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dnesday, August 31, 2005
都市男女的32声叹息
租房还不如先租老公:都市男女的32声叹息 优雅生活
1.有了自己的房子,未婚女子就像是凭空小了几岁,又有耐心慢慢地挑选爱人了。一男向一女征询意见:我们先租房子住,结了婚攒了钱再买房子吧?女答:那我还不如先租丈夫呢。
2.漂亮是女人的通行证——一句老话而已,也算颠扑不破的真理。明明是糖衣炮弹,最后也不见得赢得美人归,但就是死心塌地讨好她。而那些缺乏视觉效果的女子尽管有的明明是良药,因为苦口,男人常常下不了决心娶她。
3.婚姻是一把伞。有了它,风雨烈日时自然舒适无比,但更多平平淡淡的天气里,多了一把伞难免是累赘。
4.女人问“你爱我吗?”男人答“我喜欢你”。男人问“你为什么不接受我?”女人答“你能找到比我更好的”。——看来男女之间喜欢用近义词,不过是香蕉外面多加了一层皮,或者棉花里面藏着一根针。
5.妻子如衣服——流行如此变幻,衣服的开销日渐昂贵;男人没有一个好东西——但它毕竟是女人最大的买方市场。
6.相爱时,男人把女人比作星辰、飞鸟、天使等等与天空有关的事物;恩断情绝时,男人把天空据为己有,把爱过的女人放回到地面上去。
7.老夫老妻越长越像。有人说因为他们相爱。但医生说,起因是朝夕相处,饮食结构相同,作息规律同步。同一棵树上的树叶也是越长越像的。
8.大龄未婚男女像是坐巴士坐过了站。有时是因为巴士上的座位太舒适了,简直不愿下车;有时是因为不认识自己该下的站台。终身不结婚的男女呢?他们是巴士司机。
9.从青梅竹马能一直顺利地走到花前月下,简直是奇迹。就像当初打算从北京走路去广州,一路上总有诱惑的声音:“上车吧”。你的脚很难再一往无前。
10.我很忙——听到这句话时,父母担心的是孩子的身体健康;朋友心想这哥们儿事业有成;妻子马上觉得自己家务的担子重了;女朋友流泪了,她开始意识到自己在他心目中的位置不一定有他的事业重要,甚至简直就是一个分手的信号或借口。
11.一群人在讨论现代做什么事最冒险?登山、滑翔、极限运动……说什么的都有。其实,感情才是最大的冒险,而且在任何时代都如此。因为种种冒险行为大不了一死,但感情的折磨却让人生不如死。
12.示爱者是动物,被爱者是植物。如果爱被拒绝,离开的当然是动物,因为植物是不会生出脚来跑路的。
13.许美静有一首歌叫《你抽的烟》,写一个痴情女子跑遍小镇去买他抽的烟。电影《人约黄昏后》里,女鬼站在梁家辉的身后问小店员:有ERE香烟吗?还有“手指淡淡烟草味道,记忆中爱的味道”。——为什么总是烟,而不是别的更能唤起女人的缅怀?只有一种解释:男人对香烟牌子的专一对应了女人对爱情的专一。
14.某人向牧师忏悔,他在二次世界大战时把一个人藏在家里,并且收他的房租。牧师安慰说这并无过错。可是,此人问道,我该不该告诉他战争已经结束了呢?——当我们相信爱情还在,可它毕竟过去了,而我们不愿面对现实,好像蒙在鼓里。问题是:谁在收我们的“房租”呢?
15.先有爱后有性,先有性后有爱,就像先有蛋后有鸡,先有鸡后有蛋一样,很难说哪种是真理,哪种比另一种更高尚。
16.男人最大的秘密往往告诉红颜知己,不是同性、家人或妻子。当红颜知己成了妻子,她的这部分权力马上被取消了。这叫做有得有失。
17.许多唱情歌的歌手从未爱过,这是最可笑的事,也是最合乎常理的事。爱过就不会唱得这么陶醉了。
18.关系越深入越长久,关心就越来越具体,从雅到俗,从精神到肉体。热恋时她问他“你的心情靓不靓?”,结婚后她问他“这条鱼6块钱一斤贵不贵?”或者“你的痔疮好了没有?”
19.婚姻是键盘,太多秩序和规则;爱情是鼠标,一点就通。男人自比主机,内存最重要;女人好似显示器,一切都看得出来。
20.好女人是男人的学校。好女人却希望这个好学生永远不要毕业。
21.一未婚女子感叹:为什么成熟的男人、好男人全成了人家的老公,没结婚的男人没一个像样的?有人提醒她:妻子们培养好丈夫都是自产自销,没有男人能自学成材。
22.还记不记得大学或公园草坪上和树荫下的爱情?如今草坪换成了进口草皮,树也越来越少了。
23.一个摇滚歌手唱过:找个女朋友,还是养条狗?今天这话该由金丝鸟来说了:傍个男朋友,同时养条狗。
24.男人往往把工作上的拍档与生活中的伴侣分得很清楚,所以,他会喜欢与女强人合作同时爱上温柔的女子,跟前者喝酒跟后者饮茶,所以,《堕落天使》里,杀手黎明跟李嘉欣拍档多年了仍是生意关系而对街女莫文蔚一遇钟情。
25.我很丑,可是我很温柔——今天的男人和女人一起改编了赵传的版本:我不完美,可是我很真实;我不漂亮,可是我很酷;我不富有,可是我很快乐;我不成功,可是我很自信;我不多情,可是我懂得珍惜。
26.生日是一个舞台,一次考验,一个机会。恋爱时,男人更会利用这一点;结婚后,女人更会利用这一点。
27.电台里常有人点歌,希望爱着的那个人可能听到。听到的可能性极小,但居然每每有奇迹发生。有人说爱情是一场高烧,但说爱情是奇迹才确切。人生中再也没有比爱情典型的奇迹了,它能使人由丑变美,使不可能的事变得可能。
28.张小娴说:浪子回头,不是因你,而是他心已倦。就像瞌睡碰到了枕头,出门遇上了晴天。但加上“因为有你”几个字,足以令她充满成就感。
29.年轻时候,拍下许多照片,一本本摆在客厅给别人看;等到老了,方才明白照片是拍给自己看的。厚厚的一生的镜头摆在眼前,连写回忆录都省下了。
30.小时候把一次吃上20个包子当作人生理想时,我很幸福;当月收入超过5000之后,我仍然感觉不到快乐。当事业、爱情、家庭、金钱什么都不缺时,人们经常还缺一样东西——饥饿感。保有底线的欲望是幸福的。
31.目前香港人趋向晚婚,平均结婚年龄男性为30.9岁,女性为27.7岁。再怎么晚,还是男大女小的主结构。女人一方面享受着被呵护的感觉,一方面希望自己比他老得更慢。
32.不结婚也可以有爱有性,就像不结果实也能有春夏秋冬四季。但是,不结婚就分不到福利房。
1.有了自己的房子,未婚女子就像是凭空小了几岁,又有耐心慢慢地挑选爱人了。一男向一女征询意见:我们先租房子住,结了婚攒了钱再买房子吧?女答:那我还不如先租丈夫呢。
2.漂亮是女人的通行证——一句老话而已,也算颠扑不破的真理。明明是糖衣炮弹,最后也不见得赢得美人归,但就是死心塌地讨好她。而那些缺乏视觉效果的女子尽管有的明明是良药,因为苦口,男人常常下不了决心娶她。
3.婚姻是一把伞。有了它,风雨烈日时自然舒适无比,但更多平平淡淡的天气里,多了一把伞难免是累赘。
4.女人问“你爱我吗?”男人答“我喜欢你”。男人问“你为什么不接受我?”女人答“你能找到比我更好的”。——看来男女之间喜欢用近义词,不过是香蕉外面多加了一层皮,或者棉花里面藏着一根针。
5.妻子如衣服——流行如此变幻,衣服的开销日渐昂贵;男人没有一个好东西——但它毕竟是女人最大的买方市场。
6.相爱时,男人把女人比作星辰、飞鸟、天使等等与天空有关的事物;恩断情绝时,男人把天空据为己有,把爱过的女人放回到地面上去。
7.老夫老妻越长越像。有人说因为他们相爱。但医生说,起因是朝夕相处,饮食结构相同,作息规律同步。同一棵树上的树叶也是越长越像的。
8.大龄未婚男女像是坐巴士坐过了站。有时是因为巴士上的座位太舒适了,简直不愿下车;有时是因为不认识自己该下的站台。终身不结婚的男女呢?他们是巴士司机。
9.从青梅竹马能一直顺利地走到花前月下,简直是奇迹。就像当初打算从北京走路去广州,一路上总有诱惑的声音:“上车吧”。你的脚很难再一往无前。
10.我很忙——听到这句话时,父母担心的是孩子的身体健康;朋友心想这哥们儿事业有成;妻子马上觉得自己家务的担子重了;女朋友流泪了,她开始意识到自己在他心目中的位置不一定有他的事业重要,甚至简直就是一个分手的信号或借口。
11.一群人在讨论现代做什么事最冒险?登山、滑翔、极限运动……说什么的都有。其实,感情才是最大的冒险,而且在任何时代都如此。因为种种冒险行为大不了一死,但感情的折磨却让人生不如死。
12.示爱者是动物,被爱者是植物。如果爱被拒绝,离开的当然是动物,因为植物是不会生出脚来跑路的。
13.许美静有一首歌叫《你抽的烟》,写一个痴情女子跑遍小镇去买他抽的烟。电影《人约黄昏后》里,女鬼站在梁家辉的身后问小店员:有ERE香烟吗?还有“手指淡淡烟草味道,记忆中爱的味道”。——为什么总是烟,而不是别的更能唤起女人的缅怀?只有一种解释:男人对香烟牌子的专一对应了女人对爱情的专一。
14.某人向牧师忏悔,他在二次世界大战时把一个人藏在家里,并且收他的房租。牧师安慰说这并无过错。可是,此人问道,我该不该告诉他战争已经结束了呢?——当我们相信爱情还在,可它毕竟过去了,而我们不愿面对现实,好像蒙在鼓里。问题是:谁在收我们的“房租”呢?
15.先有爱后有性,先有性后有爱,就像先有蛋后有鸡,先有鸡后有蛋一样,很难说哪种是真理,哪种比另一种更高尚。
16.男人最大的秘密往往告诉红颜知己,不是同性、家人或妻子。当红颜知己成了妻子,她的这部分权力马上被取消了。这叫做有得有失。
17.许多唱情歌的歌手从未爱过,这是最可笑的事,也是最合乎常理的事。爱过就不会唱得这么陶醉了。
18.关系越深入越长久,关心就越来越具体,从雅到俗,从精神到肉体。热恋时她问他“你的心情靓不靓?”,结婚后她问他“这条鱼6块钱一斤贵不贵?”或者“你的痔疮好了没有?”
19.婚姻是键盘,太多秩序和规则;爱情是鼠标,一点就通。男人自比主机,内存最重要;女人好似显示器,一切都看得出来。
20.好女人是男人的学校。好女人却希望这个好学生永远不要毕业。
21.一未婚女子感叹:为什么成熟的男人、好男人全成了人家的老公,没结婚的男人没一个像样的?有人提醒她:妻子们培养好丈夫都是自产自销,没有男人能自学成材。
22.还记不记得大学或公园草坪上和树荫下的爱情?如今草坪换成了进口草皮,树也越来越少了。
23.一个摇滚歌手唱过:找个女朋友,还是养条狗?今天这话该由金丝鸟来说了:傍个男朋友,同时养条狗。
24.男人往往把工作上的拍档与生活中的伴侣分得很清楚,所以,他会喜欢与女强人合作同时爱上温柔的女子,跟前者喝酒跟后者饮茶,所以,《堕落天使》里,杀手黎明跟李嘉欣拍档多年了仍是生意关系而对街女莫文蔚一遇钟情。
25.我很丑,可是我很温柔——今天的男人和女人一起改编了赵传的版本:我不完美,可是我很真实;我不漂亮,可是我很酷;我不富有,可是我很快乐;我不成功,可是我很自信;我不多情,可是我懂得珍惜。
26.生日是一个舞台,一次考验,一个机会。恋爱时,男人更会利用这一点;结婚后,女人更会利用这一点。
27.电台里常有人点歌,希望爱着的那个人可能听到。听到的可能性极小,但居然每每有奇迹发生。有人说爱情是一场高烧,但说爱情是奇迹才确切。人生中再也没有比爱情典型的奇迹了,它能使人由丑变美,使不可能的事变得可能。
28.张小娴说:浪子回头,不是因你,而是他心已倦。就像瞌睡碰到了枕头,出门遇上了晴天。但加上“因为有你”几个字,足以令她充满成就感。
29.年轻时候,拍下许多照片,一本本摆在客厅给别人看;等到老了,方才明白照片是拍给自己看的。厚厚的一生的镜头摆在眼前,连写回忆录都省下了。
30.小时候把一次吃上20个包子当作人生理想时,我很幸福;当月收入超过5000之后,我仍然感觉不到快乐。当事业、爱情、家庭、金钱什么都不缺时,人们经常还缺一样东西——饥饿感。保有底线的欲望是幸福的。
31.目前香港人趋向晚婚,平均结婚年龄男性为30.9岁,女性为27.7岁。再怎么晚,还是男大女小的主结构。女人一方面享受着被呵护的感觉,一方面希望自己比他老得更慢。
32.不结婚也可以有爱有性,就像不结果实也能有春夏秋冬四季。但是,不结婚就分不到福利房。
Sunday, August 28, 2005
中国梦中惊醒:发觉自己至少已经蹉跎了近二十年
中国梦中惊醒:发觉自己至少已经蹉跎了近二十年 发展论坛
强国上有好事者贴了俄罗斯2003年的经济数据,数据是多么好,成长多么快,自由市场经济如何有成效,引得自由市场经济崇拜者惊叹不已。愚是数字游戏门出生,擅长把黄金说成稻草,或把稻草说成黄金,而且还不说谎。俄罗斯如此好的表现,愚偏说不好,还说俄罗斯更加衰落。各位看官,让愚慢慢道来。
要说俄罗斯,先说西班牙。西班牙离俄罗斯远着呢,但数字游戏门不管,先把人绕晕。西班牙曾经是超级大国。西班牙当时出产一种羊,羊毛质量非常好,通过圈地运动和羊吃人,西班牙率先实现了资本主义萌芽。但当时羊毛与其自己纺织,还不如出口卖的钱多。羊毛主要用来出口,使纺织业及相关技术发展缓慢,使得产业革命没有在西班牙产生。后来,在南美发现金山,与其养羊纺织,还不如去淘金,金山把勤勉精神消灭了。大量金银流入,而生产并没有相应增长,引发通货膨胀,使西班牙的羊毛和毛织物比其它欧洲国家贵好几倍,与其自己做还不如买,这样金山把资本主义的芽给淹没了。到了1820年代,西班牙已经是欧洲的穷国。为了保护自己的纺织和钢铁工业,建立了关税制度。一时间,工业蓬勃发展起来。但好景不长,由于蒸气船的发明,美国的廉价小麦涌入,使购买力降低,再加上英法的竞争,纺织业破灭了。铁路发明,西班牙在本国技术没有整备的情况下,引入外资修建铁路。由于运输费用大降,外国钢铁长驱直入,到1890年代,钢铁业也被事实上消灭了。没有办法, 1891年开始实施事实上禁止进口的新税法。
西班牙在发展过程中有丰富的资源,并且在每个时代都使资源配置最优化,改善了人民生活。但从长的时间来看,却贫穷落后了。对照的倭国,1868年才明治维新,没有资源。打仗掠夺资源,得到资源后继续造枪造炮,继续打仗。人民生活一直很困难,而且还最终战败了。但现在倭国是超级发达国家。对国家来说,钱财是身外之物,技术才是立命的根本。
绕了一圈,该回到2003年的俄罗斯。2003年是欢乐的一年。中国的胃口变得很大,主要原料的输入量同比增长了30%以上,而且是在很高基数的基础上的增长。石油、煤、铁、木材、棉花和大豆等一次原料的价格暴涨,连带航运价格也涨了好几倍。所有靠原料出口的国家,经济上都有很好表现。俄罗斯有石油,巴西有大豆,印度有铁矿石。印度还出现了压船压港,一片繁荣,GDP的增长率好象也创记录,不比中国少。
即使是倭国这种靠制成品出口的国家,向中国出口木材和废纸都有利可图,搞得倭国政府慌了手脚,严禁擅自出口,政府专营。钢铁业也加班加点,向中国出口。在对中国出口的带动下,2003年第四季度,按年率换算的GDP增长率达到了7%,是多年不遇的好年景。
由于收入暴增,中国也不是只吃不拉,大量的工业品涌向海外。2003年也是“三大神器”年,“三大神器”也就是中文三大件的意思。各国人民都享受到了自由贸易带来的实惠,以前只能消费干巴巴的人均GDP数字,现在却可以实实在在把彩电、冰箱、洗衣机等抱回家。无论是俄罗斯、巴西还是印度,大家都喜气洋洋,对未来充满了希望。
但2003年是悲惨的一年。主要工业制成品价格在持续下落。主要工业国的日子都不好过,倭国也不好过,别看有7%的成长率。7%来源于对中国出口,如果中国经济减速,会使倭国经济增长夭折。如果中国经济顺调发展,会动摇倭国经济的根基──制造业,倭国发出了挽救制造业的吼声。
2003年对俄罗斯也是悲惨的一年。所有的增长几乎来自资源和农业。当大家兴冲冲地选购“三大神器”时,国产品牌几乎没有,当中国彩电只卖100$时,国产品牌不好意思卖80$,关门大吉。国产汽车也一样,买新车还不如买倭国的二手车。按照市场经济最优配置原理,皆大欢喜。
俄罗斯的技术还能吃十余年,如果现在的趋势不能扭转,那么经过十余年的高速GDP增长后,就会成为完全的原材料供应国。当然会属于富裕的国家,因为有丰富的资源,届时人均GDP会达到中国的水平。
以上的数据及资料均来源于近期《倭国经济新闻》的社论及其它一些倭国学者的著书立说。数字游戏门会拉大旗做虎皮,以示权威。并且穿邦后能抵赖。
数字游戏门不仅擅长把黄金说成稻草,或把稻草说成黄金,还为了出名不择手段,够无耻的。2003年是自由市场经济取得辉煌成就的一年,进行了自由市场经济改革的俄罗斯和印度都交出了满意答卷,人民的生活也得到了改善。但愚喜欢说瞎话,说自由市场经济大失败。
贩卖私货前先瞎绕,数字游戏门好手段。学生是应该刷盘子还是读书?这种问题还用问,当然是读书了,这在国内根本就不成为问题。但对于留学生来说,却是一个时刻困扰的问题。首先刷盘子的诱惑很大,以倭国的标准,刷一个小时的盘子,折成RMB大约60元。那么一天是多少,1个月是多少,1年又是多少。而读书则很辛苦,学费高不说,还有读不出来的可能,即使读出来了,也有找不到工作的可能。所以很多人干脆选择了刷盘子。选择读书的,也必须刷盘子,因为没有钱。又有新问题,即多长时间刷盘子,多长时间读书。刷盘子的收入是用于读书还是改善生活,比如说买辆车耍耍。用于读书的,还要抵御很多诱惑,为什么自己的生活比刷盘子的差,一旦松懈,原来所读的书白费。有很多问题要考虑。当然,读出来了,找个工作,收入远非刷盘子可比,且很轻松。
国际社会其实与一个国家内部差不多,也分三六九等,平等只是理想,但不是现实。有人是白领,有人是刷盘子的。成为白领的方式有很多种,如果家道殷实,则生下来就是白领,但这种人很少。如果中了彩票,一夜之间就变成白领,这种概率太少了。多数人只能通过自己奋斗成为白领。倭国是个模范生,从穷小子变为白领。祖上没有给倭国任何财产,即没有土地也没有资源,只能靠自己的本领去交换这些,只有读书这一条路。它也赶上了好时代,当时通信和交通不发达,有个收音机就不错了,国民很难受到物质诱惑,一门心读书,当时读书的形式是造枪造炮打仗。后来,读书的形式变化了,但内容没有变,即提高自己的技术水准。由于高超的技术力,从世界换回了大量的粮食和资源,40年代还没有饭吃,到5、60年代家电大普及,70年代汽车大普及。倭国成为富裕的国家,以前的书没有白读。奇怪的是GDP的增长率并不高,所谓高度成长期1961-1975年,平均不到10%。
中国没有那么幸运。可能是祖上还留下家业,有些土地和资源,虽然不多。总在想是不是卖卖地(也就是卖粮食),卖卖资源,就可以了。这种刷盘子的收入也不少,是不是应该改善生活,比如买烟抽,到十里洋场去耍耍,就这样蹉跎了约一百年。其间虽然也想学些本事,但太辛苦,光交学费,没看到产出,也就放弃了。到了3、40年代,中国只能做汉阳造,倭国已经可以做大和、零式,不打你又打谁,即没有本事又空有守着一份家业。
毛泽东高瞻远瞩让中国人安心读书,而不是刷盘子享受生活。所有刷盘子的收入,卖粮食和卖资源,由国家统一管理,充做学费,使国家工业化,而不是购买彩电、冰箱等消费品改善人民生活和提高 GDP。心无杂念,也不攀比邻居的幸福生活。学习成绩也很显著,从几乎零起点起步,在短短的20多年时间里,做出了中国第一台汽车,第一架飞机,第一颗卫星......,创造了无数第一。完成了倭国明治维新以来近百年的工业化历程。创造这些第一,按照经济学原理,是不懂经济,不讲比较效益,是走弯路。但它们培养了无数人才,培育了工业人口和市场。8、90年代家电大普及,现在汽车也开始进入家庭。正复现倭国成长的历程,但倭国却从明治开始读了近百年的书。
但是,现在中国爱刷盘子贪小便宜的老毛病又犯了。又在算GDP增长多少,多少年后会达到什么水准。就象刷盘子,一天刷多少盘子,挣多少钱,多少年之后就成百万富翁一样可笑。按照现在的GDP 增长率,就是再干100年,也还是二流国家。如果继续读书深造,降低GDP增长率,那么只需要20年左右的时间就可以成为一流国家,人均GDP也会是一流的。
绕了一圈,该说到俄罗斯和印度。它们的市场经济改革无非是鼓励人民自由地刷盘子,自由地消费改善生活。正好中国开了个大饭馆,生意兴隆,工钱还给的高。打工拿钱,欢欢喜喜把彩电冰箱抱回家。交学费读书?那种没有比较效益的傻事谁干。好在俄罗斯和印度还读过一些书,俄罗斯还有博士水准,让大家还有点悬念。巴西没有读过书,一直洗盘子,大家好象从来就不关心它的GDP增长率,其实它的GDP增长率也是很高的,并且持续了上百年。
倭国虽是模范生,但不敌先生,最终战败。殖民地丧失了,剩余武器被收缴,正在研制的先进武器,如喷气战斗机、导弹、洲际轰炸机等,连同样机、图纸和实验设备等也被美国拆除运走。大量的工厂和建筑被摧毁,战后倭国满目沧痍。从明治开始经历了约100年,又回到了原点。大和虽然沉没,但创造大和的大量熟练技术工人,钢铁、航空、机械、电子、光学、化学等各门类的技术及技术人才都完整的保留下来。倭国本就一无所有,唯一的资源也就是人。终战之后,政府的总和科学技术委员会就开始运作,规划和协调未来的发展。航空改汽车,军舰改轮船,瞄准镜改照相机。转型需要时间,国际市场开拓也需要时间,大量的产业工人失业在家,会消磨掉技术力,尤其是组织纪律性。一声令下,组织去种树,演义倭国版的上山下乡。今天,倭国各地都能看到那高耸入云的水杉,就是当年的杰作。这种水杉现在向中国出口,竟然也是每年春季 “花粉症”的原凶。战后食品困难,政府集中有限的粮食给学校发放免费午餐,这个制度一直延续到现在,战后成长起来的这一代人被称作“团块世代”,是倭国高度成长期的主力,也是现在倭国经济的脊梁。
工程技术人员夜以继日忘我劳动,完成艰难的转型,毕竟是转行。以厂为家,不计报酬,其实也没有报酬,政府没钱,只能保障基本的食品配给,工厂也没钱,倭国生死未卜,怎能计较个人得失。就这样渡过了战后最艰难的岁月。进入50年代,倭国逐步打开国际市场,原料大量输入,各工厂重新运转起来,原来的产业大军又成建制地回到岗位。进入60年代,团块世代推动倭国进入黄金时代。
倭国经历十年不况,还看不到隧道尽头的亮光。NHK经常放送当年再出发的节目。前不久放送了丰田再出发的节目,请了当年的几个技术人员现场作客,讲述当年如何从造飞机转行造汽车,研制倭国第一种小汽车──皇冠,功成名就后竟不计报酬引退。回忆当年的创业,白发苍苍的老人热泪盈眶。
1949年的中国也是一片废墟。所不同的是,国民绝大多数是文盲,现代技术几乎为零,只能仿制汉阳造。所谓的知识分子是满口之乎者也,与现代工业技术几乎毫无关系。祖上留下的土地和资源,人均也不见得比倭国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毛泽东远见卓识,中国崛起唯一的依靠其实与倭国一样,是人!而不是土地和资源。1949年时点,从人的角度来看,倭国已经领先中国近100年。倭国已基本消灭了文盲,有大量的熟练技术工人,门类齐全的专业技术人才。而中国,绝大多数是文盲,极少数的科技人才,包括后来回国的钱学森,也是只读过书,没下过水的,知识分子几乎与工业生产不沾边。如何造就工业化人口是发展经济的最优先的课题,而不是优化配置土地和资源,这一点上毛泽东至少领先现代中国主流经济学家50年。他们还在鼠目寸光地研究该如何优化配置资源。
毛泽东时代的经济政策简单的说就是“抓革命促生产”。中国首先是个学校,目的是改造人。生产,也就是打工刷盘子挣钱,是从属的,只是为了支持学业。所以,在经济方面对毛泽东时代的争论完全是不得要领,无论评价高还是低。
首先要进行扫盲初级教育。那个时代政治运动不断,读毛选,贴大字报,好象很荒唐。但奇怪的是,中国人读《子曰》两千多年,绝大多数是文盲。读《毛曰》只20余年就扫盲了,真是奇迹。
中国的工业化是漫漫长路。要尽快把工业文明之风吹到农村。把农民组织起来,进行工业化训练。被许多人指责积极性不高,阻碍了农村发展。其实,人就算是机器,没日没夜地干活,中国也打不了多少粮食。还不如多些闲暇时光,学知识学文化,掌握现代科学技术。集体劳动,分工协作,进行初等工业化训练。兴修水利,机械化,电气化。靠科学技术推动农业前行。中国的人口,平均寿命,平均身高体重得到了迅速增长。而农民也得到了再造,扫除了文盲,接触到了现代的农业技术,学到了科学知识。倭国电视台经常有反映第三世界农村生活的节目。其它国家的农民生产积极性非常高(可能土地是私有的原因),轻壮年在田间拼命干活,但非常贫困,没有文化,家徒四壁。而中国农民,积极性差很多,老弱病残干活,因为有各种农机具,轻壮年外出打工,家里多少还有几样电器。但中国农民的文化技术水准还停留在毛泽东时代。相比倭国农民,中国农民还算勤快的,但倭国农民非常富裕。
工业的扩张,完全是与经济学原理背道而驰的。在工业急剧扩张的过程中,劳动生产率提高缓慢,人均收入增长缓慢。但却使更多的人卷入到工业生产之中,已经熟练的技术工人,没有必要积极且重复机械高效率地生产产品,而是带更多的学徒。节省下的时间,学知识学文化,进夜校,搞小发明,小革新。或者自己组装半导体收音机,自学无线电技术,可别小看半导体收音机,当时可是高新技术,一点不亚于现在的计算机。组装半导体收音机获得的知识,比现在拼电脑多多了。看6、70年代的《无线电》杂志,就能清晰体会到这人才的再造。经过这种违背经济规律中等教育,中国完成了中级人才的准备,大量熟练的技术工人,大量中层技术和管理人才。
毛泽东时代的高等教育是个奇迹。中国几乎所有的第一都诞生在那个年代。即使现在的神5,火箭也是那个时代的作品。中国的这些第一,与世界的先进水准相比是幼稚的,不符合比较效益的经济学原理,但它们完成了中国高等人才的准备,使中国只能仿制汉阳造一跃进入科技先进国家。在最新技术领域,中国的第一与世界第一诞生的年代相差不远,虽然质量和性能上还有很大差距,但对于学生来说,是了不起的成就。
毛泽东远见卓识,使中国从目不识丁的文盲,经过小学、中学......,20多年后博士毕业了。倭国是模范生,也经历了近百年,明治年间的倭国人没有看到倭国毕业。毛泽东时代的中国人却看到了。毛泽东创造了奇迹,在短短20多年的时间里完成了整个中华民族的再造。刚毕业的博士是清贫的,当然不能与刷了20多年盘子的打工仔相比,但前途是无量的。
6、70年代出生的人,是中国的“团块世代”,在孩提时代就感受到了工业文明之风,读书认字时陪伴的是《十万个为什么》,近乎免费地完成从小学到大学的教育,还受到了很好的职业培训。这代人中的技术管理人员在人口中的比例是中国前所未有的,绝对数目在世界中也是首屈一指的。推动中国的经济列车急行。
毛泽东创造了奇迹,在短短20多年的时间里完成了整个中华民族的再造,走完了倭国明治以来近百年的工业化历程,从落后的农业国,一跃成为科技先进的工业国。中国需要从一所大学校向经济体转变。也就是一个中心,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两个基本点,改革开放。
改革调动了积极性,开放如潮水般地引进了先进的西方技术,加上工作重心转移,中国的经济列车骤然前行。大量的消费品被生产出来,几乎一夜之间完成了“三大神器”的普及,领先名目人均GDP比中国高几倍的国家近20年,人民生活突然间得到了极大改善。改革开放是促进经济发展的动力,成为上上下下的共识。
但现在,中国经济列车减速倾向非常明显。怎么办,就要进一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打改革的攻坚战,彻底摆脱旧体制的束缚,是中国主流经济学家的共识。各种彻底改革开放政策纷纷登场。但实际情况是,GDP仍然高速增长,但大多数人的实际所得却下降,贫富差距不断扩大,不满在积蓄。
问题出在何处?其实,人的积极性已发挥到极点,在机台上连续工作10余小时,司空见惯。西方先进技术的流入停滞了,只看见外资进入,却没有得到技术,白白打工。只看到GDP增长,却没有见收入增加。为什么会这样,和改革之初完全不同?
倭国的家电业受到中国企业严峻挑战。但中国企业的技术主要却来自倭国,为什么倭国当年会扶植竞争对手呢。带着这些疑惑询问业内人士,得到的答复是当年中国已经研制出来了,并批量生产,如果不乘早卖技术,晚了就卖不出去了。真是一语点醒梦中人。
毛泽东时代已经起步的先进技术,大型喷气客机、高性能航空发动机,大规模集成电路、CPU......,虽然很幼稚,没有比较效益,却如潮水般引来西方先进技术。既然西方技术那么容易引进,就没有必要自己做没有比较效益的事,造不如买,买不如租,自己的技术纷纷下马,研制队伍纷纷解散,这是80年代的主旋律。中国的高等教育随着和平典范一起烟消云散,幸亏火箭和核弹不能引进,要不然全军覆没。
要感谢李灯辉和美国的炸弹,惊醒了梦中人,才发觉自己蹉跎了近20年的岁月,两手空空。李灯辉功不可没,至少应该获得一吨重的勋章。20年是科技人才创造的黄金时代,就这么随风而逝。把失去的时间抢回来是科技界的共识。这次和文革不同,文革是瞎干蛮干,外行领导内行,耽误了不少时间。但对于工程来说,却不见得是坏事,失败了总结经验教训,对人也是提高,干着干着,外行也就变成了内行。但这次几乎被连根拔起,幸亏苏联解体,大量俄罗斯技术和人才流入,中国又开始了50年前的蹒跚学步。对照 1999年与1984年阅兵,让无数英雄黯然泪下。
中国的初中级教育也瓦解了。为了提高效率,大量的产业工人下岗失业,他们的技术和组织纪律性消逝在地摊中。在岗的工人拼命工作,却没有时间和能力再学习再教育。包产到户,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但也没有多打多少粮食,其实现在也没有积极性,因为没有比较效益,粮食连年减产,国际市场粮价扶摇直上。农民要么赴闲在家,要么在自动机台上象机器一样干活,却不能获得新知识新文化。幸好学校教育改革的晚,每年还有大量的半人才注入,要不然,经济列车就彻底停滞了。
中国经济列车的实态是,上不能突破,下面临断裂,大量人口不能实现向工业化人口转化。经济列车的发动机──人才,枯竭了。主流经济学家还痴迷于改革开放的成功经验,却没有深入研究中国经济发展的真正动力。巴西一直就是改革开放的,采用的是主流经济学家理想的体制,但却毫无希望。
问题的本质在于,改革开放是很好的战术手段,但提升到战略高度,却是大错特错。如果只计算经济中最具活力的部分──技术力,中国的经济列车实际已停滞了近20年。高端再出发,会不会夭折?因为主流经济学家还在念比较效益的圣经。高端产生拉动力还需要时间,在此之前列车会不会崩溃脱节?因为主流经济学家还在唱提高效率的高歌。中国经济列车的前途未卜,是飞跃、崩溃还是平安。
巴西早已建立了主流经济学家梦寐以求的政治与经济体制,所以它的发展是完全可以预期的,根本没有讨论的必要,就是刷盘子的命。俄罗斯刚建立理想的经济体制,还没有完全定着,它的发展是大致可以预期,未来10余年也还是刷盘子的命,只有少许讨论的必要。刷盘子经济非常好预测,一个小时可以刷多少是固定的,别说预期10年,就是预期100年,小学没有毕业的经济学家都可以胜任。可能是主流经济学家算术太差,把刷盘子经济体制定义为梦寐以求的理想经济体制。
中国的经济列车在僵化的体制驱动下急行,未来的行方如何,是倭国学者爆炒的话题。对僵化体制的研究远没有对理想体制那么轻松,需要大量的数据图表进行比对,得到清晰的认识。这可能已经超过了中国主流经济学家的算术知识,因为愚从没有见过他们如此论述过,可能也是他们急着要体制改革的原因之一。由于所处立场,观察角度的不同,结论大相径庭。主要分三类:
1.中国经济平安顺调运行,那么2020年中国的GDP大致与倭国相当。平淡如白开水,毫无味道。
2.中国的地域差距和贫富差距持续扩大,超过一定水准,中国人有《水浒传》的造反情结,是世界上最难管的人民。那么如果遇到金融危机,整个中国会崩溃和分裂,比苏联崩溃更加惨烈。如果被不幸言中,现在真的是处于崩溃的边缘。
3.中国的产业发生飞跃,由蛹化蝶,那么2015年,中国的GDP压倒美国。GDP及增长率,只有经济结构相似的国家之间才有可比性,倭国学者非常注意这一点,无论是名目GDP还是购买力平价。否则无法解释人均GDP是中国几倍的国家,现在才普及“三大神器”,且还是中国产的。其实倭国也经历了这个蛹化蝶的过程,1945年一片废墟, 1964年新干线开通和东京奥运开催,标志着倭国跨入先进国家的行列。靠刷盘子实现GDP增长,根本就不能实现国家从后进变先进。其实倭国在1945年已经是先进国家,只是还没有实物,但有技术和人才储备,约20年一发冲天。
其实中国70年代末也是先进国家,虽然实物很少,各种技术及人才齐备,与先进国家差距不远,所差的是批量生产的经验与机会,与1945年的倭国非常象。还有比倭国大很多的国内市场。当时的市场结构非常好,大家的收入相差不多,虽然名目收入虽不高,但实质收入高,是购买国货的好市场,也与倭国很象。再加上政府采购和主导,可以很快补足批量生产的经验与机会,再施加改革开放的战术,就能使中国的产业迅速实现由蛹化蝶的飞跃。其实整就一个倭国成长战略的复制,那么到上世纪末,中国就会在GDP上压倒美国。当然刚开始生活改善不快,倭国也是进入60年代后生活才改善的,但会越来越快,一发冲天。毛泽东远见卓识,在70年代初时就已经看到了中国即将毕业,提出了“到本世纪末实现四个现代化”的宏伟蓝图。
80年代的改革开放出现了战略偏差。源于自己定位错误,中国虽然清贫,但却已经博士毕业,是先进国家,怎能是刷盘子打工仔可以相提并论,即使当时的打工仔比中国有钱。一算人均GDP比人家少了一大块,着急了,赶快学着打工仔刷盘子打工,也就是改革开放,提出“到本世纪末翻两翻”的奋斗目标,缺乏远大理想。博士刷盘子怎能是普通的打工仔可比,刷盘子的效率高多了,刷一小时的盘子,可比打工仔刷几天。一下子收入激增,原来是刷盘子而不是读书,是促进经济发展的动力啊,根本没有意识到自己的能力与众不同。于是把改革开放刷盘子做为经济战略。刚开始博士每天只刷一个小时盘子,生活改善奇快。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每天刷盘子的时间越来越多,收入当然也扶摇直上。学业逐步荒废,单位时间刷盘子的效率下降。约20年后,博士每天已经要刷8小时盘子,由于学业荒废,刷盘子的效率与普通打工仔相差不多,收入增长缓慢。博士着急了,是不是自己刷盘子的积极性不够,于是各种改革措施纷至沓来,每天12,16,或干脆24小时刷盘子方案都出来了。直到现在,这位博士还没有搞清楚到底什么是收入增长的动力。
伟人过早仙逝,使中国强国梦的实现至少推迟了20年,甚至永远失去了。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为什么中国和倭国在奋飞的起点会走上不同的发展道路?
倭国以技术立国,技术力是比GDP更加重要的指标。GDP可能被地震一瞬摧垮,如果技术力还在,则GDP还在。如果技术力被摧毁,多大的GDP也会随风而逝。什么是技术力,有很多指标衡量,如国民识字率、技术工人数量,各门类专业人才,钢铁、机械、化学、电子等基干产业的规模和技术水准等,有大量的数据图表。倭国学者做学问时比较喜欢比较技术力,这才是经济的根,真正的经济。而中国主流经济学家只有小学文化程度,也就只会对GDP进行四则运算。
如果只衡量技术力,那么1945年的倭国,1978年的中国,1991年的俄罗斯是先进国家。只是缺少GDP,倭国干脆没有。但倭国却20年间一跃重新迈入发达国家行列。
倭国根本没有改革,只贴了民主标签。很奇怪,倭国不是民主自由且市场经济的国家吗?其实不是。首先政府有个总合科学技术委员会,首相也就是委员长。还有个民间组织──产经联,确切的说是政府的政府。产经联会长出镜率不比首相少,且定期给各政党打分并公布,按分发钱。所以,两大党自民党和民主党的纲领几乎一样,分歧仅两点,一是伊拉克,产经联不管。另一个是道路公团的民营化,其实也没有实质分别,民营则是产经联直接经营,国营则是产经联经营政府。产经联里的大财团的产权是模糊不清的,私营的?又不知老板是谁,国营的?连政府都是产经联的。产经联无法无天,要降自己的税率,增加消费税。产经联也不自负盈亏,银行要倒,政府赶快拿钱。产经联要小泉和石原花好几倍的价格购买燃料电池汽车,还乐得屁颠。有不满,连大众媒体都是产经联的,有意见去厕所。产经联还雇佣了一大帮御用文人,研究写作。宣扬自由市场经济的知识分子早被杀绝了。
倭国经济的实质是计划经济,党政不分,政企不分,产权不明,专制独裁的体制。可偏偏是这种保守落后体制,使倭国迈进先进国家。愚读了很多产经联的御用文人写的书,被洗了脑,现在崇拜起计划经济了。
产经联里的大企业是倭国的基干企业,是倭国技术的精华,是倭国经济的基础和骨骼。如果产经联在,没有GDP倭国也存在,如果产经联不在,再多的GDP也轰然倒地。为什么产经联产权不明,计划经济,因为它不面对普通消费者,只对整个民族,规划整个民族经济的大厦和发展方向,给其他企业提供基础原料和先进技术,决定这个民族是一流工业国家,或只是刷盘子的脚色。
产经联有几个铁律:如果骨骼没有发育好,即没有准备好相应的技术,改善生活是对民族的犯罪,再大的市场需求也得等待。如果谁敢破坏骨骼,也是对民族的犯罪。骨骼出问题,政府必须出钱修补。这几个铁律在市场经济下是完全不能实现的。
产经联在1945是如何使倭国奋飞的呢。当时特别困难,粮食不足,政府得给学校派免费午餐。大量工人失业,不能使他们荒废,组织上山下乡去种树。组织技术人员准备民用技术,当然开始还不完善,即骨骼没有发育好。市场需求大增,技术遭遇瓶颈,不能满足需求,则坚决压制需求。组织人员攻关,同时向国外敲诈:“你如果不卖,以后就没得卖了”,坚决限制外国产品进入。就这么骨骼逐步完善,产能逐步增长,在此之前人民只能耐心等待。就这么艰难前行,人民经过十余年的艰苦奋斗,骨骼逐渐强壮,一飞冲天,完成蛹化蝶。
毛泽东的远见卓识,他细心体会了产经联的策略,或者穿过50年的时空,细读了产经联的群书。中国要做超一流的工业化国家,打基础和骨骼非常重要,所以倾全力发展基干工业,发展各种尖端技术。在骨骼完善之前人民必须忍耐,抓紧后备人才培育。压制知识分子,打掉一切不合理的杂音,现在消费就是对民族的犯罪。整个操作手法与产经联一模一样,不同的是产经联用资本,他用权威。他洞察了我们民族的弱点,贪小利,忘大志。
整个20多年中,中国艰难前行,那么得科学,顺利,愚也是最近博览群书才体会到主席良苦用心──中国要由蛹化蝶。就在中国奋飞的前夕离开了我们。中国由蛹化蝶竟要至少推迟20年,甚至永远失去了机会。
问题出在改革开放上。当时已经能够提供消费品,但有技术瓶颈,产能受限制。应该逐步通关,并向外敲诈关键技术,人民继续忍耐,消费带着骨骼逐步完善。应该艰难并痛苦地复制倭国蛹化蝶的过程。结果急功近利,引进大量外国产品,把骨骼给摧垮了。虽然生活暂时得到了很大改善,但脊柱却垮了,造成我们今天白打工,因为没有关键技术。经济发展遇到的危机,竟然想把基础全盘卖掉,中华崛起就要夭折了吗?贪小利,忘大志!
1945年倭国再出发,一无所有,但有知识和技术,20年一飞冲天。1949年中国再出发,大脑空空,伟大导师给中华民族注入了知识和技术,在即将蛹化蝶时离开了我们,但我们辜负了他对我们的期望,贪小利,忘大志,前途多磨难,不知道会不会夭折。1991年俄罗斯再出发,抱着金山压断了脊梁,无数顶尖技术人才流落异国他乡。
贫穷是可贵的美德,土地资源钱财是身外之物,知识和技术才是宝贵财富,民族安身立命之本。无论中国今后的行方,不计较个人恩怨,让我们缅怀带给中华民族无穷宝贵财富的伟大导师──毛泽东。
强国上有好事者贴了俄罗斯2003年的经济数据,数据是多么好,成长多么快,自由市场经济如何有成效,引得自由市场经济崇拜者惊叹不已。愚是数字游戏门出生,擅长把黄金说成稻草,或把稻草说成黄金,而且还不说谎。俄罗斯如此好的表现,愚偏说不好,还说俄罗斯更加衰落。各位看官,让愚慢慢道来。
要说俄罗斯,先说西班牙。西班牙离俄罗斯远着呢,但数字游戏门不管,先把人绕晕。西班牙曾经是超级大国。西班牙当时出产一种羊,羊毛质量非常好,通过圈地运动和羊吃人,西班牙率先实现了资本主义萌芽。但当时羊毛与其自己纺织,还不如出口卖的钱多。羊毛主要用来出口,使纺织业及相关技术发展缓慢,使得产业革命没有在西班牙产生。后来,在南美发现金山,与其养羊纺织,还不如去淘金,金山把勤勉精神消灭了。大量金银流入,而生产并没有相应增长,引发通货膨胀,使西班牙的羊毛和毛织物比其它欧洲国家贵好几倍,与其自己做还不如买,这样金山把资本主义的芽给淹没了。到了1820年代,西班牙已经是欧洲的穷国。为了保护自己的纺织和钢铁工业,建立了关税制度。一时间,工业蓬勃发展起来。但好景不长,由于蒸气船的发明,美国的廉价小麦涌入,使购买力降低,再加上英法的竞争,纺织业破灭了。铁路发明,西班牙在本国技术没有整备的情况下,引入外资修建铁路。由于运输费用大降,外国钢铁长驱直入,到1890年代,钢铁业也被事实上消灭了。没有办法, 1891年开始实施事实上禁止进口的新税法。
西班牙在发展过程中有丰富的资源,并且在每个时代都使资源配置最优化,改善了人民生活。但从长的时间来看,却贫穷落后了。对照的倭国,1868年才明治维新,没有资源。打仗掠夺资源,得到资源后继续造枪造炮,继续打仗。人民生活一直很困难,而且还最终战败了。但现在倭国是超级发达国家。对国家来说,钱财是身外之物,技术才是立命的根本。
绕了一圈,该回到2003年的俄罗斯。2003年是欢乐的一年。中国的胃口变得很大,主要原料的输入量同比增长了30%以上,而且是在很高基数的基础上的增长。石油、煤、铁、木材、棉花和大豆等一次原料的价格暴涨,连带航运价格也涨了好几倍。所有靠原料出口的国家,经济上都有很好表现。俄罗斯有石油,巴西有大豆,印度有铁矿石。印度还出现了压船压港,一片繁荣,GDP的增长率好象也创记录,不比中国少。
即使是倭国这种靠制成品出口的国家,向中国出口木材和废纸都有利可图,搞得倭国政府慌了手脚,严禁擅自出口,政府专营。钢铁业也加班加点,向中国出口。在对中国出口的带动下,2003年第四季度,按年率换算的GDP增长率达到了7%,是多年不遇的好年景。
由于收入暴增,中国也不是只吃不拉,大量的工业品涌向海外。2003年也是“三大神器”年,“三大神器”也就是中文三大件的意思。各国人民都享受到了自由贸易带来的实惠,以前只能消费干巴巴的人均GDP数字,现在却可以实实在在把彩电、冰箱、洗衣机等抱回家。无论是俄罗斯、巴西还是印度,大家都喜气洋洋,对未来充满了希望。
但2003年是悲惨的一年。主要工业制成品价格在持续下落。主要工业国的日子都不好过,倭国也不好过,别看有7%的成长率。7%来源于对中国出口,如果中国经济减速,会使倭国经济增长夭折。如果中国经济顺调发展,会动摇倭国经济的根基──制造业,倭国发出了挽救制造业的吼声。
2003年对俄罗斯也是悲惨的一年。所有的增长几乎来自资源和农业。当大家兴冲冲地选购“三大神器”时,国产品牌几乎没有,当中国彩电只卖100$时,国产品牌不好意思卖80$,关门大吉。国产汽车也一样,买新车还不如买倭国的二手车。按照市场经济最优配置原理,皆大欢喜。
俄罗斯的技术还能吃十余年,如果现在的趋势不能扭转,那么经过十余年的高速GDP增长后,就会成为完全的原材料供应国。当然会属于富裕的国家,因为有丰富的资源,届时人均GDP会达到中国的水平。
以上的数据及资料均来源于近期《倭国经济新闻》的社论及其它一些倭国学者的著书立说。数字游戏门会拉大旗做虎皮,以示权威。并且穿邦后能抵赖。
数字游戏门不仅擅长把黄金说成稻草,或把稻草说成黄金,还为了出名不择手段,够无耻的。2003年是自由市场经济取得辉煌成就的一年,进行了自由市场经济改革的俄罗斯和印度都交出了满意答卷,人民的生活也得到了改善。但愚喜欢说瞎话,说自由市场经济大失败。
贩卖私货前先瞎绕,数字游戏门好手段。学生是应该刷盘子还是读书?这种问题还用问,当然是读书了,这在国内根本就不成为问题。但对于留学生来说,却是一个时刻困扰的问题。首先刷盘子的诱惑很大,以倭国的标准,刷一个小时的盘子,折成RMB大约60元。那么一天是多少,1个月是多少,1年又是多少。而读书则很辛苦,学费高不说,还有读不出来的可能,即使读出来了,也有找不到工作的可能。所以很多人干脆选择了刷盘子。选择读书的,也必须刷盘子,因为没有钱。又有新问题,即多长时间刷盘子,多长时间读书。刷盘子的收入是用于读书还是改善生活,比如说买辆车耍耍。用于读书的,还要抵御很多诱惑,为什么自己的生活比刷盘子的差,一旦松懈,原来所读的书白费。有很多问题要考虑。当然,读出来了,找个工作,收入远非刷盘子可比,且很轻松。
国际社会其实与一个国家内部差不多,也分三六九等,平等只是理想,但不是现实。有人是白领,有人是刷盘子的。成为白领的方式有很多种,如果家道殷实,则生下来就是白领,但这种人很少。如果中了彩票,一夜之间就变成白领,这种概率太少了。多数人只能通过自己奋斗成为白领。倭国是个模范生,从穷小子变为白领。祖上没有给倭国任何财产,即没有土地也没有资源,只能靠自己的本领去交换这些,只有读书这一条路。它也赶上了好时代,当时通信和交通不发达,有个收音机就不错了,国民很难受到物质诱惑,一门心读书,当时读书的形式是造枪造炮打仗。后来,读书的形式变化了,但内容没有变,即提高自己的技术水准。由于高超的技术力,从世界换回了大量的粮食和资源,40年代还没有饭吃,到5、60年代家电大普及,70年代汽车大普及。倭国成为富裕的国家,以前的书没有白读。奇怪的是GDP的增长率并不高,所谓高度成长期1961-1975年,平均不到10%。
中国没有那么幸运。可能是祖上还留下家业,有些土地和资源,虽然不多。总在想是不是卖卖地(也就是卖粮食),卖卖资源,就可以了。这种刷盘子的收入也不少,是不是应该改善生活,比如买烟抽,到十里洋场去耍耍,就这样蹉跎了约一百年。其间虽然也想学些本事,但太辛苦,光交学费,没看到产出,也就放弃了。到了3、40年代,中国只能做汉阳造,倭国已经可以做大和、零式,不打你又打谁,即没有本事又空有守着一份家业。
毛泽东高瞻远瞩让中国人安心读书,而不是刷盘子享受生活。所有刷盘子的收入,卖粮食和卖资源,由国家统一管理,充做学费,使国家工业化,而不是购买彩电、冰箱等消费品改善人民生活和提高 GDP。心无杂念,也不攀比邻居的幸福生活。学习成绩也很显著,从几乎零起点起步,在短短的20多年时间里,做出了中国第一台汽车,第一架飞机,第一颗卫星......,创造了无数第一。完成了倭国明治维新以来近百年的工业化历程。创造这些第一,按照经济学原理,是不懂经济,不讲比较效益,是走弯路。但它们培养了无数人才,培育了工业人口和市场。8、90年代家电大普及,现在汽车也开始进入家庭。正复现倭国成长的历程,但倭国却从明治开始读了近百年的书。
但是,现在中国爱刷盘子贪小便宜的老毛病又犯了。又在算GDP增长多少,多少年后会达到什么水准。就象刷盘子,一天刷多少盘子,挣多少钱,多少年之后就成百万富翁一样可笑。按照现在的GDP 增长率,就是再干100年,也还是二流国家。如果继续读书深造,降低GDP增长率,那么只需要20年左右的时间就可以成为一流国家,人均GDP也会是一流的。
绕了一圈,该说到俄罗斯和印度。它们的市场经济改革无非是鼓励人民自由地刷盘子,自由地消费改善生活。正好中国开了个大饭馆,生意兴隆,工钱还给的高。打工拿钱,欢欢喜喜把彩电冰箱抱回家。交学费读书?那种没有比较效益的傻事谁干。好在俄罗斯和印度还读过一些书,俄罗斯还有博士水准,让大家还有点悬念。巴西没有读过书,一直洗盘子,大家好象从来就不关心它的GDP增长率,其实它的GDP增长率也是很高的,并且持续了上百年。
倭国虽是模范生,但不敌先生,最终战败。殖民地丧失了,剩余武器被收缴,正在研制的先进武器,如喷气战斗机、导弹、洲际轰炸机等,连同样机、图纸和实验设备等也被美国拆除运走。大量的工厂和建筑被摧毁,战后倭国满目沧痍。从明治开始经历了约100年,又回到了原点。大和虽然沉没,但创造大和的大量熟练技术工人,钢铁、航空、机械、电子、光学、化学等各门类的技术及技术人才都完整的保留下来。倭国本就一无所有,唯一的资源也就是人。终战之后,政府的总和科学技术委员会就开始运作,规划和协调未来的发展。航空改汽车,军舰改轮船,瞄准镜改照相机。转型需要时间,国际市场开拓也需要时间,大量的产业工人失业在家,会消磨掉技术力,尤其是组织纪律性。一声令下,组织去种树,演义倭国版的上山下乡。今天,倭国各地都能看到那高耸入云的水杉,就是当年的杰作。这种水杉现在向中国出口,竟然也是每年春季 “花粉症”的原凶。战后食品困难,政府集中有限的粮食给学校发放免费午餐,这个制度一直延续到现在,战后成长起来的这一代人被称作“团块世代”,是倭国高度成长期的主力,也是现在倭国经济的脊梁。
工程技术人员夜以继日忘我劳动,完成艰难的转型,毕竟是转行。以厂为家,不计报酬,其实也没有报酬,政府没钱,只能保障基本的食品配给,工厂也没钱,倭国生死未卜,怎能计较个人得失。就这样渡过了战后最艰难的岁月。进入50年代,倭国逐步打开国际市场,原料大量输入,各工厂重新运转起来,原来的产业大军又成建制地回到岗位。进入60年代,团块世代推动倭国进入黄金时代。
倭国经历十年不况,还看不到隧道尽头的亮光。NHK经常放送当年再出发的节目。前不久放送了丰田再出发的节目,请了当年的几个技术人员现场作客,讲述当年如何从造飞机转行造汽车,研制倭国第一种小汽车──皇冠,功成名就后竟不计报酬引退。回忆当年的创业,白发苍苍的老人热泪盈眶。
1949年的中国也是一片废墟。所不同的是,国民绝大多数是文盲,现代技术几乎为零,只能仿制汉阳造。所谓的知识分子是满口之乎者也,与现代工业技术几乎毫无关系。祖上留下的土地和资源,人均也不见得比倭国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毛泽东远见卓识,中国崛起唯一的依靠其实与倭国一样,是人!而不是土地和资源。1949年时点,从人的角度来看,倭国已经领先中国近100年。倭国已基本消灭了文盲,有大量的熟练技术工人,门类齐全的专业技术人才。而中国,绝大多数是文盲,极少数的科技人才,包括后来回国的钱学森,也是只读过书,没下过水的,知识分子几乎与工业生产不沾边。如何造就工业化人口是发展经济的最优先的课题,而不是优化配置土地和资源,这一点上毛泽东至少领先现代中国主流经济学家50年。他们还在鼠目寸光地研究该如何优化配置资源。
毛泽东时代的经济政策简单的说就是“抓革命促生产”。中国首先是个学校,目的是改造人。生产,也就是打工刷盘子挣钱,是从属的,只是为了支持学业。所以,在经济方面对毛泽东时代的争论完全是不得要领,无论评价高还是低。
首先要进行扫盲初级教育。那个时代政治运动不断,读毛选,贴大字报,好象很荒唐。但奇怪的是,中国人读《子曰》两千多年,绝大多数是文盲。读《毛曰》只20余年就扫盲了,真是奇迹。
中国的工业化是漫漫长路。要尽快把工业文明之风吹到农村。把农民组织起来,进行工业化训练。被许多人指责积极性不高,阻碍了农村发展。其实,人就算是机器,没日没夜地干活,中国也打不了多少粮食。还不如多些闲暇时光,学知识学文化,掌握现代科学技术。集体劳动,分工协作,进行初等工业化训练。兴修水利,机械化,电气化。靠科学技术推动农业前行。中国的人口,平均寿命,平均身高体重得到了迅速增长。而农民也得到了再造,扫除了文盲,接触到了现代的农业技术,学到了科学知识。倭国电视台经常有反映第三世界农村生活的节目。其它国家的农民生产积极性非常高(可能土地是私有的原因),轻壮年在田间拼命干活,但非常贫困,没有文化,家徒四壁。而中国农民,积极性差很多,老弱病残干活,因为有各种农机具,轻壮年外出打工,家里多少还有几样电器。但中国农民的文化技术水准还停留在毛泽东时代。相比倭国农民,中国农民还算勤快的,但倭国农民非常富裕。
工业的扩张,完全是与经济学原理背道而驰的。在工业急剧扩张的过程中,劳动生产率提高缓慢,人均收入增长缓慢。但却使更多的人卷入到工业生产之中,已经熟练的技术工人,没有必要积极且重复机械高效率地生产产品,而是带更多的学徒。节省下的时间,学知识学文化,进夜校,搞小发明,小革新。或者自己组装半导体收音机,自学无线电技术,可别小看半导体收音机,当时可是高新技术,一点不亚于现在的计算机。组装半导体收音机获得的知识,比现在拼电脑多多了。看6、70年代的《无线电》杂志,就能清晰体会到这人才的再造。经过这种违背经济规律中等教育,中国完成了中级人才的准备,大量熟练的技术工人,大量中层技术和管理人才。
毛泽东时代的高等教育是个奇迹。中国几乎所有的第一都诞生在那个年代。即使现在的神5,火箭也是那个时代的作品。中国的这些第一,与世界的先进水准相比是幼稚的,不符合比较效益的经济学原理,但它们完成了中国高等人才的准备,使中国只能仿制汉阳造一跃进入科技先进国家。在最新技术领域,中国的第一与世界第一诞生的年代相差不远,虽然质量和性能上还有很大差距,但对于学生来说,是了不起的成就。
毛泽东远见卓识,使中国从目不识丁的文盲,经过小学、中学......,20多年后博士毕业了。倭国是模范生,也经历了近百年,明治年间的倭国人没有看到倭国毕业。毛泽东时代的中国人却看到了。毛泽东创造了奇迹,在短短20多年的时间里完成了整个中华民族的再造。刚毕业的博士是清贫的,当然不能与刷了20多年盘子的打工仔相比,但前途是无量的。
6、70年代出生的人,是中国的“团块世代”,在孩提时代就感受到了工业文明之风,读书认字时陪伴的是《十万个为什么》,近乎免费地完成从小学到大学的教育,还受到了很好的职业培训。这代人中的技术管理人员在人口中的比例是中国前所未有的,绝对数目在世界中也是首屈一指的。推动中国的经济列车急行。
毛泽东创造了奇迹,在短短20多年的时间里完成了整个中华民族的再造,走完了倭国明治以来近百年的工业化历程,从落后的农业国,一跃成为科技先进的工业国。中国需要从一所大学校向经济体转变。也就是一个中心,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两个基本点,改革开放。
改革调动了积极性,开放如潮水般地引进了先进的西方技术,加上工作重心转移,中国的经济列车骤然前行。大量的消费品被生产出来,几乎一夜之间完成了“三大神器”的普及,领先名目人均GDP比中国高几倍的国家近20年,人民生活突然间得到了极大改善。改革开放是促进经济发展的动力,成为上上下下的共识。
但现在,中国经济列车减速倾向非常明显。怎么办,就要进一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打改革的攻坚战,彻底摆脱旧体制的束缚,是中国主流经济学家的共识。各种彻底改革开放政策纷纷登场。但实际情况是,GDP仍然高速增长,但大多数人的实际所得却下降,贫富差距不断扩大,不满在积蓄。
问题出在何处?其实,人的积极性已发挥到极点,在机台上连续工作10余小时,司空见惯。西方先进技术的流入停滞了,只看见外资进入,却没有得到技术,白白打工。只看到GDP增长,却没有见收入增加。为什么会这样,和改革之初完全不同?
倭国的家电业受到中国企业严峻挑战。但中国企业的技术主要却来自倭国,为什么倭国当年会扶植竞争对手呢。带着这些疑惑询问业内人士,得到的答复是当年中国已经研制出来了,并批量生产,如果不乘早卖技术,晚了就卖不出去了。真是一语点醒梦中人。
毛泽东时代已经起步的先进技术,大型喷气客机、高性能航空发动机,大规模集成电路、CPU......,虽然很幼稚,没有比较效益,却如潮水般引来西方先进技术。既然西方技术那么容易引进,就没有必要自己做没有比较效益的事,造不如买,买不如租,自己的技术纷纷下马,研制队伍纷纷解散,这是80年代的主旋律。中国的高等教育随着和平典范一起烟消云散,幸亏火箭和核弹不能引进,要不然全军覆没。
要感谢李灯辉和美国的炸弹,惊醒了梦中人,才发觉自己蹉跎了近20年的岁月,两手空空。李灯辉功不可没,至少应该获得一吨重的勋章。20年是科技人才创造的黄金时代,就这么随风而逝。把失去的时间抢回来是科技界的共识。这次和文革不同,文革是瞎干蛮干,外行领导内行,耽误了不少时间。但对于工程来说,却不见得是坏事,失败了总结经验教训,对人也是提高,干着干着,外行也就变成了内行。但这次几乎被连根拔起,幸亏苏联解体,大量俄罗斯技术和人才流入,中国又开始了50年前的蹒跚学步。对照 1999年与1984年阅兵,让无数英雄黯然泪下。
中国的初中级教育也瓦解了。为了提高效率,大量的产业工人下岗失业,他们的技术和组织纪律性消逝在地摊中。在岗的工人拼命工作,却没有时间和能力再学习再教育。包产到户,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但也没有多打多少粮食,其实现在也没有积极性,因为没有比较效益,粮食连年减产,国际市场粮价扶摇直上。农民要么赴闲在家,要么在自动机台上象机器一样干活,却不能获得新知识新文化。幸好学校教育改革的晚,每年还有大量的半人才注入,要不然,经济列车就彻底停滞了。
中国经济列车的实态是,上不能突破,下面临断裂,大量人口不能实现向工业化人口转化。经济列车的发动机──人才,枯竭了。主流经济学家还痴迷于改革开放的成功经验,却没有深入研究中国经济发展的真正动力。巴西一直就是改革开放的,采用的是主流经济学家理想的体制,但却毫无希望。
问题的本质在于,改革开放是很好的战术手段,但提升到战略高度,却是大错特错。如果只计算经济中最具活力的部分──技术力,中国的经济列车实际已停滞了近20年。高端再出发,会不会夭折?因为主流经济学家还在念比较效益的圣经。高端产生拉动力还需要时间,在此之前列车会不会崩溃脱节?因为主流经济学家还在唱提高效率的高歌。中国经济列车的前途未卜,是飞跃、崩溃还是平安。
巴西早已建立了主流经济学家梦寐以求的政治与经济体制,所以它的发展是完全可以预期的,根本没有讨论的必要,就是刷盘子的命。俄罗斯刚建立理想的经济体制,还没有完全定着,它的发展是大致可以预期,未来10余年也还是刷盘子的命,只有少许讨论的必要。刷盘子经济非常好预测,一个小时可以刷多少是固定的,别说预期10年,就是预期100年,小学没有毕业的经济学家都可以胜任。可能是主流经济学家算术太差,把刷盘子经济体制定义为梦寐以求的理想经济体制。
中国的经济列车在僵化的体制驱动下急行,未来的行方如何,是倭国学者爆炒的话题。对僵化体制的研究远没有对理想体制那么轻松,需要大量的数据图表进行比对,得到清晰的认识。这可能已经超过了中国主流经济学家的算术知识,因为愚从没有见过他们如此论述过,可能也是他们急着要体制改革的原因之一。由于所处立场,观察角度的不同,结论大相径庭。主要分三类:
1.中国经济平安顺调运行,那么2020年中国的GDP大致与倭国相当。平淡如白开水,毫无味道。
2.中国的地域差距和贫富差距持续扩大,超过一定水准,中国人有《水浒传》的造反情结,是世界上最难管的人民。那么如果遇到金融危机,整个中国会崩溃和分裂,比苏联崩溃更加惨烈。如果被不幸言中,现在真的是处于崩溃的边缘。
3.中国的产业发生飞跃,由蛹化蝶,那么2015年,中国的GDP压倒美国。GDP及增长率,只有经济结构相似的国家之间才有可比性,倭国学者非常注意这一点,无论是名目GDP还是购买力平价。否则无法解释人均GDP是中国几倍的国家,现在才普及“三大神器”,且还是中国产的。其实倭国也经历了这个蛹化蝶的过程,1945年一片废墟, 1964年新干线开通和东京奥运开催,标志着倭国跨入先进国家的行列。靠刷盘子实现GDP增长,根本就不能实现国家从后进变先进。其实倭国在1945年已经是先进国家,只是还没有实物,但有技术和人才储备,约20年一发冲天。
其实中国70年代末也是先进国家,虽然实物很少,各种技术及人才齐备,与先进国家差距不远,所差的是批量生产的经验与机会,与1945年的倭国非常象。还有比倭国大很多的国内市场。当时的市场结构非常好,大家的收入相差不多,虽然名目收入虽不高,但实质收入高,是购买国货的好市场,也与倭国很象。再加上政府采购和主导,可以很快补足批量生产的经验与机会,再施加改革开放的战术,就能使中国的产业迅速实现由蛹化蝶的飞跃。其实整就一个倭国成长战略的复制,那么到上世纪末,中国就会在GDP上压倒美国。当然刚开始生活改善不快,倭国也是进入60年代后生活才改善的,但会越来越快,一发冲天。毛泽东远见卓识,在70年代初时就已经看到了中国即将毕业,提出了“到本世纪末实现四个现代化”的宏伟蓝图。
80年代的改革开放出现了战略偏差。源于自己定位错误,中国虽然清贫,但却已经博士毕业,是先进国家,怎能是刷盘子打工仔可以相提并论,即使当时的打工仔比中国有钱。一算人均GDP比人家少了一大块,着急了,赶快学着打工仔刷盘子打工,也就是改革开放,提出“到本世纪末翻两翻”的奋斗目标,缺乏远大理想。博士刷盘子怎能是普通的打工仔可比,刷盘子的效率高多了,刷一小时的盘子,可比打工仔刷几天。一下子收入激增,原来是刷盘子而不是读书,是促进经济发展的动力啊,根本没有意识到自己的能力与众不同。于是把改革开放刷盘子做为经济战略。刚开始博士每天只刷一个小时盘子,生活改善奇快。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每天刷盘子的时间越来越多,收入当然也扶摇直上。学业逐步荒废,单位时间刷盘子的效率下降。约20年后,博士每天已经要刷8小时盘子,由于学业荒废,刷盘子的效率与普通打工仔相差不多,收入增长缓慢。博士着急了,是不是自己刷盘子的积极性不够,于是各种改革措施纷至沓来,每天12,16,或干脆24小时刷盘子方案都出来了。直到现在,这位博士还没有搞清楚到底什么是收入增长的动力。
伟人过早仙逝,使中国强国梦的实现至少推迟了20年,甚至永远失去了。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为什么中国和倭国在奋飞的起点会走上不同的发展道路?
倭国以技术立国,技术力是比GDP更加重要的指标。GDP可能被地震一瞬摧垮,如果技术力还在,则GDP还在。如果技术力被摧毁,多大的GDP也会随风而逝。什么是技术力,有很多指标衡量,如国民识字率、技术工人数量,各门类专业人才,钢铁、机械、化学、电子等基干产业的规模和技术水准等,有大量的数据图表。倭国学者做学问时比较喜欢比较技术力,这才是经济的根,真正的经济。而中国主流经济学家只有小学文化程度,也就只会对GDP进行四则运算。
如果只衡量技术力,那么1945年的倭国,1978年的中国,1991年的俄罗斯是先进国家。只是缺少GDP,倭国干脆没有。但倭国却20年间一跃重新迈入发达国家行列。
倭国根本没有改革,只贴了民主标签。很奇怪,倭国不是民主自由且市场经济的国家吗?其实不是。首先政府有个总合科学技术委员会,首相也就是委员长。还有个民间组织──产经联,确切的说是政府的政府。产经联会长出镜率不比首相少,且定期给各政党打分并公布,按分发钱。所以,两大党自民党和民主党的纲领几乎一样,分歧仅两点,一是伊拉克,产经联不管。另一个是道路公团的民营化,其实也没有实质分别,民营则是产经联直接经营,国营则是产经联经营政府。产经联里的大财团的产权是模糊不清的,私营的?又不知老板是谁,国营的?连政府都是产经联的。产经联无法无天,要降自己的税率,增加消费税。产经联也不自负盈亏,银行要倒,政府赶快拿钱。产经联要小泉和石原花好几倍的价格购买燃料电池汽车,还乐得屁颠。有不满,连大众媒体都是产经联的,有意见去厕所。产经联还雇佣了一大帮御用文人,研究写作。宣扬自由市场经济的知识分子早被杀绝了。
倭国经济的实质是计划经济,党政不分,政企不分,产权不明,专制独裁的体制。可偏偏是这种保守落后体制,使倭国迈进先进国家。愚读了很多产经联的御用文人写的书,被洗了脑,现在崇拜起计划经济了。
产经联里的大企业是倭国的基干企业,是倭国技术的精华,是倭国经济的基础和骨骼。如果产经联在,没有GDP倭国也存在,如果产经联不在,再多的GDP也轰然倒地。为什么产经联产权不明,计划经济,因为它不面对普通消费者,只对整个民族,规划整个民族经济的大厦和发展方向,给其他企业提供基础原料和先进技术,决定这个民族是一流工业国家,或只是刷盘子的脚色。
产经联有几个铁律:如果骨骼没有发育好,即没有准备好相应的技术,改善生活是对民族的犯罪,再大的市场需求也得等待。如果谁敢破坏骨骼,也是对民族的犯罪。骨骼出问题,政府必须出钱修补。这几个铁律在市场经济下是完全不能实现的。
产经联在1945是如何使倭国奋飞的呢。当时特别困难,粮食不足,政府得给学校派免费午餐。大量工人失业,不能使他们荒废,组织上山下乡去种树。组织技术人员准备民用技术,当然开始还不完善,即骨骼没有发育好。市场需求大增,技术遭遇瓶颈,不能满足需求,则坚决压制需求。组织人员攻关,同时向国外敲诈:“你如果不卖,以后就没得卖了”,坚决限制外国产品进入。就这么骨骼逐步完善,产能逐步增长,在此之前人民只能耐心等待。就这么艰难前行,人民经过十余年的艰苦奋斗,骨骼逐渐强壮,一飞冲天,完成蛹化蝶。
毛泽东的远见卓识,他细心体会了产经联的策略,或者穿过50年的时空,细读了产经联的群书。中国要做超一流的工业化国家,打基础和骨骼非常重要,所以倾全力发展基干工业,发展各种尖端技术。在骨骼完善之前人民必须忍耐,抓紧后备人才培育。压制知识分子,打掉一切不合理的杂音,现在消费就是对民族的犯罪。整个操作手法与产经联一模一样,不同的是产经联用资本,他用权威。他洞察了我们民族的弱点,贪小利,忘大志。
整个20多年中,中国艰难前行,那么得科学,顺利,愚也是最近博览群书才体会到主席良苦用心──中国要由蛹化蝶。就在中国奋飞的前夕离开了我们。中国由蛹化蝶竟要至少推迟20年,甚至永远失去了机会。
问题出在改革开放上。当时已经能够提供消费品,但有技术瓶颈,产能受限制。应该逐步通关,并向外敲诈关键技术,人民继续忍耐,消费带着骨骼逐步完善。应该艰难并痛苦地复制倭国蛹化蝶的过程。结果急功近利,引进大量外国产品,把骨骼给摧垮了。虽然生活暂时得到了很大改善,但脊柱却垮了,造成我们今天白打工,因为没有关键技术。经济发展遇到的危机,竟然想把基础全盘卖掉,中华崛起就要夭折了吗?贪小利,忘大志!
1945年倭国再出发,一无所有,但有知识和技术,20年一飞冲天。1949年中国再出发,大脑空空,伟大导师给中华民族注入了知识和技术,在即将蛹化蝶时离开了我们,但我们辜负了他对我们的期望,贪小利,忘大志,前途多磨难,不知道会不会夭折。1991年俄罗斯再出发,抱着金山压断了脊梁,无数顶尖技术人才流落异国他乡。
贫穷是可贵的美德,土地资源钱财是身外之物,知识和技术才是宝贵财富,民族安身立命之本。无论中国今后的行方,不计较个人恩怨,让我们缅怀带给中华民族无穷宝贵财富的伟大导师──毛泽东。
Saturday, August 27, 2005
我们的改革是不是正走向一个反面:谁抛弃了中国?
我们的改革是不是正走向一个反面:谁抛弃了中国? 深圳热线大近视
我觉得我有必要为中国写点东西了。虽然我一向标榜远离政治,对所谓的世界大势有一种与生俱来的失望。但最近的很多很多事情,还是让我觉得有某种东西如梗在喉,不吐不快。
我厌恶评论,因为评论家大多只是坐而论道的好手,一旦起而行之,则捉襟见肘。站着说话不腰疼,固然很惬意。我知道有一天我也许会因为我说的这些而打了自己的嘴巴。但我还是决定要说,就如鲁迅先生所说,如果一个房子里的人要闷死了,你把他叫醒固然很残忍,但,如果你把所有的人都叫醒,又怎么没有可能把房子打一个洞来透气呢?
我知道,也许我也不能把这座房子建的更好,但希望我说的话,能够给别人一些启示或者思索,这些启示或者思索中,也许就有建房子的高手呢。
我今天要说的是,到底谁在抛弃中国?
这个问题看起来太大,几乎无从说起。我还是从细微处说起吧。
昨天在网易商业报道上看到一个贴子,内容是这样的。
房改是把你腰包掏空,教改是把你二老逼疯,医改是要提前给你送终。
很好玩的一个贴子,却很真实的反映了我们改革的一个现实。中国的未来在哪里?我们要走向美国,还是变成下一个拉美?
我们常常可以听到这样一句话,美国的现在就是我们的未来。这句话让我们生出很多美丽的遐想,好像我们真的再这样埋头苦干很多年,就一定能赶英超美,过上欧美人的幸福生活。但是现在,在我们看来,也许赶英超美不过是一个美丽的遐想,也许中国貌似强大的经济外表之下已经暗流涌动,也许歌舞升平之下已经危机四伏。
为什么要提拉美?
在我们的主流视野里从来都没有拉美,在我们的概念里,拉美这个名词不比非洲高等多少。我们是不屑于提拉美的,那里滋生着一切资本主义的毒瘤,贫富分化,社会动荡,政治独裁,经济畸形发展,拉美人在独立以后,瞎折腾了200多年,还是处于第三世界。我们怎么能把自己和拉美比?
拉美人第一次进入我们的视线,大概是在去年,我们在谈论中国汽车业的未来走势时,第一次提到这个词,后拉美化。有人对当时世界汽车巨头纷纷进入中国,瓜分市场提出了自己的忧虑,说中国汽车如果不能走自己独立发展的品牌之路,而企图以市场换技术,最后只能如同拉美的汽车市场一样,沦为世界汽车巨头的加工厂,在食物链底层,抢食一点点残羹冷之。永远不可能在世界市场上与他们并驾齐驱。而更重要的是,以低廉的劳动力换来的投资必将不会长久,因为一旦出现劳动力成本更低的市场,跨国巨头马上就会进行产业转移,到那个时候,中国汽车业就会被抽空,拉美的今天就是中国的未来。
这种担忧不无道理。
而我今天要说的,不仅仅是中国的汽车业,而是中国的整个未来。我们要走向何方?
是发达的欧美,还是混乱的拉美?
郎咸平在华工(我不知道具体是那所大学的简称)演讲的时候,对大学生们说,“30年以后写信给你女儿的时候你可能会写,你在别国当保姆的日子还好吗?”“如果信托制度一直缺乏,那么改革将会把我们带到菲律宾而不是美国。”台下的大学生莫名惊诧。
其实我觉得倒真没有什么可惊诧的。这个道理连我都能想明白,我们中国的那些精英阶层,喝过洋墨水,读过哈佛剑桥的,谁能不心知肚明呢?但是愿意把它讲出来,讲给我们懵懵懂懂的大众和青年学生的,估计只有郎咸平一个人了。
有些东西是得多用脚趾头想想。上帝给我们一个脑袋,不是为了让我们整天琢磨同事有没有比我多发多少工资或者邻居的老公为什么比我能挣钱的。记得在中学学世界近代史的时候,曾经就有一个问题一直想不明白。为什么拉美国家独立的时间和美国差不多,到最后发展的差距咋就这么大呢?历史书告诉我们,那是因为帝国主义的掠夺。我一直觉得那是狗屁,如果一对小兄弟一起长大,有一天哥哥对弟弟说,从今天开始,你归我管了,你挣的钱归我,做弟弟的能愿意?据说拉美国家独立以后,很快就变成了美国的后院。不过这是结果,可不是原因了。之所以美国能把他们当后院,还不是因为几十年之后,当哥哥的已经比弟弟强大了好多,敢于对弟弟说,你挣的钱要是不给我,看我不揍你。
当然,我当时是想不明白的。我面对这样的答案,也不过就是在心里说句狗屁,除此之外,是断然提不出反对意见的。但现在,我敢说,也许真实的答案已经被我们发现,并且他正在困扰着我们的中国。
拉美与美国的差距在于,它没有形成良好的财富再生体制,套一句比较主流的话,它缺乏一种财富积累上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举一个简单的例子来说明这样的差别。
第一种情况:
假设在一个地方发现了金矿,来了一个人投资建了一个矿场,雇一百个工人为他淘金,每年获利1000万,矿主把其中的50%做为工人工资发下去,每个工人每年收入5万,他们拿一万来租房子,剩下的四万可以结婚,生孩子,成家立业,矿主手里还有五百万,可以做投资。因为工人手里有钱,要安家落户,所以,房子出现需求。于是矿主用手里的钱盖房子,租给工人,或者卖给工人。工人要吃要喝,所以,开饭店,把工人手里的钱再赚回来。开饭馆又要雇别的工人,于是工人的妻子有了就业机会,也有了收入。一个家庭的消费需求就更大了。这样,几年之后,在这个地方出现了100个家庭。孩子要读书,有了教育的需求,于是有人来办学校,工人要约会,要消费,要做别的东西,于是有了电影院,有了商店,这样,50年过去以后,当这个地方的矿快被挖光了的时候,这里已经成了一个10万人左右的繁荣城市。
而第二种情况是这样的:
假设同样发现了金矿,同样有人来投资开采,同样雇100工人,同样每年获利1000万,但是矿主把其中10%作为工资发下去,每个工人一年1万。这些钱只够他们勉强填饱肚子,没有钱租房子,没有钱讨老婆,只能住窝棚。矿主一年赚了900万,但是看一看满眼都是穷人,在本地再投资什么都不会有需求。于是,他把钱转到国外,因为在本地根本就不安全,他盖几个豪华别墅,雇几个工人当保镖,工人没有前途,除了拼命工作糊口,根本没有别的需求。唯一可能有戏的就是想办法骗一个老婆来,生一个漂亮女儿,或许还可以嫁给矿主做老婆。50年下去以后,这个地方除了豪华别墅,依然没有别的产业。等到矿挖完了,矿主带着巨款走了,工人要么流亡,要么男的为盗,女的为娼。
一个很简单的例子,其实就是拉美和美国不同的发展轨迹。也许今天美国人应该说,感谢华盛顿,他为美国缔造了最现代最科学的政治体制,感谢亨利.福特,他一手缔造了美国的中产阶级。而拉美国家就没有那么幸运了,他们的大独裁者创造了掠夺性的经济体制,以一种豪强的姿态疯狂瓜分着社会财富,而使整个经济虚脱,再也无力发展。
这里我们有必要再提一下亨利.福特。古今中外所有的商业人物中,亨利.福特对社会经济的影响无人能出其右。正是他用他的T型车一手缔造了最初的中产阶级,并将美国社会第一个引入了现代社会,(欧洲在这一点上,比美国晚了几十年)。亨利.福特说我要让我的工人能买得起我的T型车,于是他给工人发高工资,他还创造了流水线的生产方式,使汽车大幅降低,于是,福特公司一跃成为最大的汽车公司,于是有了钱的工人可以买汽车,可以买房子,可以做其它的消费,于是中产阶级诞生了。于是在完成西部扩张,在领土上已经没有回旋余地的美国发现了另外一个金矿,迅速成长的中产阶级带动了巨大的需求,支撑起庞大的国内市场,继续拉动经济高速增长。美国从来都是一个依靠国内需求实现经济增长的国家,而中国空有12亿人口,却居然内需不足,不得不靠外贸来拉动经济增长,你说这不是咄咄怪事。你以为你是弹丸之国的日本哪?靠外向型经济就能样得膘满肠肥?12亿人口,谁能养活中国?除了你自己。也难怪现在全世界都在指着你,说你对人家倾销。
说到这儿,该说到我们中国的问题了,为什么我们会内需不足,为什么我们会没有强大的中产阶级?我们的财富到那儿去了?我们到底还有多大的持续增长能力。
中国用一种渐进的方式完成了自己的资本原始积累。这里边姑且不说什么权钱交易,制度漏洞,不劳而获。没有一个国家的资本原始积累是干净的。但关键就在于,在积累完成以后,我们该怎么做,是继续任贫富分化发展呢?还是创造我们自己的现代社会,创造坊锥形的社会结构。
看到那位网友的话真的倒吸一口冷气,我们在做什么?我们的改革是不是正在走向一个反面,以疯狂搜刮普通大众并不多的社会财富来继续换取虚高的发展?尽早上看到一篇文章,比较中国和新加坡的十大差距,具体的不说,因为小国毕竟比中国这样一个泱泱大国要好管理得多。但是,让我深思良久的还是新加坡的体制中所投出来的平等思想,那种对普罗大众的关怀。而我们,这种声音除了矫揉造作的官员做秀以外,我们看到了哪些实质性的东西?中国从来就没有平等。过去没有,现在没有,将来有没有也很难说。我们只有所谓精英和庶民。当所有的接受过良好教育的青年花一辈子的时间才能买一个安身之所的时候,当一个家庭的一个孩子上学就要掏空家里的一切积蓄的时候,当你在股市上投了钱就相当于捐款,被那些国企老板用什么MBO名正言顺的中饱私囊的时候,当一个农民辛苦一年的收入还不如一个大款吃一段饭的开销的时候,你指望大家不去省吃俭用,疯狂存钱?你指望银行里里几万亿的存款能够转化为巨大的需求?你指望消费品市场能够持续火热?你指望有点闲钱的人能够去做更有用的投资而不是作为热钱去炒房?你指望本来就不多的社会财富能够更快更合理流动?我们很穷,因为我们钱本来就不多,却被装在了很少的人的腰包里,我们本来就不富裕,却在银行压一块,在房子上压一块,在股市里套一块,nnd,我钱看起来不少,但是就是转不动,都是死钱。于是,少数人手里的钱只能去买LV、卡地亚、施华洛世奇,因为除了这个,他们也没什么可买的了。有些人还跳出来粉饰太平,说什么奢侈中国,狗屁!哪个大国的经济能靠几个奢侈品品牌带动起来,再说奢侈品跟你有啥关系啊?你瞎激动什么啊?你要是中国也有几个顶极奢侈品品牌的话,跟着起起哄也还可以。那不过是让法国、意大利多赚点钱而已。这就是我们的中国,我们的农民还没有富裕起来,就已经为孩子的教育问题吐干净了血,我们的中产阶级还没有诞生就已经横遭劫掠,我们到哪儿找内需?我们除了出口,让全世界来养活我们以外,有什么办法?所以,全世界都说你倾销。是啊,12亿人,谁养活得了你啊?
为什么会这样,为什么我们的改革走入了这样的一种境地?教育收费,房价高启,股票圈钱,上帝啊,这是啥决策啊。哪个已经富得流油的国家在当初这么迫不及待地从自己的人民手里捞钱?
我们的精英阶层都到哪儿去了?为什么这种用脚趾头都能想明白的问题,他们就想不明白?
精英阶层到哪儿去了?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我想,精英阶层有两个去向,一个被收买了,一个被扼杀了。
郎顾之争已经让所有的人都对内地的经济学家失望了。为什么整个内地的经济学家会败在一个叫郎咸平的香港人手里?只有一个问题——良知,不是大陆经济学家太笨了,而是他们已经被收买,良知泯灭,除了为主子叫几声以外,已经没有什么别的作用。于是我们的官僚、资本、还有知识界人士就结成了联盟,制定着进一步瓜分财富的计划。于是我们的普罗大众就失去了话语圈,就算惨叫几声,也不会被人听见。
这是被收买的,还有被扼杀的。
就是青年。
想起鲁迅先生所说,最有希望的就是我们的青年。但是,tnnd,又是教育,教育,tmd的中国教育,被这些狗屁精英把持的中国教育,一方面掏光你的钱袋,另一方面让你接受填鸭式的知识,除了会背几个狗屁单词之外,几乎剥夺你任何独立思考的能力。好啊,这招真好,真是斩草除根了。郎咸平对大学生说:“我们这一代人不懂法制,也没有良心。”“我们这一代是要早点被淘汰的,把权力交给你们,你们才是未来。”唉,也许郎先生真的不太了解中国的内地,他不知道现在大学生的孱弱肩膀,也许根本就担不起这个担子。
在这样的一个世界里,你该怎么办?保护你自己。这是每个人首先想到的答案,要么离开它,要么让自己变强大,因为别指望政府保护你。记得五年前我就说,中国在进入一个急剧分化的时代,我们,能做的仅仅是在它分化完之前拼尽全力挤入上层而已。
现在我依然说这话。
变强大,只有变得强大,你才能保护你自己,保护你想保护的人,你才能让自己的声音被更多的人所听到。
最后,想起一句话,如果一个国家不爱自己的人民,你有什么权力要求自己的人民去爱他的国家。
希望,我们,不要说这句话。
我觉得我有必要为中国写点东西了。虽然我一向标榜远离政治,对所谓的世界大势有一种与生俱来的失望。但最近的很多很多事情,还是让我觉得有某种东西如梗在喉,不吐不快。
我厌恶评论,因为评论家大多只是坐而论道的好手,一旦起而行之,则捉襟见肘。站着说话不腰疼,固然很惬意。我知道有一天我也许会因为我说的这些而打了自己的嘴巴。但我还是决定要说,就如鲁迅先生所说,如果一个房子里的人要闷死了,你把他叫醒固然很残忍,但,如果你把所有的人都叫醒,又怎么没有可能把房子打一个洞来透气呢?
我知道,也许我也不能把这座房子建的更好,但希望我说的话,能够给别人一些启示或者思索,这些启示或者思索中,也许就有建房子的高手呢。
我今天要说的是,到底谁在抛弃中国?
这个问题看起来太大,几乎无从说起。我还是从细微处说起吧。
昨天在网易商业报道上看到一个贴子,内容是这样的。
房改是把你腰包掏空,教改是把你二老逼疯,医改是要提前给你送终。
很好玩的一个贴子,却很真实的反映了我们改革的一个现实。中国的未来在哪里?我们要走向美国,还是变成下一个拉美?
我们常常可以听到这样一句话,美国的现在就是我们的未来。这句话让我们生出很多美丽的遐想,好像我们真的再这样埋头苦干很多年,就一定能赶英超美,过上欧美人的幸福生活。但是现在,在我们看来,也许赶英超美不过是一个美丽的遐想,也许中国貌似强大的经济外表之下已经暗流涌动,也许歌舞升平之下已经危机四伏。
为什么要提拉美?
在我们的主流视野里从来都没有拉美,在我们的概念里,拉美这个名词不比非洲高等多少。我们是不屑于提拉美的,那里滋生着一切资本主义的毒瘤,贫富分化,社会动荡,政治独裁,经济畸形发展,拉美人在独立以后,瞎折腾了200多年,还是处于第三世界。我们怎么能把自己和拉美比?
拉美人第一次进入我们的视线,大概是在去年,我们在谈论中国汽车业的未来走势时,第一次提到这个词,后拉美化。有人对当时世界汽车巨头纷纷进入中国,瓜分市场提出了自己的忧虑,说中国汽车如果不能走自己独立发展的品牌之路,而企图以市场换技术,最后只能如同拉美的汽车市场一样,沦为世界汽车巨头的加工厂,在食物链底层,抢食一点点残羹冷之。永远不可能在世界市场上与他们并驾齐驱。而更重要的是,以低廉的劳动力换来的投资必将不会长久,因为一旦出现劳动力成本更低的市场,跨国巨头马上就会进行产业转移,到那个时候,中国汽车业就会被抽空,拉美的今天就是中国的未来。
这种担忧不无道理。
而我今天要说的,不仅仅是中国的汽车业,而是中国的整个未来。我们要走向何方?
是发达的欧美,还是混乱的拉美?
郎咸平在华工(我不知道具体是那所大学的简称)演讲的时候,对大学生们说,“30年以后写信给你女儿的时候你可能会写,你在别国当保姆的日子还好吗?”“如果信托制度一直缺乏,那么改革将会把我们带到菲律宾而不是美国。”台下的大学生莫名惊诧。
其实我觉得倒真没有什么可惊诧的。这个道理连我都能想明白,我们中国的那些精英阶层,喝过洋墨水,读过哈佛剑桥的,谁能不心知肚明呢?但是愿意把它讲出来,讲给我们懵懵懂懂的大众和青年学生的,估计只有郎咸平一个人了。
有些东西是得多用脚趾头想想。上帝给我们一个脑袋,不是为了让我们整天琢磨同事有没有比我多发多少工资或者邻居的老公为什么比我能挣钱的。记得在中学学世界近代史的时候,曾经就有一个问题一直想不明白。为什么拉美国家独立的时间和美国差不多,到最后发展的差距咋就这么大呢?历史书告诉我们,那是因为帝国主义的掠夺。我一直觉得那是狗屁,如果一对小兄弟一起长大,有一天哥哥对弟弟说,从今天开始,你归我管了,你挣的钱归我,做弟弟的能愿意?据说拉美国家独立以后,很快就变成了美国的后院。不过这是结果,可不是原因了。之所以美国能把他们当后院,还不是因为几十年之后,当哥哥的已经比弟弟强大了好多,敢于对弟弟说,你挣的钱要是不给我,看我不揍你。
当然,我当时是想不明白的。我面对这样的答案,也不过就是在心里说句狗屁,除此之外,是断然提不出反对意见的。但现在,我敢说,也许真实的答案已经被我们发现,并且他正在困扰着我们的中国。
拉美与美国的差距在于,它没有形成良好的财富再生体制,套一句比较主流的话,它缺乏一种财富积累上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举一个简单的例子来说明这样的差别。
第一种情况:
假设在一个地方发现了金矿,来了一个人投资建了一个矿场,雇一百个工人为他淘金,每年获利1000万,矿主把其中的50%做为工人工资发下去,每个工人每年收入5万,他们拿一万来租房子,剩下的四万可以结婚,生孩子,成家立业,矿主手里还有五百万,可以做投资。因为工人手里有钱,要安家落户,所以,房子出现需求。于是矿主用手里的钱盖房子,租给工人,或者卖给工人。工人要吃要喝,所以,开饭店,把工人手里的钱再赚回来。开饭馆又要雇别的工人,于是工人的妻子有了就业机会,也有了收入。一个家庭的消费需求就更大了。这样,几年之后,在这个地方出现了100个家庭。孩子要读书,有了教育的需求,于是有人来办学校,工人要约会,要消费,要做别的东西,于是有了电影院,有了商店,这样,50年过去以后,当这个地方的矿快被挖光了的时候,这里已经成了一个10万人左右的繁荣城市。
而第二种情况是这样的:
假设同样发现了金矿,同样有人来投资开采,同样雇100工人,同样每年获利1000万,但是矿主把其中10%作为工资发下去,每个工人一年1万。这些钱只够他们勉强填饱肚子,没有钱租房子,没有钱讨老婆,只能住窝棚。矿主一年赚了900万,但是看一看满眼都是穷人,在本地再投资什么都不会有需求。于是,他把钱转到国外,因为在本地根本就不安全,他盖几个豪华别墅,雇几个工人当保镖,工人没有前途,除了拼命工作糊口,根本没有别的需求。唯一可能有戏的就是想办法骗一个老婆来,生一个漂亮女儿,或许还可以嫁给矿主做老婆。50年下去以后,这个地方除了豪华别墅,依然没有别的产业。等到矿挖完了,矿主带着巨款走了,工人要么流亡,要么男的为盗,女的为娼。
一个很简单的例子,其实就是拉美和美国不同的发展轨迹。也许今天美国人应该说,感谢华盛顿,他为美国缔造了最现代最科学的政治体制,感谢亨利.福特,他一手缔造了美国的中产阶级。而拉美国家就没有那么幸运了,他们的大独裁者创造了掠夺性的经济体制,以一种豪强的姿态疯狂瓜分着社会财富,而使整个经济虚脱,再也无力发展。
这里我们有必要再提一下亨利.福特。古今中外所有的商业人物中,亨利.福特对社会经济的影响无人能出其右。正是他用他的T型车一手缔造了最初的中产阶级,并将美国社会第一个引入了现代社会,(欧洲在这一点上,比美国晚了几十年)。亨利.福特说我要让我的工人能买得起我的T型车,于是他给工人发高工资,他还创造了流水线的生产方式,使汽车大幅降低,于是,福特公司一跃成为最大的汽车公司,于是有了钱的工人可以买汽车,可以买房子,可以做其它的消费,于是中产阶级诞生了。于是在完成西部扩张,在领土上已经没有回旋余地的美国发现了另外一个金矿,迅速成长的中产阶级带动了巨大的需求,支撑起庞大的国内市场,继续拉动经济高速增长。美国从来都是一个依靠国内需求实现经济增长的国家,而中国空有12亿人口,却居然内需不足,不得不靠外贸来拉动经济增长,你说这不是咄咄怪事。你以为你是弹丸之国的日本哪?靠外向型经济就能样得膘满肠肥?12亿人口,谁能养活中国?除了你自己。也难怪现在全世界都在指着你,说你对人家倾销。
说到这儿,该说到我们中国的问题了,为什么我们会内需不足,为什么我们会没有强大的中产阶级?我们的财富到那儿去了?我们到底还有多大的持续增长能力。
中国用一种渐进的方式完成了自己的资本原始积累。这里边姑且不说什么权钱交易,制度漏洞,不劳而获。没有一个国家的资本原始积累是干净的。但关键就在于,在积累完成以后,我们该怎么做,是继续任贫富分化发展呢?还是创造我们自己的现代社会,创造坊锥形的社会结构。
看到那位网友的话真的倒吸一口冷气,我们在做什么?我们的改革是不是正在走向一个反面,以疯狂搜刮普通大众并不多的社会财富来继续换取虚高的发展?尽早上看到一篇文章,比较中国和新加坡的十大差距,具体的不说,因为小国毕竟比中国这样一个泱泱大国要好管理得多。但是,让我深思良久的还是新加坡的体制中所投出来的平等思想,那种对普罗大众的关怀。而我们,这种声音除了矫揉造作的官员做秀以外,我们看到了哪些实质性的东西?中国从来就没有平等。过去没有,现在没有,将来有没有也很难说。我们只有所谓精英和庶民。当所有的接受过良好教育的青年花一辈子的时间才能买一个安身之所的时候,当一个家庭的一个孩子上学就要掏空家里的一切积蓄的时候,当你在股市上投了钱就相当于捐款,被那些国企老板用什么MBO名正言顺的中饱私囊的时候,当一个农民辛苦一年的收入还不如一个大款吃一段饭的开销的时候,你指望大家不去省吃俭用,疯狂存钱?你指望银行里里几万亿的存款能够转化为巨大的需求?你指望消费品市场能够持续火热?你指望有点闲钱的人能够去做更有用的投资而不是作为热钱去炒房?你指望本来就不多的社会财富能够更快更合理流动?我们很穷,因为我们钱本来就不多,却被装在了很少的人的腰包里,我们本来就不富裕,却在银行压一块,在房子上压一块,在股市里套一块,nnd,我钱看起来不少,但是就是转不动,都是死钱。于是,少数人手里的钱只能去买LV、卡地亚、施华洛世奇,因为除了这个,他们也没什么可买的了。有些人还跳出来粉饰太平,说什么奢侈中国,狗屁!哪个大国的经济能靠几个奢侈品品牌带动起来,再说奢侈品跟你有啥关系啊?你瞎激动什么啊?你要是中国也有几个顶极奢侈品品牌的话,跟着起起哄也还可以。那不过是让法国、意大利多赚点钱而已。这就是我们的中国,我们的农民还没有富裕起来,就已经为孩子的教育问题吐干净了血,我们的中产阶级还没有诞生就已经横遭劫掠,我们到哪儿找内需?我们除了出口,让全世界来养活我们以外,有什么办法?所以,全世界都说你倾销。是啊,12亿人,谁养活得了你啊?
为什么会这样,为什么我们的改革走入了这样的一种境地?教育收费,房价高启,股票圈钱,上帝啊,这是啥决策啊。哪个已经富得流油的国家在当初这么迫不及待地从自己的人民手里捞钱?
我们的精英阶层都到哪儿去了?为什么这种用脚趾头都能想明白的问题,他们就想不明白?
精英阶层到哪儿去了?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我想,精英阶层有两个去向,一个被收买了,一个被扼杀了。
郎顾之争已经让所有的人都对内地的经济学家失望了。为什么整个内地的经济学家会败在一个叫郎咸平的香港人手里?只有一个问题——良知,不是大陆经济学家太笨了,而是他们已经被收买,良知泯灭,除了为主子叫几声以外,已经没有什么别的作用。于是我们的官僚、资本、还有知识界人士就结成了联盟,制定着进一步瓜分财富的计划。于是我们的普罗大众就失去了话语圈,就算惨叫几声,也不会被人听见。
这是被收买的,还有被扼杀的。
就是青年。
想起鲁迅先生所说,最有希望的就是我们的青年。但是,tnnd,又是教育,教育,tmd的中国教育,被这些狗屁精英把持的中国教育,一方面掏光你的钱袋,另一方面让你接受填鸭式的知识,除了会背几个狗屁单词之外,几乎剥夺你任何独立思考的能力。好啊,这招真好,真是斩草除根了。郎咸平对大学生说:“我们这一代人不懂法制,也没有良心。”“我们这一代是要早点被淘汰的,把权力交给你们,你们才是未来。”唉,也许郎先生真的不太了解中国的内地,他不知道现在大学生的孱弱肩膀,也许根本就担不起这个担子。
在这样的一个世界里,你该怎么办?保护你自己。这是每个人首先想到的答案,要么离开它,要么让自己变强大,因为别指望政府保护你。记得五年前我就说,中国在进入一个急剧分化的时代,我们,能做的仅仅是在它分化完之前拼尽全力挤入上层而已。
现在我依然说这话。
变强大,只有变得强大,你才能保护你自己,保护你想保护的人,你才能让自己的声音被更多的人所听到。
最后,想起一句话,如果一个国家不爱自己的人民,你有什么权力要求自己的人民去爱他的国家。
希望,我们,不要说这句话。
Tuesday, August 23, 2005
长居遥远安静的北欧自叹:中国美女之怪现象
在斯德哥尔摩住久了,有时你会忽略眼前这片山水有多么秀丽,但你一定不会遗漏这里的女人有多么美丽。
自瑞典影星嘉宝和褒曼风靡全球后,“Swedish blond”(瑞典金发)就成了西方男人心目中的美女标志。世界小姐1951年诞生时,瑞典人基基?哈孔森摘走了第一个皇冠,此后50年,瑞典美女五获桂冠,是全球世界小姐最多的国家。
其实,证实瑞典女人之倾国倾城大可不必追溯50年前,把日历往前翻几个月足以。今年的情人节,英国媒体组织读者评选“谁是足球明星的最美妻子(女友)”,意甲安科纳门将海德曼的瑞典妻子马德林娜?格拉芙战败辣妹等一群美人,以16%的选票“艳”亚群芳;3月,国际足联的FIFA百年庆典小姐在全球如云美女中选定了瑞典模特希尔维丝苔,西班牙《阿斯报》色色地说:“如此人间尤物征服世人的眼球,套牢世人的心,根本就是易如反掌”。
如果时光倒转一百年,让一个中国皇帝遭遇希尔维丝苔,相信他的心即便会被“套牢”,也不会承认瑞典美女就真扫了自己的三宫粉黛。可弹指间,西风已吹遍了东方,好莱坞美女当道世界,也迷倒中国众生,“瑞典金发”之标准成国际标准。中国各大城市的女人们都在争先恐后地把腿拔长,把眼睛割大,把胸隆高,把化妆品买全,和标准靠近。于是,中国的美女几年里剧增。美女,突然成了个特殊名词,堂而皇之把女性当作商品的“美女经济”被创造出来,美女群体凸现成了一个“特权”群落,一种紧俏资源。
美女的魔力和女性的独立
在中国当美女,是幸福的。一个美丽女人不但可让路人频频回首,而且足以让行李有人抢背作业有人抢作帐单有人抢付工作有人抢给。做个美女,即便一事无成,找个“成功男士”一“傍”就足以衣食无忧。在这种严峻形势下,人造美女成了社会时尚,“干得好不如长得好”。
美女,人人所好也,在瑞典也是如此。但“美女的国际标准”在祖国瑞典可实在享受不到美女在中国的那份“殊荣”。瑞典男人生性内向,再美的女人最多让男人斜视几眼,中国姑娘最讲究的回头率在这里是很少听人谈起的。想要让男人们对你主动“套磁”,更是得等到他们“酒壮人胆”之后。瑞典女人的美在多数时候只能孤芳自赏。
在中国的选美刚冲破意识形态的禁锢大搞特搞时,瑞典的选美比赛已几乎销声匿迹。中国美女能幸运地通过这样的比赛赢得金钱工作老公和虚荣。可在瑞典,选美很久以前就被许多人看作是“歧视妇女”的表现。甚至报刊上的美女照片、路牌中的性感广告也总会被女权组织抗议为“对妇女的歧视”。瑞典女人总说:我们不是男人特殊的“美丽艺术品”,我们和男人一样。
这样的日子一长,社会也有了习惯。校园、电视台、地方政府、行业组织不搞选美比赛,在录取女性工作或学习时也没提供给女人因“美丽”而脱颖而出的额外机会。美女和“不美女”总站在同一竞争线上。美女的心思也因此不得不下在了真该用心耕耘的那些领域上,她们知道,除非你真是绝色,否则“美丽”和“男人”一样靠不住。中国,美女会令人惊讶地集中在某几个行业或职位上。比如,艺术表演、媒体、公关以及服务业。当然,少不了最出绯闻的文秘。在这些领域,女人的脸蛋被公认能发挥异常的作用,美丽女人也愿意往这里挤。而在瑞典,人们很少能找到这样“美女集中”的行业或职位(模特业等特殊行业除外)。就以记者行业而论,中国的女记者中到处可见年轻漂亮的女性。可在瑞典,我至今所见过的漂亮女记者只能以“寥寥”二字形容;瑞典皇家舞蹈学院是一个更让我失望的地方。它绝对无法和北京舞蹈学院内“花团锦簇”的盛况相比,多舞蹈的挚爱者,却鲜姿色出众者。此外,瑞典的餐厅、酒吧和饭店,越是高级,越少见美女。优雅的中年男子和妇女,聪明灵巧的小伙和姑娘占了绝大多数。甚至在中国绝对应该美女云集的瑞典电视歌手大奖赛中,也是唱功卓绝的中年女性占了一多半。
那美女都去了哪了?中国的公车汽车上是很少有美女的,据说怕骚扰。可无论是在瑞典的地铁还是公车上,我每次都会碰见足以为之惊艳的女性。超市、商场、政府、企业以及各类公共服务机构里也到处可见美色。一位中国游客就曾在参观敬老院时被一名绝色的服务人员所惊:“要在中国,她即便不傍大款不进娱乐圈,也肯定在非常体面的单位工作,怎么可能在敬老院呢!”那位瑞典女子的回答很简单:“我从小就爱照顾人,所以就来这里工作了。”至于让高尔夫巨星泰格?伍兹拜倒石榴裙下的瑞典美女是个女佣的事实,可能就更足以让中国人震惊了。美女就是这样在瑞典被分流了:因为兴趣,因为机缘,因为能力。
中国所体现的美女过度集中现象,一方面是因为中国社会对美女有着特殊需求,有大量的地方必须用美色点缀;另一方面是因为不同工作之间经济收入与社会地位差距很大,导致趋利避害的美女们总流向更为“光鲜”的位置。而在瑞典,人们对工作没有高低贵贱的感觉。不同职业之间的差异很小。社会福利的高度发达让人们衣食无忧,女人们完全没必要为了生存而一窝蜂地涌向某一份工作。
同样的原因也使瑞典鲜见“傍大款”的现象。美女们既然已经衣食无忧并做着自己喜爱的工作,何苦要去“傍”人呢?更何况,瑞典也没那么多的所谓“大款”可让人去傍──大家都差不多嘛!瑞典美女对一个魅力男性的渴望远大于一个百万富翁。
假独立与真独立
在中国,美女习惯了单位中家庭里马路上“万千宠爱集一身”的感觉,但凡有点姿色的女人多少都带些傲气与娇气,她们的笑容与谦卑永远只对少数人开放,却把它诠释为“独立”。但在瑞典,平等与独立意识渗透进每个人自然也包括美女的血液。在斯德哥尔摩街头,漂亮姑娘自己扛着大包小包并不罕见,瑞典女人在家里修这个修那个也是平常事。即便你要泡妞找人约会,付钱的时候,美女会很自然地掏自己的腰包。这里的美女们和所有人一样乐于助人,与你握手时的笑容和北欧阳光一样得温暖而不灼人。
瑞典是“性解放”的前沿阵地。中国美女倒是积极学习,只是总把“性”字错解成“性爱”而非“女性”。她们高喊着“性解放”的口号,大行和有妇之夫勾搭的苟且之事却把它美化为“与他人无关你情我愿的情人关系”。她们把这些和同时脚踏数只船都解释为“自由”。可惜的是,她们大都最终入了那些谈性解放更深刻、而实际上夫权思想根深蒂固的中国男人们的套。中国女人在学到了追求自己理想,不受男性摆布等等的自由平等观念时,多半依旧难改让同行的中国男人在消费时买单的习惯。几千年的男权社会是无法在短时间内被瓦解的,中国的独立美女们,或者其独立最终被男性所利用,或者就是独立的不彻底。
瑞典女人,可不一样。她们和男人在各行各业竞争,即便在西方世界都足以引以为傲。高尔夫明星索伦斯坦和自行车明星永斯库格都因向男子比赛挑战而震惊世界,踢足球的女孩随处可见;国家议会中女议员比例高达49%,政府内阁中女部长占了整一半;上市公司董事会的女性比例平均达到17%,女企业家到处在报章上指指点点。瑞典姑娘在酒吧迪厅看见自己中意的男性,会毫不犹豫地主动说出一句“嗨”,但第三者却从未成为社会问题而被广泛探讨;瑞典美女也许会更频繁地换身边的性伴侣或男友甚至结婚离婚再结婚,但很少同时脚踏数只船并最终为功利而抛弃爱情。她们因为喜欢自由而选择同居,却把同居和婚姻一样严肃地对待,对爱人一心一意。
总而言之,中国美女多因男人而幸福,也因男人而不幸。瑞典美女因不靠男人而平常,也因不靠男人而伟大。中国女人的美多带着商品气,瑞典女人的美更回归人性本身;中国女人的独立气质中带着急躁,瑞典女人的独立气质中则带着安详。
说到底,中国美女或者说中国女人的这些特点有社会的原因。中国女人的生活压力就是比瑞典女人要重一些。中国女人还在改变生活,瑞典女人则已在享受生活了。只是我们在改造自己、寻求独立和自由的过程中,正在走着弯路却浑然不觉总让人不免心生感慨。虽然,在中国美女群落中不乏让人尊敬者,就象瑞典女人中也少不了惺惺作态爱慕虚荣者。按说是不该长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的。只是,在遥远安静的北欧,眼看着故乡的都市女性中狂妄与功利之风越吹越烈,美女们越来越不可爱,实在忍不住想夸一夸身边这些平平常常的北欧女郎的美:单纯而隽永。
自瑞典影星嘉宝和褒曼风靡全球后,“Swedish blond”(瑞典金发)就成了西方男人心目中的美女标志。世界小姐1951年诞生时,瑞典人基基?哈孔森摘走了第一个皇冠,此后50年,瑞典美女五获桂冠,是全球世界小姐最多的国家。
其实,证实瑞典女人之倾国倾城大可不必追溯50年前,把日历往前翻几个月足以。今年的情人节,英国媒体组织读者评选“谁是足球明星的最美妻子(女友)”,意甲安科纳门将海德曼的瑞典妻子马德林娜?格拉芙战败辣妹等一群美人,以16%的选票“艳”亚群芳;3月,国际足联的FIFA百年庆典小姐在全球如云美女中选定了瑞典模特希尔维丝苔,西班牙《阿斯报》色色地说:“如此人间尤物征服世人的眼球,套牢世人的心,根本就是易如反掌”。
如果时光倒转一百年,让一个中国皇帝遭遇希尔维丝苔,相信他的心即便会被“套牢”,也不会承认瑞典美女就真扫了自己的三宫粉黛。可弹指间,西风已吹遍了东方,好莱坞美女当道世界,也迷倒中国众生,“瑞典金发”之标准成国际标准。中国各大城市的女人们都在争先恐后地把腿拔长,把眼睛割大,把胸隆高,把化妆品买全,和标准靠近。于是,中国的美女几年里剧增。美女,突然成了个特殊名词,堂而皇之把女性当作商品的“美女经济”被创造出来,美女群体凸现成了一个“特权”群落,一种紧俏资源。
美女的魔力和女性的独立
在中国当美女,是幸福的。一个美丽女人不但可让路人频频回首,而且足以让行李有人抢背作业有人抢作帐单有人抢付工作有人抢给。做个美女,即便一事无成,找个“成功男士”一“傍”就足以衣食无忧。在这种严峻形势下,人造美女成了社会时尚,“干得好不如长得好”。
美女,人人所好也,在瑞典也是如此。但“美女的国际标准”在祖国瑞典可实在享受不到美女在中国的那份“殊荣”。瑞典男人生性内向,再美的女人最多让男人斜视几眼,中国姑娘最讲究的回头率在这里是很少听人谈起的。想要让男人们对你主动“套磁”,更是得等到他们“酒壮人胆”之后。瑞典女人的美在多数时候只能孤芳自赏。
在中国的选美刚冲破意识形态的禁锢大搞特搞时,瑞典的选美比赛已几乎销声匿迹。中国美女能幸运地通过这样的比赛赢得金钱工作老公和虚荣。可在瑞典,选美很久以前就被许多人看作是“歧视妇女”的表现。甚至报刊上的美女照片、路牌中的性感广告也总会被女权组织抗议为“对妇女的歧视”。瑞典女人总说:我们不是男人特殊的“美丽艺术品”,我们和男人一样。
这样的日子一长,社会也有了习惯。校园、电视台、地方政府、行业组织不搞选美比赛,在录取女性工作或学习时也没提供给女人因“美丽”而脱颖而出的额外机会。美女和“不美女”总站在同一竞争线上。美女的心思也因此不得不下在了真该用心耕耘的那些领域上,她们知道,除非你真是绝色,否则“美丽”和“男人”一样靠不住。中国,美女会令人惊讶地集中在某几个行业或职位上。比如,艺术表演、媒体、公关以及服务业。当然,少不了最出绯闻的文秘。在这些领域,女人的脸蛋被公认能发挥异常的作用,美丽女人也愿意往这里挤。而在瑞典,人们很少能找到这样“美女集中”的行业或职位(模特业等特殊行业除外)。就以记者行业而论,中国的女记者中到处可见年轻漂亮的女性。可在瑞典,我至今所见过的漂亮女记者只能以“寥寥”二字形容;瑞典皇家舞蹈学院是一个更让我失望的地方。它绝对无法和北京舞蹈学院内“花团锦簇”的盛况相比,多舞蹈的挚爱者,却鲜姿色出众者。此外,瑞典的餐厅、酒吧和饭店,越是高级,越少见美女。优雅的中年男子和妇女,聪明灵巧的小伙和姑娘占了绝大多数。甚至在中国绝对应该美女云集的瑞典电视歌手大奖赛中,也是唱功卓绝的中年女性占了一多半。
那美女都去了哪了?中国的公车汽车上是很少有美女的,据说怕骚扰。可无论是在瑞典的地铁还是公车上,我每次都会碰见足以为之惊艳的女性。超市、商场、政府、企业以及各类公共服务机构里也到处可见美色。一位中国游客就曾在参观敬老院时被一名绝色的服务人员所惊:“要在中国,她即便不傍大款不进娱乐圈,也肯定在非常体面的单位工作,怎么可能在敬老院呢!”那位瑞典女子的回答很简单:“我从小就爱照顾人,所以就来这里工作了。”至于让高尔夫巨星泰格?伍兹拜倒石榴裙下的瑞典美女是个女佣的事实,可能就更足以让中国人震惊了。美女就是这样在瑞典被分流了:因为兴趣,因为机缘,因为能力。
中国所体现的美女过度集中现象,一方面是因为中国社会对美女有着特殊需求,有大量的地方必须用美色点缀;另一方面是因为不同工作之间经济收入与社会地位差距很大,导致趋利避害的美女们总流向更为“光鲜”的位置。而在瑞典,人们对工作没有高低贵贱的感觉。不同职业之间的差异很小。社会福利的高度发达让人们衣食无忧,女人们完全没必要为了生存而一窝蜂地涌向某一份工作。
同样的原因也使瑞典鲜见“傍大款”的现象。美女们既然已经衣食无忧并做着自己喜爱的工作,何苦要去“傍”人呢?更何况,瑞典也没那么多的所谓“大款”可让人去傍──大家都差不多嘛!瑞典美女对一个魅力男性的渴望远大于一个百万富翁。
假独立与真独立
在中国,美女习惯了单位中家庭里马路上“万千宠爱集一身”的感觉,但凡有点姿色的女人多少都带些傲气与娇气,她们的笑容与谦卑永远只对少数人开放,却把它诠释为“独立”。但在瑞典,平等与独立意识渗透进每个人自然也包括美女的血液。在斯德哥尔摩街头,漂亮姑娘自己扛着大包小包并不罕见,瑞典女人在家里修这个修那个也是平常事。即便你要泡妞找人约会,付钱的时候,美女会很自然地掏自己的腰包。这里的美女们和所有人一样乐于助人,与你握手时的笑容和北欧阳光一样得温暖而不灼人。
瑞典是“性解放”的前沿阵地。中国美女倒是积极学习,只是总把“性”字错解成“性爱”而非“女性”。她们高喊着“性解放”的口号,大行和有妇之夫勾搭的苟且之事却把它美化为“与他人无关你情我愿的情人关系”。她们把这些和同时脚踏数只船都解释为“自由”。可惜的是,她们大都最终入了那些谈性解放更深刻、而实际上夫权思想根深蒂固的中国男人们的套。中国女人在学到了追求自己理想,不受男性摆布等等的自由平等观念时,多半依旧难改让同行的中国男人在消费时买单的习惯。几千年的男权社会是无法在短时间内被瓦解的,中国的独立美女们,或者其独立最终被男性所利用,或者就是独立的不彻底。
瑞典女人,可不一样。她们和男人在各行各业竞争,即便在西方世界都足以引以为傲。高尔夫明星索伦斯坦和自行车明星永斯库格都因向男子比赛挑战而震惊世界,踢足球的女孩随处可见;国家议会中女议员比例高达49%,政府内阁中女部长占了整一半;上市公司董事会的女性比例平均达到17%,女企业家到处在报章上指指点点。瑞典姑娘在酒吧迪厅看见自己中意的男性,会毫不犹豫地主动说出一句“嗨”,但第三者却从未成为社会问题而被广泛探讨;瑞典美女也许会更频繁地换身边的性伴侣或男友甚至结婚离婚再结婚,但很少同时脚踏数只船并最终为功利而抛弃爱情。她们因为喜欢自由而选择同居,却把同居和婚姻一样严肃地对待,对爱人一心一意。
总而言之,中国美女多因男人而幸福,也因男人而不幸。瑞典美女因不靠男人而平常,也因不靠男人而伟大。中国女人的美多带着商品气,瑞典女人的美更回归人性本身;中国女人的独立气质中带着急躁,瑞典女人的独立气质中则带着安详。
说到底,中国美女或者说中国女人的这些特点有社会的原因。中国女人的生活压力就是比瑞典女人要重一些。中国女人还在改变生活,瑞典女人则已在享受生活了。只是我们在改造自己、寻求独立和自由的过程中,正在走着弯路却浑然不觉总让人不免心生感慨。虽然,在中国美女群落中不乏让人尊敬者,就象瑞典女人中也少不了惺惺作态爱慕虚荣者。按说是不该长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的。只是,在遥远安静的北欧,眼看着故乡的都市女性中狂妄与功利之风越吹越烈,美女们越来越不可爱,实在忍不住想夸一夸身边这些平平常常的北欧女郎的美:单纯而隽永。
Saturday, August 13, 2005
当代女大学生语录:漂亮的女生你们消费不起
1.在任何一个学校, 平庸的大学生是相似的, 不平庸的大学生各有各的辉煌.
2.高中时代, 爱情是奢侈品, 少数人拥有得起. 大学时代, 爱情是日常用品, 没有很寒酸.
3.悲剧的形成的性格根源就是那个人不是什么好人也不是什么坏人, 非善非恶
4.容貌这问题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影响女生寝室人际关系.
5.女生大一时急着找男朋友是因为刚解放要尝新鲜!女生大二时急着找男朋友是因为终于发现了大学生活是多么的空虚和无聊. 大三时
急着找男朋友常常是出于攀比, 因为身边的女生好象都有男朋友了, 大四时时急着找男朋友的往往是在寻找长期饭票或者跳板.
6.女人的竞争, 无处不在, 见缝插针.
7.一个女人若是有很多男人追, 要么她特别有魅力, 各方面条件都非常优越;要么她深谙男人的心理, 能够做到知己知彼, 百战不殆.
8.而真正的泡妞高手是从来不会主动去粘女孩子的. 真正的高手自有女孩子寻死觅活的要去投怀送抱. 就如真正有魅力有品位的男人会
明白这世界上多数女人对他而言可以弄上床, 少数女人可以让他上眼, 极少数女人能够让他上心. 优秀男人的三上理论. 这些, 男人泡到一
定的程度就全都明白了.
9.所有的面试都是另一种意义上的轮奸, 你被一群人一一试过一番, 再决定要不要把你留在身边多享用几次, 伺候得好以后还可以扶正
什么的
10. 等在大学里混了半年才知道, 爱情是随处可拾, 图书馆篮球场食堂都可以成为爱情发源地. 可正因如此, 才显贱价.
11.我忽然觉得这种竞争毫无意义. 彼此都象井底之蛙, 就算争得鱼死网破, 一方把另一方置于死地那意义又何在?意义仅仅在于, 输者逃
离这个井, 或者死在井底的角落, 或者一跃而出, 而胜者沾沾自喜的继续做井底之蛙, 自以为抬头的一片天就是她的天下了.
12.谁不是在伤害中成长?谁不是在被欺骗后才学会算计?彼此彼此.
13.在大学社团里如果你不想或者是没有把握成为最高领导者, 就不要加入这个黑暗的组织!所有的社团到最后都沦为它的最高领导者
或者第二高领导者加学分混名声的工具. 你别指望你加入个文学社就能够一夜之间扬名各大报纸, 也别指望加入个摄影协会就能够拍出美仑
美幻的作品. 幻想, 绝对的幻想!作为一个普通的社员你所需要干的就是开会和继续骗下一届的小弟弟和小妹妹, 以此来表明该社的最高领
导者没有不作为.
14.女人看得见的风度是靠看不见的内涵做基础的.
15.凡是处心积虑做某件事情, 就都会或多或少牺牲掉自己的某种东西.
16.妩媚最好是一种可收可放的本领, 而不要让它成为你的特质.
17.美女分两种. 一种是让男人喜欢, 女人也喜欢的. 一种是让男人喜欢而女人却不喜欢的. 男人喜欢女人也喜欢的美女不多. 这样的
女孩子要么是真的秉性纯真善良, 要么就是极其有手段, 八面玲珑. 男人喜欢女人不喜欢的美女很多. 因为对于一个美女来说, 征服一个女
人比征服一个男人难度系数要高得多.
18.美女特别容易被男人宠坏. 而美女又特别容易得到男人的宠爱. 越来越多的男人趋之若骛, 越来越多的宠爱, 就让美女越来越骄纵,
越来越坏. 恶性循环. 这世界很多角落就这样被某些美女搅和得乱了套.
19.其实城市里家庭条件不好的孩子在大学里可能比农村来的孩子更尴尬. 因为他们虽然家境不好, 但是一般情况下从小就没有受过太
多的苦, 而城市天生赋予了我们很敏感的自尊和很膨胀的虚荣. 我们逃避, 发现逃不过, 反而不能够象那些从小吃苦的孩子那样坦然面对.
20.成长的过程就是破茧为蝶, 挣扎着褪掉所有的青涩和丑陋, 在阳光下抖动轻盈美丽的翅膀, 闪闪的, 微微的, 幸福的, 颤抖.
21.服天不服人. 若是天的安排, 我承受, 若是人的践踏, 我抗争.
22.这就是找一个成年男子了结一段爱情的唯一出路. 我们从心开始, 我们用身体结束. 我们交换彼此的体温画上一个完整的句号.
23.追美女, 不管追哪里的美女, 比的都是精力财力人力毅力耐力, 实力不够雄厚者, 永远都会在某一刻被残酷的淘汰出局. 美女是橱
窗里的精致和昂贵, 人人可以看, 有的人只敢在外面看, 有的人敢走近看, 有的人可以要求拿出来看看, 然而购买的又有多少?这比喻很难
听, 仔细想一想事实也就这么简单. 美女若长时间没找到买主, 新的货品上柜, 而自己年老珠黄成了旧款, 就只有打折贱卖了.
24.男人不喜欢你, 就不会想和你做朋友, 喜欢你就不仅仅想和你做朋友.
25.潜力股有太多不确定因素, 等他升值了, 通常女人也到了贬值的时候了.
26.一个男人若爱一个女人, 不到不得以是不会开口找这个女人借钱的.
27.恋爱中的女人都是被灌了迷魂汤, 都是孤注一掷的赌徒, 就算知道结局会输, 也要倾其所有, 哪怕血本无归. 女人遇人不淑是场莫
大的悲剧, 遇人不淑偏偏又爱得深切, 那就是陷入了万劫不复的地狱.
28.网恋=见面, 上床, 下床, 黑名单.
29.一个我想与他有故事的男人, 在我们的故事还没有开始的时候, 就因为情节的突变而已经落下了帷幕. 在灯光亮起的一刹那, 在音
乐响起的一瞬间, 我的剧情已经终结, 我必须得匆匆退场. 掩面而泣.
30.暗恋, 不过就是爱情一次自生自灭的过程.
31.最美丽的爱情都是早早就夭折了的爱情. 长命的爱情最后往往是因为变异为亲情才得以长久.
32.而那样的一些已婚男人, 被乏味的生活打磨. 吃腻了正餐需要点心. 他们的生活只需要年轻的女子来丰富而不可以被年轻的女子来
颠覆. 他们坚守在自己的阵地里等待年轻的女子经过. 他们同样贪婪而自私.
33.女人惧怕时光腐蚀, 男人却需要年龄的修饰.
34.嫉妒一个人, 就是承认她比你强.
35.美貌这东西, 若不能够换来幸福, 不能够换来自己所爱的男人的倾慕和宠爱, 若不能够使自己比别人生活得更幸福点过得更好点,
就毫无意义, 甚至是徒添烦恼. 女人美貌的优势没有利用好, 往往就会给她带来几倍的烦恼. 女人漂亮是资本, 经营不好就会让自己破产.
36.美貌只能够用来骗男人, 聪明可以用来骗世人.
37.一个美女如果不知道在生活中内敛点, 往往就会非常让人讨厌. 恃貌傲物更是做不得的. 内敛——这是美女在女人堆里生存法则的
第一条.
38.太多大学男生选择女朋友的标准就是漂亮. 至少也是漂亮第一, 但是真正找到一个漂亮的女生并且幸福生活的有几个. 漂亮的女生
不是你们消费得起的. 请原谅我的直白. 当然如果你有个有钱的老爸就不在此列. 因为这年头, 美女是市场化的.
39.美女就是这样被宠坏的. 在男人面前撒泼撒得好叫撒娇, 在女人面前撒泼撒得再好还是难免落个泼妇的恶名.
40.在大学的女生寝室, 两个人关系不好的标志就是互相不理睬. 用这个法则去判断各个寝室女生之间的关系绝对没有错的, 这是个万
能公式. 毕竟大家都是受过教育的人, 看谁不顺眼就打她就骂她就诽谤她就造谣攻击她是很有失身份. 就算攻击, 报复也往往做得不动声
色, 很知识分子化, 很女性化.
41.他们说她有漂亮的眼睛, 而我有美丽的眼神. 这是美女和美女的区别, 需要你细细去品位.
42.爱情有如跷跷板, 两人若在爱情上的工夫势均力敌, 就会都想控制局面, 往往就只能够僵持在那儿, 没有乐趣可言. 一个厉害点,
一个单薄点, 由一个人控制局面, 才能够翘得欢, 你快乐所以我快乐.
43.追女生从来都是件简单的事情. 如果你觉得你追得很艰难, 多半是你追错人了. 如果一个女生, 你费尽力气才追上, 那么还不如费
尽力气也追不上. 因为, 这样艰辛才拥有一个女朋友, 你们的爱情从一开始就是不平等的, 她之所以犹豫不决迟迟不答应你, 原始意识里就
是觉得你配不上她.
44.高年级的GG, 如果你们找刚进校的大学女生谈恋爱, 还是要有点耐心, 克制一下, 慢慢启发, 不可以操之过急的. 进程走得太快,
往往会把刚上大学的小女生吓跑, 吓跑后还要到处说你是个色狼, 让你名誉扫地. 小女生往往不懂大学里纯精神的恋爱就等于没恋爱.
45.在大学里, 谈恋爱恐怕才是最大开销. 女朋友才是最高消费.
46.男人用物质表示爱意. 但是男人赚多少钱是他的能力, 花多少钱就是他的态度. 用钱衡量感情的深浅, 不看绝对值, 要看百分比.
而且, 男人愿意为你花钱不代表他真的爱你, 男人若是不愿意为你花钱, 则代表他肯定不爱你.
47.妓女用身体换钱, 良家女子用身体换爱情. 走运点的女子拿爱情换钱.
48.一个女子的美貌是敌不过无爱的摧毁的. 我们在最美丽的时候遇到了谁, 有怎样的对白, 和怎样的背景, 情节是否美丽, 多年以后
回首是否还有美丽的心情?男朋友是件简单的事情, 而爱情永远是千回百转, 愁肠百结. 谁希望蓦然回首, 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呢?
49.人与人的心从来都是有距离的, 就如在两个陡峭的山头, 我们遥遥相望, 以为彼此只有一伸手就能触即的距离, 其实要走在一起,
贴近在一起, 脚下还有千山万水, 沟沟壑壑. 无论谁与谁.
50.女生上大学之后, 学得最快的最好的, 往往不是专业知识, 不是英语四六级, 不是托福雅思GRE, 而是穿衣打扮化妆. 一个大一女
生, 到她大三的时候可能在专业知识和英语方面都没有什么实质性的进展, 但是她的打扮穿着肯定有巨大的变化.
51.不甘. 说到底就是不甘. 再说透彻点, 就是我明明价值连城, 为什么就要这样贱卖. 其实大学女生是同龄女生中比较尴尬的人群. 同样
是最青春最美丽的时候, 哪个女子不奢望锦衣华服?然而, 又没有独立的经济能力, 对那么多美好的事物的欲望都不能够满足. 同样是情生
意动的年华, 哪个女子不盼望在烛光摇曳的默默温情里和爱人深情相望?哪个女子希望自己谈恋爱只能够在熟悉的校园里走走去吃吃街边的
便宜烧烤?是的, 爱情是不能够这样衡量的. 可是, 精美绝伦风花雪月的爱情是每个女子的梦想. 对于美丽的女孩尤甚.
52.一个一向张扬的人, 如果遇到一件事情忽然变得低调起来, 那这种低调就是更高层次的张扬了.
53.美女如果有心计, 就可怕. 美女如果没心计, 就可怜. 做女人难, 做美女更难, 在一个女人堆里做美女难上加难.
54.女孩不要去招惹三种人, 浪子, 文艺青年, 已婚男人.
55.我不知道这世界上还有多少这样大学生, 有多少这样的父母. 可是我相信每个学校都会有. 每天都看到太多光鲜的面孔在校园里穿
行, 游弋于教室酒吧, 网吧, 迪厅, 他们夜夜笙歌, 他们寻欢作乐, 他们把大把大把的青春扔在电脑游戏里, 扔在迪厅酒吧里, 他们学着一
切出身于富贵家庭的孩子那样挥霍, 他们交女朋友借钱应付恋爱开销, 拿着父母给的几千元学费却年年都有功课不及格, 拿着父母挤出来的
几百元生活费心安理得的花, 以维持自己的面子, 支撑自己的虚荣心. 而身后, 有两张包涵期待的脸, 有两双望眼欲穿思念的眼神, 有两个
含辛茹苦的父母, 日日夜夜想着盼着, 然后辛苦劳作着, 想着争气的儿子女儿, 盼着他和她出人头地, 起早贪黑的为那上万元甚至更多的学
费生活费而日夜劳作. 这些父母有的是在农村, 一年到头面朝黄土背朝天, 家徒四壁;或者父母都没有工作, 半夜两点起来做些早点;或者
在城市里摆点小摊, 一分一里的与人争, 还有忍受城管时不时的暴力执法. 他们一年到头也不会买什么新衣服, 他们一辈子也没有去过任何
娱乐场所.
2.高中时代, 爱情是奢侈品, 少数人拥有得起. 大学时代, 爱情是日常用品, 没有很寒酸.
3.悲剧的形成的性格根源就是那个人不是什么好人也不是什么坏人, 非善非恶
4.容貌这问题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影响女生寝室人际关系.
5.女生大一时急着找男朋友是因为刚解放要尝新鲜!女生大二时急着找男朋友是因为终于发现了大学生活是多么的空虚和无聊. 大三时
急着找男朋友常常是出于攀比, 因为身边的女生好象都有男朋友了, 大四时时急着找男朋友的往往是在寻找长期饭票或者跳板.
6.女人的竞争, 无处不在, 见缝插针.
7.一个女人若是有很多男人追, 要么她特别有魅力, 各方面条件都非常优越;要么她深谙男人的心理, 能够做到知己知彼, 百战不殆.
8.而真正的泡妞高手是从来不会主动去粘女孩子的. 真正的高手自有女孩子寻死觅活的要去投怀送抱. 就如真正有魅力有品位的男人会
明白这世界上多数女人对他而言可以弄上床, 少数女人可以让他上眼, 极少数女人能够让他上心. 优秀男人的三上理论. 这些, 男人泡到一
定的程度就全都明白了.
9.所有的面试都是另一种意义上的轮奸, 你被一群人一一试过一番, 再决定要不要把你留在身边多享用几次, 伺候得好以后还可以扶正
什么的
10. 等在大学里混了半年才知道, 爱情是随处可拾, 图书馆篮球场食堂都可以成为爱情发源地. 可正因如此, 才显贱价.
11.我忽然觉得这种竞争毫无意义. 彼此都象井底之蛙, 就算争得鱼死网破, 一方把另一方置于死地那意义又何在?意义仅仅在于, 输者逃
离这个井, 或者死在井底的角落, 或者一跃而出, 而胜者沾沾自喜的继续做井底之蛙, 自以为抬头的一片天就是她的天下了.
12.谁不是在伤害中成长?谁不是在被欺骗后才学会算计?彼此彼此.
13.在大学社团里如果你不想或者是没有把握成为最高领导者, 就不要加入这个黑暗的组织!所有的社团到最后都沦为它的最高领导者
或者第二高领导者加学分混名声的工具. 你别指望你加入个文学社就能够一夜之间扬名各大报纸, 也别指望加入个摄影协会就能够拍出美仑
美幻的作品. 幻想, 绝对的幻想!作为一个普通的社员你所需要干的就是开会和继续骗下一届的小弟弟和小妹妹, 以此来表明该社的最高领
导者没有不作为.
14.女人看得见的风度是靠看不见的内涵做基础的.
15.凡是处心积虑做某件事情, 就都会或多或少牺牲掉自己的某种东西.
16.妩媚最好是一种可收可放的本领, 而不要让它成为你的特质.
17.美女分两种. 一种是让男人喜欢, 女人也喜欢的. 一种是让男人喜欢而女人却不喜欢的. 男人喜欢女人也喜欢的美女不多. 这样的
女孩子要么是真的秉性纯真善良, 要么就是极其有手段, 八面玲珑. 男人喜欢女人不喜欢的美女很多. 因为对于一个美女来说, 征服一个女
人比征服一个男人难度系数要高得多.
18.美女特别容易被男人宠坏. 而美女又特别容易得到男人的宠爱. 越来越多的男人趋之若骛, 越来越多的宠爱, 就让美女越来越骄纵,
越来越坏. 恶性循环. 这世界很多角落就这样被某些美女搅和得乱了套.
19.其实城市里家庭条件不好的孩子在大学里可能比农村来的孩子更尴尬. 因为他们虽然家境不好, 但是一般情况下从小就没有受过太
多的苦, 而城市天生赋予了我们很敏感的自尊和很膨胀的虚荣. 我们逃避, 发现逃不过, 反而不能够象那些从小吃苦的孩子那样坦然面对.
20.成长的过程就是破茧为蝶, 挣扎着褪掉所有的青涩和丑陋, 在阳光下抖动轻盈美丽的翅膀, 闪闪的, 微微的, 幸福的, 颤抖.
21.服天不服人. 若是天的安排, 我承受, 若是人的践踏, 我抗争.
22.这就是找一个成年男子了结一段爱情的唯一出路. 我们从心开始, 我们用身体结束. 我们交换彼此的体温画上一个完整的句号.
23.追美女, 不管追哪里的美女, 比的都是精力财力人力毅力耐力, 实力不够雄厚者, 永远都会在某一刻被残酷的淘汰出局. 美女是橱
窗里的精致和昂贵, 人人可以看, 有的人只敢在外面看, 有的人敢走近看, 有的人可以要求拿出来看看, 然而购买的又有多少?这比喻很难
听, 仔细想一想事实也就这么简单. 美女若长时间没找到买主, 新的货品上柜, 而自己年老珠黄成了旧款, 就只有打折贱卖了.
24.男人不喜欢你, 就不会想和你做朋友, 喜欢你就不仅仅想和你做朋友.
25.潜力股有太多不确定因素, 等他升值了, 通常女人也到了贬值的时候了.
26.一个男人若爱一个女人, 不到不得以是不会开口找这个女人借钱的.
27.恋爱中的女人都是被灌了迷魂汤, 都是孤注一掷的赌徒, 就算知道结局会输, 也要倾其所有, 哪怕血本无归. 女人遇人不淑是场莫
大的悲剧, 遇人不淑偏偏又爱得深切, 那就是陷入了万劫不复的地狱.
28.网恋=见面, 上床, 下床, 黑名单.
29.一个我想与他有故事的男人, 在我们的故事还没有开始的时候, 就因为情节的突变而已经落下了帷幕. 在灯光亮起的一刹那, 在音
乐响起的一瞬间, 我的剧情已经终结, 我必须得匆匆退场. 掩面而泣.
30.暗恋, 不过就是爱情一次自生自灭的过程.
31.最美丽的爱情都是早早就夭折了的爱情. 长命的爱情最后往往是因为变异为亲情才得以长久.
32.而那样的一些已婚男人, 被乏味的生活打磨. 吃腻了正餐需要点心. 他们的生活只需要年轻的女子来丰富而不可以被年轻的女子来
颠覆. 他们坚守在自己的阵地里等待年轻的女子经过. 他们同样贪婪而自私.
33.女人惧怕时光腐蚀, 男人却需要年龄的修饰.
34.嫉妒一个人, 就是承认她比你强.
35.美貌这东西, 若不能够换来幸福, 不能够换来自己所爱的男人的倾慕和宠爱, 若不能够使自己比别人生活得更幸福点过得更好点,
就毫无意义, 甚至是徒添烦恼. 女人美貌的优势没有利用好, 往往就会给她带来几倍的烦恼. 女人漂亮是资本, 经营不好就会让自己破产.
36.美貌只能够用来骗男人, 聪明可以用来骗世人.
37.一个美女如果不知道在生活中内敛点, 往往就会非常让人讨厌. 恃貌傲物更是做不得的. 内敛——这是美女在女人堆里生存法则的
第一条.
38.太多大学男生选择女朋友的标准就是漂亮. 至少也是漂亮第一, 但是真正找到一个漂亮的女生并且幸福生活的有几个. 漂亮的女生
不是你们消费得起的. 请原谅我的直白. 当然如果你有个有钱的老爸就不在此列. 因为这年头, 美女是市场化的.
39.美女就是这样被宠坏的. 在男人面前撒泼撒得好叫撒娇, 在女人面前撒泼撒得再好还是难免落个泼妇的恶名.
40.在大学的女生寝室, 两个人关系不好的标志就是互相不理睬. 用这个法则去判断各个寝室女生之间的关系绝对没有错的, 这是个万
能公式. 毕竟大家都是受过教育的人, 看谁不顺眼就打她就骂她就诽谤她就造谣攻击她是很有失身份. 就算攻击, 报复也往往做得不动声
色, 很知识分子化, 很女性化.
41.他们说她有漂亮的眼睛, 而我有美丽的眼神. 这是美女和美女的区别, 需要你细细去品位.
42.爱情有如跷跷板, 两人若在爱情上的工夫势均力敌, 就会都想控制局面, 往往就只能够僵持在那儿, 没有乐趣可言. 一个厉害点,
一个单薄点, 由一个人控制局面, 才能够翘得欢, 你快乐所以我快乐.
43.追女生从来都是件简单的事情. 如果你觉得你追得很艰难, 多半是你追错人了. 如果一个女生, 你费尽力气才追上, 那么还不如费
尽力气也追不上. 因为, 这样艰辛才拥有一个女朋友, 你们的爱情从一开始就是不平等的, 她之所以犹豫不决迟迟不答应你, 原始意识里就
是觉得你配不上她.
44.高年级的GG, 如果你们找刚进校的大学女生谈恋爱, 还是要有点耐心, 克制一下, 慢慢启发, 不可以操之过急的. 进程走得太快,
往往会把刚上大学的小女生吓跑, 吓跑后还要到处说你是个色狼, 让你名誉扫地. 小女生往往不懂大学里纯精神的恋爱就等于没恋爱.
45.在大学里, 谈恋爱恐怕才是最大开销. 女朋友才是最高消费.
46.男人用物质表示爱意. 但是男人赚多少钱是他的能力, 花多少钱就是他的态度. 用钱衡量感情的深浅, 不看绝对值, 要看百分比.
而且, 男人愿意为你花钱不代表他真的爱你, 男人若是不愿意为你花钱, 则代表他肯定不爱你.
47.妓女用身体换钱, 良家女子用身体换爱情. 走运点的女子拿爱情换钱.
48.一个女子的美貌是敌不过无爱的摧毁的. 我们在最美丽的时候遇到了谁, 有怎样的对白, 和怎样的背景, 情节是否美丽, 多年以后
回首是否还有美丽的心情?男朋友是件简单的事情, 而爱情永远是千回百转, 愁肠百结. 谁希望蓦然回首, 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呢?
49.人与人的心从来都是有距离的, 就如在两个陡峭的山头, 我们遥遥相望, 以为彼此只有一伸手就能触即的距离, 其实要走在一起,
贴近在一起, 脚下还有千山万水, 沟沟壑壑. 无论谁与谁.
50.女生上大学之后, 学得最快的最好的, 往往不是专业知识, 不是英语四六级, 不是托福雅思GRE, 而是穿衣打扮化妆. 一个大一女
生, 到她大三的时候可能在专业知识和英语方面都没有什么实质性的进展, 但是她的打扮穿着肯定有巨大的变化.
51.不甘. 说到底就是不甘. 再说透彻点, 就是我明明价值连城, 为什么就要这样贱卖. 其实大学女生是同龄女生中比较尴尬的人群. 同样
是最青春最美丽的时候, 哪个女子不奢望锦衣华服?然而, 又没有独立的经济能力, 对那么多美好的事物的欲望都不能够满足. 同样是情生
意动的年华, 哪个女子不盼望在烛光摇曳的默默温情里和爱人深情相望?哪个女子希望自己谈恋爱只能够在熟悉的校园里走走去吃吃街边的
便宜烧烤?是的, 爱情是不能够这样衡量的. 可是, 精美绝伦风花雪月的爱情是每个女子的梦想. 对于美丽的女孩尤甚.
52.一个一向张扬的人, 如果遇到一件事情忽然变得低调起来, 那这种低调就是更高层次的张扬了.
53.美女如果有心计, 就可怕. 美女如果没心计, 就可怜. 做女人难, 做美女更难, 在一个女人堆里做美女难上加难.
54.女孩不要去招惹三种人, 浪子, 文艺青年, 已婚男人.
55.我不知道这世界上还有多少这样大学生, 有多少这样的父母. 可是我相信每个学校都会有. 每天都看到太多光鲜的面孔在校园里穿
行, 游弋于教室酒吧, 网吧, 迪厅, 他们夜夜笙歌, 他们寻欢作乐, 他们把大把大把的青春扔在电脑游戏里, 扔在迪厅酒吧里, 他们学着一
切出身于富贵家庭的孩子那样挥霍, 他们交女朋友借钱应付恋爱开销, 拿着父母给的几千元学费却年年都有功课不及格, 拿着父母挤出来的
几百元生活费心安理得的花, 以维持自己的面子, 支撑自己的虚荣心. 而身后, 有两张包涵期待的脸, 有两双望眼欲穿思念的眼神, 有两个
含辛茹苦的父母, 日日夜夜想着盼着, 然后辛苦劳作着, 想着争气的儿子女儿, 盼着他和她出人头地, 起早贪黑的为那上万元甚至更多的学
费生活费而日夜劳作. 这些父母有的是在农村, 一年到头面朝黄土背朝天, 家徒四壁;或者父母都没有工作, 半夜两点起来做些早点;或者
在城市里摆点小摊, 一分一里的与人争, 还有忍受城管时不时的暴力执法. 他们一年到头也不会买什么新衣服, 他们一辈子也没有去过任何
娱乐场所.
Monday, August 08, 2005
为谁而战——台湾人为什么有“悲情意识”
记得连战在北大演讲时,特别说道希望大陆人理解台湾人的“悲情意识”,不要将其与台独思想混为一谈。什么是所谓悲情,这种“悲”和“情”又是从何而来的呢?这周,我恰好连续看了凤凰卫视播出的一部反映二战中台湾人命运的纪录片,突然有些了感悟。
台湾人心中有“悲”,这种“悲”,不是悲痛,而是“哀莫大于心死”。生活在那个美丽岛上的人们的确饱受历史的愚弄,以至于他们陷入历史的迷雾之中,再也辨不清方向。
明末清初,荷兰人等到东方冒险的欧洲人就开始在台湾登陆,明清政府虽然将台湾划入疆域,但总体上还是将台湾视为可有可无的化外之地。台湾人,主要是闽粤移民虽然多次抵抗欧洲人登陆,但没有政府奥援,反抗很快平息下来,台湾的重要港口多为荷兰人把持。清初,郑成功为求生存,赶走荷兰人,汉人恢复了对台湾的统治。台湾人还来不及为摆脱洋人压榨而高兴,就发现郑家不过是将台湾作为他们复明大梦的据点和与清廷讨价还价的砝码。台湾人被征发,充做郑氏小朝廷的兵勇,绝望地等待着满清大军的到来。不久,施琅率清军水师收复台湾,多少台湾人成了鱼鳖。清帝国统一后,台湾终于正式成为中国的行政单位,虽然也有许多暴乱或水火饥馑,但梳了辫子的台湾人真的把自己看作大清的子民。
短短二百年后,甲午战争烽烟未散,一纸条约将台湾硬生生割给了倭人。想想看,台湾人昨天还在期盼着清军胜利的消息,一夜之间,却要匍匐在太阳旗下,这是怎样的悲愤!台湾人是不甘心再次被外族统治的,从日本人接收台湾开始,台湾人就竖起了反抗的旗帜:从基隆到阿里山,汉族和高山族,愤然自杀者有之,组织义军者有之,爆炸破坏者有之,偷渡大陆者有之,台湾在无钱无抢之中苦苦挣扎。但是,囿于条约所限,清政府虽心有不甘,但不可能对台湾人的反抗提供实质性的帮助。血流成河之后,台湾“归顺”了。为将台湾归化为大日本帝国的领土,日本大规模推行所谓“皇民化运动”,强迫台湾人使用日语,接受日本的社会生活习惯。尤其在学校教育中,日据时代的台湾学生被灌输忠于天皇、为帝国而战的思想,许多台湾青年不会汉语,而以日语为母语,他们敬拜天皇、参拜神社,唱日本歌看日本书,他们真的开始把自己当作日本帝国的臣民。这距他们的祖父辈和父辈为反日复清流血不过几十年。
历史对台湾的嘲弄还远未结束。自从全面侵华开始,日本就开始从台湾征兵。随着战事吃紧,征兵的数量和范围越来越大。整个二战期间,竟有三十万台湾人参加日军各类战斗部队,或成为军夫(后勤服务人员)、少年工、护士及慰安妇。与强迫入伍的“拉夫”不同,大多数台湾青年是怀着“为天皇而死”的信念,在同学朋友的欢送下,唱着日本军歌走向大陆和南阳列岛的。许多台湾籍日军直接参加了在中国大陆进行的战斗。日本投降时,许多台湾青年震惊了,直到成为俘虏,他们才知道原来自己是在为外族侵略祖国而战。但四万名战死的台湾青年,永远也不会明白“祖国”的真正含义了。
台湾光复,大多数台湾人对恢复“中国人”的身份感到高兴。但国民政府的接收大员,带给他们的不是回归民族母体的温暖,而是二二八事件中上万的白骨。内战战事吃紧,许多台湾籍青年又被国民政府征兵:曾经为太阳旗而向同胞举起屠刀,如今又在青天白日旗下枪杀刚刚认下的兄弟。他们中的一些人被解放军俘虏,在后来的政治运动中被认为是台湾间谍,受尽折磨,许多人客死大陆。有些人又随着解放军参加抗美援朝,死在远离台湾的半岛上。
随着蒋介石败退台湾,台湾又成了蒋家王朝的反攻基地。在近四十年时间里,台湾人又穿着蒋家的军装,在没有自由、党禁报禁和无休止的政治犯审讯之中压抑地活着,海峡对岸的同胞,不过光复四年后就又了“共匪”。
粗粗上溯四百年,生活在这个“宝岛”上的人们在不停地“战斗”着:他们以为自己是华夏的后裔,所以与荷兰人战斗;他们以为自己是明朝的火种,所以与清朝战斗;他们以为自己是清帝的忠臣,所以与日本人战斗;他们以为自己是大和的勇士,所以与中国人战斗;他们以为自己是民国的藩屏,所以与共产党战斗。战斗着,战斗着,他们一次次被他们所捍卫的旗帜抛弃:与荷兰人战,政府不去支援;与日本人战,清廷只能袖手;与中国人战,日本视其为炮灰;与共产党战,国民党不给他们自由。
他们战斗,失败,被抛弃,他们再战斗,再失败,再被抛弃。地球上有哪块土地像台湾一样,在生平时代永远是弃子,在战乱之中永远是前驱。四百年来,台湾的城头不停地变换着大王旗,台湾人不停地为了别人流血流泪。这是一种怎样的悲凉,就像一位虔诚的信徒在修行一生后,突然发现自己的信仰不过是妄言,所有的付出、牺牲、等待和希望,都成了别人的笑柄。台湾人太久在不知道为谁而战中战斗了,他们的心快要死了。
我想,这就是台湾的悲情。不是悲自己在历史中不够投入,不是痛那么多生命和年华灰飞烟灭,而恰恰是悲自己在每一段历史中都太过投入,忘了向大王们问一句:为什么而战,为什么要让我们为你而战?
这绵延了几百年的悲情,现在多少成为了统一大业的羁绊。但是,悲情毕竟是“情”,武力使我们可以像荷兰人、日本人、国民党一样再次征服台湾,却无法化解悲情。道路阻且漫长,但只要我们尝试理解台湾人的悲,以我之情动彼之情,相信我们这个饱经苦难的民族终将重聚。
具体史事未认真考证,恐有出入,见谅!
台湾人心中有“悲”,这种“悲”,不是悲痛,而是“哀莫大于心死”。生活在那个美丽岛上的人们的确饱受历史的愚弄,以至于他们陷入历史的迷雾之中,再也辨不清方向。
明末清初,荷兰人等到东方冒险的欧洲人就开始在台湾登陆,明清政府虽然将台湾划入疆域,但总体上还是将台湾视为可有可无的化外之地。台湾人,主要是闽粤移民虽然多次抵抗欧洲人登陆,但没有政府奥援,反抗很快平息下来,台湾的重要港口多为荷兰人把持。清初,郑成功为求生存,赶走荷兰人,汉人恢复了对台湾的统治。台湾人还来不及为摆脱洋人压榨而高兴,就发现郑家不过是将台湾作为他们复明大梦的据点和与清廷讨价还价的砝码。台湾人被征发,充做郑氏小朝廷的兵勇,绝望地等待着满清大军的到来。不久,施琅率清军水师收复台湾,多少台湾人成了鱼鳖。清帝国统一后,台湾终于正式成为中国的行政单位,虽然也有许多暴乱或水火饥馑,但梳了辫子的台湾人真的把自己看作大清的子民。
短短二百年后,甲午战争烽烟未散,一纸条约将台湾硬生生割给了倭人。想想看,台湾人昨天还在期盼着清军胜利的消息,一夜之间,却要匍匐在太阳旗下,这是怎样的悲愤!台湾人是不甘心再次被外族统治的,从日本人接收台湾开始,台湾人就竖起了反抗的旗帜:从基隆到阿里山,汉族和高山族,愤然自杀者有之,组织义军者有之,爆炸破坏者有之,偷渡大陆者有之,台湾在无钱无抢之中苦苦挣扎。但是,囿于条约所限,清政府虽心有不甘,但不可能对台湾人的反抗提供实质性的帮助。血流成河之后,台湾“归顺”了。为将台湾归化为大日本帝国的领土,日本大规模推行所谓“皇民化运动”,强迫台湾人使用日语,接受日本的社会生活习惯。尤其在学校教育中,日据时代的台湾学生被灌输忠于天皇、为帝国而战的思想,许多台湾青年不会汉语,而以日语为母语,他们敬拜天皇、参拜神社,唱日本歌看日本书,他们真的开始把自己当作日本帝国的臣民。这距他们的祖父辈和父辈为反日复清流血不过几十年。
历史对台湾的嘲弄还远未结束。自从全面侵华开始,日本就开始从台湾征兵。随着战事吃紧,征兵的数量和范围越来越大。整个二战期间,竟有三十万台湾人参加日军各类战斗部队,或成为军夫(后勤服务人员)、少年工、护士及慰安妇。与强迫入伍的“拉夫”不同,大多数台湾青年是怀着“为天皇而死”的信念,在同学朋友的欢送下,唱着日本军歌走向大陆和南阳列岛的。许多台湾籍日军直接参加了在中国大陆进行的战斗。日本投降时,许多台湾青年震惊了,直到成为俘虏,他们才知道原来自己是在为外族侵略祖国而战。但四万名战死的台湾青年,永远也不会明白“祖国”的真正含义了。
台湾光复,大多数台湾人对恢复“中国人”的身份感到高兴。但国民政府的接收大员,带给他们的不是回归民族母体的温暖,而是二二八事件中上万的白骨。内战战事吃紧,许多台湾籍青年又被国民政府征兵:曾经为太阳旗而向同胞举起屠刀,如今又在青天白日旗下枪杀刚刚认下的兄弟。他们中的一些人被解放军俘虏,在后来的政治运动中被认为是台湾间谍,受尽折磨,许多人客死大陆。有些人又随着解放军参加抗美援朝,死在远离台湾的半岛上。
随着蒋介石败退台湾,台湾又成了蒋家王朝的反攻基地。在近四十年时间里,台湾人又穿着蒋家的军装,在没有自由、党禁报禁和无休止的政治犯审讯之中压抑地活着,海峡对岸的同胞,不过光复四年后就又了“共匪”。
粗粗上溯四百年,生活在这个“宝岛”上的人们在不停地“战斗”着:他们以为自己是华夏的后裔,所以与荷兰人战斗;他们以为自己是明朝的火种,所以与清朝战斗;他们以为自己是清帝的忠臣,所以与日本人战斗;他们以为自己是大和的勇士,所以与中国人战斗;他们以为自己是民国的藩屏,所以与共产党战斗。战斗着,战斗着,他们一次次被他们所捍卫的旗帜抛弃:与荷兰人战,政府不去支援;与日本人战,清廷只能袖手;与中国人战,日本视其为炮灰;与共产党战,国民党不给他们自由。
他们战斗,失败,被抛弃,他们再战斗,再失败,再被抛弃。地球上有哪块土地像台湾一样,在生平时代永远是弃子,在战乱之中永远是前驱。四百年来,台湾的城头不停地变换着大王旗,台湾人不停地为了别人流血流泪。这是一种怎样的悲凉,就像一位虔诚的信徒在修行一生后,突然发现自己的信仰不过是妄言,所有的付出、牺牲、等待和希望,都成了别人的笑柄。台湾人太久在不知道为谁而战中战斗了,他们的心快要死了。
我想,这就是台湾的悲情。不是悲自己在历史中不够投入,不是痛那么多生命和年华灰飞烟灭,而恰恰是悲自己在每一段历史中都太过投入,忘了向大王们问一句:为什么而战,为什么要让我们为你而战?
这绵延了几百年的悲情,现在多少成为了统一大业的羁绊。但是,悲情毕竟是“情”,武力使我们可以像荷兰人、日本人、国民党一样再次征服台湾,却无法化解悲情。道路阻且漫长,但只要我们尝试理解台湾人的悲,以我之情动彼之情,相信我们这个饱经苦难的民族终将重聚。
具体史事未认真考证,恐有出入,见谅!