸福为我们上了一堂生动的“民主”教育课,不管以后如何,台湾都将作为中华民族的“先驱”而载入史册,唯一遗憾的就是,海峡对岸掌握着更先进的民主形态,只是目前过于超前,而表现出的不适应。如果对岸不出问题,那台湾“民主”只是历史上的一朵浪花。
其一,人民的意义,一直以来“民主”宣扬的就是民众利益的代表,是人民利益的执行者,而且为很多人所接受。台湾“民主”揭示了,民众只有提议的权利,而没有决定的权利,“倒扁”再激烈,那也仅仅是一个提议,人民只有影响,而没有决定的权利。在“民主”的虚假宣传之下,民众总把自己当成股东,其实只不过是一个顾问。假如一个问题,很多顾问都表达反对意见,做为执行者,他也需要考虑顾问的意见,不然执行失败,股东也不会放过。恰恰如此,被人偷梁换柱,换成了,因为顾问反对,所以执行者不能做。
其二,政党是人民利益的代表,民进党不是,国民党也不是。国民党情愿陈水扁在剩余的任期内凌迟,也不愿意“倒扁”,陈水扁的凌迟,对人民而言是一种煎熬,对台湾,对人民而言都没什么好处,但对马英九而言却受益无穷,凌迟到2008,民进党将失尽民心,马英九顺理成章的赢得大选。如果现在倒扁,吕上台,万一做出一些成绩,2008将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对小马哥而言,陈总统比吕总统“优秀”的多。深刻揭示了政党利益高于人民利益。把政党凌驾于人民之上,民进党这样,国民党也这样,这样的政党代表人民?
其三,民主可以减少腐败,腐败的本质是私有制,有“民主”无关,民主只是让腐败由明转暗,由不合法转合法,欧美成熟“民主”政党都有数十年上百年的历史,数十年间,官商已经形成一个牢不可破的联盟,使其可以使用权力期货 ,在任前,任后获得利益,而在任期内行“清廉”的为他人谋利,这就如百年老店,可以不在呼一时一地利益的得失,只有要信誉,什么时候都能获得利益,台湾不同,台湾民主时日尚浅,就如民进党,没有深厚的历史,牢固的根基,上台也是纯属偶然,西方那样的权力期货对民进党而言根本无用,失去了公权力,民进党就什么也不是,所以上台后的民进党急速腐化捞钱,被逮个现形,这也是民主不成熟的表现。
“民主”是资产阶级统治人民的工具,是目前有一定成效的利益平衡手段,但如果扯上人民权利,人民作主什么的,太过了。
东亚国家还有个不适合“民主”的重要原因,就是东亚国家脱胎于两千年封建农耕文明,最早工业化的日本,也不过百年,两千年封建农耕文明对东亚人心态的影响,是西方中世纪不可比的,农民心态使台湾的“民主”一团乱麻,为什么呢?工业文明,流水线,人们只有其中某一部分的技能,离开他人,流水线转不动,自己也无法生存,所以西方的“民主”行动,是以不过分影响他人,不以破坏社会基础为底线,而封建农耕文明,你织布来,我耕田,一家一户的小农经济,离开了别人,哪怕在荒无人烟的深山,也能生存下来,只要我还活着,别人怎么样,社会怎么样,都可以不加考虑,台湾的“民主”就反映了一种心理状态,从选举到执政,从执政党到在野党,从当政者到普通百姓,都是还是小农心态,所以东亚的“民主”必乱,因为这一场没有道德没有底线的游戏。西方的民主要在东亚实现,至少还要一百年,工业化完成,人们的心态进化到工业文明。
“台湾”是英雄,他以两千万人民的幸福为我们上了一堂生动的“民主”教育课,不管以后如何,台湾都将作为中华民族的“先驱”而载入史册,唯一遗憾的就是,海峡对岸掌握着更先进的民主形态,只是目前过于超前,而表现出的不适应。如果对岸不出问题,那台湾“民主”只是历史上的一朵浪花。
Labels: Taiwan
Sunday, September 03, 2006
费孝通的理论:世界上最不可靠的就是人际关系
世界上最难处理的就是人际关系,最不可靠的也是人际关系。古人言“靠山山倒,靠树树倒,凡事靠自己最好”。即使在现代社会,以权钱为纽带的关系本质上也是一种内耗。
李曼大学毕业后,在经历了考研失利、公务员招考落榜后,在经商的父亲的“精心安排”下,来到沈阳的一所高校面试。此次面试一共有100名试讲者,研究生学历占了80%以上,但是工作岗位只有一个。当李曼战战兢兢来到候场室等待试讲时,吓得双腿直打哆嗦。这时,爸爸拍了拍女儿的肩膀说:“怕什么,好好讲,爸爸都给你安排好了。”最后,没有英语专业八级证,没有任何值得炫耀的获奖经历的李曼击败了来自北京外国语大学、复旦大学的研究生,得到了那个宝贵的岗位。(《大连晚报》)
有人感叹说,李曼的胜出,再一次让我们看到了“学好数理化,不如有个好爸爸”的“威力”,看到了成绩、学历、素质在金钱和财富面前的苍白无力,看到了平民阶层面对竞争中的“权钱优势”表现出的无奈和无助。从某种程度上说,这似乎的确像是一个“能力不如关系”的时代。
然而古往今来的中国社会,大抵也都是如此,市场化程度越低,关系越重要。说到中国的关系社会,不能不提费孝通的理论。50多年前,费孝通在其《乡土中国》中指出:中国乡村人际关系具有特定的结构原理,用图像来表示,就像一枚石头扔进宁静的池塘,泛起一圈圈涟漪:涟漪外形酷似一圈圈同心圆,以自己为中心,一层一层向外推,向外扩散。这个同心圆图式有三个要点:(1)中国乡村社会的组织结构以自己为中心,而不是以外在的别人、有形的团体或国家为中心;(2)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不均等,有亲疏之分。越是靠近中心,越是亲近;越是远离圆心,关系越疏远;(3)个人与每一圈上亲疏不同的人际关系,都有特定的伦理规范和各自不同的相处之道,方式规则各不相同。
但是,世界上最难处理的就是人际关系,最不可靠的也是人际关系。古人言“靠山山倒,靠树树倒,凡事靠自己最好”。即使在现代社会,以权钱为纽带的关系本质上也是一种内耗。
首先,任何人的关系圈都是非常有限的,不可能无限扩张。因为关系必须建立在“熟悉”即面对面交往的基础上,而一个人的时间、精力、阅历都有限,不可能认识无限多的熟人。研究表明,关系网的平均规模大约在200~300人左右;可以取250人近似值,极限则是1000人左右。
其次,关系的作用是会互相抵消的。关系圈是一个个彼此封闭的圈子,你在此圈子中得到的好处,必然在彼圈子中被别人抵消。因为在关系主义的差序格局下,处世原则遵循的是亲疏、远近,而不是现代法治社会强调的平等、公正和普遍原则。且由于关系圈的有限性,事实上在某种程度上限制了人的才能和能力发挥的“无限性”。
第三,任何关系都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具有非常强的不稳定性。特别是权钱关系,其不稳定性更强。现代关系社会的亲疏,早已脱离了血缘亲疏,而是由交往频度、利益关联的深度、双方的默契度来决定。假设委托不够亲的人办事,担心动力不够,那就需要加倍送礼,这是关系社会的基本规则。为了维持关系,当事人必须不断地加强彼此之间的“联系”,以防更强势人物随时乘虚而入,把你从别人的关系核心挤到边缘;或者,由于“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官”,一旦官员易位,新官上任,你又必须和新官建立新的关系,才能维持住现有的地位和利益。总之,在关系社会中,每个人都是身不由己的。就像结一个蜘蛛网,你网住了虫子,却也把自己一辈子围在了网中央,最不能挣脱的其实就是你自己。
第四,在关系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不平等的,不仅指财富、地位、能力的不平等,更重要的是人格上的不平等,你的自由、尊严都随时面临挑战。在传统价值观中,上级对下级、长辈对晚辈的提携、栽培、教育,被认为是一种“恩情”。恩情之大,有如再生父母,终生报答不完。进入这种关系后,有可能成为一生都难以摆脱的包袱,一旦有人试图挣脱,随时有可能背上“忘恩负义”之类的道德指责。所以,像清代朱锡绶这样的智者会在《幽梦续影》中告诫人们:贫贱时少一攀援,他日少一掣肘;患难时少一请乞,他日少一疚心。央视《赢在中国》的几个评委----中国最大电子商务网站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马云、UT斯达康全球CEO吴鹰、美国国际数据集团(IDG)全球高级副总裁兼亚洲区总裁、被誉为“中国风险投资第一人”的熊晓鸽都不约而同地提醒创业者:最不可靠的是关系。
即使在以关系为主的社会里,才能和品德也是冲破一切关系、获得更自由广阔空间的最好通行证。随着资源要素市场化程度和社会法治化程度的提高(这是社会进步发展的必然),才能和品德将会愈显其光辉。更重要的是,任何人的时间、精力、才智都有限,在有限的“人生能量”之下,如果深陷于关系之中不能自拔,则一定会在自身的才能提高上打一个折扣。这就是“人生能量”的守恒法则,也是所谓种豆得豆,种瓜得瓜。老子曰: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这是多么智慧的人生辩证关系!与其患得患失于琢磨人际关系,不如多琢磨事少琢磨人,在专业、事业上多下工夫。若干年后,那些凭关系和不凭关系的人,势必会有一个重新洗牌的过程。不管时代如何变化,我们所看到的事实是:好男儿志在千里,靠的总是自己,而非关系。
李曼大学毕业后,在经历了考研失利、公务员招考落榜后,在经商的父亲的“精心安排”下,来到沈阳的一所高校面试。此次面试一共有100名试讲者,研究生学历占了80%以上,但是工作岗位只有一个。当李曼战战兢兢来到候场室等待试讲时,吓得双腿直打哆嗦。这时,爸爸拍了拍女儿的肩膀说:“怕什么,好好讲,爸爸都给你安排好了。”最后,没有英语专业八级证,没有任何值得炫耀的获奖经历的李曼击败了来自北京外国语大学、复旦大学的研究生,得到了那个宝贵的岗位。(《大连晚报》)
有人感叹说,李曼的胜出,再一次让我们看到了“学好数理化,不如有个好爸爸”的“威力”,看到了成绩、学历、素质在金钱和财富面前的苍白无力,看到了平民阶层面对竞争中的“权钱优势”表现出的无奈和无助。从某种程度上说,这似乎的确像是一个“能力不如关系”的时代。
然而古往今来的中国社会,大抵也都是如此,市场化程度越低,关系越重要。说到中国的关系社会,不能不提费孝通的理论。50多年前,费孝通在其《乡土中国》中指出:中国乡村人际关系具有特定的结构原理,用图像来表示,就像一枚石头扔进宁静的池塘,泛起一圈圈涟漪:涟漪外形酷似一圈圈同心圆,以自己为中心,一层一层向外推,向外扩散。这个同心圆图式有三个要点:(1)中国乡村社会的组织结构以自己为中心,而不是以外在的别人、有形的团体或国家为中心;(2)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不均等,有亲疏之分。越是靠近中心,越是亲近;越是远离圆心,关系越疏远;(3)个人与每一圈上亲疏不同的人际关系,都有特定的伦理规范和各自不同的相处之道,方式规则各不相同。
但是,世界上最难处理的就是人际关系,最不可靠的也是人际关系。古人言“靠山山倒,靠树树倒,凡事靠自己最好”。即使在现代社会,以权钱为纽带的关系本质上也是一种内耗。
首先,任何人的关系圈都是非常有限的,不可能无限扩张。因为关系必须建立在“熟悉”即面对面交往的基础上,而一个人的时间、精力、阅历都有限,不可能认识无限多的熟人。研究表明,关系网的平均规模大约在200~300人左右;可以取250人近似值,极限则是1000人左右。
其次,关系的作用是会互相抵消的。关系圈是一个个彼此封闭的圈子,你在此圈子中得到的好处,必然在彼圈子中被别人抵消。因为在关系主义的差序格局下,处世原则遵循的是亲疏、远近,而不是现代法治社会强调的平等、公正和普遍原则。且由于关系圈的有限性,事实上在某种程度上限制了人的才能和能力发挥的“无限性”。
第三,任何关系都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具有非常强的不稳定性。特别是权钱关系,其不稳定性更强。现代关系社会的亲疏,早已脱离了血缘亲疏,而是由交往频度、利益关联的深度、双方的默契度来决定。假设委托不够亲的人办事,担心动力不够,那就需要加倍送礼,这是关系社会的基本规则。为了维持关系,当事人必须不断地加强彼此之间的“联系”,以防更强势人物随时乘虚而入,把你从别人的关系核心挤到边缘;或者,由于“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官”,一旦官员易位,新官上任,你又必须和新官建立新的关系,才能维持住现有的地位和利益。总之,在关系社会中,每个人都是身不由己的。就像结一个蜘蛛网,你网住了虫子,却也把自己一辈子围在了网中央,最不能挣脱的其实就是你自己。
第四,在关系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不平等的,不仅指财富、地位、能力的不平等,更重要的是人格上的不平等,你的自由、尊严都随时面临挑战。在传统价值观中,上级对下级、长辈对晚辈的提携、栽培、教育,被认为是一种“恩情”。恩情之大,有如再生父母,终生报答不完。进入这种关系后,有可能成为一生都难以摆脱的包袱,一旦有人试图挣脱,随时有可能背上“忘恩负义”之类的道德指责。所以,像清代朱锡绶这样的智者会在《幽梦续影》中告诫人们:贫贱时少一攀援,他日少一掣肘;患难时少一请乞,他日少一疚心。央视《赢在中国》的几个评委----中国最大电子商务网站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马云、UT斯达康全球CEO吴鹰、美国国际数据集团(IDG)全球高级副总裁兼亚洲区总裁、被誉为“中国风险投资第一人”的熊晓鸽都不约而同地提醒创业者:最不可靠的是关系。
即使在以关系为主的社会里,才能和品德也是冲破一切关系、获得更自由广阔空间的最好通行证。随着资源要素市场化程度和社会法治化程度的提高(这是社会进步发展的必然),才能和品德将会愈显其光辉。更重要的是,任何人的时间、精力、才智都有限,在有限的“人生能量”之下,如果深陷于关系之中不能自拔,则一定会在自身的才能提高上打一个折扣。这就是“人生能量”的守恒法则,也是所谓种豆得豆,种瓜得瓜。老子曰: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这是多么智慧的人生辩证关系!与其患得患失于琢磨人际关系,不如多琢磨事少琢磨人,在专业、事业上多下工夫。若干年后,那些凭关系和不凭关系的人,势必会有一个重新洗牌的过程。不管时代如何变化,我们所看到的事实是:好男儿志在千里,靠的总是自己,而非关系。
Friday, September 01, 2006
中国每一座城市似乎都出现了“曼哈顿”
英国《金融时报》中文网专栏作家许知远/“像约瑟夫一样生活”,在经过南京市中心时,我被眼前的一块巨大的广告牌吓住了,这是一幢名叫“约瑟夫公寓”的地产项目,除去它是一个英文名字,我不知道约瑟夫是谁又代表什么,广告上的画面提醒我,那是那种欧洲电影里一样的生活;在一个降着小雨的下午,我在唐山碰到了“贝弗利山庄”,广告板上,那个珠光宝气的女士正在喝一杯咖啡;我北京家的对面是“哈佛馆”,在每天上班路上,我看到接连不断的“澳洲女人”别墅,格林小镇,或是东方银座……
我不断在那种昂贵、色彩鲜艳的广告牌上,看到18世纪的、19世纪的、20世纪的西方面孔,他们配带着假发拄着手仗,或牵着一匹马,挥动高尔夫球杆。我甚至发现了一个热气腾腾的洗浴中心名叫塞纳河,心中暗想海明威此刻是否正泡在其中。似乎中国每一座城市都出现了“曼哈顿”,一位成都的朋友告诉我,一幢 “格林威治”公寓树立在他家的对面,而一个新社区干脆起名叫“摩卡·筑”,只因为摩卡的咖啡香变成了新兴中产阶级的标志之一。
我还看到了数不清的这样的形象,标榜是正宗东方特色的太湖珍珠是佩带在一个金发碧眼姑娘的脖子上,一个百分之百的温州产的西装,一定要套在一个头发卷曲、高鼻梁、蓝眼睛小伙子身上,品牌的名字则是某个英文单词蹩脚的中文翻译……北京、上海、广州的商业中心区,那些穿戴时髦、自认为是精英的男男女女们,相互叫着“Stephen””Kelly””Jerry”,以至于我在一家公司工作四年,仍不知道对面那个女孩子的中文名字,因为人人都只知道叫她 Dorothy,这一切就像是钱钟书的《围城》中那位Jimmy Zhang的翻版。 在短暂的新闻生涯里,我不断的听到那些雄心勃勃的记者与编辑说,我们要做“中国的《新闻周刊》”、“中国的《纽约时报》”,那些时尚杂志永远在谈论的是“纽约流行什么,米兰流行什么”;在谈到一位中国名人时,我们会说,她是“中国的奥普拉”,“中国的唐纳德·特朗普”,“中国的杰克 ·韦尔奇”。甚至一些最富盛名的机构,都难逃此运,一位北大学生或说自己的学校就像是“中国的哈佛”,清华则变成“中国的MIT”……
这是每个中国人都习以为常的景观。我的国家一方面看起来信心十足,她兴建了世界上最大的水坝,修建了一条非凡的铁路通往西藏,将宇航员送上了太空,向全球供应衣服、鞋帽、电视机,令全球的石油、钢材的价格上涨,她的人民成群结队的到巴黎、纽约大肆购物;另一方面却似乎永远缺乏信心,她的坐标系是别人提供的,她需要别人的赞扬、别人的肯定,在北京电视台播放的一则迎接奥运会的电视广告上,不断出现的是美国、欧洲的、非洲、大洋洲的面孔,似乎只有让他们微笑了,北京才是值得赞扬的城市。
有时候,我会觉得我的国家就像是一个突然被推入现代世界的迟到者,步伐慌乱,他把中山装换成了西装,用Michael Wang取代了王有才,早餐上吃的是橙汁、火腿了而不是豆浆、油条,从胡同、弄堂搬进了“东方曼哈顿”……她总是想模仿别人,却从不相信自己的生活。
但她自己的生活又是什么?那些一心要恢复传统文化、试图复苏古老典籍的人显然是错了,对于如今的中国人来说,《大学》与《论语》的确并不一定比莎士比亚的名言更亲切。文化传统从来就不是僵死的,它不断变化、接纳新元素,在过去的一个世纪里,中国一直是一个被动的消费者,她消费外来的技术、思想、观念、生活方式,甚至这个国家的意识形态都是来自于19世纪的德国与20世纪初的俄国……
但是,一个多世纪的模仿与消费之后,我们必须试图重新建立某种自信心。这种自信心既不是对那种早已不复存在的传统的推崇,也不是对于现在自身状况的自满,而是确信一个社会在面临转变时,这种充斥着痛苦与喜悦的生活自身是具有的意义的,在其中挣扎与不屈的真实面孔是有富有魅力的。我们住的那幢现代风格的公寓可以仍然是关东店一号,而不必叫“新城国际”;我们的新闻记者可以报道中国的真实生活,而不必要等《美国国家地理》和《Discovery Channel》告诉我们,中国是这个样子的……
我们要坦诚的承认,我们在精神世界上的匮乏、在心理上的慌乱,通过诚实的面对这种匮乏与慌乱,我们才可能寻找自己的方向。即使,我们用了那么多别人的名词与概念来武装自己,或者逃避其中,我们也不可能变成别人。我们穿着那个欧洲小伙子所穿的西装,住进了格林威治,每天都喝摩卡,你仍是你自己,仍有着你自己的悲伤、孤独与喜悦,在这些真实的悲伤、孤独与喜悦到来时,那些从别人手中借用的标签显得是多么荒唐。
我不断在那种昂贵、色彩鲜艳的广告牌上,看到18世纪的、19世纪的、20世纪的西方面孔,他们配带着假发拄着手仗,或牵着一匹马,挥动高尔夫球杆。我甚至发现了一个热气腾腾的洗浴中心名叫塞纳河,心中暗想海明威此刻是否正泡在其中。似乎中国每一座城市都出现了“曼哈顿”,一位成都的朋友告诉我,一幢 “格林威治”公寓树立在他家的对面,而一个新社区干脆起名叫“摩卡·筑”,只因为摩卡的咖啡香变成了新兴中产阶级的标志之一。
我还看到了数不清的这样的形象,标榜是正宗东方特色的太湖珍珠是佩带在一个金发碧眼姑娘的脖子上,一个百分之百的温州产的西装,一定要套在一个头发卷曲、高鼻梁、蓝眼睛小伙子身上,品牌的名字则是某个英文单词蹩脚的中文翻译……北京、上海、广州的商业中心区,那些穿戴时髦、自认为是精英的男男女女们,相互叫着“Stephen””Kelly””Jerry”,以至于我在一家公司工作四年,仍不知道对面那个女孩子的中文名字,因为人人都只知道叫她 Dorothy,这一切就像是钱钟书的《围城》中那位Jimmy Zhang的翻版。 在短暂的新闻生涯里,我不断的听到那些雄心勃勃的记者与编辑说,我们要做“中国的《新闻周刊》”、“中国的《纽约时报》”,那些时尚杂志永远在谈论的是“纽约流行什么,米兰流行什么”;在谈到一位中国名人时,我们会说,她是“中国的奥普拉”,“中国的唐纳德·特朗普”,“中国的杰克 ·韦尔奇”。甚至一些最富盛名的机构,都难逃此运,一位北大学生或说自己的学校就像是“中国的哈佛”,清华则变成“中国的MIT”……
这是每个中国人都习以为常的景观。我的国家一方面看起来信心十足,她兴建了世界上最大的水坝,修建了一条非凡的铁路通往西藏,将宇航员送上了太空,向全球供应衣服、鞋帽、电视机,令全球的石油、钢材的价格上涨,她的人民成群结队的到巴黎、纽约大肆购物;另一方面却似乎永远缺乏信心,她的坐标系是别人提供的,她需要别人的赞扬、别人的肯定,在北京电视台播放的一则迎接奥运会的电视广告上,不断出现的是美国、欧洲的、非洲、大洋洲的面孔,似乎只有让他们微笑了,北京才是值得赞扬的城市。
有时候,我会觉得我的国家就像是一个突然被推入现代世界的迟到者,步伐慌乱,他把中山装换成了西装,用Michael Wang取代了王有才,早餐上吃的是橙汁、火腿了而不是豆浆、油条,从胡同、弄堂搬进了“东方曼哈顿”……她总是想模仿别人,却从不相信自己的生活。
但她自己的生活又是什么?那些一心要恢复传统文化、试图复苏古老典籍的人显然是错了,对于如今的中国人来说,《大学》与《论语》的确并不一定比莎士比亚的名言更亲切。文化传统从来就不是僵死的,它不断变化、接纳新元素,在过去的一个世纪里,中国一直是一个被动的消费者,她消费外来的技术、思想、观念、生活方式,甚至这个国家的意识形态都是来自于19世纪的德国与20世纪初的俄国……
但是,一个多世纪的模仿与消费之后,我们必须试图重新建立某种自信心。这种自信心既不是对那种早已不复存在的传统的推崇,也不是对于现在自身状况的自满,而是确信一个社会在面临转变时,这种充斥着痛苦与喜悦的生活自身是具有的意义的,在其中挣扎与不屈的真实面孔是有富有魅力的。我们住的那幢现代风格的公寓可以仍然是关东店一号,而不必叫“新城国际”;我们的新闻记者可以报道中国的真实生活,而不必要等《美国国家地理》和《Discovery Channel》告诉我们,中国是这个样子的……
我们要坦诚的承认,我们在精神世界上的匮乏、在心理上的慌乱,通过诚实的面对这种匮乏与慌乱,我们才可能寻找自己的方向。即使,我们用了那么多别人的名词与概念来武装自己,或者逃避其中,我们也不可能变成别人。我们穿着那个欧洲小伙子所穿的西装,住进了格林威治,每天都喝摩卡,你仍是你自己,仍有着你自己的悲伤、孤独与喜悦,在这些真实的悲伤、孤独与喜悦到来时,那些从别人手中借用的标签显得是多么荒唐。
中华精神vs日本精神
国人习于称日本为“小日本”,但日本面积37万,比英(24万)、德(35万)的面积都大,是安徽省的三倍,人口是法德人口的总和。由此可见日本是不小的,如果把日本的强大归于日本的精神恐怕是完全片面的。
辜鸿铭道,一个外国人在中国居住的时间越久,就越喜欢中国人,这已是众所周知的事实。中国人身上有种难以形容的东西。尽管他们缺乏卫生习惯,生活不甚讲究;尽管他们的思想和性格有许多缺点,但仍然赢得了外国人的喜爱,而这种喜爱是其他任何民族所无法得到的。我已经把这种难以形容的东西概括为温良。
辜鸿铭认为,要估价一种文明,必须看它“能够生产什么样子的人,什么样的男人和女人”。他批评那些“被称作中国文明研究权威”的传教士和汉学家们“实际上并不真正懂得中国人和中国语言”。他独到地指出:“要懂得真正的中国人和中国文明,那个人必须是深沉的、博大的和纯朴的”,因为“中国人的性格和中国文明的三大特征,正是深沉、博大和纯朴,此外还有“灵敏”。
辜鸿铭从这一独特的视角出发,把中国人和美国人、英国人、德国人、法国人进行了对比,凸显出中国人的特征之所在:美国人博大、纯朴,但不深沉;英国人深沉、纯朴,却不博大;德国人博大、深沉,而不纯朴;法国人没有德国人天然的深沉,不如美国人心胸博大和英国人心地纯朴,却拥有这三个民族所缺乏的灵敏;只有中国人全面具备了这四种优秀的精神特质。也正因如此,辜鸿铭说,中国人给人留下的总体印象是“温良”,“那种难以言表的温良”。在中国人温良的形象背后,隐藏着他们“纯真的赤子之心”和“成年人的智慧”。
中国一向被视为礼仪之邦,那么其礼貌的本质是什么呢?这就是体谅、照顾他人的感情。中国人有礼貌是因为他们过着一种心灵的生活。他们完全了解自己的这份情感,很容易将心比心推己及人,显示出体谅、照顾他人情感的特徵。中国人的礼貌虽然不象日本人的那样繁杂,但它是令人愉快的。相反,日本人的礼貌则是繁杂而令人不快的。我已经听到了一些外国人的抱怨。折衷礼貌或许应该被称为排练式的礼貌──如剧院排戏一样,需要死记硬背。它不是发自内心、出于自然的礼貌。事实上,日本人的礼貌是一朵没有芳香的花,而真正的中国人的礼貌则是发自内心、充满了一种类似于名贵香水般奇异的芳香。
以上这位老先生的评价的引文。
我比较喜欢《三国演义》,我觉得与日本比较,日本比较刻板而少创新。而中国就有三国中雄才大略的曹操,仁厚城府的刘备,还有关羽,张飞,诸葛孔明、众多谋士等等,各种性格,一千个人就有一千个面孔。我们很难相信在日本、在美国能够产生出三国演义这样精彩的人物,精彩的历史!在智本时代,人与人之间的差别恰恰为创新提供了前提条件。但认真但不免刻板的日本虽然可以在美国的基础上把电子、汽车做到很精致,甚至可以横扫美国市场,但它却没有能力去创造出微软、因特尔(当然,从经济学上还有另一原因,这样的企业需要有一个庞大的国内市场,高新技术产业由于研发成本巨大,造成很大的陈落成本,故有明显的规模经济,这也是日本所缺乏的)
再说中国的“义”与日本的武士道精神,中国的义,见于司马迁笔下的《刺客列传》,要离刺王僚,自己毁容,目的就是不要让人认出他加害自己的家人,侯赢为信凌君献计后自杀,都体现了义,一种为友勇于献身的精神,相比之下日本的武士道精神就狭隘的多了。
中国不乏“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士大夫阶层,这是我认为中华民族、中华文明能够浩浩荡荡奔腾5000年之久的根本,我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这种精神超脱了物欲横流的世俗,使得我们总是在时代选择的关头能够能够沿着顺应历史的发展方向前进。正是有了他们不计个人得失,始终把国家兴旺,民族的兴衰作为个人的最高追求,我们的国家才能始终走在世界的前列,而不被其他文明所淹没。我们应该感谢汉武帝,他保留了《史记》,这是真正雄才大略的自信!从而使得中华的士大夫精神代代相传。(当然,我完全赞同经济学理性人的假定,每个人都是追求自身利益的。毕竟这种士大夫精神是一种奢侈品,不是每个人都能消费的起的)
由上,我认为,中华文明一开始就是建立在更高的精神追求之上,而不是物质利益,因此,我完全相信在未来的国际竞争中,我华夏能够走的更好!更远!
辜鸿铭道,一个外国人在中国居住的时间越久,就越喜欢中国人,这已是众所周知的事实。中国人身上有种难以形容的东西。尽管他们缺乏卫生习惯,生活不甚讲究;尽管他们的思想和性格有许多缺点,但仍然赢得了外国人的喜爱,而这种喜爱是其他任何民族所无法得到的。我已经把这种难以形容的东西概括为温良。
辜鸿铭认为,要估价一种文明,必须看它“能够生产什么样子的人,什么样的男人和女人”。他批评那些“被称作中国文明研究权威”的传教士和汉学家们“实际上并不真正懂得中国人和中国语言”。他独到地指出:“要懂得真正的中国人和中国文明,那个人必须是深沉的、博大的和纯朴的”,因为“中国人的性格和中国文明的三大特征,正是深沉、博大和纯朴,此外还有“灵敏”。
辜鸿铭从这一独特的视角出发,把中国人和美国人、英国人、德国人、法国人进行了对比,凸显出中国人的特征之所在:美国人博大、纯朴,但不深沉;英国人深沉、纯朴,却不博大;德国人博大、深沉,而不纯朴;法国人没有德国人天然的深沉,不如美国人心胸博大和英国人心地纯朴,却拥有这三个民族所缺乏的灵敏;只有中国人全面具备了这四种优秀的精神特质。也正因如此,辜鸿铭说,中国人给人留下的总体印象是“温良”,“那种难以言表的温良”。在中国人温良的形象背后,隐藏着他们“纯真的赤子之心”和“成年人的智慧”。
中国一向被视为礼仪之邦,那么其礼貌的本质是什么呢?这就是体谅、照顾他人的感情。中国人有礼貌是因为他们过着一种心灵的生活。他们完全了解自己的这份情感,很容易将心比心推己及人,显示出体谅、照顾他人情感的特徵。中国人的礼貌虽然不象日本人的那样繁杂,但它是令人愉快的。相反,日本人的礼貌则是繁杂而令人不快的。我已经听到了一些外国人的抱怨。折衷礼貌或许应该被称为排练式的礼貌──如剧院排戏一样,需要死记硬背。它不是发自内心、出于自然的礼貌。事实上,日本人的礼貌是一朵没有芳香的花,而真正的中国人的礼貌则是发自内心、充满了一种类似于名贵香水般奇异的芳香。
以上这位老先生的评价的引文。
我比较喜欢《三国演义》,我觉得与日本比较,日本比较刻板而少创新。而中国就有三国中雄才大略的曹操,仁厚城府的刘备,还有关羽,张飞,诸葛孔明、众多谋士等等,各种性格,一千个人就有一千个面孔。我们很难相信在日本、在美国能够产生出三国演义这样精彩的人物,精彩的历史!在智本时代,人与人之间的差别恰恰为创新提供了前提条件。但认真但不免刻板的日本虽然可以在美国的基础上把电子、汽车做到很精致,甚至可以横扫美国市场,但它却没有能力去创造出微软、因特尔(当然,从经济学上还有另一原因,这样的企业需要有一个庞大的国内市场,高新技术产业由于研发成本巨大,造成很大的陈落成本,故有明显的规模经济,这也是日本所缺乏的)
再说中国的“义”与日本的武士道精神,中国的义,见于司马迁笔下的《刺客列传》,要离刺王僚,自己毁容,目的就是不要让人认出他加害自己的家人,侯赢为信凌君献计后自杀,都体现了义,一种为友勇于献身的精神,相比之下日本的武士道精神就狭隘的多了。
中国不乏“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士大夫阶层,这是我认为中华民族、中华文明能够浩浩荡荡奔腾5000年之久的根本,我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这种精神超脱了物欲横流的世俗,使得我们总是在时代选择的关头能够能够沿着顺应历史的发展方向前进。正是有了他们不计个人得失,始终把国家兴旺,民族的兴衰作为个人的最高追求,我们的国家才能始终走在世界的前列,而不被其他文明所淹没。我们应该感谢汉武帝,他保留了《史记》,这是真正雄才大略的自信!从而使得中华的士大夫精神代代相传。(当然,我完全赞同经济学理性人的假定,每个人都是追求自身利益的。毕竟这种士大夫精神是一种奢侈品,不是每个人都能消费的起的)
由上,我认为,中华文明一开始就是建立在更高的精神追求之上,而不是物质利益,因此,我完全相信在未来的国际竞争中,我华夏能够走的更好!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